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蛙类衰退是过去二十年来全球许多地区倍受关注的问题,澳大利亚似乎是衰退的热点地区。当前研究所形成的主流假设是,真菌Batrachochytrium denrobaidis引发的壶菌病导致蛙类种群衰退。我们在毗邻农业和城市发展区的天然未开垦林地内,用陷阱捕捉三个与大面积临时湿地相连生境中的蛙类。作为这项庞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观察了壶菌流行病,确认了这类真菌的感染率。在各年份中,该地蛙类中仅斑点草蛙(Limnodynastes tasmaniensis)有些个体因此类病症死亡,尽管该种的若干近缘种亦是该地蛙类的一部分;病疫流行的证据仅见于其中一个年份。在所有具有典型壶菌病症状死亡的动物中,仅22%的动物表皮受真菌感染。虽然种群中存在壶菌病,我们认为这不是影响种群内个体死亡率的近因。根据这一观察,我们质疑B.dendrobatidis是蛙类死亡主要原因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壶菌病与两栖动物的种群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栖类种群全球性衰退是21世纪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与澳大利亚、美洲北部、中部、南部及欧洲的两栖类种群衰退有关。由壶菌引起的壶菌病是变态后的无尾类所患的一种显性传染病,其令人质疑的快速传播及广泛爆发对世界范围内的两栖类种群构成重大威胁。本文对这种致病壶菌的病理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其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太行隆肛蛙补充描述(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采自我国河南济源市邵原镇太行山的隆肛蛙标本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分析,发现该地标本在形态上与模式产地巫山隆肛蛙标本及其它种群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太行山的隆肛蛙应是一独立种,即太行隆肛蛙Paa(Feirana)taihangnicus.本文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并依据遗传学资料做了相应的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4.
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地理分布非常广,目前针对该物种的种群生态学研究还相对较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们研究了吉安市郊区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的泽陆蛙种群生态。非冬眠期,每月均采集一次泽陆蛙样本,测量其体长、体重数据。研究期间共捕获泽陆蛙样本3 349个。采用体长、体重指标重心聚类法,结合泽陆蛙的生活史特征,将研究种群年龄结构划分为3个年龄组。其中,1龄为体长29 mm以下当年幼体,约占62.02%;2龄个体相对比例较高(体长30~39 mm,占34.61%),而3龄个体数量极少(体长40~50 mm,占3.37%)。通过种群平均年龄以及各年龄组相对百分比的逐月变化趋势分析及年间比较发现,泽陆蛙种群平均年龄的逐月变化曲线呈"M"型;1龄个体和2龄个体所占百分比的逐月变化曲线波动非常大;种群年龄结构季节性变化的年间比较也差异明显。这表明该种群可能面临高的生存压力,但种群更新较快。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内沼蛙(Rana guentheri)多个种群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并与广州及越南共4个沼蛙基因序列作对比,研究各地区种群遗传分化状况,研究表明三个地区之间的序列遗传分化为0.4%~1.1%,表明沼蛙mtDNA 16S rRNA基因进化速率比较低,其中香港沼蛙10个个体在mtDNA 16S rRNA基因上没有出现变异,共发现5种单倍型,其中香港与广州种群关系最近,越南河内种群与志玲种群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洗胃法与剖胃法在四种蛙食性分析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剖胃法因要杀死动物,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学影响和伦理学问题,在国际上招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对,而在我国仍广泛使用。尽管洗胃法已用于食性研究,它的效果却从来没有研究过。我们应用洗胃法研究了浙江宁波郭巨镇四种蛙(黑斑蛙、泽蛙、金线蛙和中华蟾蜍)的食性,并与剖胃法所获得的食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尽管洗胃法在四种蛙胃内食物量的总洗出率(在94.50%以上)和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上(均大于93.46%)略低于剖胃法,但胃内未洗出的与洗出的平均食物个体大小间无差异(所有P>0.3061),两种方法获得的四种蛙的平均食物量和食物个体数也无差异(对食物量所有P>0.8680,对食物个体数所有P>0.7923)。结果表明,洗胃法是比较精确的,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应广泛地推广洗胃法,摒弃剖胃法  相似文献   

