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节水、控水方式调控苹果水分高效利用效率的机制,优化渭北苹果主产区节水、丰产和增收的管理方式。【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铁佛镇果友协会试验站8年生‘烟富3号/T337’苹果树为试材,设置充分灌溉(灌溉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和轻度亏缺灌溉(灌溉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两个灌水量水平,组成果实生长期和膨大期均充分灌溉(CK)、果实生长期和膨大期均轻度亏缺灌溉(W1)、果实生长期轻度亏缺灌溉和膨大期充分灌溉(W2)及果实生长期充分灌溉和膨大期轻度亏缺灌溉(W3)4个亏缺灌溉模式处理。测定春梢生长指标,果实品质指标和果实产量指标,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果实综合评价满意度以明确最佳的亏缺灌溉方式。【结果】(1)苹果新梢长度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在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其春梢直径在各处理下显著降低。(2)与CK相比,单果重在 W1处理下显著降低了10.3%,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在W2处理下显著降低14.7%,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种水分亏缺灌溉处理下均无显著变化。(3)W1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黄色值b*,W2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色泽饱和度C*,而各亏缺灌溉处理对果皮亮度值L*和红绿值a*均无显著影响。(4)与CK相比,果实产量在各亏缺灌溉处理下降低13.4%~24.7%,但仅W1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果树灌溉水利用效率在各亏缺灌溉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但仅W1处理显著提高了38.0%;果树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各亏缺灌溉处理下无显著性差异。(4)果实综合评价满意度表现为W2>CK>W3(W1)。【结论】陕西渭北地区苹果在生长期轻度亏缺灌溉和膨大期充分灌溉(W2)模式下果实的综合评价满意度最高,果实产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而果实品质较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果园土壤水分处理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并重点探究外观品质的差异,筛选出最适宜生产中采用的控水方法,以‘烟富3号’富士苹果品种作为材料,按照土壤相对含水量设置两组水分处理,一组为LT1(55%~65%)、LT2(65%~75%)和LT3(75%~85%),另一组为LT4(前期55%~65%,后期45%~55%)、LT5(前期65%~75%,后期55%~65%)和LT6(前期75%~85%,后期65%~75%),以生理落果为节点,划分处理前期和后期,以普通果园水分管理作为对照处理(LCK),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以及相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计算果实裂纹指数、着色指数和光洁指数,并用扫描电镜观测果皮超微结构。结果表明:(1)LT1、LT4、LT5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LCK分别显著提高13.4%、15.2%、13.1%。(2)与LCK相比,LT2、LT3、LT5、LT6处理果实的裂纹指数分别降低了49.8%、19.8%、49.8%、30.1%,LT1、LT2、LT5处理果实的着色指数分别提高了3.4%、14.0%、17.4%,LT1~LT6处理果实的光洁指数分别提高了50.4%、150.4%、125.6%、45.2%、175.9%、100.8%。(3)果皮显微结构观察表明,控制处理前、后期土壤水分不稳定会导致果皮角质层的严重开裂,LT5处理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而健康果实的果皮角质层厚度大于裂果的果皮。(4)健康果实的水势(-1.22 MPa)明显高于裂果的水势(-1.44 MPa),且果实水势与裂纹发生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适当的土壤水分胁迫(65%~75%)不影响果实食用品质,同时可显著降低果实表面裂纹的发生率,提高果面光洁度;在果实发育后期,适当的轻度控水处理会促进果实的糖积累并减少裂纹的产生;果实裂纹的发生与果皮角质层厚度和果实水势相关,厚度越大、水势越高,裂纹发生越少。土壤相对含水量LT2与LT5处理的苹果果实兼具良好的食用品质与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3.
