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选择样地,设置样方,调查了温带地区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是球角跳虫科(Hypogastruridae)、辐螨(Actinedida)、革螨(Gamasida)和甲螨(Oribatida),常见类群是节跳虫科(Isotomidae)和叶蝉科(Jassidae),从玉米田、草地和杨树林3个子系统的对比分析看,草地物种最丰富,多样性最高,生境条件最优越,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聚性明显;但3个子系统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完全相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主要土壤环境要素和气侯要素与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关关系,发现土壤环境要素是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皇甫川流域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水土治理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水土治理措施的响应,于2008年5~9月,采用手拣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人工工松树林、人工杨树林、人工锦鸡儿灌木林、人工沙打旺草地、撂荒地和农田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采样地,分析了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季节动态特征.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 653只,隶属于1门3纲8目34...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地区不同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钟  章家恩  李庆芳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3049-3056
2007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08年1月(冬季),对广州市天河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林地、人工绿地、农田)下6个不同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有所不同.调查期间,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捕获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多,达1286个,农用地中捕获的个体数较少,以凤凰街农用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最低;研究区各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消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1815)>春季(1623)>冬季(1365)>夏季(1276).聚类与排序结果也说明不同生境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随季节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同一季节不同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差异与人为干扰程度、土壤环境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10月对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样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研究共捕获线虫13 713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4科40属,个体密度平均113条/100g干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均能明显改善中度退化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环境,但围栏封育较种植苜蓿更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的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土壤线虫个体密度垂直分布,围栏封育样地线虫表聚性最明显,种植苜蓿样地表聚性次之,过度放牧样地表聚性最差,其夏季和秋季土壤线虫向土壤下层移动明显.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功能类群指数能够指示中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方式间的差异,其中∑MI指数和PPI指数对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变化反映最敏感,根据功能类群指数统计,与围栏封育相比,种植苜蓿和过度放牧显著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中r-和k-选择植物寄生线虫的比例.对于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选择围栏封育方式可能更利于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5.
上海虹桥机场土壤及草丛动物群落特征和鸟类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对上海虹桥机场草地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土壤动物有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等 12个目或类。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年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 ,各占年总捕量的 19.75 %和 2 3.14 % ;蚯蚓、多足纲、等足目、膜翅目、鞘翅目为常见类群 ,5类全年占总捕量的 4 8.96 %。草丛动物有 15目或类。其中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以及蜘蛛目为草丛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 ,占全年总捕量的89.6 3%。草丛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总体表现为 :7月 >9月 >5月 >4月 >12月 >3月。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的分布与生境密切相关。所捕的 2 2类草地动物中 ,可直接被鸟类捕食的有近 2 0类 ,主要为生活于草地常见类群中 ,因此 ,草地的生境以及草地动物的分布是吸引鸟类到机场栖息和摄食的主要原因。降低草高、减少结实的植物、控制土壤动物的密度是减少机场区鸟类数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疆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0年4、7、9及11月中旬分别以该绿洲的用材林、防护林、苗圃、耕地、盐碱地、灌木林及荒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改良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分离0~20 cm土层中的土壤动物,并分析了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共获得土壤动物1 1098只,共35类,其中线虫类、轮虫类和弹尾类为优势类群.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类群、个体数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用材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盐碱地>苗圃>荒草地;时空分布调查发现,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并在不同土层及季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少;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属于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不同生境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7种不同生境分为人工林生境型、人为干扰生境型、灌木生境型及荒漠生境型4大类型.结果表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选择皇甫川流域人工松树林、人工杨树林、人工锦鸡儿灌木林、人工沙打旺草地和撂荒地等不同水土治理措施植被为采样地,以耕作农田为对照,研究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水土治理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4 747只,隶属于5门7纲10类。优势类群为线虫,占群落总个体数的比例为95.53%,常见类群为螨类和弹尾类。