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2,(25):I0003-I0003
胸腺在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人体一种主要的免疫防御细胞-T淋巴细胞就是在胸腺中分化成熟。祖细胞从骨髓迁移到胸腺形成各种类型的T细胞,每种T细胞各自执行着特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封面故事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十分重要的细胞器,它密切影响着细胞能量的供应、钙离子浓度的稳态以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因此,线粒体的恰当分布关乎细胞的功能和生存,这就涉及到线粒体的运动和固定。在极化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芽殖酵母)中,线粒体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个二维细胞运动模型,该模型是个动边界问题.我们运用运动网格的有限元算法对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细胞最终收敛到固定形状,并且以固定速度向前运动.  相似文献   

4.
鲢,鳙滤食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等方法研究链,鳙滤食器官的结构,并观察,分析了滤食器官各部分的功能,结果表明,它们的鳃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部分布有味蕾和丰富的粘液细胞,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中味着细胞数量明显一多于鲢的,腭褶表皮上分布着排列有序的枕状突起,鲢可通过沉食途径和阻塞效应有效地摄食直径为3.2μm的小球藻,本文还通过对腭褶,鳃耙管及鳃耙在摄食活动中的运动方式的直接观察,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本实验用罗非鱼,15只(性别不限),体长12~16 cm,动物浸入140 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 (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定位硬骨鱼类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结果:①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腹侧和背侧两组细胞群.②三叉神经根注入列中两组细胞群都能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下颌神经注入列中被标记的细胞以背侧群为主.上颌神经及眼神经注入列中两群细胞都没有发现被标记细胞,但上颌神经组中能观察到神经终末及突触联系.结论: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两组细胞群.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走行于下颌神经内.  相似文献   

6.
中心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约由100多种蛋白质所组成,结构上包括中心粒和中心体基质。作为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决定着细胞微管的极性、数目及分布。中心体通过它对细胞骨架的作用而操纵着细胞的形状、极性和运动以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确保染色体均匀分配给子细胞的纺锤体。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受体测定及运动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中国人的淋巴细胞氚标地塞米松特异结合的Kd值和Ro。Scatchart作图法分析显示Ro=6.23±2.38moles/10~6细胞,Kd=2.34±1.46nM,证明了甾体结合的特异性。研究了36名正常中国人(男18名,女18名)淋巴细胞GCR分別为3206±1515位点/细胞,36.41±1901位点/细胞(一点分析法),男女之间差别不显著。对11名手球队员(男6名,女6名,受过训练组T)和11名复旦大学学生(男5名,女6名没受过训练者NT)进行了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无论是T组和NT组淋巴细胞GCR数均比运动前减少(T组从3351减少到1431位点/细胞;NT组3912减少到1588,P<0.05)。虽然,T组运动前后的差值比NF组小(差数561位点/细胞),但统计学检验相差不显著。这些结果提示:运动训练对淋巴细胞GCR的变化作用是不显著的。GCR,乳酸和GC的相关检验结果显示:GCR和乳酸存在着相关(r=-0.466 P<0.05),这些提示,在运动中乳酸可能是调节GCR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来良姜花柱卷曲运动的结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姜属(Alpinia L.)植物的花柱具卷曲运动的能力, 该属植物的野生种群有两种表型的个体, 其花柱运动方向相反。该文通过观察马来良姜(Alpinia mutica Roxb.)花柱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来研究花柱卷曲运动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两种表型的花柱解剖结构相同。花柱仅形态学上端区域(约占花柱总长度的25%)有卷曲运动能力, 其它区域不能运动。运动区近轴侧分布着几层直径较大、形状不规则、相对较短且细胞壁较薄的细胞, 远轴侧的细胞直径较小、狭长; 非运动区近轴和远轴侧的细胞都呈狭长形。花柱运动区域近轴侧和远轴侧细胞结构和细胞层数的不对称可能是导致花柱卷曲运动的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9.
山姜属(Alpinia L.)植物的花柱具卷曲运动的能力,该属植物的野生种群有两种表型的个体,其花柱运动方向相反。该文通过观察马来良姜(Alpinia mutica Roxb.)花柱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来研究花柱卷曲运动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两种表型的花柱解剖结构相同。花柱仅形态学上端区域(约占花柱总长度的25%)有卷曲运动能力,其它区域不能运动。运动区近轴侧分布着几层直径较大、形状不规则、相对较短且细胞壁较薄的细胞,远轴侧的细胞直径较小、狭长;非运动区近轴和远轴侧的细胞都呈狭长形。花柱运动区域近轴侧和远轴侧细胞结构和细胞层数的不对称可能是导致花柱卷曲运动的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生物力学谈     
生物力学是以生物为对象,根据力学的原则来研究它们与力学有关的问题。因此生物力学不同于其他的力学的最根本之点,在于所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它的内容显然很广泛,从鸟飞鱼游兽走,到纤毛虫和阿米巴虫的运动;从人的整体到各器官、组织,细胞的运动,还有植物体液的  相似文献   

