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草原土壤N2O释放及其受全球变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沼泽泥炭土N2O释放量最大,生长季节为13~12.2kgN·hm-2·a-1,其次灰壤土,为1.5~2.4kgN·hm-2·a-1,酸性棕壤最小,为0~3.2kgN·hm-2·a-1;N2O的释放层灰壤土在0~5cm,其它2种土壤为0~10cm;施肥试验表明,N、P肥在生长季节对土壤N2O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但在生长季末期,N肥对酸性棕壤及灰壤土N2O影响显著,施肥后第3天酸性棕壤由对照的1.3提高到44.2kgN·hm-2·a-1,灰壤土则由对照的1.9提高到31.1kgN·hm-2·a-1,说明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不会诱发N2O释放量的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稻鱼鸭复合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试验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水稻增产 10%以上,同时增收鲜鱼 1036.5 kg· hm-2,成鸭238.9~489.3 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7.9、 44. 3、6. 5和 28. 2%,提高了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鸭共生大大提高了稻田 的产出和效益.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复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3.
项圈藻的生长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项圈藻是程海湖中一优势种.在实验条件下,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6000Lx,光照时间为24h昼夜连续光照,NO-3N为10.00mg·L-1,PO-P为1.00mg·L-1,CO32-C为150.00mg·L-1,Fe3+为1.00mg·L-1,PH为9.0.其最大增长率为0.817,最短增倍时间为0.85d.其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和灰份的含量分别占干重的61.25、5.30、20.34和8.25%;氨基酸含量为52.63%.  相似文献   

4.
造林整地对栗钙土钙积层化学性质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不同年龄杨树人工林地整地与未整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犁沟整地破除钙积层后,土壤化学性质约在107年恢复到整地前状态,随后土壤养分迅速减小,以至低于整地前水平.20年后随着林地有机物质的积累,养分开始回升,最终林地养分高于整地前水平.土壤养分恢复的先后顺序为有机质、CaCO3、有效N、全P、全N、速效K和有效P,恢复周期分别为6、7、75、9、10、17、175年.钙积层部位恢复周期为114年,恢复先后顺序为有效N、全P、有机质、速效K、CaCO3、全N和有效P,恢复周期为55、6、6、85、95、10、34年.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65,自引:8,他引:65  
对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群落发育阶段下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细根在养分归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槠成熟林细根生物量为10.645t·hm-2,生长量为7.3715t·hm-2·a-1,分解量为4.6775t·hm-2·a-1,年周转率0.69次;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模式为单峰型曲线,生物量至34龄时达到最大值,生长量至群落郁闭阶段(58龄)达到最大值;甜槠成熟林中,通过细根死亡的N素归还量占群落年归还总量的49.5%,多于凋落物途径,P、Mg归还量所占比例为42.3%和28.9%,略低于凋落物途径;K、Ca归还以降水淋溶为主,其次是凋落物途径,而细根途径仅占总归还量的19.3%和9.2%.  相似文献   

6.
稻田土壤-作物-家畜系统中氮的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电源  廖先苓 《生态学报》1994,14(2):113-120
本文用N^15标记水稻和绿肥研究了稻田土壤-作物-家畜系统中氮的循环。N^15标记稻草喂羊,羊体回收饲料稻草N31.16%,羊粪28.26%,羊尿5.72%,总回收65.14%,损失34.86%。将羊粪尿单施,稻谷回收饲料稻草N3.19%,水稻全株回收4.82%,水稻全株回收4.82%,土壤残留19.00%,损失10.14%。故羊体,水稻及土壤残留共回收饲料稻草N54.98%。将羊粪与尿素配施,则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坡不同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箱法技术原位测定了长白山北坡不同土壤(苔原土、生草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6—8月间的N2O和CH4排放.结果表明,这些土壤既是N2O的源,又同时是CH4的汇.N2O通量变化于6.17—12.33μg·m-2·h-3之间(平均9.37μg·m-2·h-1),CH4通量为-85.63—-7.58μg·m-2·h-1(平均-41.45μg·m-3·h-1),并观察到在N2O排放和CH4吸收之间有着相互消长关系.实验室培养实验表明,最大反硝化作用活性存在于土壤上层(0—6cm);不同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活性明显不同.山地暗棕色森林土的CH4吸收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土壤的上层(0—12cm).  相似文献   

