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血病细胞 DNA图像分析可为白血病的诊断、了解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判断疗效 ,提供一个新的生物学定量参考指标。本文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 33例小儿白血病和 1 0例非血液病的骨髓涂片进行了 DNA定量分析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受检对象  90~ 96年本院住院患儿首次骨髓涂片  (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组 ) 1 8例 ,男性 1 0例、女性 8例、年龄 1~ 1 2岁 ,平均 5 .5岁。其中 L - 1型 1例、 L- 2型 1 5例、 L- 3型 2例。 L-2型病人 3例各有 4次骨髓涂片 ,可供动态分析。( 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陈顺珍 《蛇志》2012,24(1):83-84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临床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长期无事件生存率达75%以上[1]。然而L-ASP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急性胰腺炎、药物性糖尿病、变态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等[2]。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0例患儿应用L广ASP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患者CD4+、CD25+细胞调节的影响、血清s E-cad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中药组30例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CD4+、CD25+细胞及血清s E-cad的改变。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25+T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CD4+、CD25+T细胞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 E-cad均改善,且中药组(55.58±10.47)较对照组(67.27±11.3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有效率比较重,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4+、CD25+T细胞调节及血清s E-cad的改变明显,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216a-5p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216a-5p与HMGB1的靶向关系。人膀胱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iR-216a-5p组、HMGB1组和miR-216a-5p+HMGB1组。通过转染miR-216a-5p类似物和/或HMGB1质粒来提高miR-216a-5p和/或HMGB1的水平。检测各组miR-216a-5p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 miR-216a-5p与HMGB1在膀胱癌细胞中的靶向结合(P<0.05)。HMGB1蛋白及其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水平在miR-216a-5p组中明显较对照组低,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MGB1组的HMGB1蛋白、增殖和侵袭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216a-5p+HMGB1组的HMGB1蛋白、增殖和侵袭水平显著高于miR-216a-5p组且显著低于HMGB1组,凋亡率显著低于miR-216a-5p...  相似文献   

5.
<正> 四、癌症和白血病的临床免疫疗法(一)、急性白血病Mathe’及其小组开始和最长时间的连续试验了,应用特异和非特异性抗原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这个小组在1976年蒙特利尔讨论会上报告了头100例急性淋巴样(未分型)白血病用化疗诱导缓解,辅以化疗放射疗法减少肿瘤细胞数,然后用照射过的同种异体混合白细胞及液体BCG划痕进行自动免疫治疗取得的成功经验。从1963年开始的首次对比试验中,3~13  相似文献   

6.
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TPA对3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分化诱导结果。TPA(1.6×10~-7M)可诱导急性非淋巴细胞(ANLL)白血病细胞迅速出现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细胞贴壁、胞浆丝状伪足形成,具有类似巨噬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相应的细胞化学反应特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桨细胞白血病(PCL)细胞不发生上述变化,表现为细胞聚集成闭现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出现桨细胞样形态转化。初发与复发病例的诱导反应相类似。TPA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有助于了解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潜能,对于鉴别粒单系和淋巴系两类白血病,尤其对于用常规方法分型困难的低分化白血病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0种单克隆抗体(McAb)分析了正常人周围血及有髓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并以免疫双酶标记法观察了非T-ALL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核仁抗原(HMNA)和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不同年龄正常群体周围血CD_4~+细胞数及CD_4/CD_8比值有差异;约3%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CD_(10)~+(ALL的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对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不仅能确诊肿瘤的谱系,还能了解细胞分化阶段。