陆文娟  李伏生  农梦玲 《生态学报》2014,34(18):5257-5265
为探讨分根区交替灌溉(AI)条件下作物生理响应和水分利用情况,在不同水肥条件下,以常规灌溉为对照,研究了分根区交替灌溉(AI)对玉米总干物质量、水分利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这些指标在恢复正常灌水后的恢复补偿能力,以期为玉米实施分根区交替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盆栽试验包括2种氮磷(NP)肥水平,2种灌溉方式和不同亏水水平,即拔节前期至中期(18d)进行正常灌水(70%—80%θf,θf是田间持水量)、轻度亏水(60%—70%θf)和中度亏水(50%—60%θf),拔节前期至中期处理后拔节中期至抽雄期(18d)进行正常灌水(70%—80%θf)和轻度亏水(60%—70%θf)。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前期至抽雄期AI不显著影响玉米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总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正常灌水相比,拔节前期至抽雄期轻度亏水也不显著影响上述指标;拔节前期至中期中度亏水降低玉米叶绿素含量和总干物质量,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但是该处理在拔节中期至抽雄期恢复正常灌水后这些指标均恢复到一直正常灌水的水平。此外,施肥水平对各项指标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轻度亏水、低肥和拔节前期至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结合可以节约灌水量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干热区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灌水和遮荫耦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水的100%(CI)、75%(DI75)和50%(DI50)3个灌水水平和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的100%(T100)、70%(T70)、55%(T55)和40%(T40)4个遮荫水平对小粒咖啡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灌水和遮荫水平下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与CI相比,DI75增加小粒咖啡干豆中脂肪和绿原酸含量6.0%和10.2%,DI50显著增加咖啡因含量,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与T100相比,T70增加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7.2%和26.8%,增加干豆中总糖和绿原酸含量6.3%和5.5%.而T55和T40显著减少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干豆中咖啡因和绿原酸含量.与CIT100相比,DI75T70提高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8.0%和44.5%,增加咖啡干豆中总糖、蛋白质、脂肪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2.2%、14.7%、6.6%和10.0%,而减小咖啡因含量8.3%.综合分析表明,DI75T70(灌水量为充分灌水的75%和70%的自然光照)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最优,可以实现小粒咖啡的优质高产和节水高效.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甜瓜生长及坐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膜下滴灌为供水方式,在开花坐果期设计了重度亏缺(55%田间持水量,T1)、中度亏缺(65%田间持水量,T2)、轻度亏缺(75%田间持水量,T3)和不亏缺(85%田间持水量,CK)4种水分控制下限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控制下限对温室滴灌甜瓜耕层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耕层(0~20 cm)不同水热比值对甜瓜生长发育及坐果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在开花坐果期间,耕层的平均地温为T1>T2>T3>CK,地温与土壤含水率呈反比.晴天、阴雨天及灌水后的地温日最大变幅均出现在膜内地表,最小变幅出现在膜外地表以下20 cm处;地温极值与土壤深度密切相关,地表极值与地下10和20 cm的极值差异显著.该阶段选择T3作为灌水标准,即水热比值为1.62 mm·℃-1时,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快,坐果历时最短且坐果率最高.综合考虑温室膜下滴灌甜瓜在开花坐果期的土壤水分与地温的关系,认为T3处理可使耕层土壤水热比值(水热比值为1.62 mm·℃-1)达到最佳状态,更有利于甜瓜的生长发育和坐果.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不同干燥条件下灰枣品质差异,筛选合适的制干温度、时间,为灰枣热风干燥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和技术参考,本研究以采后灰枣为试材,测定不同干燥温度(45 ℃、55 ℃、65 ℃、75 ℃)、不同干燥时间(4 h、6 h、8 h)下灰枣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等相关指标,并综合评价制干果实的品质。结果表明:(1)在45 ℃、55 ℃、65 ℃处理4 ~6 h下灰枣表皮颜色较亮、内部褐变不明显、感官评价得分较高、果实纵横径差异不大,而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灰枣果实的表皮颜色慢慢由明到暗,红色褪去,黄色变深及皱缩现象明显、内部褐变较严重、口感风味变差。 (2)在65 、75 ℃持续处理6~8 h条件下,灰枣制干黄酮、总酚、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但65 ℃/8 h、75 ℃/6 h、75 ℃/8 h处理下表皮颜色、内不褐变、感官评价、果形指数指标表现较差。(3)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出采后灰枣最佳烘干温度和时间为45 ℃/4 h。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3个品种(AAA基因型)的淀粉颗粒形状及大小进行观察,并测定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风味物质的含量,以揭示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淀粉颗粒的形状分别为不规则三角形、圆形、棒形,大小分别为8.20~35.70μm、6.90~29.80μm、5.47~23.80μm。