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棒属恙螨一新种——(蜱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社同棒恙螨Schoengastiella paraconfuciana,新种(图1—5) 标本材料 正模采自贵州省的锡金小家鼠Mus pahari Thomas(册亨县,1977年10月12日,黄贵萍、郎书源);9个副模自贵州省的锡金小家鼠(册亨县,1977年10月12日,黄、郎;都匀县,1979年12月19日,廖克强)、黄毛鼠Rattus losea Swinhoe(榕江县,1978年10月,苗圃)、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rds(榕江县,1978年10月6日,苗圃)及黑尾鼠Rattus cremoriventer Miller(册亨县,1977年10月12日,黄、郎);均存于贵阳  相似文献   

2.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型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3°04’—23°30’,东经,99°—99°43’。面积6.600公顷,横断山高山狭谷地貌年均温17.4℃,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调查发现小型动物4月、14科、21属、42种。以黄胸鼠、滇绒鼠、锡金小鼠、斯化家鼠为优势种。社鼠、针毛鼠、臭鼩(?)为常见种。其他16种为稀少种。室内捕获率6.47%,耕地为4.62%,混交林5.06%,均以黄胸鼠为主。黄胸鼠为该地区鼠疫,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贮存宿主,故应加控制。  相似文献   

3.
大隆(Brodifacoum)系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它能杀死对抗凝血杀鼠剂有抗性的“超级鼠”,单次投毒有效。为了取得应用经验,我们选择以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rds)为优势种,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为常见种的家鼠现场,作了间隔与连续投药法灭效比较,综述如下: 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胸鼠昼夜活动节律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啮齿动物的昼夜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期和安静期相互交替着,这种日节律周期可分为旦出、夜出、晨昏和全昼夜活动类型。从活动高峰型又可分:单峰、双峰和多峰等类型。最近,曾缙祥等对小家鼠和褐家鼠昼夜活动作了研究。但对我国南方主要家鼠——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昼夜活动节律的专文报道至今还未见到。为此,我们于1982年2月15日至11月3日在福建省龙溪县团结公社卫生院对黄胸鼠昼夜活动作了初步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构成比、总感染率、总平均多度、总感染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常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了云南省内三个不同纬度梯度中黄胸鼠和褐家鼠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分布差异和分布规律。捕获两种家鼠共944只,从其体表共采集到6409只恙螨,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亚科10属64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中、高两个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中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总感染率(P)、总平均多度(MA)和总感染度(MI)均明显高于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P0.001)。低纬度地区的主要螨种是地里纤恙螨、英帕纤恙螨和微红纤恙螨;中纬度地区的主要螨种是褐鼠囊棒恙螨;高纬度地区的主要螨种是林谷棒六恙螨和攸氏无前恙螨。黄胸鼠和褐家鼠两种家鼠体表恙螨的感染状况、优势螨种构成和生态分布等因纬度和海拔梯度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洞庭平原农区住房的改善对家鼠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美文  王勇  郭聪  李波 《动物学研究》2002,23(5):394-399
于1996-2001年采用铗日法对湖南省汉寿县株木山乡的一个村子进行了鼠情调查。结果表明:(1)洞庭平原家鼠群落主要由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组成;(2)房屋内地面的硬化对家鼠群落的影响很大,混凝土硬化地面房间内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普通泥土地面房间,硬化地面后小家鼠取代泥土地面时褐家属的优势地位;(3)房屋结构的变化对家鼠群落的数量与组成都有影响,砖混结构房屋的鼠密度明显低于土木结构,鼠种组成也由原来土木结构房屋的褐家鼠与小家鼠比例相当,演变成以小家鼠占优势,与1986-1990年在同一地区调查的结果比较显示, 随着我国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将土木结构泥土地面的房屋逐渐改造为砖混结构混凝土地面的房屋后,将会大大降低鼠害。同时,在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农舍结构的不同,增设适当的防鼠设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黄胸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全面综述了对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的研究进展。①黄胸鼠是我国三大家栖鼠种之一,体型中等,属东洋界种类。在我国已由主要栖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扩展到广大的北方地区,并在北方部分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发达的交通是其由南方扩展至北方的重要途径,全球变暖为其在北方种群增长提供了条件。在南方部分地区,黄胸鼠的优势地位则被其他鼠所取代。住房结构的改变使黄胸鼠适生环境改变,是其种群下降的  相似文献   

8.
印鼠客蚤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Rothschild是公认的世界家鼠鼠疫的首要传播媒介,是预防鼠疫的重要监测对象。因此,对其繁殖孳生,季节消长等有关生态习性问题已有较多研究。我们在防疫工作中也作了一些调查工作,现就几个方面综述供参考。 一、宿主 印鼠客蚤的重要宿主是家栖的鼠属(Rattus)鼠种,在云南主要是黄胸鼠和褐家鼠。除此以外,家栖的小家鼠、臭鼩亦有寄生,但并不常见。至于野栖的大足鼠、斯氏家鼠、齐氏姬鼠、大绒鼠、赤腹松鼠、树鼩、黄鼬等,虽有检获记录,但甚为罕见,可认为是家、野鼠类相互交窜,偶然接触所致。 二、吸血习性 如上所说,印鼠客蚤的重要宿主是家栖鼠类,成蚤特别嗜吸家栖鼠类的血当无疑问。至于对已发现寄生的众多野栖动物的刺吸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胸鼠的量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是我省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宿主,又是农业的主要害兽,因此,从各方面对该鼠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现就1989—1990年采获的399只黄胸鼠所测量的量度资料作一分析。(一)材料与方法黄胸鼠捕自室内及室外菜园地。按常规方法称重后,外部及头骨测量。  相似文献   

