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棕头鸦雀分类问题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联宪 《动物学研究》1991,12(2):117-124
棕头鸦雀的分类有过几次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因其飞羽外缘有栗红色与褐色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红胸、灰胸两类群,故在分类上各学者持有不同意见。或将其分为3个种,或归并为1种。本文依据作者工作结果,从地理分布、形态及骨骼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棕头鸦雀具栗红翅缘的红胸、灰胸两类群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三省的亚种分布接触地带彼此混交并有居间个体,不应独立为两个不同种。栗红翅缘褐色翅缘两大类群尚未发现重叠分布,形态明显间断,一直未见有中间类型。两大类群在头骨的泪骨突起和方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建议将它们分为Paradoxornis webbianus和paradoxornis brunneus。前者再分为红胸、灰胸两亚种组。对少数有争议的亚种也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郭宗明  陈伟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6,25(4):858-861
2005年4~6月,在四川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西南石油学院和嘉陵江中坝区域内对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棕头鸦雀4月开始繁殖。影响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主要有7种。雌雄鸟参与筑巢,营巢期5~6 d。窝卵数4~5枚(n=5)。雌雄鸟孵卵,孵卵期13~14 d。孵化率89.47%(n=4)。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2~13 d。雏鸟离巢率88.24%(n=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3.
2012年,作者在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期间,于9月21日在大历山脚下的新联村附近的竹林中(117°30’46.7"E,30°06’28.1"N,海拔158m)发现28只短尾鸦雀(Paradoxornis davidianus)结群在竹林中下层活动。该竹林位于农田旁边,附近有一条溪流穿过,周围山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者对其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拍摄到清晰照片。该鸟的主要识别特征为:体型小;尾羽较短,棕褐,羽缘棕色;头栗色;背部棕灰;翅羽灰褐,颏及喉黑,胸灰白,腹棕灰;虹膜褐色;喙粗厚、近粉色,脚近粉色;轻声的啾啾呜叫。短尾鸦雀为鸫科鸦雀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西北部挂墩,俗名挂墩鸦雀。根据文献记载,短尾鸦雀在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的北部,在国内目前仅见于福建武夷山、江西齐云山、浙江四明山、湖南莽山等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上海崇明东滩震旦鸦雀冬季种群栖息地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斌  吴迪  宋国贤  谢一民  裴恩乐  王天厚 《生态学报》2010,30(16):4351-4358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崇明东滩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种群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震旦鸦雀种群和生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造成的芦苇滩涂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生境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崇明东滩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为(5.08±3.11)只/hm2;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芦苇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震旦鸦雀种群的分布和芦苇的高度、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和食物资源量呈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和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入侵和芦苇收割降低了震旦鸦雀越冬期的栖息地质量,保留一部分生长质量较好的芦苇可以缓解震旦鸦雀冬季种群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震旦鸦雀的习性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属我国特产稀有鸟类,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King,B.W.1981)。指名亚种分布于长江下游、九江至江阴及杭州等地(郑作新,1976);Gee,N.G.(1929)记述“长江口苇塘中有之”。笔者1985~1987年进行江苏鸟类资源调查期间,于连云港地区约当北纬34°41′~34°46′,东经119°07′~119°30′之间发现也有震旦鸦雀生存繁殖。因进而对其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居留情况以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其幼鸟及成鸟进行了饲养。现将有关资料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芦苇收割对震旦鸦雀觅食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特殊的自然保育意义,芦苇收割是芦苇湿地管理的主要手段,往往对栖息于芦苇湿地中的动物群落产生影响,尤其对专食芦苇昆虫的鸟类影响较大。2007年1~4月,在长江口崇明岛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研究基地芦苇收割前后通过样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觅食的影响。研究表明,芦苇收割显著减少了震旦鸦雀潜在食物资源,改变了震旦鸦雀觅食分布并使震旦鸦雀提前转移到新生芦苇枝上取食,芦苇收割后残留老芦苇枝对震旦鸦雀取食具有重要影响。芦苇收割时保留一定的斑块状和条带状老芦苇有利于震旦鸦雀利用新芦苇枝上潜在食物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芦苇收割引起的震旦鸦雀食物短缺。  相似文献   

