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53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3蛋白首先在SV-40转染的小鼠细胞中发现,继之在不同类型的转化细胞系中也被检测到。进一步研究证明它还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组织中,但与转化细胞相比其含量要低得多。 1988年Levine和Oren等报道了第一个被鉴定的p53突变型p53 Vall 35。以后,人们在转化细胞中检测到各种类型的p53突变型。为了有效地研究p53蛋白,已发展了很多识别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有的具有种  相似文献   

2.
人腺病毒基因早期转录区4的第4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的E4ORF4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病毒调节蛋白,能够特异地引起转化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并且这种凋亡机制不依赖于经典的p53途径,E4ORF4蛋白功能的发挥需要与细胞内蛋白磷酸酶2A的相互作用,而且它还能改变Src激酶的活性,E4ORF4蛋白的多种功能协调合作,最终导致了转化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张云  刘泽军 《生命科学》2004,16(2):79-80,100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ASPP(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蛋白家族对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体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及p53蛋白15位丝氨酸位点(p53Ser15)的磷酸化状况,p53蛋白、p53Ser15磷酸化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相应正常肺组织及10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53蛋白及p53 Ser15磷酸化水平.随访观察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的转移复发情况.结果:ELISA和免疫组化法均检测到p53蛋白、p53 Ser15磷酸化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组高于正常肺组织组和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p53[pS15]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随访期内5例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病例p53蛋白、p53[pS15]表达水平高于本组未复发转移病例(P<0.05).结论:ELISA方法做p53[pS15]、p53蛋白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p53蛋白、p53[pS15]高水平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肿瘤进展更快.  相似文献   

5.
Wei P  Tao SX  Zhang XS  Hu ZY  Yi-Xun L 《生理学报》2004,56(1):60-65
胎盘形成过程中发生活跃的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活动。p53蛋白是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过程的原癌基因。本实验用原位末端标记、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和米非司酮(RU486)处理后恒河猴母胎界面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在正常妊娠的恒河猴母胎界面,凋亡信号主要集中在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柱内的一些滋养层细胞;p5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层。在母体蜕膜中,也在部分基质细胞中检测到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经过RU486处理2d后,胎盘绒毛和母体蜕膜中凋亡细胞数都显著增加,绒毛中增加的凋亡信号集中于细胞滋养层。同时,RU486处理也导致绒毛细胞滋养层和蜕膜基质细胞中p53表达明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在正常妊娠中,生理性的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可能是控制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保持胎盘组织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机制;RU486终止早孕的可能途径之一是促进母胎界面细胞凋亡,推测p53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肿瘤抑制蛋白p53是一种可以有效调节哺乳动物细胞生长的核磷酸化蛋白质。p53表达增加能够激活一系列细胞基因,通过抑制多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并凋亡。有研究表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中,p53的表达高于正常软骨细胞,通过下调p53表达能够减少软骨细胞凋亡,进而预防和缓解骨关节炎病变,这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p53调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文献资料,为骨关节炎机制和治疗有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杂志》2009,(5):7-7
科研人员发现的一种新型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参与抑癌基因p53的活性调控,他们为这种蛋白质取名为Apak。当Apak与p53结合时,抑癌基因不会伤及正常细胞,而当正常细胞遇到基因组损伤信号时,Apak与p53迅速分离,释放出p53的杀伤细胞功能,从而及时清除掉对机体带来危害的部分“变坏”细胞,大大降低了肿瘤发生的风险。这次发现的Apak隶属于锌指蛋白家族,该家族中很可能存在大量没被发现的p53调控蛋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沉淀,p53基因第7外显子酶切等技术检测了两个中国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YY-8103和一个自发转化的人肝细胞系L-02的p53基因结构与表达。实验表明,这三个细胞系中没有出现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第4—9外显子也没发生突变,但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利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这三个细胞系和其他已知p53基因背景的八个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PLC/PRF/5、Huh-7、Hep3B、FOCUS、Tong/ HCC、SK-Hep-1、HepG2)对自主性细小病毒H-1的敏感性。除HepG2细胞外,其他十个细胞系p53基因的结构和/或表达都不正常。经H-1感染(moi=20)后,其敏感性均高于HepG2细胞。本研究初步表明了p53基因结构或表达的不正常可能导致人肝癌或转化细胞对H-1的敏感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NIRF(Np95/ICBP90-like RING finger protein)是2002年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其功能涉及细胞增殖调节、蛋白多聚泛素化降解、细胞癌变进程控制等领域.已有研究报道,NIRF能与p53相互作用, NIRF本身也是一个高度调节蛋白,在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发挥泛素化E3连接酶的作用,结合p53并将其降解,但NIRF与p53结合的蛋白结合域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证明,NIRF能与p53结合成复合体参与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并测定出NIRF与p53结合的区域.为了检测NIRF的蛋白结合域,将空载体和NIRF缺失突变体质粒分别转染于HEK293细胞,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用两种抗体分别检测. 结果显示,所有的突变体都能在细胞中表达,并且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同时,免疫共沉淀技术用于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 由于泛素化蛋白通常伴随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降解,免疫共沉淀的蛋白纯化过程中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以抑制蛋白降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NIRF 通过PHD区域与p53形成复合体. 