(2)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6.93±2.48)%、(90.38±2.46)%、(48.91±2.49)%;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0.48±1.09)%、(21.48±1.08)%、(14.67±1.10)%;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46.45±1.85)%、(68.90±1.25)%、(34.24±1.45)%;且3个品种总淀粉、支链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Vc含量分别为(15.54±1.10)、(17.63±1.14)、(16.76±1.03)mg/100g F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0±0.22)%、(15.67±0.30)%和(16.17±0.30)%;糖/酸比分别为2.75∶1、2.74∶1、3.15∶1;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3个品种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巴西蕉和宝岛蕉糖/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同一基因型(AAA)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淀粉形状、大小、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为解释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配比红蓝LED光对黄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红蓝LED光处理﹝包括100%红光、75%红光-25%蓝光( R31)、50%红光-50%蓝光(R11)、25%红光-75%蓝光(R13)和100%蓝光﹞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果实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红光处理组黄瓜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发育异常,果实单株产量及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组。100%蓝光处理组的果实发育正常,果实单株产量显著低于红蓝LED光组合处理组,而果实中可溶性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高。 R31处理组黄瓜果实的单果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R31和R11处理组的果实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R11处理组的黄瓜果实中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黄瓜果实的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受红蓝光协同作用的影响,设施栽培黄瓜生产的较适宜光照比例为50%红光-50%蓝光。  相似文献   

9.
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品质变化及其成熟阶段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长阳产皱皮木瓜为材料,测定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色、果实硬度以及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划分不同成熟阶段,为判断果实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干物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果色由绿色、黄绿色渐变为淡黄色到黄色;果实硬度、果肉总酸和总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各品质指标快速变化的时间区域存在差异,果实鲜质量在花后105~150d增加较快,果色在150d后逐渐变黄,果实硬度在花后135~165d快速下降,果肉总酸、总黄酮含量则在花后105~120d快速增加至峰值。(3)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可初步将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划分为未成熟(花后105d之前)、早期成熟(花后120~150d)和成熟(花后165~180d)3个阶段。研究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皱皮木瓜果实鲜质量、果色、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不断升高,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其食用加工品质不断提升,而在早期成熟阶段(花后120~150d)果实的药用品质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2011年、2012年从11个脐橙产地收集到22份纽荷尔脐橙果实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果实汁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12年果实中的主要苦味物质。结果表明:(1)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总糖含量的51.01%~60.19%),肌醇含量最低;丹江口、桂林和衢州等不同产地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有显著差异;(2)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73.74%~90.04%),奎宁酸含量最低;丹江口等产地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有显著差异;(3)果实中的主要苦味物质为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吉首和雅安果实中的柠檬苦素含量(分别为670.0±293.2μg/g和652.1±217.0μg/g)显著高于其他产地;衢州果实中的诺米林含量最高(789.7±38.9μg/g),并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对11个产地纽荷尔脐橙果实中的糖、酸与苦味物质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各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果糖和葡萄糖、苹果酸和奎宁酸、诺米林和肌醇各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蔗糖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纽荷尔脐橙果实风味物质在不同产地间有一定差异,气候因素可能是造成成熟果实酸和苦味物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 Planch. ex Miq.)品种‘猕枣1号’采后生理、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猕枣1号’果实在常温贮藏(20℃,85%相对湿度)和低温贮藏(1.5℃,90%相对湿度)过程中果实硬度、无损压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可溶性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低温贮藏6周结束时和转入20℃货架期3 d后的果实贮藏病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贮藏温度对果实软化和贮藏期限、失重率、内在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在20℃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快,贮藏7 d后果实可食,贮藏12 d后果实过熟;果实失重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12 d时分别达到7.17%和9.60%;而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前期基本稳定。