11.
离体细胞共培养中科间细胞共质体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培养下选出的绿色胡萝卜(Daucus carota)细胞系和白色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 )细胞系,各自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标志,在愈伤组织、光镜和电镜3 个水平上均可区分。对两个细胞系进行分散、混合、K+ 液低渗处理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10—15 d 后可观察到两种细胞的镶嵌生长。光镜和电镜下均观察到烟草细胞和胡萝卜细胞之间隔离层的存在与消失。在隔离层消失的区域可见到异种细胞间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从而将独立的两个共质体连成一个统一的共质体。对科间细胞共质联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细胞接触后首先非特异粘连——以隔离层形成并适度加厚为标志,然后特异的细胞识别在隔离层中启动,从而导致隔离层或消失而重新建立共质联系或加厚、木质化、木栓化  相似文献   

12.
受精卵通过卵裂形成囊胚,在这过程中主要是卵裂球数量的增加。当胚胎进入原肠胚,细胞从未分化进人到分化为三个胚层。在这过程中,各种预定器官原基通过形态发生运动使各种原基的细胞达到其最终部位,同时胚胎的外形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步形成该种动物所特有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成和建立新的形状和结构的细胞运动称为形态发生运动。这种细胞运  相似文献   

13.
运动过程的网络逻辑——从离子通道到动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ILLNER Sten 《生命科学》2008,20(5):695-701
为了揭示神经网络在脊椎动物运动中所行使的内在功能,作者开发了七鳃鳗这种低等脊椎动物模型。在这套系统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运动模式生成网络以及激活此网络的命令系统,同时还可以在运动中研究方向控制系统和变向控制系统。七鳃鳗的神经系统有较少的神经元,而且运动行为中的不同运动模式可以由分离的神经系统所引发。模式生成神经网络包括同侧的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和对侧的抑制性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网络中的突触连接、细胞膜特性和神经递质都也已经被鉴定。运动是由脑干区域的网状脊髓神经元所引起,而这些神经元又是被问脑和中脑分离的一些运动命令神经元群所控制。因此,运动行为最初是由这两个“运动核心”所启动。而这两个运动核心被基底神经节调控,基底神经节即时地做出判断是否允许下游的运动程序启动。在静止情况下基底神经节的输出核团维持对下游不同运动核心的抑制作用,反之则去除抑制活化运动核心。纹状体和苍白球被认为是这个运动抉择系统的主要部件。根据“霍奇金一贺胥黎”模型神经元开发了这套网络模型,不同的细胞具有各自相应的不同亚型的钠、钾、钙离子通道和钙依赖的钾通道。每个模型神经元拥有86个不同区域模块以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功能,例如频率控制、超极化等等。然后根据已有实验证据,利用突触将不同的模型神经元相连。而系统中的10000个神经元大致和生物学网络上的细胞数量相当。突触数量为760000。突触类型有AMPA、NMDA、glycine型。有了这样大规模的模型,不仅可以模拟肌节与肌节之间的神经网络,还可以模拟到由基底神经节开始的行为起始部分。此外,这些网络模拟还被用于一个神经机械学模型来模拟包含有推进和方向控制部分的真实运动。  相似文献   