8.
烤烟烟叶中N,K营养及N,K平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滇中地区烤烟中部叶片旺长期(移栽后60-65d)N、K营养及N、K平衡。结果表明:⑴烟叶一般N含量为2.5%-4%,K含量为1%-3%,N/K比为2.5-3.5。⑵烟叶N含量>4%,就有N过剩的症状产生。⑶烟叶N含量<2.5%,K含量<1%,就表现出N、K缺乏症状。⑷烟叶N/K比失调,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烟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甘薯叶柄原生质体有效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甘薯(Ipomoeabatatas(L.)Lam.)‘元气’和‘白星’(‘WhiteStar’)的叶柄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12,4D和0.5mg·L-1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3~4d后细胞开始分裂。培养8~9周后,将直径达1~2mm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0.2mg·L-12,4D和0~0.5mg·L-1KT或添加0.5~2.0mg·L-1NAA和1.0~3.0mg·L-1BAP的MS固体增殖培养基上使其增殖。转移3~5周后,将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或转移到添加2.0~3.0mg·L-1BAP的MS培养基上。当进一步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后,从愈伤组织或从愈伤组织形成的不定根上再生出植株。‘元气’植株再生率高达60.0%,WhiteStar高达43.4%。  相似文献   

10.
重组HCV NS5区蛋白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HCV NS5区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获得优质NS5区蛋白抗原。通过对不同人群抗-NS5检测表明,随访3年和6年的输血后丙肝病例抗-NS5阳性率分别为70.5%和80.9%,随访8年和11年慢性丙肝病例分别为50.7%和82.4%。一般人群阳性率仅为1.7%,正常献血员中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生物炭基肥替代化肥减量施用的田间长期效应,利用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 a炭基肥替代化肥对蔬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 a实施炭基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p H提高了0.13~0.2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也分别提高了2.1%~62.2%、5.8%~86.0%和0.4%~103.1%,炭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产量提高了4.0%~14.8%,但75%替代处理较50%替代处理有所降低。炭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菌群Sobs、Shannon、Ace和Chao指数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且均以75%替代处理最高。炭基肥替代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硝化菌属(Nitrolancea)、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等的丰度,增加了纤维素降解菌菌群(Planifilum、Saccharomonospora)的丰度。芽单胞菌属、Ilumatobacteraceae、Methyloligellaceae等的丰度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见,连续炭基肥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利用率是确定推荐施氮量和施氮效果评价的关键参数.本文通过黄土高原黄绵土区持续34年(1981—201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的影响及氮肥当季利用率与累积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除试验起始年(1982)外,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油菜和胡麻3种作物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小麦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平均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其次为氮磷配施(NP)处理,分别较单施氮肥(N)处理提高了77.7%和62.0%;油菜也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平均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其次为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MNPK)处理,分别较单施氮肥处理提高了93.7%和65.6%.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较单施氮肥(N)处理显著增加,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和氮磷钾配施(MNPK)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较相应氮磷配施(NP)和氮磷钾配施(NPK)处理明显降低.氮肥当季利用率与作物籽粒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累积利用率与作物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表明与氮肥累积利用率相比,当季利用率能较及时地反映特定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品种和环境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特征.  相似文献   

