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取自浙江富阳、贵州毕节和织金、湖南永州、福建永安和建瓯、云南景东、四川长宁、江西安远和分宜10个居群的山苍子[ Litsea cubeba (Lour.) Pers.]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供试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居群的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差异显著,精油含量均值为3.60%,变异系数(CV)为1.54%~10.46%;柠檬醛含量均值为3.52%,CV为24.78% ~40.54%;云南景东居群精油含量最高(4.56%)、江西分宜居群最低(3.14%);福建永安居群柠檬醛含量最高(7.01%)、贵州毕节居群最低(1.85%),且柠檬醛含量的表型分化系数为57.87%,说明居群间柠檬醛含量的变异幅度大于精油含量,且居群间柠檬醛含量的变异程度大于居群内.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苍子果实精油含量与经度和7月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醛含量与经度和年降雨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精油含量随经度增大而降低,且受环境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而柠檬醛含量随经度增大而提高,并明显受生境中水分条件的调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5处,供试的10个山苍子居群主要分成3类,根据地理位置大体可划分为西南部和东南部2个种质类型,其中福建永安居群较为特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山苍子果实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差异与遗传特性、地理分布和生境气候条件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柠檬醛及香精油的抗菌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3.
柠檬醛胁迫环境下黄曲霉线粒体的畸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曲霉细胞受柠檬醛损伤后线粒体形态畸变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柠檬醛所产生胁迫环境影响线粒体DNA复制系统,产生增生变异的巨型线粒体而与之应答。丙二醛法测定黄曲霉细胞内自由基,结果表明药物进入细胞后还通过诱发自由基使线粒体损伤,致使氧化还原系统及细胞能量代谢途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柠檬醛对黄曲霉质膜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与正常生长的黄曲霉对照 ,通过测定经柠檬醛毒化的菌丝体对还原糖和蛋白质利用率、[Na+ ,K+ ] ATPase分解ATP活性、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并结合扫描电镜和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法观察菌丝体细胞及孢子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经该醛MIC毒化后 ,菌丝体细胞及孢子表面疏松而粗糙 ;隘痕缩小并关闭 ;电导率增加 5 2 8% ;对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利用速率分别下降 6 1 5 %和 44 3 % ;孢子萌发率下降至 6 1 4% ;该醛能明显改变细胞质膜的分子结构 ,使其失去选择通透性而抑制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香茅醛是一种重要的单离香料。据分析在马蜂柑和红河橙叶精油中含有大量香茅醛.分别达到77.98~78.23%和33.28~35.89%,是香茅醛的两种新的资源植物。此外,由于这两种植物叶精油中还含育其它大量含氧化合物,总计达到93.81~91.12%和67.42~67.92%而萜烃成分较少,只有1.38~4.66%和28.19~30.07%,因而精油香味独特,是两种有发展前途的香料植物。  相似文献   

6.
对采集自印度安得拉邦克里希纳港湾红树林湿地的木果楝属红树植物X.moluccensis种子中的柠檬苦素进行了研究,利用95%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制备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离子阱电喷雾质谱鉴定结构,全部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墨...  相似文献   

7.
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组分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Per]香精油作为复合中药模型。以该香精油中主要抗菌成分柠檬醛为中药靶部位,以能分泌致癌毒素的黄曲霉单细胞作为药物作用对象,吸收当今医学影像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策略,将多维显微、瑞利光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电镜与生化分析4项技术构筑平台, 从细胞、亚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三个水平,研究柠檬醛作用于黄曲霉的动静态过程,阐明模拟的中药方剂靶部位对细胞整体的作用规律.发现该醛不仅能改变黄曲霉细胞膜的形态结构、物理学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如对物质吸收的选择通透性,细胞体积调节机制等),而且使细胞膜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进入细胞后,既作用于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胞核等),使其产生损伤及区域性分布;又通过干扰细胞内大分子拥挤状态,导致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构象的改变、高含量类大分子缔合反应不可逆增强以及因生化反应区域效应丧失而产生的新陈代谢紊乱,揭示该醛能使黄曲霉孢子失去萌发力、菌丝体生长被抑制及产生孢子的能力,在于黄曲霉细胞膜、细胞器及大分子失去了正常结构、功能及相关的调节机制.在实现对柠檬醛抗黄曲霉机理阐明的过程中,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进行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柠檬醛猴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用材、油用树种。以柠檬醛猴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采集季节、消毒时间、激素对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中旬,柠檬醛猴樟半木质化茎段组织培养用浓度为0.1% HgCl2消毒5 min,茎段腋芽萌芽率最高,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猴樟茎段萌芽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05 mg·L-1 IBA,萌芽率为60%。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2 mg·L-1 IBA,增殖系数为4.33、株高为3.67 cm、地径为1.04 mm。生根培养11 d基部出现不定根,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1.5 mg·L-1 IBA,生根率75.00%、根长5.06 cm、根数3.50、根粗0.82 mm。根数大于3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是一类极易通过饲料、食品、粮油霉变而具致病性的有害真菌。与物理和化学方法抑制黑曲霉生长相比,生物抑菌剂抗黑曲霉生长具有药效久、无抗药性并安全健康的优点。本实验采用天然肉桂醛、柠檬醛作为抑菌剂,以正常生长的黑曲霉为对照,分别采用牛津杯法、气体扩散法比较对黑曲霉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作用所形成的抑菌圈显著大于肉桂醛作用所形成的抑菌圈,且在同一浓度下柠檬醛对菌丝体形态和孢子囊形态的抑制比肉桂醛显著,而气体扩散法抗黑曲霉效果优于牛津杯法。  相似文献   

