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ICC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bladder)早在上个世纪已被发现,与胃肠道ICC细胞同族,膀胱ICC以自发电活动为特性,源于胞内贮存钙离子释放和钙激活的氯同道开放引起自发短暂去极化。膀胱ICC细胞起初被理解为起搏细胞,其自发的电活动作为起搏器引起下游平滑肌的收缩,这种假说尚缺乏立足的直接证据,目前认为ICC细胞仅仅是膀胱平滑肌收缩活动的调节器,与上皮-传入神经以及神经-平滑肌的信号传递密切相关。病理状态下ICC细胞的作用似乎比生理状态下更为突出,例如膀胱过度活动症,多篇文献报道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膀胱的ICC细胞数目比正常增多,而且其平滑肌的收缩对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Kit)拮抗剂格列卫更加敏感。未来膀胱ICC细胞的研究集中在阐明病理及生理状态下ICC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膀胱中辣椒素受体的分布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中的辣椒素受体(TRPV1,VR1)主要来源于支配膀胱的感觉神经纤维和膀胱上皮细胞。表达TRPV1的初级感觉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膀胱上皮的基层及基层下,而表达TRPV1的膀胱上皮主要是表层和基层细胞。膀胱中TRPV1的主要功能是感受伤害性刺激而致痛以及感受压力刺激而参与排尿反射。实验性膀胱炎和逼尿肌过度活动时,膀胱中的TRPV1表达增加或被磷酸化而增强其功能。通过脱敏或阻断剂以抑制TRPV1的功能,可以改善某些膀胱病变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重建机理和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临床上解决膀胱功能代偿的各种途径加以比较,提出膀胱功能代偿系统-膀胱控制器的新设计,它将会使我国广大的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主要是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低度恶性.其远期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60%~70%.肿瘤大小、分期、分级及治疗方法均与复发有关.如何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成为膀胱肿瘤治疗的关键之一.因此探讨膀胱肿瘤的复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膀胱肿瘤的复发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及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内压力及膀胱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低频电刺激,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Motomed运动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排尿情况(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尿动力学情况(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LUT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及USD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多,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UTS及U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低频电刺激与Motomed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状态及排尿情况,增大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力等,缓解下尿路症状及泌尿症状困扰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疗法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共60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被随机分入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为训练疗法并口服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在行为训练疗法于口服索利那新的基础上,同时行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在治疗结束时通过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患者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I-QO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末4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并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证实,在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OABSS评分和I-QOL评分方面,各组治疗后有改善,而臭氧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所有治疗后患者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均有改善;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变化情况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由患者自主报告,治疗组主要表现为灌注后尿道内及下腹部不适感,多自主恢复,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能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24小时尿失禁次数,能改善OABSS评分,能改善尿流动力学结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源干细胞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及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60只健康雌性清洁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以及损伤组,每组各20只。其中研究组和损伤组大鼠均建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研究组在造模成功后予以尿源性干细胞尾静脉注射。28 d后,比较三组大鼠膀胱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收缩时间、排尿量、膀胱峰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收缩时间、排尿量、膀胱峰压均高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膀胱基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膀胱基压低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低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损伤组(均P0.05)。结论:尿源干细胞的应用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同时可下调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介苗(BCG)治疗膀胱肿瘤的良好效果已被肯定,但其抗肿瘤机理仍在探讨中。文章就BCG的抗癌活性组分、诱生的细胞因子、膀胱灌注后局部免疫状态的改变及其对癌细胞、免疫细胞和纤维连接蛋白的直接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中,膀胱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查工具。在各种插入体内直接观察病灶的内窥镜中,膀胱镜的历史最为久远。除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的棒状硬性膀胱镜外,大约10年前,又出现了一种使用玻璃纤维的软性膀胱镜,可大大减轻病人接受检查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陈小娟 《蛇志》2004,16(3):60-61
膀胱全切适于膀胱肿瘤范围大、分散、多发而病理级别较高,局部切除后肿瘤反复发作,及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的病人.对患者来说无疑是给病人带来了生命的曙光,但膀胱全切尿流的改道虽然保存了患者的生命,却无法兼顾患者的自我完整形象.自2000年以来我科根据古人说:"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此类病人施行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90例,患者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其中50例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作为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作为观察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时最大膀胱压、最大尿道压、残留尿量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所下降,CD8^+水平有所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18周胎儿膀胱是否有ICC样细胞的分布,为人膀胱ICC样细胞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孕18周胎儿膀胱组织冰冻切片,通过c-kit多克隆抗体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胎儿膀胱组织内ICC样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孕18周胎儿膀胱组织发现具有纺锤形的细胞体、椭圆形细胞核和突触等典型特征的ICC样细胞分布,住于平滑肌肌束边缘和肌束闻,散在分布,未连接成网络.结论:首次报道人膀胱ICC样细胞在孕18周胎儿时已经发育.  相似文献   

13.