本文讨论了AML和ALL免疫分型中的鉴别性McAb。HMNA为多种肿瘤细胞的标记,本文观察到幼稚B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的肿瘤细胞中HMNA亦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附着蛋白1(GPAA1)、铁蛋白(SF)、骨桥蛋白(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12例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血栓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GPAA1、SF、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在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发生血栓12例,占10.7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GPAA1、SF、OPN均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PAA1、SF联合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AUC为0.901。结论:血清GPAA1、SF、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较好,对此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一理想的动物模型来模拟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状态,为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平台。方法:采用抗鼠-CD122抗体注射NOD/SCID小鼠进行预处理,通过尾静脉注射9例不同病例的白血病细胞,以及1株T-ALL细胞系。通过检测小鼠体内白血病细胞及脏器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观察白血病细胞植入。将白血病细胞进行二次移植,观察移植稳定性。对白血病动物模型进行药物处理,观察小鼠生存期,模拟人体治疗反应。结果:有4例病例的细胞及T-ALL细胞株成功植入。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受体小鼠体内较多比例人CD45+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显示CD45+细胞浸润小鼠不同脏器,系列移植也获得成功。体内药物处理显示地塞米松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与临床观察相一致。结论:成功建立经抗鼠CD122单抗预处理的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具有原发疾病的所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细胞化学ACP偶氮染色法和5′N“Gomori”染色法鉴别小鼠淋巴结及胸腺T、B淋巴细胞。测定小鼠上述淋巴组织细胞悬液样品中ACP及5′N活力所得的结果,淋巴结的ACP阳性细胞为67%左右,5′N阳性细胞为31%左右,胸腺的ACP阳性细胞为97%,5′N阳性细胞为10%。上述结果是相互符合的,也与目前已报导的小鼠及人的淋巴结和胸腺T、B淋巴细胞百分数基本符合。 文中就ACP偶氮染色法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进行了比较,证明在小鼠上述淋巴组织细胞悬液中ACP阳性淋巴细胞基本上代表T淋巴细胞。 还就5′N“Gomori”法染色过程中,基质液中铅离子浓度对5′N活力的影响,ACP活力抑制剂的使用和机理以及所得出的小鼠淋巴结及胸腺中T,B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可靠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在深入研究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所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方面,应用免疫学方法的报导较多,而有关细胞化学的应用则甚少,如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鉴别T淋巴细胞的资料(Mueller,1975;1976;Ranki,1976),以及鉴别B淋巴细胞的零星记载。M(?)ller等(1974)在人的脾(白髓)切片细胞中曾发现5′核苷酸酶(5′N)反应与EAC玫瑰花试验花瓣形成的阳性关系较好。此外在人的淋巴结切片观察中也证实了在EAC阳性区只出现5′N阳性反应(M(?)ller,1974)Uusit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 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 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 与CIK 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检测T细胞亚 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酌及TNF-琢)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 与CIK 细胞 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 与CIK 细胞治疗后1 周,患者T 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 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 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用合成的磷酸酪氨酸牛血清白蛋白(P-tyr-BSA)免疫家兔得抗血清,此抗血清与3种磷蛋白均有交叉反应.将 IgG 纯化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经 Sephadex G-200纯化得酶标结合物.纯化的 IgG 只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和磷酸酪氨酸蛋白有交叉反应.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最小检出量为2—4ng,与被检磷酸酪氨酸蛋白均有交叉反应,但与磷酸丝氨酸和磷酸苏氨酸蛋白及其他含磷酸物质无交叉反应.样品变异系数,批间和批内均小于5%.血清磷酸酪氨酸蛋白检测结果:20例正常人均阴性,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例阳性,14例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均阳性.  相似文献   

13.