7.
自1984年4月至1999年8月,我们沿铁路轨道检测了农田中暮鼠(Calomys venustus)的多度,研究了种群密度、越冬种群结构和繁殖期长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种群具有增长、高数量和下降年份。将动物按照同生群(种群内在相同时间内出生的一些个体)分开,利用2×2列联表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的越冬种群结构与数量(高数量和种群下降)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就高密度与种群密度下降年份中的同生群组成而言,不同密度的年份显示种群结构有显著差异。在数量增长和高密度的年份里,在繁殖季节的起始期,前一年秋季出生的个体比同年夏季出生的个体在数量上要占优势,而在同生群数量下降年份则相反,特别是雌性。高密度年份具有繁殖期缩短的特征,而种群增长年份繁殖期延长。结果表明,这些变化不能只归结于繁殖期长或繁殖率引起密度变化。我们的结论是:解释C·venustus种群消长不能仅考虑动物同生群本身,需要考虑其社会和环境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形态特征系统聚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研究先前报道的湖南省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各地理种群的分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原认定的花臭蛙湖南省各地理种群已分化为花臭蛙和黄岗臭蛙(O.huanggangensis)两个物种。分布于湘西南及南部雪峰山和南岭的花臭蛙种群应修订为黄岗臭蛙,为湖南省臭蛙属物种新发现,湘西北及湘东南罗霄山脉的种群为花臭蛙,黄岗臭蛙与花臭蛙在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同域分布。湘西北武陵山与雪峰山之间以及湘中丘陵地带花臭蛙种群的分类归属,黄岗臭蛙和花臭蛙在湖南省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同域分布的机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庆  周伟  潘晓赋  李明会 《四川动物》2007,26(2):415-418
要真正了解一种蛙的生态习性及食性,调查和分析其不同种群、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的年周期食物组成是必要的。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1月在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和西街口逐月采集滇蛙Rana pleuraglen标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滇蛙种群间和不同生长阶段、及雌雄个体间的食量百分比上有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群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量组成无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结果显示,各产地雌雄滇蛙食物量组成均无显著差异。滇蛙的食物类群相对丰富,反映它是捕食的多面手。昆明地区气候稳定,不同小地域农田生境的昆虫相几乎相同。这是食物成分相同的主要原因。而滇蛙不同种群的食物成分中,一些类群所占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又反映出三地气候和/或昆虫相的微小差异。幼年组食物中双翅目和膜翅的成分高于成年Ⅰ、Ⅱ组的。这可能与上述食物类群富含幼年组个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或者比例较高有关,所以它们食之较多。  相似文献   

10.
隆肛蛙属种群形态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隆肛蛙属Feirana中隆肛蛙F.quadrana和太行隆肛蛙F.taihangnicus的15个种群565只标本的28项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典型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隆肛蛙和隆肛蛙的形态差异明显,形态度量信息支持太行隆肛蛙与隆肛蛙是不同的物种;2)原隆肛蛙河南伏牛山种群和山西中条山种群均为太行隆肛蛙的地理种群;3)隆肛蛙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其中四川安县种群、陕西周至种群和湖北利川种群与模式产地重庆巫山种群的差异可能达到了亚种或亚种以上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珍稀两栖动物——棘腹蛙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是我国大型经济蛙类,近年,由于该蛙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及人类的大肆捕杀等因素,造成棘腹蛙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已被IUCN列为易危种.  相似文献   

12.
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廿二碳六烯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廿二碳六烯酸(DHA)能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改善大脑机能和行为学习,防治中枢神经疾病,是人及其它动物重要的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DHA主要来自深海鱼油的分离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HA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roseum)是合成DHA的优良海洋真菌。研究与筛选破囊壶菌DHA合成突变株,克隆破囊壶菌DHA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而在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可为今后对该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建立良好的基础。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重组DHA,将开拓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中 ,常常需要对所研究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记 ,以便于对其个体活动的追踪研究观察。在有关研究工作中 ,目前使用多种标记法 ,如烙印法、同位素示踪法等。在对蛙类的研究实践过程中 ,我们找到了针对蛙类研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标记法——划蹼法和切趾 (指 )法。由于蛙类个体小 ,较为脆弱。烙印等方法容易对其造成伤害 ,影响其生存 ,同时也不易进行操作。尤其是在蝌蚪变态期不易进行有效的标记 ,给追踪观察造成极大的困难。我们经过对中国林蛙的标记试验探索 ,找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标记方法。即采用划去蛙…  相似文献   