该复合体可能参与蛋白分选、蛋白降解、DNA修复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的细胞活动,从而形成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某种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关p53蛋白的研究,近年来开展得极为广泛。p53蛋白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肿瘤抑制子不但在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抑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参与了细胞衰老的调控,并与细胞分化关系密切。本文对当前在有关p53分子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希望它有助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来源于鸡贫血病毒的凋亡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化疗药物多以p53依赖性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而许多肿瘤在发生过程中丧失了D53功能;此外,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抑制细胞凋亡的bcl-2蛋白的高水平表达。而来源于鸡贫血病毒的凋亡素能够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发生凋亡,并以非p53依赖性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不受bcl-2蛋白的抑制作用。因此,凋亡素作为1种抗肿瘤制剂用于肿瘤治疗能够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发生凋亡,而并不杀伤人和鼠的正常二倍体细胞,且无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抑制因子p53被称为"分子警察",它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及抑制恶性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的表达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针对调控p53蛋白的转录因子这一环节阐明p53发挥功能的分子机理,有望为肿瘤治疗、预防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本文着重对调控p53蛋白的转录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p53蛋白在55例宫颈癌、15对经放化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p53蛋白在宫颈癌中强阳性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少量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和p53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放化疗前后相关(P<0.05);VEGF与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p53蛋白在宫颈癌的演进中,尤其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方面,很可能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联合检测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可提高宫颈癌的转移及预测临床诊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人p53基因的重组质粒pSV2neo-p53,并通过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转染猴肾细胞CV-1,用新霉素类抗生素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转化细胞中的p53 mRNA;用免疫组化ABC法证明转化细胞的胞核中有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能诱导肿瘤细胞恶性转化且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但HCMV编码的主要即刻早期调控蛋白IE86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发挥关键作用仍然未知。为探究IE86对基因修饰荷胶质瘤小鼠p53表达水平及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PCR技术鉴定基因修饰小鼠IE86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IE86和p53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IE86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与IE86阴性组相比IE86阳性组p53表达水平上升(P0.05),但p21表达水平下降(P0.05);IE86阳性组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基因修饰的小鼠中IE86持续表达但p53转录活性的指示标志p21下调,且IE86可提高恶性胶质瘤细胞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6.
p53蛋白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肿瘤抑制功能。突变后的p53蛋白不仅具有显性负性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DN)抑制野生型p53蛋白功能,而且还通过功能获得性效应(gain of function,GOF)调节细胞代谢、侵袭、迁移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p53蛋白在超过50%的肿瘤组织中发生突变,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一个特异性药物靶点。因此,针对突变p53蛋白开发新型抗癌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由于突变p53蛋白表面较为光滑,缺乏药物结合口袋,使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成药的靶点。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突变p53蛋白结构的深入了解,许多靶向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被报道并在体外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多款基于突变p53蛋白研发的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靶向p53蛋白治疗肿瘤的直接和间接策略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突变p53蛋白重激活剂与降解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开发靶向突变p53蛋白药物的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陈琦  李少伟  贾宇臣  王利 《遗传》2014,36(6):566-573
文章从内蒙古野生蓝莓(Vaccinium uliginosum Lim)中提取花青素, 观察其对口腔癌细胞株KB的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与p53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利用含0.1%盐酸的甲醇提取花青素,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鉴定花青素的成分。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 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蓝莓花青素对KB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分析蓝莓花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p53基因甲基化的关系。结果显示, 内蒙古自治区的野生蓝莓中至少存在14种花青素成分; 蓝莓花青素呈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KB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而且能诱导细胞凋亡; 蓝莓花青素处理后Caspase-9蛋白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明显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蓝莓花青素可以诱导KB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上调; MSP结果表明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 未甲基化的p53的比例增加, 说明p53的甲基化状态有所下调。  相似文献   

18.