卡介苗(BCG)膀胱冲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方法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将1994~2001年85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2组,BCG(卡介苗)80 mg加生理盐水50 mL、噻替哌50 mg加生理盐水50 mL,行膀胱内冲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评价其疗效.随访2~5 a,BCG组复发率37.1%,噻替哌组复发率50.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BCG和噻替哌均能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但BCG优于噻替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腺苷(adenosine,ADO)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ADO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ADO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A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低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增生,A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CM)是获取均一目的细胞的有效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膀胱粘膜中分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从肿瘤间质细胞中分离膀胱癌细胞,进行RNA提取、纯化、浓缩以备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粘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膀胱癌细胞,提取RNA,并对微量RNA进行纯化、浓缩。然后用RT PCR验证TotalRNA中β 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实验Ⅰ证实经LCM后RNA完整性较好;经对照实验Ⅱ初步确定设定条件下LCMshooting次数与可获得RNA量间对应关系。从膀胱粘膜中捕获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2 5万shootings;从膀胱癌组织中获取癌细胞 2 0万shootings。经RT PCR验证β actin基因表达表达完整。结论:使用LCM技术能成功地获取较为均一的研究目的细胞,RNA完整性较好,能用于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体积BPH患者,其中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4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RP+TUIBN组)48例。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等,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URP+TUIBN组术中出血量较TURP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URP组比较,TURP+TUIBN组术后6个月IPSS评分、PVR明显下降,Qmax、膀胱压力明显上升(P0.05);TURP+TUIB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TURP组16.7%(P0.05)。结论: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可彻底切除增生腺体,消除小体积BPH的各种梗阻因素,减少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苏珠英  杨容  魏怀莹 《蛇志》2007,19(3):228-22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0%~80%为表浅性膀胱癌[1]。据文献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达50%~70%,其中10%~3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2]。术后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发生浸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ajal样间质细胞(ICCs)在成年豚鼠膀胱的分布情况.方法:取5只成年豚鼠膀胱,制作全层冰冻切片,行ICCs特异性标志物c-kit免疫荧光染色,按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豚鼠膀胱内可见c-kit免疫阳性细胞,胞体呈梭形,两端伸出长的突起,其形态与肠壁肌层Cajal细胞相似.且肌层和粘膜下层多于粘膜层.结论:豚鼠膀胱存在Cajal样间质细胞,并在肌层高表达,可能参与膀胱自主节律性运动的调控,调节逼尿肌的运动,为"神经-Cajal样间质细胞-肌肉"单元的形成提供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回肠代膀胱术与改良Mainz Ⅱ式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回肠代膀胱术与改良MainzⅡ式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代膀胱术与改良MainzⅡ式尿流改道术,术后对患者控尿,贮尿囊容积、内压,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回肠代膀胱组49例患者,术后白天控尿良好者44例,夜间控尿良好者42例,容量300-460ml。充盈压12-18cm H_2O。改良MainzⅡ式组15例患者术后白天控尿良好者15例,容量310-500ml。充盈压13-16cmH_2O。结论: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均良好。回肠代膀胱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膀胱及其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确定大鼠膀胱痛牵涉区的基础上,明确膀胱及其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的起源。方法:经静脉注入Evans Blne,观察染料渗出和皮肤部位;将CB-HRP分别注入膀胱壁内或牵拉区皮下,观察和计数阳性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及数目。结果:深蓝色的染料渗漏斑仅出现在耻骨联合附近皮区,膀胱的CB-HRP阳性标记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L-L3和L6、S1节段背根神经节(DRG)中,牵涉区的则主要分布在L2、L3节段DRG。结论:大鼠的膀胱痛牵涉区主要位于耻骨联合附近的皮肤,膀胱的初级传入神经起源广泛,而牵涉区的初级传入神经起源局限,二者在L2、L3节段DRG有一定的重叠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