10.
柠檬醛损伤黄曲霉线粒体生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罗曼  蒋立科 《微生物学报》2002,42(2):226-231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研究柠檬醛掺入黄曲霉细胞,并通过损伤线粒体(Mt),导致抑制其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药物致敏浓度时,菌丝体经该醛作用后,胞内Mt呈不规则增多,氧化还原反应系统受到破坏,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醛组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性分别呈不可逆下降271%和242%,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SDH、MDH的活性直至消失;以琥珀酸、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为底物时,线粒体呼吸速率分别下降24.1%、14.3%和36.1%,提示柠檬醛能使菌丝体DNA、RNA、脂类和蛋白质等生物合成受到抑制,促进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1.
天然樟脑和芳樟醇的新资源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湖北樟的分类位置、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其叶油化学成分。其鲜叶出油率为1.7ml/100g,主要成分樟脑含量高达88.46%。湖北产芳樟和黄樟的鲜叶出油率均高达3.1ml/100g,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分別为89.59%和81.41%。  相似文献   

12.
安徽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家庆  董金廷 《植物研究》1995,15(2):191-194
本文首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13种2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2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属,以及归化新记录植物3种。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三棱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 《植物研究》1992,12(3):255-261
本文发表了中国东北黑三棱属三新种及我国三新记录种, 三新种为东北黑三棱Sparganium manshuricum D.Yu;周氏黑三棱的Sparganium choui D.yu和抱茎黑三棱Sparganium amplexicaulium D.Yu。我国三新记录种为塔果三棱(新拟)Sparganium polyedrum Asch.et Gr.;旋序黑三棱(新拟)Sparganium glehnii Meinsh, 和日本黑三棱(新拟)Sparganium japonicum Roth.  相似文献   

14.
新的C4及CAM光合途径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稳定性碳同位素比(δ~(13)C)鉴别禾本科、莎草科、苋科和萝摩科共4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发现了36种新的C_4植物(δ~(13)C-10.43到-13.66‰)和1种CAM植物(δ~(13)C-15.24‰)。根据Hattersley区分C_4植物三种亚类型的不同δ~(13)C值,提出在36种C_4中有8种具δ_(13)C值-10.4到-10.9‰者是NADP-ME型,6种具δ~(13)C值-13‰左右的是NAD-ME型,其余种类可能是NADP-ME或PCK型。  相似文献   

15.
安徽植物补遗(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小平  陈涛 《植物研究》1997,17(2):136-140
报道《安徽植物志》未记载的18种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分隶于15科,18属,全部标本均存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张继敏  陈彦生 《植物研究》1997,17(2):130-135
报道17种、3变种、1亚种和1变型为陕西植物地理新分布,4属(毛药藤属、白接骨属、马蓝属、赤车属)为陕西植物地理新分布属。  相似文献   

17.
海南植物增补(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继续报道海南岛新记录的植物,计4个新记录属,8个新记录种。文中引用的标本,全部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SCBI)。  相似文献   

18.
中国萱草属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萱草属药用植物进行了本草学分类、分布、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为正确分类鉴定及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稳定性碳同位素比(δ13C)鉴别禾本科、莎草科、苋科和萝摩科共4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发现了36种新的C4植物(δ13C-10.43到-13.66‰)和1种CAM植物(δ13C-15.24‰)。根据Hattersley区分C4植物三种亚类型的不同δ13C值,提出在36种C4中有8种具δ13C值-10.4到-10.9‰者是NADP-ME型,6种具δ13C值-13‰左右的是NAD-ME型,其余种类可能是NADP-ME或PCK型。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种子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自强  董金廷  陈  苏东 《植物研究》2001,21(3):256-259
再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22种和1变种。其中18种和1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6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归化新记录植物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