癌肿与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癌肿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这些癌肿包括喉癌HepⅡ细胞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结果表明 :( 1 )喉癌细胞株培养过程中亮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天冬酰胺、异亮氨酸、甘氨酸以及苏氨酸等水平明显降低 ,而色氨酸水平明显增加 ,说明喉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必须依赖以上 7种氨基酸同时释放了色氨酸 ;( 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患者血浆中的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水平明显升高 ,而苏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等水平明显降低 ,这些结果与国际报道相一致 ;( 3)经治疗后 ,ANLL患者血浆中甘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水平明显降低 ,而丙氨酸、组氨酸等水平明显升高 ,表明肿瘤细胞处在无氧代谢。患者经治疗后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水平降低和组氨酸水平的升高对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中苯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水平提高 ,这些氨基酸能促进肿瘤生长 ,而门冬酰胺、谷氨酰胺以及天冬氨酸水平降低 ,说明这 3种氨基酸为肿瘤生长所必须。此外还发现ALL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中精氨酸水平增加 ,精氨酸对癌肿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最终确诊56例HAL患者,对其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分析,以确定其FAB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髓细胞DNA IgH及TCRγ基因重排,采用兼顾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方案治疗,同时结合多项临床生物学指标分析其转归和预后。结果:确诊的HAL其FAB分型以AML-M1/M2、ALL为主;其免疫分型以B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见。CD34在HAL中呈高表达并且是对患者预后具有影响力的因素(P=0.03)。确诊的56例HAL患者中,28例出现IgH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50.76%),22例出现TCRγ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39.65%),其中2例IgH和TCRγ基因单克隆重排同时出现阳性。此类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缓解率低为36%。结论:HAL属特殊类型白血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对化疗方案不敏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甲状旁腺素(PTH)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介导作用.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4组:1)盐水对照组;2)PTH组;3)6-[4-[2-(1-哌啶基)乙氧基]苯基]-3-(4-吡啶基)吡唑并[1,5-a]嘧啶 (Dorsomorphin) 组;4) PTH+Dorsomorphin组.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BMP2、BMP2下游基因和成骨因子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方法检测细胞ALP的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检测12xSBE-OC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PTH组BMP-2、成骨因子的表达及其12xSBE-OC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Dorsomorphin组和PTH+Dorsomorphin组BMP-2、BMP-2下游基因和成骨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但其表达于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BMP2介导PTH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PTH可通过上调BMP2的表达,提高其功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各类型白血病骨髓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对白血病分型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抽选9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观察组)予以甲基化特异性PCP(MSP)方法进行骨髓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甲基化状态差异,同期抽选93例非白血病者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有13例(13.98%)检测到RASSF1A基因甲基化,而对照组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RASSF1A甲基化率比较:淋巴系显著高于髓系(P0.05),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血病骨髓中MSP法检测存在RASSF1A甲基化;而RASSF1A基因在淋巴系白血病中的甲基化概率明显增高,因此,对RASSF1A进行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作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Daxx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初治AL骨髓细胞Dax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细胞中Dax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0.05).在AML亚型中,Daxx在M3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1,M2,M3,M4和M5.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校正其它参数,Daxx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数目呈正相关,与疗效呈负相关. 结论 Daxx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广泛表达,其表达的紊乱可能在AML的发病中起作用,还与AML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氮磷添加对红壤区城郊湿地松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易导致城市森林氮(N)沉降和磷(P)富集,进而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产生影响。以位于南昌市郊的湿地松(Pinuse lliottii Engelm.)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模拟N沉降(10g N·m-2·a-1,[N])、P积累(2.5g P·m-2·a-1,[P])和N沉降+P积累(10N·m-2·a-1+2.5g P·m-2·a-1,[N+P])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与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N]、[P]和[N+P]均促进凋落叶的前期(0~180d)分解速率,抑制中期(180~360d)、后期(360~540d)的分解速率;至540d时分解速率表现为[N]、[P]和CK无差异,但均高于[N+P](P0.05)。[N]提高分解过程中凋落叶N浓度,N含量表现为分解前期积累、后期释放;[P]提高分解过程中凋落叶P浓度,P含量持续积累;[N+P]提高N和P浓度,分解前期N、P含量积累,后期释放;而不同处理的C含量均表现为释放。凋落物基质C/N/P比与分解速率的相关性随分解阶段而表现各异。综合来看,城市化导致的N沉降和P富集叠加效应具有抑制城市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FF、APRIL、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58.33%,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AFF、APRI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FF、APRI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应用甲氨蝶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BAFF、APRIL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流式细胞术染色方法进行改良用于T细胞膜质蛋白共定位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共定位表达于细胞膜上的CD4和细胞质内表达的TIPE2蛋白较常规镜检免疫荧光染色法可提高实验效率。[方法]取小鼠脾脏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的染色方法代替实验室常规免疫染色法,对细胞膜上的CD4与细胞质内的TIPE2蛋白进行染色,制片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小鼠脾脏CD4+T细胞上出现了TIPE2蛋白的共表达,符合实验预期,同时实验效率从原有10%提高到90%。[结论]采用该染色方法后突破了常规免疫荧光染色必须要在载玻片上进行的局限,简化了操作,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