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蝙蝠恙虫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Audy氏(1952)不完全的统计,世界各地从蝙蝠身上发现的恙虫种类经过鉴定的不下39种,其中在亚洲和澳洲地区发现的就有16种。1957年Womersley氏在马来亚报告一种果蝠滑顿(恙虫)Whartonia penthetor Womersley,1957,最近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9)在广东发现两个新种,它们是反曲滑顿(恙虫)W.recurvata Chen & Hsu,1959和马坝滑顿(恙虫)W.mapaensis Chen & Hsu,1959。这是中国首次报告的蝙蝠  相似文献   

2.
我们过去(见陈心陶,徐秉锟,1958)曾经描述了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10种,本文再报告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3种。这5种中,有一个新亚种,3个系在我国第一次报告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们在1951年9月6日首次在广州采集到恙虫病的传染媒介“地里恙螨”蚴以后,对广东的恙螨调查研究已经陆续地展开。1952年,甘怀杰氏等在广州市较有系统地调查了恙虫病的流行因素,共检查了老鼠1,238只,采集到恙螨蚴62,504只,分隶于4个属,共5种。1955年,陈心陶、徐秉锟二氏描述了中国恙虫(螨)蚴12种,包括1新属、6新种及2新变种;连同我国台湾省早已发现的6种,共18种。 我们在1952年及1956年曾在广东采集到两种恙螨蚴,我们认为是文献上未曾记  相似文献   

4.
我国恙虫种类丰富,但已鉴定及已报告的却不多。我们为了总结国内已知的种类,前后共报告了两次(陈心陶、徐秉锟,1955;陈心陶、徐秉锟、王敦清,1956)。茲再将手上的一部分材料,加以整理,藉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恙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本文内容包括球棒属的两新种及恙虫属的2种,共计4种。  相似文献   

5.
滑顿属(Genus Whartonia Ewing,1944)两新种恙虫蚴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前从我国发现的恙虫种类,除了台湾的6种外,大陆上只有云南发现的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L.)akamushi var.deliensis一种。但是到了最近见于文献中的中国羔虫就有9属,56种(变种)分隶于三个亚科,其中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 Ewing,1946)7属,37种(变种),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 Womersley,1952)1属,14种(变种),六节  相似文献   

6.
地里恙虫是已知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岛等省均已先后有发现,并经研究证实是当地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我们于1957—1958年曾在浙江省沿海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也发现了地里恙虫。活的地里恙虫均呈橘红色,其形态与各部测量数字与甘怀杰民(1953)、陈心陶、徐秉锟二氏(1955)等所报告者相符,惟在临海县所发现部分标本的盾片前缘形态稍有不同。甘氏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人以动物血清对OXK菌株之凝集反应作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或作为立克次氏体分离的指征之一。本文选择浙江株恙虫痈立克我氏体2株,感染小白鼠、大自鼠、豚鼠及家兔。在感染后每隔l星期取血l幺,共血清对立克次氏体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而对变形杆菌0xK菌株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外斐氏(oxK菌株)反应用于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的调查,或作为分离立克次氏体的一种初步指征的价值十分有限,井且还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8.
长鞭恙螨亚属Lorillatum由Nadchatram(1963)建立之初,归在纤恙螨属Leptotrombidium中,后来,Vercammen-Grandjean(1968)将其改归翼手恙螨属Chiroptella,至1971年,V.-G.和Longston二氏才将其提升为属;温廷桓(1984)鉴于一直归属置疑的通什恙虫Trombicula(?Trombicula)tungshihensis Hsu and Chen,1964的某些重要特征介乎长鞭恙螨属与翼手恙螨属之间而较接近前者,为此将可考虑建立一个亚属,但当时认为仍只能置疑。赵善贤(1985)研究了较大量的通什恙虫的海南岛标本  相似文献   

9.
地里红恙虫孳生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恙虫孳生场所的调查研究在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上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研究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明瞭恙虫的孳生环境,作为消灭恙虫的根据,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恙虫病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的文献看来,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akamushi var.deliensis)和另外一个非常相近的种类——红恙虫(T.akamushi)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们在恙虫方面的研究工作巳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对于拥有辽阔疆土的我国来说,实在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做得很少,虽然从1953年开始收集标本,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制,未能及时整理,以致大量标本散失或霉烂,十分可惜。本文内容,仅仅是将我站恙虫病调研工作组1957年在本省各地所采集的材料中的三种恙虫蚴加以描述,该三种恙虫蚴均系文献上未曾记载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三种恙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的分类以幼虫的特征作为主要根据的很少,但恙虫到现在还是以幼虫作为分类的对象。原因是:(1)恙虫的幼虫是动物的体外寄生虫,采集比较容易,而成虫和稚虫都是营自由生活的,采集比较困难;(2)恙虫的习性还不清楚,培养方法也不完善,所以尽管恙虫是某些疾病的重要传染媒介,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但就属于Trombiculidae  相似文献   

