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WGA通过红细胞骨架对Band3主要功能-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采用NO3^-测定法和NH4Cl等渗膨胀法,发现WGA作用使膜阴离子通透性降低,并且这种作用随WGA浓度增加而明显。在特定条件下,高浓度WGA会引起部分红细胞明显变形。并由此改变WGA对膜阴离子通透性效应,此外,还通过NGA对WGA作用的恢复效应及对红细胞渗和渗透脆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WG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膜阴离子通透性的溶血动力学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精胺对红细胞膜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改进的NH_4Cl等渗膨胀法研究了精胺对红细胞膜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胺对膜阴离子通透性有增大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精胺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本文还就精按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WGA通过红细胞骨架对Band 3主要功能——阴离子通透性的影响。采用NO_2~-测定法和NH_4Cl等渗膨胀法,发现WGA作用使膜阴离子通透性降低,并且这种作用随WGA浓度增加而愈加明显。在特定条件下,高浓度WGA会引起部分红细胞明显变形。并由此改变WGA对膜阴离子通透性效应。此外,还通过NGA对WGA作用的恢复效应及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WG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也有小部分与膜结合。文献报道,脱氧状态下两者相互作用加强,我们研究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测定了脱氧状态下:(1)红细胞的低渗溶血速率;(2)红细胞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3)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6.
能量补充对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膜蛋白与膜骨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多年红细胞膜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在红细胞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相关和相互作用以及红细胞膜障碍多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和开拓.现主要就国内外有关报道作一扼要综述,涉及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红细胞膜骨架和红细胞膜蛋白疾病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膜对NO_2~-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志鸿  Deyev  A.I. 《生物物理学报》1990,6(2):254-261
本文采用NO_2~-快速测量红细胞膜对阴离子的通透特性.NO_2~-跨膜运输进红细胞内后,和血红蛋白相互作用,使后者变为高铁血红蛋白,改变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进而影响细胞悬浮液的光学特性.据此,测量加入NO_2~-后红细胞悬浮液在特定波长处光密度的时间变化,即能追踪阴离子跨膜运输的动态过程.红细胞膜阴离子运输专一性抑制剂DIDS能抑制约70%的NO_2~-跨膜运输.在15-38℃温度范围检测了NO_2~-跨膜通透速率的温度特性,给出活化能为60KJ·mol~(-1).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利用亚硝酸钠(NaNo_2)穿透红细胞膜与血红蛋白(Hb)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测定MetHb可作为红细胞膜通透性的指标,研究在红细胞悬液中补充葡萄糖,萄葡糖-6-磷酸(G-6-P),3-磷酸甘油(3-PG),ATP后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萄葡糖,G-6-P,ATP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通透性,而3-P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改善由血卟啉衍生物或γ-线(1000 rad)照射小鼠后引起的红血球通透性增加的作用,使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O_2~-·与红细胞膜阴离子转运蛋白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4′二硫氰2,2′二磺基芪(DIDS)对带3(band3)蛋白阴离子转运功能的专一抑制作用,研究了超氧阴离子(O-2·)进入红细胞对带3蛋白的依赖关系;同时根据红细胞在等渗氯化铵溶液中溶血的t1/2,探讨了细胞外大量产生O-2·对带3蛋白转运阴离子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μmol/LDIDS完全抑制带3蛋白的阴离子转运功能,但并不影响O-2·进入细胞,证明O-2·进入细胞对band3蛋白无依赖关系;O-2·通过氧化修饰红细胞膜蛋白的-SH,使带3蛋白的阴离子转运能力下降,并可用-SH还原剂DTT与巯基乙醇修复。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La2+、Gd3+、Tb3+及Yb3+四种稀土离子对带3蛋白阴离子转运活性及对血影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稀土离子可强烈抑制带3蛋白的阴离子转运活性,抑制程度随稀土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高达到63.7%。(2)不同的稀土离子对带3蛋白的抑制程度不同,抑制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Yb>Tb>Gd>La。(3)稀土离子可显著降低血影膜流动性,并且在脂双层的全部厚度内都降低,降低的程度随稀土浓度的增大而增大。(4)不同的稀土离子对血影膜流动性的影响不同,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与它们对带3蛋白活性抑制程度大小的顺序一致。(5)稀土离子对血影膜流动性的影响特征与稀土离子抑制带3蛋白活性的特征完全相符,带3蛋白中承担阴离子转运功能的部分是贯穿性膜蛋白,并且在阴离子转运过程中要发生显著的构象变化,因此稀土离子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膜脂再影响带3蛋白活性的。  相似文献   

12.
