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3年5月,笔者收到一批采自广西凤山、东兰一带的动物化石。这批化石几乎全部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其中仅有一块是鱼化石,属于空棘鱼类,它与上述化石产于同一层位中,依据采集者的野外标签记载,这批化石产于下三迭统罗楼组。空棘鱼类化石最早地史记录是产于泥盆纪地层,在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再没有发现该类鱼化石。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在中生代未期已绝灭了。1938年,在非洲东海岸发现了该类鱼的现生代表——拉  相似文献   

2.
四足类是从叶状鳍鱼类(Lobe-finnedfishes,即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观点已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这是比较形态学和进化形态学的一大成就。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却一直不能确定叶状鳍鱼类(包括三个类群,即绝灭的扇鳍鱼、空棘鱼和肺鱼)中的哪一类更接近四足类,这为深入研究脊椎动物如何从水生过渡到陆生这一问题带来障碍。八十年代以前,这一问题主要是古生物学家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已绝灭的扇鳍鱼类(r…distian)是四足类的祖先(Jarvik1980等)。大约在50年前,拉蒂迈鱼江atimer山,又称矛尾鱼)被发现,这一代表已绝灭…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北里大学玉井洋一教授发表论文认为:“被称为活着的化石——空棘鱼不是鱼类,而是属于两栖类”。这个结论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它对研究脊推动物的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玉井洋一教授首次采用分子等级分析法,对空棘鱼脑进行了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浙江长兴组的空棘鱼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浙江长兴县长兴组煤山段[上二迭统上部]的总鳍鱼亚纲、空棘鱼目的两个新属种,新槐杨公鱼(Youngichthys xinhuainsis gen.et sp.nov.)和粗纹长兴鱼(Changxingiaaspratilis gen.et sp.nov.)。长兴的标本使我们得知二迭纪空棘鱼的分布范围扩展到亚洲,生活环境由陆地扩展到海洋。到目前为止,煤山段的鱼化石被认为是二迭纪最高层位的鱼群。  相似文献   

5.
依据在云南富源中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发现的新材料,对关岭贵州空棘鱼(Guizhoucoelacanthus guanlingensis)进行了补充描述,并修订了鼻骨、顶骨、后顶骨、额外肩胛骨、眶后骨、偶鳍、鳞片等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空棘鱼属与Whiteia+Piveteauia构成姐妹群,其共有离征包括:两对顶骨的大小相近,第一背鳍鳍条数小于8。建议将贵州空棘鱼属归入怀特鱼科(Whiteiidae)。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 《化石》2003,(2):11-13
现代科学调查已基本确认了地球上还有多少种生物 ,凡是被宣布灭绝了的生物 ,如果某一天突然复活或重出江湖 ,毫无疑问 ,人类必将睁大惊恐的眼睛。有一些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已经灭绝、只在化石标本中认识的动物 ,可能仍在深海里生存着。在那些使地球上大量生命灭绝的无法解释的大灾难中 ,海底动物往往幸存下来 ,因为深海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空棘鱼就是一例。空棘鱼发现始末1938年 12月 2 2日 ,正是印度洋的捕鱼季节。这天早晨 ,在南非东南靠近东伦敦几海里的洋面上 ,有一条奇怪的鱼落进了“涅尼雷”号渔船的拖网。这条鱼的外表很像鲑鱼 ,…  相似文献   

7.
翁戎螺,这个名字,可能有许多人不熟悉它。不过,它同海味八珍之一的鲍鱼是近亲,都属于原始腹足类海产软体动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人们认为,翁戎螺是一类早已绝灭了的贝类。因为人们在这以前,只是在地层里发现过它的化石,现存的  相似文献   

8.
“大陆漂移”学说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很多,其中已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水龙兽的例子,早已被人们所熟悉,然而,许多人对角齿鱼可能还不大了解。早在1941年,在我国四川威远红层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它那棕黑色的表面闪烁着珐琅质光泽,为数不多的几行齿稜排列成扇形,基部互相愈合在一起。原来这是角齿鱼类的齿板化石。这种牙齿,不生长在口的边缘,而着生于口腔内上腭的内翼骨和下颌的夹板骨上,上下各一对,十分坚硬。经过研究,这块化石被命名为“杨氏角齿鱼”。这个名称是为了赠献予首先发现和研究我国肺鱼类化石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从此,这类化石在亚洲的记录除了印度地区之外,又增加了新产地。以后,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10.
爪耳木是无患子科常绿小乔木,自1935年在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佛罗附近的滨海砂地上被发现以来,迄今60年过去了,没有人再采到它的植物标本,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可能或已经绝灭了的物种。由于当年采标本时正值果期,所以从没有植物学家见过它的花朵,  相似文献   

11.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12.
读书札记──空棘鱼类拉蒂曼鱼谷祖纲1839年,当时在居维叶门下进行鱼类研究的AggassizjeanLouisRodolphe(1807-1873)将发现于二迭纪的一种鱼类命名为Coelacanthusgranulatus,Coelacanthus一...  相似文献   