7.
作者将新近在瓦山采得的标本,同四川其他地区的褐鸦雀进行了比较,认为瓦山标本的羽色和嘴峰长度均与Paradoxornisunicolorcanaster的原始描述相符,与其他地区的标本显著有别,故认为P.u.canaster应当成立。认定四川的褐鸦雀有P.u.canaster和P.u.unicolor两个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0年5月在昆明市西郊山区花红洞,观察了一对棕头鸦雀(Poradoxornis webbi-anus yunnanensis)的繁殖情况,现予以整理报道。 一、营巢环境 棕头鸦雀的巢,位于海拔2,100米的山坡沟谷地。巢隐蔽在野蔷薇(Rosamairei)刺丛中,离地约1米。巢周围散生云南  相似文献   

9.
灰冠鸦雀(Paradoxornis przewalskii)是狭域分布的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区仅局限于岷山北部。近年来关于该种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其栖息地和现有分布范围的宝贵信息,但该种的繁殖情况还从未有观察与报道。2013年6月10日,我们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对正在育雏的灰冠鸦雀及其3只新生雏鸟,对其巢址生境和巢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记录。灰冠鸦雀筑巢于稀疏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下的浓密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丛中,巢址海拔2700 m,位于陡峭阳坡接近林线处。巢为结构精细的杯状巢,高约6.6 cm,深约5.0 cm,巢口内径4.8 cm,外径7.0 cm。巢由干草叶与竹叶编织而成,巢壁外侧装饰有大量绿色苔藓。本报道为灰冠鸦雀野外繁殖的首次记录,为今后深入开展该珍稀鸟种的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研究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李东来  魏宏伟  孙兴海  张正旺 《生态学报》2015,35(15):5009-5017
大规模的芦苇收割会对在该生境中繁殖的鸟类产生严重影响。为降低芦苇收割对鸟类繁殖的负面影响,许多地区的湿地管理者逐渐采用了镶嵌型的芦苇收割方式。但是,这种新的芦苇管理方式对鸟类繁殖期生境选择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震旦鸦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完全依赖芦苇生境而生存的珍稀鸟类,已被IUCN定为全球性近危物种。大规模的芦苇收割导致其适宜生境丧失,被认为是该物种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选择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采用AIC信息准则法,从巢址微生境、巢域斑块和全模型3个水平上对可能影响震旦鸦雀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进行了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并重点探讨芦苇镶嵌收割对其巢址选择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的相互效应。结果发现,震旦鸦雀的巢址选择受巢址微生境和巢域斑块尺度双重水平的影响,但巢址微生境因子的影响要大于巢域斑块因子。在巢址微生境水平上,影响震旦鸦雀巢址选择的因素有:1.5—2.5 m旧芦苇的密度、2.5 m以上新芦苇的密度、香蒲密度和巢的可见度;在巢域斑块水平上,影响因素包括芦苇生境类型、旧芦苇斑块面积的比例和植被盖度;在综合模型中,影响因素有1.5—2.5 m旧芦苇的密度、2.5 m以上新芦苇的密度、香蒲密度、巢的可见度和植被盖度。综上,震旦鸦雀倾向于在植被盖度较高、具有一定比例(18.3%)旧芦苇面积、1.5—2.5 m旧芦苇密度较高、可见度较低的生境斑块中筑巢。研究中,78.7%(n=141)的震旦鸦雀将巢筑在新旧芦苇混合的微生境中,其中36.9%的巢址附近旧芦苇的比例在一半以上;53.2%(n=111)的巢筑于新、旧两种芦苇茎秆之上,22.3%的巢的支撑芦苇中旧芦苇所占比例在一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旧芦苇在震旦鸦雀巢址选择和筑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大范围的芦苇收割在微生境水平上可降低1.5—2.5 m旧芦苇的密度,在巢域斑块尺度上可降低旧芦苇斑块面积的比例,因此建议,在震旦鸦雀的繁殖地,未来的芦苇收割应采用镶嵌收割的形式,并至少应保留面积在20%以上的结构较好的旧芦苇斑块,以供震旦鸦雀选择巢址和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鸦雀的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的鸦雀,提出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列有4个亚属,14种;同时还报道一个新亚种,即黄嘴鸦雀贡山亚种。从鸦雀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及棕头鸦雀亚种组的形成,推测鸦雀的起源地可能是在我国西南区的横断山脉。  相似文献   

