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林奈命名法和林奈分类系统的生物分类系统已经存在250多年并仍然为广大生物学工作者使用,由此产生的国际动物、植物、细菌的命名法规亦执行了100年(1905年,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1版产生),并在不断修订.随着分类方法的不断进步,林奈分类系统的一些缺陷逐渐显露,一种被称为生物谱系命名法规(PhyloCode)的新的命名法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基于系统发育系统学的命名法规一经问世就引起诸多争论,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命名法规,无论与传统的命名法规融合还是独立发展,对于已有的分类系统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18世纪之前,全世界动植物命名没有统一标准,由于纷繁复杂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生活风俗及语言习惯的地域差异性,世界各地往往同一物种有几个名称,或同一个名称指代几种动、植物,"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称谓、冠名乱相纷呈。自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明"双名法"(亦称"二名法")、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进行生物命名后,具体的同种动、植物有了统一的学名,方便了信息交流与科学研究。其命名法则,一般来说,是先根据其所属类别来确定,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生物命名的双名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23年,瑞士植物学家G.鲍欣提出了属和种作为植物分类等级,并使用了由属名后面接上能指示出不同种的单个种加词的双名法。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用拉丁文固定地采用了双名法给每种生物命名。事实上,生物命名的双名法思想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记录了这种思想,即形部十声部。形部表示该字的意义所属于的类别,声部表示该字的读音。当然,也是根据其属性读音的。如“枫”,“木”是形部,表示枫是树木类的植物,风是声部,表示枫的读音。明代万历六年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学名一般都认为瑞典科学家林奈在他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创始应用,但是林奈只对植物提出了命名规则,而对动物则没有。现在的国际动物学命名法则有其一段发展过程:当1889年第一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在巴黎开会时,当时的秘书长Blanchard教授曾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动物的命名规则,可是未被采用。1892年第二届国际动物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时,才加以讨论。1895年第三届会议在荷兰  相似文献   

5.
根据林奈双名制原则,不同的生物学科曾先后制定出相应的命名法规,使各自学科的生物命名规范化。现行的国际生物命名法规有5个,即动物命名法规、植物命名法规、细菌命名法规、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以及病毒命名法规(草案)。这些法规经过不断地修改,逐渐使生物的命名严谨和完善。在制定这些法规时,拟定者虽参考了其它生物命名的原则、规则和条例,但主要是考虑自身学科内生物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上述5个不同的命名法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然会出现一些混乱。为了使国际生物命名的统一化,在国际科协(ICSU)的支持下,1994年国…  相似文献   

6.
凡是学习植物学的同志,都有机会接触到植物的学名。特别是学习种子植物分类的大专学生,学名对他们来说,更是朝夕相见。他们经常为学名的难以理解和记忆而感到学习上有困难。由于学名在种子植物分类学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知识,会使我们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把有关学名的基本知识,简单地加以介绍。学名的最主要部分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名,最后还附上命名人的名或姓,这也就是林奈所确定下来的双名法,也就是他的全部科学活动贡献之一。他曾定下命名规则三十一条,而双名法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一、学名文字的来源学名的文字,多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林奈当初订定的三十一条,其中有一条,即主张只能引用这两种文字。但现代应用的学名,除援引拉丁文和希腊文外,尚有引用他国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7.
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物种的起源和演化.然而,什么是物种呢?物种的概念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是生物教学中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实际上,最先给生物命名的人,既不是林奈(Linne)也不是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而是普通老百姓,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有给所遇到的东西取名以便记忆的习惯,然后通过语言通讯和文字记录,就产生了生物的名子——种名,即我们现在所称的名义种(nominalistic species).亚里斯多德和林奈等科学巨匠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关于植物的称谓有学名、中名、药名和俗名 ,目前比较混乱 ,在生物学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经常出现错误解释和用法。常出现许多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学名 (Scientific name) ,是科学上对植物所规范的专有名称 ,是依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用拉丁文命名植物的名称 ,通用于世界各国 ,为植物分类学上的国际语言 ,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地球上每 1种被人们认知的植物 ,都只能有 1个合法的拉丁文学名 ,这一学名在某一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和统一。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 ,必须采用瑞典博物学家林耐 (Carl von Linne′,170 7…  相似文献   