13.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岛的陡崖上,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阿·里奇发现了相当大的陆生龟类的化石。这种龟类早已绝灭。学者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形状古怪的龟,它生活在两千二百万年以前。使大家感到惊奇的是:第一、它的头上长着两个向后弯的尖犄角,当它将头缩进龟壳下面时,它的这一对角仍留在外边;第二、它还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集群绝灭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它的起因是什么?这方面的观点实在太多了。总的来说,一些人认为,所有集群绝灭都是由一个单一的因素导致的,而另一些人坚信每一事件都有其各自的独特原因。1984年劳普和塞普科斯基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中,集群绝灭存在明显的周...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的辐鳍鱼类6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2新属2新种,它们是:赵氏浙江鱼(Zhejiangichthys zhaoi gen.et sp.nov.)和小齿葆青鱼(Baoqingichthys microdontus gen.et sp.nov.)。这是包括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上下辐鳍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在总结煤山剖面已记述的鱼类大化石和微体化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兴煤山剖面二叠纪末鱼类的集群绝灭。绝灭发生得很晚,持续的时间很短,规模也很大,绝灭率高达93%。讨论了华南二叠/三叠系之交大绝灭后鱼类的复苏和辐射,认为鱼类和牙形类一样都是大绝灭后在三叠纪最早复苏的类别,最早复苏的鱼类为裂齿鱼类;鱼类从绝灭期到辐射期仅用了1.3 Ma到4 Ma,从地质时间考虑,大绝灭后鱼类的复苏和辐射是相当快的。华南早三叠世以裂齿鱼类的张氏鱼(Zhangina)和软骨鱼类的弓鲛(Hybodus)为代表的组合替代了晚二叠世以古鳕类的中华扁体鱼(sinoplatysomys)和软骨鱼类的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为代表的组合。华南晚二叠世海相地层产出的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的一些土著属与产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一些属非常相近,表明华南下扬子区很可能是后来繁盛于特提斯区的三叠纪鱼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解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有关龙和巨人的传说已不攻自破,但同时也为鉴定和识别岩石中的动物化石增加了困难。这些化石生物不仅在温带的欧洲从未发现过,而且有的是否有现生的类似物种也根本不为人知。当然,南北美洲、亚洲、非洲、澳洲等大部分地区还未开发,许多未知物种也许生活在这些地区。可是在十八世纪末叶已有许多博物学家认为大型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大多数已被科学地认识,因此,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属于已经绝灭的生物种类。这一点难以被人接受,因为这暗示着上帝的圆满创造出现了缺陷。圣经上的大洪水虽能解释单个生物个体的绝灭,却无法说明整个物种的绝灭。  相似文献   

17.
王堃  任彦栋  邱强 《遗传》2021,(4):291-294
泥盆纪时期(4 亿年前)脊椎动物登陆事件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需要脊椎动物在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革新[1,2],从而适应从水生到陆生环境的改变.长期的古生物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现存四足动物最近的鱼类近亲是肺鱼,而肉鳍鱼亚纲(包含空棘鱼、肺鱼和四足动物)与辐鳍鱼亚纲(常见的各种鱼...  相似文献   

18.
单性生殖动物的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莉  桂建芳 《动物学研究》2002,23(4):329-334
传统的观念认为,单性动物由于失去了重组机会,必然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终将绝灭。但是已被发现的近50种单性脊椎动物不仅没有因失去基因的重组和交换而绝灭,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有害突变积累和较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之间的矛盾和在缺乏遗传重组情况下的进化机制是特别引人关注的重大生物学问题。简要论述了单性动物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存在历史及其进化途径(突变、三倍化、异精雌核发育生殖方式和异精效应及生殖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西部,古生物学家发现了颇为稀罕的痕迹化石,这消息引起了世界同行们的关注。在一块铺院子的粗糙的石板上,有远古水流鳞波的痕迹和早已绝灭的动物爬动时留下的足迹。最为重要的发现是一只四足动物的一串足迹。研究人员需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这块石板来自何方?2.石板形成于哪个时代?3.是什么动物的足迹?一本有关仓库的旧记录本(该庄园建于1873年)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石料来自本恰山的采石场。根据岩石学资料,格拉姆组沉积中有这种类型的石灰岩。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岩石是洪水期在河湾洼地处沉积而成,典型的拍岸浪痕迹便可说明这一点。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则采用了古生物学方法和放射性年代测定法。一些鱼类化石(最早的无颌类脊椎动物——腔鳞鱼的鳞片,以及棘鱼和鲨鱼的牙齿和鳍刺)出自包含格拉姆组的地层,这些沉积层的时代大致为(?)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活化石”──“拟笔石”濮季行笔石一直被认为大约在3亿年前灭绝了。但英国伦敦圣乔治医院附属医校的解剖学家迪利认为,它可能现仍隐藏于尚未详细检查过的大洋深处。事实上,它可能早已被发现未被认识而已。笔石为很常见的动物化石,始于5亿至5亿7千万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