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魏美才 《昆虫分类学报》1997,19(A07):138-144
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大动物地理界叶蜂总科特有属现象、特有属间新缘关系及其分布,并探讨了其起源与传播途径。叶蜂总科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界的分布格局为:一个东亚主要分布和分化中心,4个次级分化中心:非洲中部、南美中偏西部、北美、地中海地区。各个次级中心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北美的特有属集中分布现象不显著。叶蜂总科的起源地区可能位于东亚中南部或其附近。非洲界和新热带界分布的叶蜂总科属数比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分析了叶蜂总科广布属的地理分布特性。叶蜂总科广布属被分为12个主要的分布类型,其中全北界分布型69属,可再分为6种次类型。在各分布型下列举了全部具有该类分布特征的叶蜂总科属名,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起源与扩散的设想和推论。在广布型属的地理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各大生物地理界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归纳了东亚叶蜂总科特有属的分布式样及迁移路线。东亚区分布的179个叶蜂总科特有属可归纳为1个主要特化中心:川滇缅高原;5个小型次级特化中心:喜马拉雅中段小中心、浙闽山地小中心、秦巴山地小中心、燕山山地小中心和长白山地小中心;4条主要迁移演化路线:从主要中心沿喜马拉雅山脉走廊向西发展的西线,从主要中心沿缅-马走廊向南发展的南线,从主要中心沿南岭走廊向东发展的东线,从主要中心向北沿第二阶梯东缘走廊(大娄山-伏牛山-太行山-燕山)及西部走廊(第一阶梯东缘走廊)发展的北线,其中北线因四川盆地隔离可分为东西两支,但东西两支从秦岭山脉始重新部分融合;一个中心区域类型和38种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分析了叶蜂总科广布属的地理分布特性。叶蜂总科广布属被分为12上主要的分布类型,其中全北界分布型69属,可再分为6次类型。在各种分布型下列举了全部具有该类分布特征的叶蜂总科属名,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起源与扩散的设想和推论。在广布型属的地理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各大生物地理界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 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缘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  相似文献   

