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杨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Bge.)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新疆杨高效遗传转化系统,从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添加乙酰丁香酮(AS)的时机、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浓度、侵染菌液的制备方法、外植体继代方式等7个方面优化筛选。结果显示较合适的转化系统为:预培养8h,农杆菌菌液(OD600=0.4)侵染15min,共培养5d,侵染菌液的最优制备方法是液体培养活化农杆菌2次加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80μmol/L。新疆杨叶盘转化频率可达38.10%。  相似文献   

2.
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lxp发酵高产L-乳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得到一株乳杆菌Laetobaeillus sp.,进行发酵生产高浓度L-乳酸的研究。考察了种龄、接种量、温度和不同pH调节剂对乳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种子培养时间为15h;最佳接种量为15%;最适培养温度为42℃;与氨水和氢氧化钠相比,碳酸钙更适于作为发酵过程的pH调节刺;以葡萄糖为碳源,添加豆粕水解液和玉米浆作为辅料,2L罐培养120h,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202 g/L,糖转化率91.3%,L-乳酸占发酵液中总酸含量98%以上。  相似文献   

3.
研究昂立植物乳杆菌(LP-Onlly)的发酵特性、耐药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LP-Onlly发酵培养条件为:37 ℃培养16~18 h发酵结束,pH可达4.4左右;LP-Onlly对研究的33种抗生素敏感、7种耐受;LP-Onlly连续传代15代后,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及代谢产物HPLC指纹图谱与原代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培养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凝结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为凝结芽孢杆菌芽孢制剂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摇瓶、15L自动发酵罐中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Mn2+、pH、温度、接种量、溶氧水平对凝结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芽孢形成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20g/L,酵母膏5g/L,豆粕粉10g/L,NaCl 5g/L,K2HPO4 3g/L,MnSO4.3g/L;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接种后最适起始芽孢浓度为106CFU/mL,培养温度为40℃,180r/min摇瓶培养,250mL三角瓶中最适装液体积为15mL.在15L自动发酵罐中扩大培养,控制溶氧在30%以上,培养20h,芽孢数量可达5.8×109CFU/mL,芽孢率达96.7%.结论:试验获得的最佳培养条件可进一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糖、pH、温度及时间对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类干酪乳杆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甘露糖、半乳糖、山梨醇及果糖代替MRS中的葡萄糖,筛选出每种细菌的最适碳源。以此为基础,选择其最佳初始pH、培养温度、碳源添加量及培养时间。结果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类干酪乳杆菌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最佳初始pH为6.0、7.0和6.0;培养温度为42、30和30℃;碳源添加量为20、15和25 g/L;培养时间都为28-48 h。结论益生菌具有不同的最适增殖条件,本文研究结果为优化益生菌的生长条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从国外引进的五种类杆菌培养,鉴定及其抗血清的制备。结果表明这些类杆菌在牛心脑培养基中容易生长。均为厌氧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多形态杆菌。经生化反应鉴定结果发现脆弱类杆菌对红霉素(60μg)、利福平(15μg)敏感,而对多粘菌素B(10μg)、青霉素(2IU)、卡那霉素(1000μg),万古霉素(5μg)耐受。用不同接种途径免疫家兔所获得的脆弱类杆菌抗血清的结果表明皮下加不完全佐剂组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一般皮下组及静脉注射组。  相似文献   

7.
应用正交试验L27(313)对鳞翅目昆虫高毒效的苏云金杆菌33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得到了适合其发酵培养的优化复合培养基配方—0.5%玉米粉 2.00%黄豆粉 0.15%酵母粉 0.25%鱼粉 0.075%蛋白胨 0.25%磷酸二氢钾 0.05%碳酸钙 0.035%硫酸镁。另外实验还证实适当增加通气量、发酵初始酸碱度控制在pH7.5、发酵温度30℃、转速180r/min、培养40h更适合该菌株液体深层发酵。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出最优培养基(CPT)配比:大豆蛋白胨1.67%,酪蛋白胨0.83%,乳糖0.5%,酵母浸出粉0.5%,低聚糖0.7%,胡萝卜汁15%。最后测定双歧杆菌在最优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并同时测定pH和吸光值的变化,确定培养终止时间为12h,菌数可达2.18×109CFU/mL,且发酵培养基具有极显著的增菌效果(p<0.01)。  相似文献   

9.
戊糖乳杆菌31-1菌株产细菌素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戊糖乳杆菌31-1产细菌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刺激因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组合因素优化结果得到最佳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为:乳糖30g、胰胨15g、豆胨20g、牛肉膏30g、蛋白胨20g、吐温801mL、磷酸氢二钾2g、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30℃培养24h,培养起始pH为6.5。在此条件下培养细菌素效价可达到640AU/mL,与起始培养基相比细菌素产量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10.
益生枯草芽胞杆菌B15的性能检测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筛选得到的枯草芽胞杆菌B15进行了产酶及拮抗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同时对常见病原体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益生菌进行发酵和研制微生态制剂的潜力。采用单因子试验,对B15菌株的培养液组成(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5%葡萄糖及0.5%酵母浸出物制成的培养液,在35℃、初始pH6.5左右,装液量为20 ml/250 ml,接种量2%的条件下培养B15,可将活菌数目从原始的1.15×109CFU/ml提高至1.61×109CFU/ml。  相似文献   

