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峰 《生物学通报》1999,34(4):23-23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动植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每年达几十亿美元的国际野生动植物商业贸易所造成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或濒于灭绝正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削弱生态系统服务,也会造成美学价值的下降。景感生态学从物理感知与心理认知出发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特点,有助于剖析生态环境损害特征。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角度,结合案例对恶臭物质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中造成的美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风感、方向感和心理反应等负面影响进行了研判。研究发现,大多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给人类感知造成较大冲击;在发现和处理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过程中,按照人类感知类型汇集的居民感觉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来源。总之,采用景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既有利于加强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从而提升保护生态的动力,也有利于抵制生态环境损害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其国  黄国勤  马艳芹 《生态学报》2016,36(19):6328-633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虽然当前环境状况在局部改善,但总体在恶化,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在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带来的危害也日趋明显,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生态文明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价值观和文化,这意味着要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可行性。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也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对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吡虫啉是一种活性高、杀虫谱广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等传粉昆虫造成潜在危害。本文主要从吡虫啉对蜜蜂的作用机制、暴露途径、代谢过程、行为影响等方面进行叙述,重新评估蜜蜂接触杀虫剂的"安全水平",从而确定最安全有效的施用浓度,为我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环境遭受越来越大的破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解决环境问题,缓解生态危机已是刻不容缓.然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等复杂特点,给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极大难度.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地区,是较强的经济带动增长极,如广州、香港、...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时空分异及协同发展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龙武  王振波  方创琳  孙湛 《生态学报》2019,39(4):1212-1225
京津冀城市群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诸如雾霾、水质污染及生态体系破坏等问题。选取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指数评估模型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及其子系统指数值,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分类原则判定两者协同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廊坊城市化发展较强,邯郸、秦皇岛、衡水、沧州居中,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较弱;北京、保定、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天津、石家庄、廊坊、邯郸、沧州居中,邢台、衡水、唐山较弱。(2)2000—2007年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5年为稳步提升阶段;2000—2010年为生态保护攻坚期,2011—2015年为生态文明建设期,环保投入剧增。(3)高城市化区的空间格局保持不变,偏高城市化区和中城市化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低城市化区基本不存在;优生态环境区、偏优生态环境区和中生态环境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劣生态环境保护区不存在。(4)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显著,但是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占主导类型,具有较大上升空间;协同发展类型整体上逐渐由城市化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滞后,生态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由此,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科技+"的自主优化思想,打造集聚区域特色的"美丽中国"绿色城市化样板区;加大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宣传,以"生态+"思想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区域性绿色小城镇;建立多样化生态保护园区、现代化旅游和康养基地、科技化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区域内外多维多向联动发展;保有生态环境危机意识,积极创建保障措施,杜绝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事件。  相似文献   

7.
农药污染与鸟禽类农药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峰 《生态科学》2000,19(2):47-52
农药曾经为人类控制生物病虫害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农药污染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对野生乌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脸。文章从农药的种类、对环境污染的特征、鸟类农药呈母亲同理、临床中中毒症状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呼呈人类应当限制农药的生产和作用,应该为保护乌类、保护生态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鹤山市林业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林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都可以通过森林资源的规划和保护而得到减缓。广东省鹤山市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也面临着同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干扰。基于此,论文依据鹤山市森林资源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提出其林业发展的长、短期目标,以及林业整体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即北部"两带",中部"一核五楔",西部"一片"的发展模式。以期优化林业整体布局,最终实现高效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徐国劲  谢永生  骆汉 《生态学报》2019,39(16):5755-5765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愈显突出,而对生态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认识不足导致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造成生态治理成果的反复,生态事件时有发生。为解决此类问题,以美国"黑风暴"事件为研究案例,深入探讨了生态问题产生的驱动要素,系统地总结了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生态问题是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生态问题本质是人类不当的逐利行为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后果;政府调控手段滞后于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的发展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客观条件;生态治理技术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治理的需求为生态问题爆发和蔓延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对于生态问题的有效治理,应以缓解经济社会系统矛盾为主线,通过法律、法规手段约束人的不当行为并遏制生态问题的扩大;应采取政策及法律手段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要以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促进治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经济模式的高效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10.
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多鳞铲颔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栖居河段的生态环境等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分布成因等问题。做为对北方寒冷气候的适应,多鳞铲颌鱼有蛰伏泉穴越冬的习性,越冬期近6个月;推测多鳞铲颌鱼是由原始鲃类演化来的,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现代分布状况可能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许多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它是人口暴增对自然环境与日俱增的压力,尤其是工业化发展、过度物质主义追求、高消费文化等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因此,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源地,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业污染,动植物灭绝等生态危机和灾难的欧美地区,最先发起了"保护自然"运动。从19世纪中下叶开始,欧美各国纷纷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旨在保护动植物生存的理想家园,以及人类珍贵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王文航  卜颖 《生态学杂志》2003,22(6):137-139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柞蚕生产能否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柞蚕场和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柞蚕场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柞蚕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晋陕蒙交界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陕蒙交界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恢复技术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该地区数十年来在生态恢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对植被退化机理、植被恢复目标群落的确定和如何在大尺度地域上开展生态恢复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建议,以便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郭豪  廖金凤 《生态科学》1997,16(1):100-104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广东省增城市存在人口剧增,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污染物等.搞好绿化,推行生态农业,防治环境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南江工业园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江工业园地处北江江边,内设有电镀、五金加工企业,为查明工业园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南江工业园的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业园对其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约333hm2土地受到占用及将受到破坏,其中挖方、填方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分别为110t·km-2·a-1、225t·km-2·a-1,而采取水土保护措施后,挖方、填方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分别为58t·km-2·a-1、45t·km-2·a-1。在水生态方面亦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一定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管理与火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澳大利亚是火灾频发的地区.每年因森林火灾的危害都要造成相当的社会、经济损失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故火生态的研究及火的管理在澳大利亚的生态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澳洲森林大火起燃的物理过程和机制、可燃物的特征、林火的特点、习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如何控制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性,达到对火进行利用、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令天下人为之悲伤和惊骇。面对地震的惨状,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汶川地震破坏力这么巨大?为什么破坏的严重性这么点多面广?  相似文献   

18.
薛钊  张玉龙  杨春璐  杨雪莲 《生态科学》2006,25(1):91-93,95
就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辽宁省及各市近年来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量及变化趋势做了分析,发现辽宁省所有城市化肥用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制定的安全上限;4个城市农药用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农用塑料薄膜用量明显偏大,位居全国排行榜的前四名。  相似文献   

19.
乔标  方创琳 《生态学报》2005,25(11):3003-3009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演化周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1985~2003年间,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状况曲折下降,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的响应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河西走廊处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协调耦合度的增长很快,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基于动态耦合模型所建立的协调耦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演变情况。根据河西走廊耦合度的变化可知,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往往是需要一定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必将随城市化而好转。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动态耦合规律,采取适当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州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每年接待着2000多万国内外游人,因此生态环境质量如何?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苏州古典园林,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自1983年—1985年,我们对苏州园林风景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与评价工作,现简要报道如下: 一、园林风景生态环境评价的原则 园林风景生态环境的评价是在调查基础上的提高,是为保护、整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园林风景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服务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影响或破坏园林风景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提出改善和提高园林风景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些措施,供决策部门在实施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