14.
T、B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凋控着淋巴细胞的成熟、受体组分的选择及内环境的稳定。其中T、B淋巴细胞在各自的发育过程中都发生大量的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途径是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的两条最主要的途径。此外,一些共刺激分子(如CD40)在T、B淋巴细胞存活及凋亡的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同细胞的生长、分化一样,对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的脱轨势必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取人组氨酸磷酸酶蛋白PHPT1基因,并构建其C端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并研究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cDNA为模板,PCR扩增PHPT1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到pEGFPN2载体中,构建pEGFP-N2-PHPT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HeLa细胞中,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C端GFP连接的PHPT1的细胞定位,并进一步探讨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PHPT1的GFP融合表达载体pEGFP-N2-PHPT1,并在He La细胞中检测到了融合蛋白的表达,发现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可直接影响细胞的运动能力。结论:GFP融合形式表达的PHPT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并且定位于细胞层状伪足的前沿,影响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运动。  相似文献   

16.
植物叶水势与蒸腾强度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自土壤进入植株,经根、茎、叶,最后蒸腾到大气之中。水分和水蒸气的流动,构成水流通量密度J_V。物体内、外的水路之所以畅通,是在因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各个部分存在着对水或水蒸气的各自不同的推动力。例如,蒸腾作用的推动力为水蒸气的浓度差。水在木质部的运动以负的流体静压力梯度为动力。在研究动力与水流关系时,叶水势与蒸腾强度的关系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王斌瑞指出,正常生长的苗木,一天当中随气温的升高及蒸腾的加强,苗木  相似文献   

17.
回转器旋转对体外培养的鸡胚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回转器旋转研究重力改变对体外培养的鸡胚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回转器里经过7-9小时的处理后,神经元的形态和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只有6.3%的神经元呈现两极型的运动形态,而对照组正常培养的细胞运动形态的神经元占34.2%。某些细胞的突起出现异常,呈现扭曲的形状。在培养基质上的神经元伸出许多丝状突起,丝状突起的末端锚定在周围的细胞上或锚定在培养基质上。经过重力改变处理的细胞重新放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神经元的运动活性降低,许多细胞没有观察到明显运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离心运动对骨骼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时序性影响。方法:5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运动组(B1,B2,B3,B4)(n=10),运动组进行重复3 d的力竭性离心运动,TUNNEL法检测大鼠肱三头肌内侧头不同恢复时相细胞凋亡情况和免疫组化检测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①骨骼肌细胞凋亡出现时序性变化,并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出现了一致性,运动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即刻凋亡指数升高,运动后24 h达到峰值,运动后48 h凋亡指数有所下降。②骨骼肌细胞增殖出现时序性,运动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即刻增殖指数较高,运动后3 h增殖指数有所下降,运动后24 h增殖指数达到峰值,到运动后48 h下降,但还未恢复到对照组。并与细胞凋亡呈中度相关(P<0.05)。结论:①细胞凋亡是诱发骨骼肌再发性损伤的一个因素。②细胞凋亡可能是骨骼肌细胞再生的一个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细胞运动、细胞迁移与细胞骨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龙 《生物物理学报》2007,23(4):281-289
细胞定向运动与细胞骨架的动态循环密切相关。运动细胞在其伪足前沿依靠细胞骨架的不断聚合推动细胞膜的前进,在基部靠近细胞体部位通过细胞骨架的不断解聚收缩拖拉细胞体向前运动,细胞骨架的聚合与解聚通过伪足与支撑表面的吸附与解吸附而偶连。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是大多数运动细胞的主要成分。外界刺激引起微丝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的信号通路已逐步明了。线虫精子细胞的运动行为与阿米巴变形运动相似,但是在线虫精子细胞中没有肌动蛋白,而是以精子主要蛋白为基础形成细胞骨架驱动精子细胞的运动。与肌动蛋白不同,精子主要蛋白没有分子极性、ATP结合位点和马达蛋白。通过比较研究以上两种运动体系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细胞运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群集运动(swarming motility)是细菌以群体方式协调性地依靠鞭毛和Ⅳ型菌毛(type Ⅳ pili,TFP)在半固体表面共同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协同运动。群集运动因其与生物被膜、子实体的形成、病原体的侵入和微生物的扩散及共生等过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是当前微生物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们对细菌群集运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群集运动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间化学交流的变化以及机械性变化等。鞭毛蛋白的表达以及胞内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的水平等会对群集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菌落中复杂地调控着细菌集体行为;群集运动细胞独特的物理性质表现有益于菌落整体的扩张;细菌周围生长环境中的营养和水分含量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细菌群集运动的能力。未来,在解析群集运动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群集运动模型成为该领域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