12.
五种中国恙虫蚴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在中国发现的羔虫科(Family Trombiculidae)动虫12种,加上过去台湾省报告的6种,则我国已知的羔虫蚴共18种。本文再报告恙虫蚴5种,其中2种及一变种系文献上未曾有过记载的种类。这样到现在为止,我国发现的羔虫种类共23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1957年12月15日,从一种野鼠(同年11月中旬,在广东省新会县古井镇采集)的耳壳内发现了一种恙螨蚴。根据Audy及Nadehatram二氏(1957)的文献,本种是属屠恙螨属(Genus Traubacarus Audy et Nadchatram,1957)的一个新种。本属恙螨蚴为寄生在鼠类鼻腔内的种类,我们在1958年9月14日,也从一种野鼠(同年8月中旬古井镇采集)的鼻腔内采集到3个同样的恙螨蚴,本文即根据这4个已饱食的恙螨蚴进行描述、讨论、定名。本属恙螨蚴的发现,是国内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描述了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南永3井微型腹足类盘足目,新腹足目,异旋目,豆楯目和囊舌目共70个种。这些种类个体非常微小,大多数小于2mm。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热带海区分子,它们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本文按Okutani(2000)分类系统进行了分类。绝大多数种类系南沙群岛海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5.
绪言 节肢动物的饲养,做到人工控制雌雄的交配,乃是研究整个生活史舆实验室长期保种的关键。恙螨由於传播恙虫病,研究者日众,因而各种恙螨的生活史亦日趋明瞭,然而,雌雄交配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Jayewickreme和Niles二氏(1947)、Jenkins氏(1947)、Krishnan氏等(1949)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关于海南岛的蚊类,迭经前人采集调查,但大部偏重于按蚊,关于巨蚊和库蚊的资料则甚少。姚永政氏(1946)综合日本人在侵占海南岛期间所做的调查,列有巨蚊和库蚊16种(其中有3种未定名),在这个名录中並包括有Culex pipiens的记录,根据近年来冯兰洲、刘维德二氏(1954)的研究及作者的采集结果,Culex pipiens在海南岛的发现,显然是由于当时分类鉴定上存在困难而产生的错误,应当从海南岛的蚊虫名录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恙虫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中国恙虫科(Trombiculidae Ewing,1944)恙虫蚴种类的名录,总共51种,其中绝大多数系解放后描述的种类。这51种中,属于六节亚科(Leeuwenhoekiinae Womersley,1944)的计2种,全部是多齿属(Acomatacarus Ewing,1942)的恙虫蚴;属於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 Womersley,1952)的计14种,全部为背展属(GahrliepiaOudemans,1912)的恙虫蚴;属於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 Ewing,1946)的计35种,其中奇棒属(Neosch(?)ngastia Ewing,1929)5种(变种),球棒属(Globularosch(?)ngastia Chen & Hsu,1955)7种,棒属(sch(?)ngastia Oudemans,1910)1种,真棒属(Eusch-(?)ngastia Ewing,1938)6种,恙虫属(Trombicula Berlese,1905)14种(变种),五甲属(Tragardhula Berlese,1905)2种。分布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广西、福建、山东、江苏、云南、浙江、河北、河南、台湾、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14省和內蒙古自治区。寄生的宿主,已经鉴定的,共67种,其中哺乳类27种,鸟类40种。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鞘居科纤毛虫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于1984年5月至1985年3月对天津市的河流、湖泊、池塘、水沟、工厂废水等各种类型的水体中的缴毛类纤毛虫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54种,隶属于5科13属。其中鞘居科的种类有15种,内有2种为新种。我国纤毛虫的分类研究工作从二十年代即已开始,王家楫和倪达书(1933),王家楫(1977),沈韫芬(1980)等分别报道过鞘居科纤毛虫的新种。本文仅对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鞘居科二新种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花萤科(Cantharidae)为鞘翅目(Coleoptera)软鞘组(Malacodermata)的一个大科,世界已知约5400种,与萤科(Lampyridae)近缘,但触角基部远离,通常无发光构造,容易区分。花萤白昼活动,常见于花上,为肉食性,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叶甲等害虫。中国的花萤科区系很丰富,外国学者曾记录过309种,国内则无人研究,近年我们开展了花萤分类工作,又增加了若干种类。内蒙古的这类益虫更缺乏调查,过去只有:蒙古花萤Cantharis mongolica Pic,黑斑丽花萤Themus stigmaticus(Fairmaire)等数种,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的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1930年在广东省先后发现了四种并殖吸虫,其中除威氏并殖(Paragonimuswestermani)外,其余三种均为前人所未见过的。在这些新发现的种类中,我们首先进行描述由鼠体取出的并殖,由于成虫与各期幼虫均初次在广州河南岛的怡乐村发现,因而乃定名为怡乐村并殖(P.iloktsuenensis)(陈心陶,1940,1940a)。接着我们开始进行整理第二种的材料。正在进行中,我们见到了宫崎氏发表的日本的新种肺吸虫大平并殖(P.ohirai Miyazaki,1939)。在详细比较其形态后,我们认为第二种和大平并殖是同属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