13.
Li WJ  Xia YQ  Yang XY  Guo M  Yan X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31-2336
在苏南太湖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肥料添加剂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植株累积吸氮量、阶段氮累积量和花后氮素转运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当施氮量高于200 kg·hm-2时,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P>0.05);花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肥料添加剂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累积吸氮量、花后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该效应在高施氮量( ≥200 kg·hm-2)条件下表现更明显.本试验条件下不施用肥料添加剂时,施氮150kg·hm-2可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高效稳定性硫酸铵氮肥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稳定性氮肥,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监测施用不同处理的稳定性硫酸铵对黑土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表观硝化率、硝化抑制率、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氮素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添加不同生化抑制剂配方的稳定性硫酸铵态氮肥在吉林黑土玉米栽培中的施用效果。本试验以不施氮肥(CK)和施硫酸铵(N)为对照,在硫酸铵中分别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甲基吡啶(CP),氮保护剂(N-GD)和肥料增效剂(HFJ)及其组合,制成9种稳定性硫酸铵氮肥。结果表明: 与单施硫酸铵氮肥处理相比,在黑土中添加DMPP和DMPP组合显著影响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表观硝化率,铵态氮含量提高1.4~2.0倍,硝态氮含量降低13.6%~17.9%,土壤表观硝化率降低55.3%~59.8%;添加DMPP、DMPP+HFJ和DMPP+N-GD组合硝化抑制率最高,达到16.5%以上;添加DMPP+HFJ+N-GD和HFJ的硫酸铵处理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最显著,增加4.5~5.3倍;硫酸铵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肥料增效剂对株高无显著影响;添加HFJ的硫酸铵处理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2、2.5、0.7、0.6、2.7、2.1、1.3和2.5倍。添加HFJ和DMPP、DMPP+HFJ、DMPP+N-GD处理的硫酸铵处理在黑土中施用效果最好,但是DMPP成本较高,因此,兼顾成本和氮肥利用率,建议稳定性硫酸铵态氮肥生化抑制剂首选氮肥增效剂HFJ,其次选择DMPP+HFJ或者DMPP+N-GD。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8年早稻和晚稻田间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减量及配施稻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养分特性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100)、减氮20%(N80)、减氮20%配施生物炭(N80+BC)、减氮40%(N60)、减氮40%配施生物炭(N60+BC)。结果表明: 与常规施氮相比,单纯减氮20%和40%或配施生物炭对早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pH、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无显著影响;减氮20%配施生物炭显著增加晚稻分蘖期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而减氮40%配施生物炭则显著增加晚稻抽穗期的电导率(EC)值。与单纯减氮相比,N80+BC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早晚稻抽穗期均显著升高,土壤pH值、全氮在晚稻成熟期显著增加;N60+BC的土壤全钾含量在早稻成熟期显著升高。不同处理早稻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与分蘖期相比,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常规施氮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50.0%和71.6%,而配施生物炭处理则降低6.3%~45.5%,减氮配施生物炭显著降低了硝态氮的流失。在晚稻抽穗期,减氮配施生物炭植株吸氮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和单纯减氮,增加幅度为34.8%~52.4%。综上,适度的减氮或配施稻秆生物炭能有效保持土壤养分,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太湖地区稻田氮肥吸收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宋勇生  范晓晖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81-208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and kind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rice yield and its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on a main paddy soil (Wushan soil) of Taihu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about 180 kg N· hm-2 for rice production. Applying ammonium sulfate was better than applying urea for increasing rice yield. Th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his experiment was about 41.8-48.5%, and its loss was 22.8-38.1% .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旱地小麦生育特性、养分运转对磷肥的响应机制,探索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于2012-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中4个施磷量(0、75、150和225 kg· hm-2)对旱地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形成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施磷可以显著增...  相似文献   

18.
华南赤红壤无机复合肥氮磷淋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无机复合肥中氮和磷在华南赤红壤中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 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淋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肥料中氮的淋失率在36.8%~49.2%之间,总氮淋失量(y)与施肥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3667x+66.483(R2=0.992);铵态氮和总氮的淋失主要集中在前5次淋洗,硝态氮的淋失持续时间更长.施肥量对可溶性磷淋失量无显著影响,但颗粒磷和总磷淋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肥料磷淋失率在0.002%~0.010%之间,总磷淋失量(y)与施肥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e-5x+0.0538(R2=0.931);磷的淋失动态与氮显著不同,为缓慢的持续累积过程.硝态氮与铵态氮淋失量比值和可溶性磷与颗粒磷淋失量比值均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和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晋东豫西(寿阳)旱农试验区,持续10年进行了多种方式秸秆还田与秋季深施肥配合定位试验。探讨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土壤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秋施肥较好地解决了深施肥与春季保墒捉全苗的矛盾,以及秸秆腐解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而影响玉米幼苗生长的矛盾,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土壤微生物活动更为活跃,土壤水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玉米苗全苗壮,根系发达,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年平均提高了3.26~4.51kg·hm^-2·mm^-1,生育期耗水量累计减少8.1~264.5mm,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13.9%和3.0%~9.1%,水肥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10年累计增加12.10~17.27t·hm^-2玉米籽粒,增产幅度达25.6%~36.5%。玉米产量年际间波动减小,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黄绵土坡耕地大豆的水肥产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施肥量(N、P配施)下黄绵土坡耕地大豆的水肥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作物产量(Y)正相关,y=0.0017l 0.0035WUE.单施磷时,作物产量和WUE随磷的增加而增大;单施氮时,作物产量和WUE随氯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表明施用氮应该配合施用一定量的磷.施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WUE,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时作物产量和WUE分别提高了86.76%一470.16%和69.64%一438.47.与单施氦、磷相比,氮、磷合理配施能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的N、P(P205)配施比例为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