不同水土治理措施样地中,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较农田有提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 >0.05);螨类和弹尾类个体数显著提高(P<0.05);线虫个体数在人工沙打旺草地中显著高于农田(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性较农田增强,并以地表凋落物覆盖显著的人工林最为明显。RDA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螨类和弹尾类个体数与凋落物厚度、树(草)高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地区采取的几种水土治理植被均有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相比较,地表凋落物层显著的人工松树林、人工杨树林更加有益于螨类和弹尾类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苏北沿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北沿海地区杨树林、杨农复合、草地和农田等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封顶法测定了其土壤矿质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氮矿化速率季节变化显著,最大值出现在春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净矿化速率表现为杨树林杨农复合农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H4+-N、NO3--N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土壤NH4+-N、NO3--N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土壤氮矿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矿质氮含量随季节与土层深度变化。在10~25 cm土层,杨树林土壤矿质氮含量与杨农复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草地土壤矿质氮含量在25~40 cm土层与0~10、10~25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春季表层土壤中,杨树林土壤矿质氮含量与农田、草地的差异较为显著,杨树林显著高于农田、草地(P0.05)。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东辉  张柏  陈鹏 《动物学报》2006,52(2):279-287
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市区公园绿地、郊区防护林和农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大型土壤动物调查,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等指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773只,分别隶属于3门6纲17目102科。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存在差异,其中郊区农田和防护林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明显减少;植物群落类型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5cm土壤层,生境地表凋落物的移除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影响不明显;此外,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放牧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3年全季节放牧、3种季节性轮牧、秋季刈割和不利用对照6种处理, 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调查在春、夏和秋3个季节进行,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97只,隶属于2门4纲11目,49个类群.结果表明: 全季节放牧导致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降低;而刈割的影响相对较轻,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甚至有提高趋势.3种季节性轮牧处理中,夏季和秋季放牧2次处理对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等指标的负面影响较轻.刈割管理对退化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较为有利;夏季和秋季放牧2次处理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负面影响较轻,是较理想的草地可持续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秋季对上海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进行采样,其中包括居住区:华东师范大学一村草地类型(A);公园:上海植物园乔木类型(B、C)、灌木类型(D)、草地类型(E);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校区绿化乔木类型(F、G)、灌木类型(H)、草地类型(I);路旁绿地:浦东生态林乔木类型(J)、草地类型(K);废弃地:南汇老港垃圾填埋场乔木类型(L、M),草地类型(N)。共获得土壤样品42份。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各绿地类型的土壤受到了较强烈人为干扰,重金属污染现象普遍:绿地土壤中Cu、Zn、Pb、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9.84±17.37 mg·kg-1,157.05±81.91 mg·kg-1,41.33±23.14 mg·kg-1,0.3425±0.1420 mg·kg-1,居住区、公园、学校、路旁绿地、废弃地的内梅罗综合重金属污染指数分别为:2.4、2.8、2.6、1.9和1.5;同时还表明,不同绿地类型中土壤有其不同的污染方式:学校样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交通因素,路旁绿化样地土壤的重金属来自于交通、客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废弃地样地、公园样地和居住区样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则可能分别来自于固体废弃物、农林业活动和多种人类日常活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及定位研究,探讨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盐碱化发生原因和过程,论证了羊草草地盐碱化过程的土壤“干扰-裸露”假说.松嫩平原羊草草地表层土壤(0~30 cm)盐分含量低,表层以下土壤层盐分含量高, 定义此为土壤盐渍化草地;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增多的过程称为羊草草地盐碱化过程,盐碱化后形成的草地为盐碱化草地或盐生植物群落.羊草草地表层土壤盐分增多的主导原因是原初含盐量低的土壤表层被干扰消失,表层以下富含盐分的土层直接裸露成新地表,深层盐分在新的表层积累,这种积累也表现在其他各层.次生盐生植物群落形成于羊草草地土壤表层被干扰后的裸地上,各盐生植物群落间没有演替序列关系.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的退化进程为土壤退化在先、植被退化在后,盐生植物侵入并形成群落及后续的演变近于始自原生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松嫩草原不同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土壤动物处于整个土壤食物网的最顶端,其各功能类群控制着其他动物所需资源的有效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明松嫩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特征,在2006年5—10月期间,逐月对松嫩草原羊草、羊草+虎尾草、虎尾草、碱茅、碱蓬和光碱斑6个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组成、结构、多样性等特征进行研究。依据其食性将该区土壤动物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所占比例最多为39.16%,植食性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所占比例最多为50.00%,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所占比例均最小,分别为8.09%和12.82%。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从水平结构来看,总体上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羊草+虎尾草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多,在无植被的光碱斑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少,植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1)。