在1.5℃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慢,至贮藏4周后才开始快速软化,至6周时果实硬度仍有4.60 N,但是20℃货架3 d后果实过熟;果实日失重速率远低于常温贮藏,以致于贮藏6周后果实失重率仅为3.0%;可溶性总糖变化与常温下相似,但货架结束后的总糖含量(10.7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产优质甜瓜的有机管理模式,以甜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方式,设3种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施用8次,每次每株750 mL, F1; 施用12次,每次每株500 mL, F2; 施用16次,每次每株375 mL, F3)与2种单株灌水量(果实膨大前按120%日蒸腾蒸发量(ET)灌溉,之后按140%ET灌溉, W1; 果实膨大前按140%ET灌溉,之后按160%ET灌溉, W2),共6个试验处理,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甜瓜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肥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少量多次施用有机营养液可以显著提高甜瓜叶片光合速率,低灌水量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量和中等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可使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少量多次有机营养液施用且相对适宜的水分供给提高了果实品质.回归分析发现,甜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呈指数函数y=0.214e0.18x (R2=0.851)相关.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F3W1处理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果实品质,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可以实现设施有机甜瓜肥水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9个不同栽培区域‘哈斯’(Hass)油梨果实为试材,在同一条件下分别观测油梨果实主要内在与外观品质,分析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主要品质差异,为探索云南油梨栽培适宜生态区域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油梨果实外观品质以单果重、种子重量、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31.31%、38.09%和8.08%,并以LJ产区的油梨单果重和可食率最大;油梨果肉内在品质中以脂肪、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7%、22.42%和17.89%,脂肪含量以BS产区最高,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以BN产区最高。(2)油梨果实Vc、总黄酮、脂肪含量以及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等显著受到树龄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树龄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果果肉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果肉密度、种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Vc、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拔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果肉密度、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降雨量与...  相似文献   

14.
李蒙  葛文静  申君  刘松虎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0):1736-1746
为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草炭的使用,降低无土栽培基质生产成本,以甜瓜品种‘羊角蜜’为试验材料,将砻糠灰和市售成品栽培基质按照不同体积比[1∶5(T1)、2∶4(T2)、3∶3(T3)、4∶2(T4)、5∶1(T5)]进行混配,以未添加砻糠灰的市售成品栽培基质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甜瓜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市售栽培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的砻糠灰可显著改善基质通气状况,提高混配基质的pH、电导率(EC),显著抑制基质中微生物数量。(2)与对照相比,适量砻糠灰混配基质能够显著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其中T2处理下,甜瓜植株的株高、根系活力、根冠比相比于CK分别显著提高了14.69%、19.73%、23.08%。(3)在T2处理下,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升高。(4)T2处理下甜瓜横径、纵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其单果重增幅达到20.3%,并且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蔗糖、葡萄糖等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有明显增强。研究发现,混配适量砻糠灰可有效改善栽培基质理化特性,显著促进甜瓜植株生长,提高甜瓜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改善甜瓜果实品质,并以砻糠灰与市售成品栽培基质体积比为2∶4的混配基质配方最为适宜,可替代传统基质用于甜瓜栽培。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大棚甜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塑料大棚栽培的甜椒进行滴灌施肥,研究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料对甜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枝是甜椒硝态氮的敏感反应部位,且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果实最少,高量施肥对甜椒果实的硝态氮与可溶性糖含量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果实是甜椒糖分的主要贮存器官,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50%-55%范围内,高于叶片和侧枝,施肥量减少,果实中肌醇和蔗糖的含量增加,葡萄糖与果糖是甜椒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类,高量施肥削弱叶片的C素代谢作用,表现为抑制同化物淀粉在叶片的积累,粗淀粉在果实中的含量最高,叶片脂类含量均超过侧枝和果实3-4倍以上,可能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所致。  相似文献   

16.