9.
刘夙  刘冰 《生物多样性》2015,23(2):254-258
<正>自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奠定了植物科学命名的基础之后,国际上通用以拉丁语命名的植物学名(scientific name)作为学术交流的标准。除学名之外,植物的其他任何名称(包括所有非拉丁语名称)都叫作俗名(vernacular name)。在同一种语言的俗名中,又分普通名和别名(王锦秀和汤彦承,2005)。普通名是使用该语言的共同体普遍接受的名称,通常是综合性、权威性的植物志或植物名录中用作分类群正式名称的单一名称;而别名是普通名之外的其他所有俗名的统称,其应用常常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的界级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如何分界?这是当前生物学上的一个百家争鸣的课题。两百多年来,分类学者习惯于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界的林奈系统(1735),墨守成规,很少异议。随着科学的进展,特别是晚近三、四十年来的迅速进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这个古老的两界系统的种种缺陷,纷纷提出新的观点,建议新的系统。一个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出现了。今天,生物的界级分类正面临着自林奈以来的第一次大变革,两界系统日趋没落,多界系统方兴  相似文献   

11.
说起蘑菇,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长在田边地头上的田头菇,生于房前屋后的狗尿苔(鬼伞),雨后出现在草地上的马粪包(马勃),或者是菜市场上看到的平菇、香菇、猴头…… 250年前,瑞典一位生物学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划分为两大类,即动物和植物。今天连幼儿园的小孩也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分几大类?——动物和植物。然而,在18世纪这却成了惊人的成就,那位生物学家便是大名鼎鼎的分类学大师林奈,他所提出的是生物的“两界系统”,即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界的依据大致是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动者为动物,静者为植物。他在巨著《植物种志》(1753)中依据花部的形态及  相似文献   

12.
原生生物(Protista)一词早期用来指所有原始的简单生物,1866年海克尔(E. Haeckel)把原生生物划分出来作为生物分类的一个界,从而在林奈(Linnaeus,1735)的两界(植物和动物)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三界分类系统。本世纪上半叶,随着细胞类型认识的深入,科帕兰(Copeland,1938)根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巨大差异提出把细菌、蓝藻等原核细胞生物由原生生物中  相似文献   

13.
《昆虫知识》2008,45(1):149-149
自从林奈创立双命名法以来的250年中,170多万种生物已经被分类及命名。然而,这只是地球上估计现存的1000万~1亿种生物中的很小一部分,按照这个分类速度推测下去,还需要1500年~1.5万年的时间才能将所有的分类鉴定工作完成。  相似文献   

14.
居龙和 《生物学通报》2006,41(1):15-16,F0004
家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动物。家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 犬科-犬属-家犬种。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林奈把家犬从诸多野生犬属动物中分列出来,单作为一个种,命名为“家犬”(Canis familiaris),家犬成为家畜中唯一单独称种的家畜。  相似文献   

15.
<正> 世界上昆虫的种类估计约在一百万种左右。同一种昆虫在不同国家叫法不同,就是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叫法也很不一致。为了避免混乱,便于开展学术交流,科学家们制订了国际命名法则,规定每一种昆虫一律按一定的方法用拉丁文命名,并在世界各国通用,这就是昆虫的学名。 拉丁文是古代拉丁民族的语言,是罗马帝国的国语,目前在科学界使用广泛。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西班牙、巴西等国家的语言均是从拉丁文演化来的,都属于拉丁语系。 一、拉丁文的字母及读音 拉丁文由25个字母组成(其中“j”是后来德国人加进去的),比英文字母缺一个“W”。汉语拼音字母除了一个“V”以外,都包括了,在读昆虫学名时可以用汉语拼音作为基础,发音以普通话为准。 (一)拉丁文字母表及发音 现将拉丁文的发音以英语国际音标注音,并辅以汉语拼音及汉字注音,以便于初学者掌  相似文献   

