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保存着上万种植物,且生境多样,具有较高的蝴蝶多样性。本研究选择三类代表性生境: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聚焦于环境指示物种蝴蝶这一类群,通过样线法系统调查一年内蝴蝶多样性及其变化。观测结果显示:蝴蝶在版纳植物园内全年发生,共调查到其成虫5科126属218种6 015头,其中蛱蝶科多样性最高。蝴蝶种类及数量随月动态变化,生境间有差异,7-8月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峰;1月种类最少,而5-6月数量最低;每月均出现的种类仅有12种,绝大部分种类分散发生于不同月份。影响蝴蝶群落多样性的气候因子中,月最高温显著影响蝴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月最低温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香农多样性和辛普森多样性,月平均温仅显著影响香农多样性。在版纳的三个典型季节中蝴蝶多样性存在差异,雨季物种丰富度最高,干热季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最高;雨季和雾凉季蝴蝶群落组成差异大,仅雾凉季与干热季的蝴蝶群落呈现中等程度相似。此外,在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这3种不同生境中,蝴蝶群落组成也存在差异,蝴蝶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在次生林中最高,而辛普森指数则是片段化雨林最高;仅次生林与片段化雨林的蝴蝶群落呈现出中等程度相似。本研究揭示了版纳植物园蝴蝶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月动态变化规律,并明确了不同季节和生境中蝴蝶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可为区域蝴蝶多样性观测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期的植物引种研究可为迁地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同来源的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4个物候期(萌叶期、落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对比, 阐明引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策。结果表明, 引种植物比本地植物萌叶生长盛期更长, 但对低温和干旱更加敏感的引种植物, 在旱季其落叶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植物, 而3、4月由于气温的回升, 使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在雨季之前就进入了萌叶盛期。而在繁殖物候方面, 由于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 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开花期和果熟期格局季节性表现都不明显, 且规律性不强。总体上, 各来源地的引种植物能根据环境的改变形成相应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 可较好地适应西双版纳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比较引种植物和本土植物的生长状况,主要是果熟现象,讨论了引种植物对引种目的地的适应性。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和保存了国内外万种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并对多种引种植物进行了长期连续生长监测。本文统计分析了其中观测4年以上的569个编号的引种植物生长适应状况。结果表明:1)引种植物基本适应植物园的环境,但是不同气候区来源的植物适应性表现不同,不同地区来源植物适应性顺序为:热带亚洲植物〉亚热带和热带北缘植物/热带非洲植物〉热带澳洲植物〉热带美洲植物;2)不同科属植物个体适应表现也有差别,无患子科,蝶形花科,楝科和紫葳科等的植物个体适应性和本土植物比较相似,而大戟科植物个体适应性和本土植物差异最大;3)分析表明引种植物对植物园的适应受到来源地气候和区系起源两个因素的影响;4)紫蒇科,桃金娘科和含羞草科的一些引种植物个体果熟年比高于本土植物,其入侵性有待于进一步入评估。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前期的植物引种研究呵为迁地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同来源的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4个物候期(萌叶期、落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对比,阐明引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策。结果表明,引种植物比本地植物萌叶生长盛期更长,但对低温和干旱更加敏感的引种植物,在旱季其落叶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植物,而3、4月由于气温的回升,使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在雨季之前就进入了萌叶盛期。而在繁殖物候方面,由于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开花期和果熟期格局季节性表现都不明显。且规律性不强。总体上,各来源地的引种植物能根据环境的改变形成相应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可较好地适应西双版纳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从1949年成立之始,就十分重视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并关心植物园事业的发展。从1950年起,先后接管了庐山植物园、昆明植物园,以后又先后建设了北京、南京、沈阳、武汉、鼎湖山、西双版纳、华南和西安植物园等,当时,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有10个,占全国总数的1/3。10个植物园总面积1930公顷,职工805人。为有效地开展植物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学习观鸟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能够找寻到一些以前没人发现的鸟。事实证明,我自以为看到的新鸟种都是错误的,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初学观鸟时缺乏经验,或者目击到鸟儿时没有关注到它们的一些关键特征。于是我往往自嘲说:中国的鸟早就被好几代人研究了,哪里还有我们这些观鸟者发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4):385-38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50年来,武汉植物园针对我国华中地区兼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水生植物生物学,资源植物学等方面为我国植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我国在区域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植物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9.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3):286-28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50年来,武汉植物园针对我国华中地区兼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水生植物生物学,资源植物学等方面为我国植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我国在区域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植物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0.
海南热带经济植物园地处海南岛西北部,好州市西北10公里处。此地区于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23.l℃,绝对低温0.4℃,最高温38.4T,年降雨量问76.2毫米,’相对湿度对%-84%,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植物园创建于1958年,面积32公顷,以引种驯化世界上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为主,同时积极迁地保存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目前,本园已从世界上47个国家和地区引种了隶属于168科的1500余种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初步建成了我国热带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引种驯化试验基地,并日渐成为海南西部旅游热点。园内千奇百怪、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坐标为北纬21 ° 41′、东经101 ° 25′,海拔560~600米,北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约70千米,南距老挝边境约120千米,西南距缅甸边境约75千米.云南人喜欢把小的山间盆地叫作坝子,勐仑是西双版纳的十二坝区之一."西双版纳"是傣语的音译...  相似文献   