硒对红细胞膜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红细胞膜在体外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反应所致氧化损伤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Na2SeO3,NaHSeO3,Na2SeO4和SeO2等硒化合物对红细胞膜的作用。结果表明,Na2SeO3有抗氧化作用。表现为膜蛋白交联作用显著减小,脂质过氧化物(膜荧光物质)含量下降。本文还就硒抗氧化作用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膜对葡萄糖运输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快速测定红细胞膜对葡萄糖运输特性的方法.实验表明,介质中红细胞的体积变化可用660nm波长处光密度值的变化来表证,由此得出葡萄糖跨膜通透过程中细胞内葡萄糖量的表达式.根据这种变化率即可计算出葡萄糖的通透特性参数K_m及I_(mdx)~(?)为提高测定精度,改装了仪器并联微机进行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旋标记顺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了山茛菪碱对人红细胞膜蛋白和膜脂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马来酰亚胺标记的人红细胞膜,加入山茛菪碱后,其顺磁共振波谱中强、弱固定化作用谱的峰值比增大,膜蛋白的运动受到限制.山茛菪碱对红细胞膜脂的作用部位主要在极性头部,并影响膜脂的流动性.本文还对山茛菪碱与红细胞膜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渗溶血过程、荧光淬灭效应及阴离子跨膜通透性的研究,探讨了苯肼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苯肼浓度0.01mM时,低渗溶血的K_1快过程开始变慢,表明膜脂质流动性的降低。苯肼浓度增至0.1mM后,膜和变性血红蛋白的结合大为增强,这种膜结构的变化提高了阴离子的跨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状态血红蛋白对红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不同状态游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血影膜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到和氧合血红蛋白相比,脱氧血红蛋白和膜上高亲和位点的作用加强,而高铁血红蛋白和低亲和位点的作用加强。本文用低渗溶血速率、阴离子通透性、变形性等三个参量测定了这种相互作用的变化对红细胞膜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了脱氧状态下这种改变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竹红菌甲素对人红细胞膜AchE,GPDH,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的光敏失活能力,结果表明甲素对Ca~(2 )-Mg~(2 )ATPase作用最强,Na~ -K~ ATPase次之,GPDH再次之,AchE最不敏感,甲素还引起膜蛋白巯基氧化,膜脂质过氧化。其中,巯基氧化可能是ATPase光敏失活的主要原因,而脂质过氧化对ATPase活力损伤作用不大。游离GPDH不如与膜结合的GPDH敏感。GSH,NAD分别对ATPase,GPDH有保护作用。膜蛋白的电泳及内源荧光证据表明:在GPDH活力受到严重损伤时,酶结构并未发生剧烈改变。  相似文献   

18.
ON THE MECHANISM OF TAURINE TRANSPORT AT BRAIN CELL MEMBRANES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One non-saturable and two saturable transport systems were demonstrated for taurine in rat brain slices. One of the saturable systems, designated β,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asnity for taurine and a low transport capacity, while the other, designated ω, by a low affinity and a high transport capacity. 2,4-Dinitrophenol inhibited the saturable transport of taurine non-competitively, while hypotaurine. β-alanine, γ-aminobutyric acid, N-methyl-taurine and L-cysteic acid inhibited transport competitively. It is thus inferred that the hypothetical carrier sites of taurine at cell membrane recognize to an equal degree strongly ionized electropositive and electronegative ends of an acceptable molecule separated by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Two is the minimal and also the optimal carbon chain length in an acceptable molec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