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茄科(Solanaceae]上的天仙子白锈新种(Albugo hyoseyami Zhang,Y.X.Wang et sp. Nov.)和苋科(Amaranthaeeac)上已知种苋白锈[A. bliti(Biv.)O.Kuntze]及牛膝白锈[A. aehyranthit(P.Henn.)Miyabe]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茄科(Solanaceae)上的天仙子白锈新种(Albugo hyoscyami Zhang, Y.X.Wang et Fu sp.nov.)和苋科(Amaranthaceac)上已知种苋白锈[A.bliti(Biv.)O.Kuntze]及牛膝白锈[A.achyranthis(P.Henn.)Miyabe]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外HbA2与HbA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爵床科(Acanthaccae)上的尖药草白锈新种(Albugo aechmanthera Zhang et Y.X.Wang sp.nov.)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上已知种白锈菌[A. candida(Pers) O.Kuntze] 及大孢白锈[A.Macrospora(Togashi) S.Ito] 的寄主新记录和寄主植物国内新记录。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爵床科(Acanthaceae)上的尖药草白锈新种(Albugo aechmantherae Zhang etY.X.Wang sp.nov.)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上已知种白锈菌[A.candida(Pers.)O.Kuntze]及大孢白锈[A.macrospora(Togashi)S.Ito]的寄主新记录和寄主植物国内新记录。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地区拟白蘑属Tricholomopsis Singer 8种1变种,其中2新种,1新变种和3个我国新记录种;新种是青盖拟白蘑T.lividipileata P.G.Liu和黑鳞拟白蘑T.nigrosquamosa P.G.Liu;新变种是竹生拟白蘑变种T.bambusina Hongo var.megasporaP.G.Liu;新记录种是南美杉拟白蘑 T.araucariae Sing.,丝囊拟白蘑T.flavissima(smith)Sing.和长根拟白蘑T.radicata(Pk.)Sing.。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拉丁文描述和插图;本文所引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  相似文献   

7.
从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自然种各中采集无白车轴草单孢锈菌病史的无性系(clones)17个,有白车轴草单孢锈菌病史的无性系14个,分别作为抗病型和感受型植物实验材料;采集白车轴草单孢锈菌(Uromyces trifolii-repentis)菌系(strains)10个,作为病菌实验材料,分别设置并进行了两个温室实验、一个田间盆栽实验和一个原生长地移栽实验,实验处理上分对照、单菌系接种和10个菌系接种等3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用单菌系接种还是10个菌系接种,植株发病的概率和程度均与其抗病性有关,抗病型植株(无病史)发病的概率和程度显著低于感受型(有病史)植株,在相同处理的实验中(无论是田间实验还是温室实验),无病史植株和有病史植株的生长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田间实验植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病情愈重,生长愈差,无病史植株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有病史植株,但是,原生长地的移栽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有病史植株的(叶)生长显著好于无病史植株,可以认为,研究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反应性差异的实验应当在自然条件下和自然梯度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粘附上皮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侵袭性酶、以及表面甘露糖、蛋白质等对上皮细胞粘附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阻断白念珠菌粘附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耐唑类药白念珠菌ERG11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G11是唑类抗真菌药对白念珠菌作用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14DM)的编码基因,ERG11基因的有义突变会使靶酶发生氨基酸置换,影响酶与药物分子的结合,是导致菌株耐药的原因之一。14DM具有特定的空间构型,突变所处的位置决定能否导致菌株耐药,已发现的60余种ERG11点突变里面,仅有数种被实验证实可致耐药。  相似文献   

10.
“口蘑”食菌研究札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1.
从酵母转变为菌丝来适应不同的环境的能力是白念珠菌的特性之一,而菌丝体是其侵入宿主细胞引起机体全身性感染所必需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白念珠菌这种重要的形态转换受到多种菌丝相关基因的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促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的转录活化因子Cph1p和cAMP蛋白激酶A(cAMP/PKA)调节途径中的转录活化因子Efg1p对菌丝形态转换的影响,以及两者与调节白念珠菌毒力的转录活化因子TEA/ATTS家族中的Tec1p对于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Secreted aspartyl proteinases,SAPs)中SAP5的协同调节作用,以对可能存在于不同的菌丝转录活化因子之间对菌丝形态转换调控的协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白来亨鸡皮肤中存在酪氨酸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又称单酚单加氧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及人体中。它是生物体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可以催化酪氨酸转变成L-多巴(邻位二  相似文献   

13.
白JiLing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白Ji豚正常心电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白假丝酵母可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进行转换,这种形态转换对白假丝酵母的黏附、侵入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了一系列与白假丝酵母形态转换相关的基因,并发现了两条调控其形态转换的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谱。方法 收集2004‒201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患者血液分离的真菌,使用VITEK-2、VITEK-MS系统并结合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004‒2016年共发生真菌血症295例,分离296株真菌,假丝酵母菌占89.9%(266/296)。最常见前5位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36.1%,107/29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种复合群(19.3%,57/296)、热带假丝酵母菌(13.9%,41/296)、光滑假丝酵母菌种复合群(11.8%,35/296)和菌膜假丝酵母菌(4.7%,14/296);非白假丝酵母菌占53.7%(159/296)。69.8%(206/295)真菌血症来自重症医学科(ICU)(89例)、新生儿科(33例)、血液科(30例)、胃肠外科(29例)和呼吸科(25例)。结论 假丝酵母菌是真菌血症最重要的病原菌,其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比过半。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垩白性状严重降低了稻米的食用与加工品质。水稻的垩白性状主要由遗传控制,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降低稻米的垩白含量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研究者们揭示了多个与垩白相关的遗传学机制。本文从能量产生、能量物质分配、淀粉合成和淀粉体堆积结构等途径综述了水稻垩白性状相关基因及其遗传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水稻垩白形成的机理研究与稻米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粒水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军  张端品 《遗传学报》1991,18(5):457-460
云南地方品种——云南大粒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江陵691”,其抗性由2对具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与IR28、南粳15的显性抗病基因不等位;也与已命名的xa-5、xa-8、xa-9和xa-13 4个抗性基因也不等位。  相似文献   

19.
朱元杰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3):190-192,176
白念珠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其是否造成血源性播散感染的中心环节,两者的黏附仅仅是作用的初级阶段、黏附的程度对两者作用的性质一感染控制和感染播散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而在黏附后的相互作用研究中提示白念珠菌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并造成其损伤继而进入其他组织,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感染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内吞也密切相关。本文对两者黏附后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吞噬,白念珠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