6.
尖唇叶蜂属Adamas Malaise是中国新记录属。本文记述1个中国新记录种:宽缘尖唇叶蜂Adamas jakowleffi(Konow,1897)和4个新种:黄尾尖唇叶蜂A.caudatus sp.nov.,平行尖唇叶蜂A.parallelus sp.nov.,徐氏尖唇叶蜂A.xuisp.nov.和吕氏尖唇叶蜂A.lui sp.nov.,给出了详细描述和形态特征图,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详细讨论了尖唇叶蜂属的系统学地位,初步分析了6个已知种之间的关系,认为A.jakowleffi(Konow)和A.ermak Zhelochovtsev,A.caudatus和A.parallelus.A.xui和A.lui分别构成一对姊妹种关系。尖唇叶蜂属上颚不对称,左上颚具1个大型基齿,右上颚单齿,唇基缺口深,侧叶尖,前翅臀室具很短的倾斜横脉,前胸侧板腹侧接触面窄或无,后胸后背板中央甚狭,后足基跗节很短等,表明本属是平背叶蜂亚科成员,系统学地位介于Allantini族和Empriini族之间,并自成一族——尖唇叶蜂族Adamasini。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省的叶蜂7属8种,其中分附顺角叶蜂Tenthredo malimilova Wei,2004和台湾钩瓣叶蜂Macrophya formosana Rohwer,1916是海南省新记录,华氏狭背叶蜂Ametastegia huai Wei et Nie,2002的雌虫为首次描述。记述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1新种——黑跗蔡氏叶蜂Caiina nigritarsis Wei,sp.nov.。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叶蜂科Tenthredinidae叶蜂属Tenthredo2新种,三斑槌腹叶蜂Tenthredo trixanthomacula Wei et Yan,sp.nov.和褐跗短角叶蜂Tenthredo rubitarsalitia W ei et Xu,sp.nov.。前者隶属于槌腹种团T.formosana group,后者隶属于短角种团T.potanini group。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昆虫模式标本室(CSCS)。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中国河南、陕西、浙江的叶蜂科叶蜂亚科叶蜂属3新种:吕氏横斑叶蜂Tenthredo lunani Wei et Niu,sp.nov.,三斑槌腹叶蜂Tenthredo dolichomisca Wei et Niu,sp.nov.,黑腰白端叶蜂Tenthredo pararubiapicilina Wei et Niu,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Malaise1937年根据两个新种建立了科叶蜂属Corpilus,即:C.nigerimus和C.davidi。前者是该属的模式种,由Malaise采自印度阿萨姆(即现在的梅加拉亚邦),后者采自中国。文中讨论了属的分类特征,修订了属的鉴别特征,编制了该属东洋区种类分种检索表。本文记述采自北方邦高地的1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印度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所普萨标本馆昆虫部。1.萨尼科叶蜂CorpilussainiVasu,新种(图1)萨尼科叶蜂唇基上区具钝脊;中窝特征典型;眼后区宽大于长;侧沟深且分歧;外生殖器典型。它与近似种C.nigerrimus的区别主要在于:眼后区宽大于长,宽∶长=4∶3(C.nigerrimus为3∶1),爪具1枚亚端突,亚端突短于爪端长度(C.nigerimus亚端突比爪端长),头部具细微刻点(C.nigerimus不具刻点),唇基下缘略凹入(C.nigerimus横截)。正模:♀,北方邦(Mukteshwer),2700m,1989-Ⅸ-10,S.Saini采;副模2♀♀,5♂♂,地点同正模,1991-Ⅸ-20,V.Vasu采。词源:新种以导师旁遮普大学动物学系M.S.Saini博士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用于表示某一类群在一特定区域起源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东亚膜翅目茎蜂科两新属:大跗茎蜂属Magnitarsijanus gen.nov.和短痣茎蜂属Stigmatijanus gen.nov.,前者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后者分布于中国东部,其模式种分别为Janus kashivorus Yano et Sato,1928和Janus stigmaticus Maa,1949.建立了2个新组合:红盾大跗茎蜂Magnitarsijanus kashivorus(Yano et Sato,1928)comb.nov.和黄鳞短痣茎蜂Stigmatijanus stigmaticus(Maa,1949)comb.nov.,其中红盾大跗茎蜂是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3.
左家哺  马瑞萍 《植物研究》1995,15(4):516-522
本文根据中国竹亚科特有属分类最新研究,应用数学方法重新研究了其分布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竹亚牙斗特有属植物于第四纪以前在西南及华南地区尤其西南地区起源,然后向华中、华东等地扩散与发展,形成现今分布格局与规模。  相似文献   

14.
江西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西植被中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56个(含80种),是华东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最显著的地区。通过近年调查和数量分析,研究了江西植被中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地理特性及生物多样性中心,探讨了本区与邻近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的联系及其重要地位,并对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秦岭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16.
从滇产东亚属的分布论述“田中线”的真实性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ome types of E. Asian sawfly species described by Forsius in 1931 are examined. One new species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paratypes of a species described by Forsius: Eutomostethus forsiusi sp. nov. Three new combinations are provided: Nesoselandria annamitica (Forsius 1931) comb. nov., Birmindia gracilis (Forsius 1931) comb. nov. and Eutomostethus sikkimensis (Forsius 1931), comb. nov., two synonyms are proposed: Birmindia gracilis (Forsius 1931) =Birmindia albipes Malaise 1947, syn. nov. and Indotaxonus tricoloricornis (Konow, 1898) =Conaspidia dubiosa Forsius 1931, syn. nov.  相似文献   

18.
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兰科植物中一些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典型分布属(或亚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提出此两个植物亚区在我国四川省境内是以峨眉山和岷江为其分界,及这条线的走向是从南坪(九寨沟)、松潘(黄龙寺)、茂汶、灌县(光光山)、宝兴、二郎山(天全以西)、峨眉山、石棉、西昌、德昌、米易至攀枝花市。  相似文献   

19.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首先从植物类群、分布地域和垂直分布角度分别论述了沙棘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指出沙棘属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属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在区系成分上,是森林─—草原过渡带的成员;横断山及其毗邻的东喜马拉雅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类群分布中心、类群分化中心和原始类群中心。并对类群分布的地理替代现象、该属植物成林的丛片性特征以及果实中植化组成分与类群分布、类群进化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着重对该属植物分布区格局的形成与该属植物起源的生态地理环境、散布的时间、路线以及繁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