增施钾肥对大棚蟠桃品质及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以蟠桃品种‘金霞蟠桃’和‘玉霞蟠桃’为试材,分别在2个品种成熟前3周(3W)、2周(2W)和1周(1W)每树环施钾肥(K2O)1 000g,比较不同时期施肥处理蟠桃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以及营养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蟠桃果实成熟前2W和3W尤其是2W施用钾肥,蟠桃果实单果重和体积总体较大,‘金霞蟠桃’2W处理果实单果重、横径和侧径分别显著高于1W处理11.48%、3.51%和3.03%,‘玉霞蟠桃’2W处理则分别显著高于1W处理56.86%、14.97%和3.67%;(2)不同时期增施钾肥对‘玉霞蟠桃’果实颜色的变化影响总体较小,‘金霞蟠桃’2W和3W处理果实的a*值分别显著高于1W处理55.02%和44.49%,但2W和3W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增施钾肥后,2个蟠桃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2W3W1W,可溶性糖总量大小也依次为2W3W1W,但2W和3W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增施钾肥对2个蟠桃品种果实有机酸总量和枝叶营养生长总体影响不大。研究认为,在蟠桃果实成熟前2周左右施用钾肥,成熟时果实体积、单果重增大,果肉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糖酸比高,果实综合品质得到有效改善,但增施钾肥过早或过晚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蓝光、红蓝光、紫外光3种植物生长灯对设施内‘春雪’和‘中油4号’桃进行暗期延时补光,以设施内暗期光照为对照,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设施内桃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的影响,并筛选最优补光光质。结果表明:(1)与对照(未补光)相比,3种补光处理对设施内‘春雪’和‘中油4号’桃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均影响显著,且不同光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2)蓝光补光处理桃果实单果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叶面积最大,叶片及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最厚,而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居中。(3)紫外光补光处理桃果实的酚酸类、黄烷醇类、黄酮醇类、花色苷类4类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而果实品质居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以及叶片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较低。(4)红蓝光补光处理桃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和酚类物质含量最低,而叶片质量居中。研究认为,适宜的设施内暗期延时补光可显著提高桃叶片质量,有效改善桃果实单果重和营养品质,并以蓝光补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湘西自治州不同产地火棘果实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产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永顺县和凤凰县3个居群火棘果实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以吉首产火棘最高,分别为5.47%和7.13%,粗纤维含量以凤凰产火棘最高,为5.86%,维生素C含量以永顺县产火棘最高,为43.49 mg/100g。在吉首产同一居群火棘果实的不同采收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随采摘期的延长而上升,粗纤维含量则下降。  相似文献   

19.
白沙枇杷果实发育、果实水势及与裂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在山坡地6年生白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的裂果与果实发育、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及果实水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技术对预防裂果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白沙枇杷果实的发育,果形指数变小;临近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同时果实水势也升高。模拟大雨后,果实水势与裂果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这说明白沙枇杷临近成熟时,果实内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等高渗透物质,从高含水量的土壤中大量吸收水分,使果实水势升高,导致裂果。以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组合的技术预防裂果的效果最好,其中覆盖地膜和断根对预防裂果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梨果柄生长发育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11个梨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可溶性糖、矿质养分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果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显示:(1)梨不同品种间果柄形态及显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大果型品种果柄内有10个维管束,中果型品种有9个维管束,小果型品种有5个维管束。(2)大果型砂梨品种中,果柄横截面维管束占比越高,单果重越大。(3)梨果柄粗度与果实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大小表现为白梨大于砂梨。(4)同一梨品种的中果柄和粗果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细果柄果实。(5)果柄粗度影响果实果肉矿质养分含量,‘秋月’的中果柄和粗果柄果实的Ca和B含量显著优于细果柄果实,且中果柄果实的含量最高。研究表明,梨不同品种的果柄形态结构不同,且果柄发育状况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尤其果柄粗度是限制果实大小和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梨品种的中果柄果实品质优于粗果柄和细果柄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