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相关性显著(P0.05)。垂直结构上,0—1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除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10—20 cm土层,除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0—10cm土层,植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10—20 cm土层,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不同演替阶段对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影响程度有所不同。4种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光碱斑之间相似性指数较低,个体数量组成在演替初期的羊草群落和演替后期的光碱斑差异比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松嫩草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能够降低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组成和结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盐城5 种绿地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盐城5种城市绿地:杨树林、油菜地、苗圃、公园绿地和草坪,于2011年春季开展了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密度-类群指数(density-group index,DG)、群落复杂性指数(complexity index,C)与Shannon-Wiener指数(H')等α多样性在苗圃、公园绿地和杨树林中均具有较高水平,在草坪和油菜地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DG指数与C指数显著线性相关(P0.01,n=5)并对H'有较为一致的校正效果。采用β多样性(Jaccard群落相似性系数)为基础的系统聚类结果认为杨树林、苗圃和公园绿地群落相似,草坪和油菜地群落相似。研究结果认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绿地生境特征的复杂程度相关,绿地中树木的分布情况可能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这可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重度盐碱地改良的长期效果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在松嫩平原开展不同方式的杨树人工林栽植以实现土壤改良的目的,并对土壤内环境、杨树光合过程以及生长状别予以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重度盐碱地土壤结构内部结构分布更加均匀,疏松、垒结、空隙度、通气、透水能力、比表面积均得到改善;土壤中C和Fe元素含量平均分别增加29.7%、13.9%,Na元素含量平均减少82.4%,因此土壤胶粒凝聚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盐碱化减缓;杨树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高度、胸径、分枝数、分枝长、冠幅直径的增长率分别为328%~381%、98%~153%、23.8%、35.3%、160%、100%、73.5%,丘式“一”字沟改良后的根系生长最佳。该研究为松嫩平原退化盐碱地生物改良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氮素是各种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牧草从土壤吸收最多的矿质元素.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而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是无机态氮.这些有机态氮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由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态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态的过程就是土壤氮的矿化.氮素矿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可以归结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种类.土壤动物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土壤微生物种类、结构及功能与氮的分解、矿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有豆科植物生长的土壤比其它种类土氮素矿化的作用大.非生物因素一般可以分为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环境因子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是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研究的方向.尽管如此,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仍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在其他诸如:不同的土壤质地与土壤类型方面,研究报道的结论也很不一致,草地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同强度的放牧,割草以及施肥、火烧强度等.非生物因子对氮素矿化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尤其是人类活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矿化有关因素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草地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过去几十年来, 受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 我国90%的天然草地发生不同程度退化。草地退化打破了土壤养分平衡, 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 基于三江源区多点采样和整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meta分析相结合的手段, 解析了表层0-10 cm土壤和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不同草地退化程度(未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草地退化整体上降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 微生物磷含量不受退化的影响。微生物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退化梯度没有显著的变化规律, 且土壤和微生物元素化学计量比之间未呈现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 草地退化致使土壤养分化学计量关系发生显著改变, 微生物群落自身却能维持一定的养分平衡。在长时间尺度上, 基于养分平衡的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可有效地促进退化高寒草地恢复, 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上海宝钢工业区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城市工业区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作者于2005年夏季至2006年春季, 对上海市宝山钢铁公司厂区不同功能区(生产区、过渡区和办公区)凋落物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52,070 只, 分别隶属于3门10纲19目, 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 二者共占总数的90.60%; 常见类群为鳞翅目和近孔寡毛目。不同功能区的优势类群相同, 常见类群相异, 且土壤动物总密度随着生产区-过渡区-办公区呈现递减趋势; 不同功能区凋落物和不同绿化类型(乔木和灌木)中的5种指数呈现规律不同: Simpson优势度指数(C)、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中间过渡区高, 两边区域低; 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生产区>办公区>过渡区; DG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生产区>过渡区>办公区; 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而类群数量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不同功能区凋落物pH值、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不同, 其中pH值、总氮达到显著性差异, 对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