16.
林奈     
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又译林耐、林内。瑞典博物学家,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壮年游学欧洲各国,访问著名植物学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著作以《自然系统》为最重要,在1758年所印第十版中,和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初步建立了“双名命名制”即二名法,把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影响很大。又根据花的雄蕊数目和位置作了人为分类,把显花植物分为  相似文献   

17.
1 面貌一新的分类学以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为标志而诞生的分类学,已有239年历史,是生物学中历史最久的学科。生物分类学,按我的理解,要回答三个问题,亦即有三大目标:①我们的星球上有多少生物?就是说,分类学要揭示生物多样性的面貌,并予以分门别类,这就是分类的任务;②生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就要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按这种关系建立系统;③生物的亲缘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分类学家必须研究生物的起源、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二百多年的分类学历史已积累了大量标本,记载了170万种生物,进行了按国际命名法规的命名,并  相似文献   

18.
免疫受损 动物的免疫系统由于疾病、应激、药物、营养不良或基因修饰而受损。 体外 ‘Invitro’拉丁文字面意思为“在玻璃中”,指发生在有生命的机体以外的生物或生物化学过程。体外实验指在试管或培养皿中而非在有生命的动物或由机体内进行的实验。 体内 ‘Invitro’拉丁文字面意思为“在玻璃中”,指在有生命的有机体内发生的生物或生物化学过程。体内实验指在整个活体动物或生物体内进行的实验。 等基因 等基因动物有相同的遗传背景,是经过多次传代得到。比如,由C57BL/6J传代得到的所有小鼠有几乎相同的基因组,因此称其为等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讲,进化学派承认分支学派对系统学的研究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如应用分支分析方法重建系统发育,应用共有衍征确定分类群之间的分支关系以及应用外类群方法来判断性状的极性等,都对系统学的方法有所改进。但分支学派的致命缺点是拒绝接受并系类群。我们属于进化学派,认为并系类群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根据分子资料分析,Zabelia属可以包括于Abelia属内。Zabelia属不但在花粉上和Abelia属不同,可能由于它占有了新的生态位,获得了新的特征,如叶柄基部膨大两两联合,并宿存以保护腋芽。有理由认为它们应独立成属,并不由于Zabelia属从Abelia属分出而使后者成为一个并系类群而把它们合并。分支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生物名称作为交流的工具和生物信息储存系统应有明晰的、唯一的和稳定的特性。但具等级的林奈命名系统并不具有这些特性来命名分支和种。最后,PhyloCode被提出。PhyloCode对分支的命名方法有3种,即分支结点定义、分支基干定义和衍征定义。我们认为林奈命名系统作为传媒系统在生物学界的应用已近250年,若要废弃它而采用PhyloCode,必然会在命名方面引起一片混乱。但我们并不是说PhyloCode的拥护者所提出的建议一无是处,我们建议他们宜继续进行研究。由于应用生物学种概念于植物界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多为植物系统学家所抛弃。分支学派的兴起,推动了系统发育种概念的提出。该概念基于3个特征,即自征、区别特征和基本排它,因此分别命名为自征种概念、特征种概念和谱系种概念。事实上,目前大多数植物系统学家仍然应用着形态–地理学种概念,但我们在划分种时,必须有尽可能多的资料,特别是要将传粉、繁育系统、分子系统学资料和形态学资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经济线虫学》是本关于植物寄生线虫的教学、研究参考书;中译本为笔者所译。全书52万字,内有各种线虫名称近300个。关于植物寄生线虫学名的汉译,该书“译者的话”中有所议论。最近接读者来信,要求就那个思路,把有关问题进一步说清楚。 (一)植物寄生线虫,和其他各类动物一样,通常有两种名称,即俗名(普通名称)和学名。俗名是约定俗成的,不受任何法规约束和保护可用任何文字书写。学名则不同,其命定、修订和使用,必须遵守《国际动物学命名法规》。依法规,学名必须用拉丁文书写。这种学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