14.
凹耳蛙的分类地位及蛙亚科一新属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丕鹏  陆宇燕  吕顺清 《四川动物》2006,25(2):206-209,F0002
对凹耳蛙模式标本产地的蛙类及蝌蚪进行了调查,并对蝌蚪进行了人工饲养和生长发育到完成变态的观察,结果发现一种没有腹吸盘的小型蝌蚪是凹耳蛙的蝌蚪.由此证明凹耳蛙不具有湍蛙型蝌蚪,应不属于湍蛙属蛙类.对凹耳蛙成体和蝌蚪特征的分析表明其与蛙亚科其他属及所辖种不同,建议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黑斑蛙 8个地方种群 2 5 7个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探讨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过程。对所检测出的 79个单倍型的分析表明 :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区内中部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南北边缘种群。种群间基因流同地理隔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种群遗传分化符合距离隔离或脚踏石模型。线粒体单倍型以广西和四川种群的个体的遗传分化为最深 ,反映出西部山区的屏障隔离效应。单倍型歧点分布分析表明 ,约 10 3- 2 2 6万年前 ,即在末次间冰期 ,黑斑蛙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扩张事件。单倍型的分布格局和共享情况显示黑斑蛙种群在冰期后的重新扩张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南往北的递进式扩散形式。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波动导致了黑斑蛙适宜生境在纬度方向上的平移 ,进而导致黑斑蛙种群随生境变化而进行扩张或收缩 ,使黑斑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能始终保持在分布区中间高而南北两端低 ,并形成了现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卵人工孵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林蛙 (Rana ch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类之一。近年来 ,由于人们的生态经济意识不强 ,森林环境破坏严重 ,以及滥捕乱捉 ,使得中国林蛙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在一些地区 ,由于加强对中国林蛙的管护 ,大力发展林蛙人工养殖业 ,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由于林蛙人工饲养刚刚起步 ,饲养经验不完善 ,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在自然条件下母蛙产卵时期 (4月上旬 )大致相同 ,但据以往观察 ,幼蛙出池时间却有很大差别 ,而出池时间的早晚表现在秋季回归时的体重差别较大 (约 1倍体重 )。因此缩短卵孵化时间 ,促使幼蛙提早…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类群,两种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Bd)和B. salamandrivorans (Bsal)的感染是两栖动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Bd主要感染两栖动物无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的皮肤,可能引起两栖动物淋巴细胞凋亡和全身电解质失衡。Bsal主要感染有尾目,可能导致两栖动物致命的败血症。针对壶菌及其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检索1990–2022年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总结了壶菌病原的可能起源与传播、壶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壶菌毒力的影响因素和壶菌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的改进需求,如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溯源、开发RPA技术进行野外检测和应用转录组学研究宿主–病原体的免疫等。最后,提出以下4条建议:(1)建设壶菌病原基础数据平台,建立壶菌病常规检测部门,并将壶菌病监测纳入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2)深入开展我国两栖动物不同地理区系壶菌感染情况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实验动物的合理配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 《生物学通报》2000,35(6):37-37
目前,全国许多大、中学校,尤其中学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实验经费不足以及实验动物的缺乏,使许多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必须实验无法开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大纲的贯彻,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做了探索和尝试,使相同的动物材料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节约动物,提高其利用率,现以动物生理学实验为例。1 蛙类动物的配用1.1 材料 可选择青蛙或蟾蜍2只。1.2 选择实验 因为蛙类实验较多,故选择以下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1)妊娠检验。2)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3)脊髓背根和腹根的机能。4)蛙类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5)蛙类…  相似文献   

19.
运用形态学比较和12S mt DNA序列比对,对华东4省原记载的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地理种群与天目臭蛙O.tianmuii、黄岗臭蛙O.huanggangensis及花臭蛙模式产地湖北宜昌种群进行比较研究。浙江、安徽、江苏、江西(三清山)花臭蛙形态学特征与天目臭蛙相吻合。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花臭蛙各地理种群与天目臭蛙、黄岗臭蛙及花臭蛙湖北宜昌种群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浙江、安徽、江苏、江西(三清山、彭泽)花臭蛙与湖北宜昌种群的遗传距离为0.067~0.069,与黄岗臭蛙的遗传距离为0.027~0.029,与天目臭蛙的遗传距离仅为0~0.001。因此,长江中下游以南、江南丘陵东段安徽南部、江苏、浙江、江西东北部信江以北、鄱阳湖以东的低山丘陵地带,原记录的花臭蛙应修订为天目臭蛙;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以南的武夷山区为黄岗臭蛙分布范围,花臭蛙则分布于赣江鄱阳湖以西的赣西山地。赣江以东、抚河以西以及闽东丘陵地区花臭蛙的分类归属尚待确定,华东地区花臭蛙复合体的物种分化是否与水系造成的地理阻隔相关,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p.)是各种海洋环境中常见的异养单细胞真菌。在海洋中,破囊壶菌是有机物质的有效降解者和初级消费者(例如.Raghukumar等,1999)。也有人认为它是食用无脊椎动物的病原体(例如Mass等,1999)。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关注破囊壶菌的工业价值,即从其细胞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例如Boweaes等,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