以转化细胞Rat3-3免疫大鼠,获得单克隆抗体E5(MeAb E5)。其对应抗原耐热,是分子量为86kD的蛋白质(P86)。它在c-Ha-ras癌基因转化的细胞上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而在其相应的非转化细胞上含量甚微。以人工合成的反义c-Ha-ras寡聚核苷酸As-Ⅱ处理Rat3-3细胞,该细胞生长受抑(44.2%),,此对p86的表达亦降低(39.1%)。P86在五种人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较高表达,在原发胃癌及其转移灶中阳性率达82.6%。p86不仅是一种与C-Ha-ras转化相关的蛋白,而且为胃癌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19.
cAMP对转化细胞中几种基因表达及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录因子 CREB(c 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 )对 CRE DNA序列结合活性的相关性 ,对 db- c AMP处理的小鼠 C3H10 T1 /2转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转化细胞中 PKA(蛋白激酶 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细胞 ,而 PKC(蛋白激酶 C)活性则显著高于正常细胞 .斑点印迹和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转化细胞中 c- myc和 Ca M(钙调素 )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而 p53基因和 Rb基因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细胞 ,这些差别与 C3H10 T1/ 2 转化细胞增殖失控有关 .转化细胞经 db- c AMP(1 mmol/L)处理后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db- c AMP处理0 .5h后 ,转化细胞中 PKA活性便明显增强 ,PKC活性则被显著抑制 ,处理 2 h后 ,c- myc和 Ca M基因表达下降 ,而 p53和 Rb基因表达则增强 ,这些变化与 c AMP抑制 C3H10 T1/ 2 转化细胞增殖有密切联系 .凝胶阻滞电泳分析显示 db- c AMP(1 mmol/L )处理短时间内 ,CREB对 CRE DNA序列无结合活性 ,1 2 h后开始出现较弱的结合活性 ,2 4 h后才明显加强 ,表明在 db- c AMP处理的早期 ,调控区中含有 CRE序列的基因不参与 db- c AMP对细胞增殖抑制的调节 ,即与 CREB磷酸化及其相应的 DNA结合活性无相关性 .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p53对IFN-α、MIP-1α、PGK-1、TGF-β1四种免疫调节因子在TGEV感染PK-15细胞中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靶向于PK-15细胞的p53基因构建p53基因敲除(p53-/-)的细胞;再以感染复数为0.1 MOI的TGEV感染p53野生型(p53+/+)和p53-/-PK-15细胞,于不同的感染时间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四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靶向于p53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中,p53基因的454碱基位点缺失一个碱基T,细胞的p53蛋白已检测不到;TGEV感染后IFN-α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种细胞中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病毒感染的36 h之前,p53-/-PK-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p53+/+PK-15细胞(p<0.05);MIP-1α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推移而递增,且在p53+/+PK-15细胞中显著高于p53-/-PK-15细胞(p<0.05);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p53+/+PK-15细胞中随时间推移总体呈递减趋势,并在病毒感染(post infection,p.i.)12 h之后显著低于p53-/-PK-15细胞(p<0.05);PGK-1 mRNA相对表达量在病毒感染的12 h p53+/+PK-15细胞中虽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而在p53-/-PK-15细胞中呈现时间依赖性递增,并显著高于p53+/+PK-15细胞(p<0.05)。以上结果表明:p53对TGEV感染PK-15细胞后的细胞免疫因子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推测其可能在宿主抗TGEV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