11.
李梅云 《生物技术》2006,16(5):59-63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53菌株是一株对仓库害虫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菌株,为其能在生产上有效控制仓储害虫,作者分别采用液体培养法、SDS-PAGE、喷雾处理等方法就该菌株的培养、生化及杀虫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菌株Bt53优化培养基:玉米粉0.5%、黄豆粉2.0%、酵母粉0.10%、蛋白胨0.75%、磷酸二氢钾0.75%、碳酸钙0.15%;硫酸镁0.035%,培养时间40h,pH7.5,转速180r/mim,温度30℃为该菌株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生化测定初步确定Bt53菌株为幕虫亚种。Bt53菌株晶体有菱形、长椭圆形、不规则形晶体及镶嵌形晶体,晶体大小不均,可产生分子量为43kD、15kD、19kD的晶体蛋白质。菌株Bt53对烟草粉螟二龄幼虫的室内防效以9d后发酵原粉稀释100、300倍的防效最好,超过80%。烟叶仓库中使用烟叶均匀喷雾处理比烟包表面喷雾处理效果稍好,防效较高。Bt53菌剂对烟叶的化学成分影响不大。用Bt53菌株防治烟叶仓库害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戊糖乳杆菌31-1产细菌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刺激因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组合因素优化结果得到最佳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为:乳糖30g、胰胨15g、豆胨20g、牛肉膏30g、蛋白胨20g、吐温80 1mL、磷酸氢二钾2g、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30℃培养24h,培养起始pH为6.5。在此条件下培养细菌素效价可达到640AU/mL,与起始培养基相比细菌素产量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木薯基因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菌种中,LBA4404(pBin9GusInt)及LBA4404(pTOK)瞬时表达效果较好。对农杆菌的诱导处理能增强瞬时表达效果,外植体的预处理对瞬时表达无影响,而外植体的预培养显著降低瞬时表达。所有供试的木薯品种都能被农杆菌侵染,但外植体的类型及生理状况对农杆菌的侵染力影响很大,成熟胚状体的子叶(萌发15d)及试管苗完全展开的叶片对农杆菌亲和性最高。四种筛选剂(kanamycin、hygromycin、phosphinothricin及geneticin)均表现出剂量效应且能同步抑制芽器官发生、愈伤生长及芽切段生根。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生产聚羟基烷酸(PH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突变株G3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6发酵生产聚羟基烷酸(PHA)的人工可配伍性,确定了它们混合培养的适宜条件,先将G3菌株发酵培养24~28 h后,再以15%(v/v)接种量接入G6菌株并同时补加05%(g/g)蛋白胨(FP)和0.5%(g/g)NH4NO3,继续混合培养42~46h,细胞干重达32 g/L,PHA含量为80%,再结合补料技术最终生物量可达53 g/L,PHA产生量达42.4 g/L。糖对PHA的转化率为0.32。人工混合培养成功地解决了固氮菌发酵生产PHA过程中,发酵液粘度过高,传质较差,补糖总量上不去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白蚁栖息环境中有无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根据透明圈大小进行筛选。通过显微形态、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DNS法测定菌株产纤维素酶与生长周期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纤维素酶性质。【结果】从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栖息环境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革兰氏阳性菌株TT15,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Gd2T)。菌株培养前12 h没有纤维素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纤维素酶活性逐渐增大;当生长达到稳定期(48 h),酶活性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菌株TT15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pH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和50°C。【结论】从白蚁栖息环境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的蜡状芽孢杆菌TT15,可作为产细菌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各重要因素逐一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培养基成份、光照、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干燥情况等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水稻转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暗培养,光照培养进行愈伤诱导可以使诱导天数缩短4~5d;诱导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激素可以使籼稻愈伤诱导提高25%~30%;分化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氨基酸和甘露醇可以使植株再生频率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7.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璞  苑琳  邵静  戴旭东 《生物技术》2010,20(2):47-50
目的:获得可应用于烟气脱硫的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化工厂取土样分离氧化亚铁硫杆菌,分析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硫酸亚铁和硫酸铵的浓度进行优化.利用SAS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初始pH、温度、接种量、装液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获得菌株N16,经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确定FeSO_4·7H_2O和(NH_4)_2SO_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60/L和1g/L.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 1.8,温度28℃,转速150r/min,接种量15%,装液量30mL.在最适培养墓及培养条件下,菌株N16的亚铁氧化率可达99.78%.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适合于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嗜酸乳杆菌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对从婴儿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两株嗜酸乳杆菌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RS培养基。结果:嗜酸乳杆菌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炭疽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37℃培养24h抑菌圈大小均在15mm以上。结论:该菌是肠道中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嗜热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thermoformicicum)602B_3与发酵糖蜜产生C0_2和H_2的拟杆菌(Bacteroides sp.)5G-102的人工可配伍性。确定了它们混合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组分为(g/L):CaC0_3 50.0,NaHCO_3 4.0,Na_2S 0.16,NH_4Cl 1.07,K_2HPO_4 1.04,MgCl_2 0.19,糖蜜40(V/V),自来水IL,起始pH 6.8~7.2。混合培养物在60℃培养48h,甲烷产量达到最高,约45mmol/L。人工混合培养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工艺中的可用性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20.
柄杆菌对固氮蓝藻生物量及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柄杆菌对固氮蓝藻生物量和色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态柄杆菌(Caulobacter polymorphus)017-41或新月柄杆菌(Caulobacter creseentus)CB_2的活菌、死菌及破碎细胞悬液分别与鱼腥藻(Anabaena)、念珠藻(Nostoc)不同藻珠混合培养时,试验组生长量均优于对照组;对衰老黄化的藻培养物的生长刺激作用尤为显著;试验组藻培养物的藻蓝或藻红素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