12.
棕头鸦雀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a)是庐山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种留鸟。关于它的繁殖习性,未见有完整的报道。为此,我们对生活在庐山的棕头鸦雀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棕头鸦雀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棕头鸦雀的生态观察杨向明,李新平山西鹿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城030510棕头鸦雀(Parfororme。ebbnin。fuhaGuda)是我国特产鸟类(‘1,以往对该鸟的研究多涉及分类(郑作新,1984;李桂垣,1980)和繁殖(杨岚,1984;彭...  相似文献   

14.
三趾鸦雀的鸣叫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月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观察和录制了中国特有种三趾鸦雀的鸣声,获得的鸣声信号,经语图分析,研究了可分为:雌鸟和雄鸟叫声,雄鸟歌声,繁殖季节配对雌雄鸟的二种二重唱。  相似文献   

15.
季节和集群大小影响震旦鸦雀对人类接近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震旦鸦雀在人类接近时的行为响应进行了观察,探讨集群大小以及季节性对人类接近时震旦鸦雀行为响应的影响.在人类靠近的情况下,震旦鸦雀个体或 者集群会采取逃逸、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或这些行为的组合做出反应,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常常伴随出现.人类接近时,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个体和集群的比例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在繁殖季节(4-9月),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出现的平均比例远低于非繁殖季节(10月-次年3月);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集群比例随着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人类接近时, 不同季节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出现与否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方差分量估计表明警戒行为表现的差异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  相似文献   

16.
四川棕头鸦雀的一新亚种——甘洛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1月至1979年8月间,我们先后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采得一批棕头鸦雀标本,经研究,认为系一个新亚种,命名为:棕头鸦雀甘洛亚种 Paradoxornis webbianus ganluo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 雄性成鸟(采集号:8374),1978年11月17日采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大桥公社。副模标本 成乌 12 7 1,幼乌9 6 1。分别于1973年11月19日、1974年3月25日至4月4日、1975年7月26日、1978年8月25日至  相似文献   

17.
震旦鸦雀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世全 《动物学研究》1988,9(3):217-224
震旦鸦雀是一种小型濒危鸟类,在IUCN和ICBP出版的红皮书中,共同认定为Ⅰ(Indeterminate)级。本文是作者于1985~1986年期间,对种群生态进行研究的首次报道。该鸟栖息于上海沿海芦苇滩中。种群密度1.21±0.57对/公顷。文中还论述数量变动和种群活动的变化规律。在奉贤沿海估计有290~387对。在越冬期中,剥取芦鞘内的寄生虫等为食。由于围垦不断发展,栖息地日益缩小,因此在生存上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隶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扇尾莺属,体形小(体长10 cm)而具褐色纵纹,腰黄褐色,尾端白色清晰,虹膜褐色,嘴褐色,脚粉红至近红色(图1)。飞行时作波浪状炫耀,发出一连串清脆的zit声或di声。棕扇尾莺分布于非洲、南欧、印度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2月10日,笔者于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东海核心区(39°17′56″N,117°35′11″E,海拔6 m)观察到2只北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活动于林下的灌草丛中(图1)。观察到的北长尾山雀头纯白色,背黑色,肩羽葡萄红色,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外侧尾羽白色,下体白色,腹和两胁沾淡葡萄红色,尾下覆羽暗葡萄红色。同区域还记录到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苇鹀(Emberiza pallasi)等雀形目鸟类。  相似文献   

20.
六斑鳞纹天蛾Acosmeryx huangshana Meng,新种 雄:体长34.5毫米,翅展68.5毫米。体棕褐色。触角背面棕色,腹面黄褐,纤毛灰白色,中部较粗,向端部渐细,弯钩数节极细。下唇须末节端部略超过头顶,第一节外侧白色,余为赤褐色并杂以灰鳞。头顶棕褐色。颈片及肩片鳞毛褐色。胸部棕褐色。足深褐色,腿节具长而密的黄褐色鳞毛,中、后足胫节至第一跗节的外侧有白色鳞毛,中、后足胫节上的一对端距长度不等,长距约为短距之二倍。前翅棕褐色,外缘较平直,亚外缘线棕黑色,自顶角后方呈弧形延伸至M_3脉端部终止;顶角附近R_4及R_5脉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