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九·五"攻关项目收集的野生稻资源与过去收集的资源一起进行生态环境及现状调查研究,探讨其生态系统多样性.结果表明,广西普通野生稻存在3个生态系统,8个生态型.目前普通野生稻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长期妥善保存野生稻生态系统多样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海南主要普通野生稻的调查及利用RAPD技术进行鉴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海南现存的主要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考察,报道了海南主要普通野生稻的最新生存状况;并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13条,共扩增出15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值为77.42%。UPGMA聚类结果表明:海南主要普通野生稻之间遗传关系较复杂、差异较明显,并将海南主要普通野生稻资源划分为5个小类群,可以很好地将海南本地野生稻与收集保存的野生稻鉴别开来,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野生稻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特征特性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野生稻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由于所处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野生稻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是发展稻作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 ,气候炎热 ,夏日长暖 ,雨量充沛 ,十分适宜野生稻的生长与繁衍 ,野生稻分布很广 ,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 ,我国有 3种野生稻 ,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瘤粒野稻 (中国“疣粒野生稻”)。我国野生稻分布广泛 ,南自海南省三亚 ,北至江西省东乡 ;东自台湾省桃园 ,西至云南省盈江。纬度约跨 1 0度 ,经度约跨 2 3度。中国野生稻的特征特…  相似文献   

4.
广西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破坏十分严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查时在58个公社分布有药用野生稻,2002-2009年重新调查时,仅在43个乡镇发现分布有药用野生稻,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减少25.9%。为确保广西药用野生稻资源的安全,共抢救性收集了170个居群、2142份药用野生稻资源,有效地保存了广西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药用野生稻原生地新的分布点15个以及植株高达5.2m、茎秆高位分蘖有3-4个分枝和半卷叶药用野生稻等特殊种质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广西药用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的分析,本文对未来药用野生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野生稻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丁颖等认为我国野生稻有三个种,即: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L.f.spontanea),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Wall),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近年来野生稻资源的利用已被国内外的遗传育种工作者所重视,对于野生稻资源的收集和研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海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个。收集到野生稻居群87个,其中普通野生稻80个、疣粒野生稻4个、药用野生稻3个,总共2900余份野生稻种茎,经繁殖和编目后妥善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热带野生稻异位保存圃中,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分别在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和保亭等县(市)建立了6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普通野生稻4个,疣粒野生稻1个,药用野生稻1个。根据调查结果,对海南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野生稻保护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阐述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异位保存以及利用现状,并针对广西野生稻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稻资源研究的建议:(1)加强长期安全保存体系建设,完善原生境保护体系和异位保存体系;(2)全面开展深入的鉴定评价研究,了解现存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3)强化种质创新,发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4)健全共享体系,加强育种利用研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5)加强野生稻研究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经过8年的努力完成了广西野生稻原生境考察收集和图像采集的任务。全面弄清广西14个市58个县139个乡镇350个村委野生稻分布现状,抢救收集野生稻种质资源466个居群1.1万多份,有效地保存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用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采集到3.0万多幅野生稻资源图像,瞬间闪光真实地记录了广西野生稻原生境考察收集现场,也记录了广西野生稻研究的历史。目前,已完成图像信息库的建设,为今后野生稻资源考察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的进展、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广西是我国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虽然广西野生稻资源异位保存工作成绩卓著,但自然居群逐年减少,分布面积急剧下降,导致广西野生稻濒危状况严重。为了遏止广西野生稻濒危加剧的趋势,广西自2002年开始进行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广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的技术、方法和成效,并根据国际国内原生境保护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从合理制定保护点建设规划、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资源鉴定与利用等几个方面促进广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野生稻资源考察、鉴定和保存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综述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农艺性状鉴定、编目、繁种、入库保存等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国收集了野生稻种资源近万份,编目7324份,种子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5599份,种茎进国家野生稻圃长期保存8933份,显示出我国野生稻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得到较完善的保存。介绍了鉴定选出的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作还提出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和研究的6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养分状况,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土壤并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土壤pH、碱解氮总体适宜,全氮为极缺乏水平,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以中等偏低水平居多。不同地区野生稻土壤除pH和全氮外,其它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大多数地区,栽培稻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低于普通野生稻原生境。  相似文献   

12.