12.
13.
英国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是世界上大而知名的植物园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植物学研究中心.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处是位于伦敦的邱园(Royal Botanic Gardens,Kew),另一处是位于萨塞克斯的威克赫斯特园(Royal Botanic Gardens,Wakehurst).  相似文献   

14.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4):F0004-F0004
程颂,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4年5月存加拿大Concordia大学生物系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8月在美国伊利若宜斯大学芝加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获加拿大国家基金委、安大略省政府、加拿大Lakehead大学、Concordia大学等授于的奖项7项。从事、参与加拿大、美国国家重点研  相似文献   

15.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3):F0004-F0004
黄宏文,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利用领域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主任。1984年于华中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美国Auburn大学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地温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温是森林气候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且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地温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对地温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正确把握森林碳通量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03-2006年的地温数据,分析不同深度地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地层地温呈现正弦变化趋势;深层地温相对稳定,随深度增加地温日变幅减小;地温峰值出现时刻随深度增加而呈现滞后现象,相位变化明显;地温季节差异明显,平均地温在雨季(5-10月)较高,雾凉季(11月-翌年2月)较低,干热季(3-4月)居中,地温垂直变化季节差异显著;地温年变化呈现单峰分布,最低值在1月,最高值出现在7月;总体来看,热带季节雨林的地温变化强度为地温年较差>地温年间变幅>不同深度间地温变幅>地温日较差.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直军 《动物学研究》1991,12(2):169-174
本文通过鸟类群落结构变化、鸟类摄食生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变迁的进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森林破坏和滥捕乱猎严重,大型鸟类种和数量明显下降,啄木鸟科鸟类减少,森林砍伐造成一些蛀干害虫增生,自然平衡失调。目前,该区未出现明显的食叶害虫危害森林成灾情况,这与小型食虫鸟类受人为猎杀影响较小,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了西双版纳山地气候,建立了山地雨林生物量回归方程,调查了海拔1 100~1 820 m范围5块样地(面积0.16~0.25 hm2)的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结果表明,海拔1 105和1 610 m的年平均温度分别为20.1和16.6℃,年降雨量分别为1 659和2 011 mm,旱季(11~4月)降雨量分别为295和283mm,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1%和84%;5块样地生物量变化为256.4~368.6 t.hm-2,平均为312.6t.hm-2,其中乔木占97.1%、木质藤本占1.2%、幼树和灌木占1.3%、草本和幼苗占0.4%;采用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回归方程估计山地雨林生物量,会使得总生物量以及树干和树根生物量高估38.3%~61.5%,树枝生物量低估7.6%~30.8%。可见,西双版纳山地海拔增加导致雨季降雨量增加,山地雨林生物量较热带季节雨林降低32.6%,季节雨林生物量方程不适用于山地雨林。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8,18(4):371-384
本文以多个样方的资料分析,从群落综合特征上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特点和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叶级谱等。根据上层标志树种、群落生态外貌特征和生境把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雨林区分为低丘雨林和沟谷雨林二个群系组,各包括若干群系。低丘雨林中面积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大药树、龙果林,而沟谷雨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番龙眼、千果榄仁林。二者相比,低丘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小一些,附生植物相对少一些,小、矮高位芽植物和小叶、落叶树种比例稍高,在生态上向季雨林和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过渡,有更强的地方代表性。沟谷雨林则更接近典型的湿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行政公署热带作物处等单位正在乐会县内兴建一个全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园址设在原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人民游击队红军农场的旧址——乐会县六联岭狗咬豹村一带,现在已开始动工兴建办公室和可供100多位职员居住的宿舍等基建工程,约在今年6月前可以竣工. 这个园的自然环境良好,再生株密茂,土质为松软肥沃的砂壤土,植被丰富,水源便利,三面环山,是天然的良好防风屏障.广东省亚热带资源开发委员会规划为种植橡胶树的一等荒地. 根据初步规划:这个植物园总的利用面积有20,000多亩,在设计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热带植物标本展览区,在这里将引种来自国内外各地的10,000多种热带植物;第二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