10.
褐家鼠和黄胸鼠能量摄人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flavipectus)是我国的主要害鼠,它们不仅对农业、食品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传染疾病。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这两种害鼠在不同季节的每日能量摄入,以及褐家鼠的摄食节律,为制定家鼠的防治对策提供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11.
贵州岑巩发现白化黄胸鼠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岑巩发现白化黄胸鼠二例关键词黄胸鼠,白化1991年7月25日,笔者在岑巩县天马镇进行农田鼠种类调查工作中,在新建村干洞组住宅外海拔735m处捕获一雌一雄不同程度白化的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个体。其中910702号标本为雌性成...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区室内鼠类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5年2月到1988年7月对湛江市区室内鼠情动态进行了调查。鼠种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还有食虫目的臭鼩。调查前后都是四种动物,三年半总的捕获率不变。经创“无鼠害”灭鼠后,鼠类密度下降,而臭鼩的密度上升,成了优势种。鼠类中褐家鼠和黄胸鼠占比例下降,小家鼠却升高。在达标后鼠类密度反复回升,要维持长时间的低密度,应加强巩固工作。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臭鼩数量多了,应和鼠类一起消灭。  相似文献   

13.
在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以黄胸鼠为研究对象,在半自然围栏条件下,调查比较了黄胸鼠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两种种子贮藏和取食的差异。采用SPSS for Windows(version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黄胸鼠主要以集中方式贮藏食物,对两种种子均未表现出分散贮藏方式;2)在实验的第2天(自由选择情况下),分别有20.8%的假海桐种子和39.2%的截头石栎种子被集中贮藏,黄胸鼠明显倾向于选择贮藏截头石栎种子(P0.05),分别有4.2%的假海桐种子和0.8%的截头石栎种子被就地取食,但差异不显著(P=0.109);3)贮藏食物被盗窃使黄胸鼠的食物贮藏行为增强,而且对喜好食物(截头石栎种子)的集中贮藏量显著增多(P0.01)。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种皮厚度影响鼠类对种子的贮藏和取食;提示黄胸鼠在野外条件下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两种树木的自然更新起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黄胸鼠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胸鼠体型中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在长江流域大部分栖息于房舍及其周围。在1982-1998年间以洞庭湖区4个县为主,用夹夜法在室内和野外进行了调查。在洞庭湖区,黄胸鼠的尾长部体而言长于体长,但仍有少部分个体的尾长短于体长。洞庭湖区的黄胸鼠终年繁殖,繁殖能力夏半年高于冬半年,繁殖高峰为4-5月,冬季为繁殖低谷期。雌鼠总体怀孕率与繁殖指数分别为25.3%与1.61,各月平均分别为25.5%与1  相似文献   

16.
鼠颚厉螨(Laelaps myonyssognathus Grochovskaya et Nguen-Xuan-Hoe,1961)系等(1961)根据1956年3—4月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Ta-Ca地区(高平省)的黄胸鼠(Rattus rattus flavipectus)体上采到的一只雌螨标本而描述。 1958年以来,我们自福建地区的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黄胸鼠、刺毛黄鼠(Rattus fulvescens huang)和臭鼩鼱(Suncus murinus)等的体上及窝巢内亦采到大量的  相似文献   

17.
西沙的鼠类,秦耀亮(1979)曾报道有黄胸鼠和作为我国新记录的印度小鼠(缅鼠)两种。1980年5、6月间我们对西沙群岛七个主岛的鼠类进行了历时2个月的调查,除捕获黄胸鼠、缅鼠外,还捕到褐家鼠;同时对鼠的分类作了研究,对各岛鼠类的种群组成和数量分布亦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甲胁虱是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一种主要吸虱昆虫 ,在云南广泛分布。应用Iwao直线回归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对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直线回归方法 ,建立了M =12 .10 +4.76M (r=0 .75 ,P <0 .0 1)的回归方程 ,所得到的α与 β值 (α =12 .10 ,β =4 .76 )均明显高于判定界线值 0和 1。对α与β值进行随机偏离度检验 ,F =6 .0 7(P <0 .0 5 ) ,由此判定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 ,这说明太平洋甲胁虱对黄胸鼠的寄生是不均匀的 ,存在聚集并有形成大小不一的吸虱个体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的主要鼠疫传播媒介是印鼠客蚤。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应用Iwao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 ,对印鼠客蚤在黄胸鼠的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方法建立的印鼠客蚤直线回归模型为 :M =α βM =4 0 0 6 4 2 0 153M ,其中的α和 β均明显高于空间分布判定的界线值 0和 1,经随机偏离度检验 ,F =4 5892 ,P <0 0 5。结合α ,β值及随机偏离度检验结果 ,印鼠客蚤在其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的空间分布型被判定为聚集型分布。印鼠客蚤这种聚集型分布意味着该蚤的个体分布不均匀 ,而是在宿主动物体表形成大小不等的聚集蚤群。印鼠客蚤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这种不均匀分布提示 :即使接触同一种染疫鼠类动物 ,因鼠体蚤分布极不均匀 ,其传播机会是不均等的。  相似文献   

20.
1983~1996 年对云南瑞丽、陇川、盈江和保山4 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长期调查,经聚类分析,该地区的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 种群落: (1)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为主的瑞丽、陇川室内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2)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小家鼠为主的盈江、保山室内和盈江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3)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灰麝鼠句为主的保山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3) 为最高(1.5897) ,群落(1) 、(2) 较低,分别为1.099 0 ,1.042 5。4 市县在同一坝区小哺乳动物室内、外唯一不能聚为同一群落的保山室外黄胸鼠数量骤减是第3 群落多样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亦是鼠疫在该坝区不能长期保存的原因。因此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与鼠疫的保存和传播机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