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种质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有机大米产量明显低于普通大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的关系,分析了野生稻优异基因利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在有机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提高有机水稻品种抗病虫性、抗逆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和光合效率等特性,从而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普遍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44个 RFLP标记对来自中国、印度、泰国等亚洲 10个国家的普通野生稻(简称普野,下同)和来自多个国家的75个栽培稻品种,从多态位点的比率、等位基因数、基因型数、平均杂合度及平均基因多样性等多个方面,比较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普通野生稻、栽培稻籼粳亚种及栽培稻与普野之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普野的遗传多样性最大;其次是印度普野;南亚普野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大于东南亚普野,而多态位点的比率、等位基因数及基因型数等却低于东南亚普野;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小于普通野生稻。在所检测的44个位点中,栽培稻的多态位点数仅为野生稻的3/4,等位基因数约为野生稻的60%,基因型种类约为野生稻的1/2。栽培稻中籼稻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粳稻。在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上,以中国普野杂合度最高,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2倍。说明从野生稻演化成栽培稻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杂合度降低,等位基因减少,基因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后代的SSR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型变异的D2代材料及其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 17份变异材料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DNA片段,而2个对照均不能扩增出野生稻特异的DNA片段,证明这些材料就是野生稻DNA片段导入的后代。另外有些材料出现受体DNA条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野生稻DNA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该引物结合位点或附近,原有的结合位点破坏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水稻的起源中心之一,分布着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自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证书以来,转基因水稻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的基因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转基因水稻基因流的发生及其可能引起的生态学后果进行了综述和展望.认为转基因水稻能够与栽培稻、野生稻、杂草稻、稗草等成功杂交,但基因流发生频率较低且变化较大.基因流成功发生后,由于转基因水稻具转基因新性状而有适合度优势,转基因可能只通过少数几代就进入野生种群.当转基因植株进入野生种群并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时,转基因植株与近缘野生种间的竞争关系和相对适合度将决定混合种群的动态变化.研究转基因水稻基因流的影响及其长期生态学后果对合理保护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野生稻高蛋白种质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野生稻高蛋白种质在水稻育种中应用的必要性、意义和可行性,提出研究应用的发展重点;认为水稻品质育种应利用野生稻高蛋白种质,加强专用水稻育种和高蛋白种质分子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野生稻资源保存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和1999年对云南省野生稻原生境进行考察,并结合云南野生稻的历史,阐述了云南野生稻的保护保存现状,云南野生稻原生境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野生稻群体锐减,云南野生稻保护保存现状令人担忧.最后提出了保护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Crop-to-wild introgress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volution of wild species.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is of a particular concern because of its cross-compatibility with the wild ancestor, O. rufipogon Griff.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rice and O. rufipogon populations is extensively sympatric, particularly in Asia where many wild populations are surrounded by rice fields. Consequently, gene flow from cultivated rice may have a potential to alter genetic composition of wild rice populations in close proximity. 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introgression of cultivated rice with O. rufipogon based on analyses of 139 rice varieties (86 indica and 53 japonica ecotypes) and 336 wild individuals from 11 O. rufipogon populations in China. DNA fingerprinting based on 17 selected ric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primer pairs was adopted to measure allelic frequencies in rice varieties and O. rufipogon samples, and to estimate genetic associations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rice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We detected consanguinity of cultivated rice in O. rufipogon pop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dmixture model of the STRUCTURE program. The analyses showedz that four wild rice populations, DX-P1, DX-P2, GZ-P2, and HL-P, contained some rare alleles that we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rice varieties examined. In addition, the four wild rice populations that scattered among the rice varieties in the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a closer affinity to the cultivars than the other wild populations. This finding supports the contention of substantial gene flow from crop to wild species when these species occur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introgressive populations had slightly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than those that were isolated from rice. Crop-to-wild introgression may have accumulative impacts on genetic variations in wild populations, leading to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wild species. Therefore, effective measure should be taken to avoid considerable introgression from cultivated rice,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effective in-situ conservation of wild rice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野生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云南3种野生稻直链淀粉合成机制并利用其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优良品质,以云南3种野生稻和4种当地栽培稻为材料,研究野生稻灌浆期籽粒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包括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野生稻中4种淀粉合成酶的变化趋势与栽培稻相似,但活性有较大差别。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说明在野生稻中同样是由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控制直链淀粉的合成。同时发现在同一灌浆期,同种材料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推测这两种酶之间可能在淀粉合成过程中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