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产地和生长季节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抗癌植物。本文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喜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含量表明,均以四川都江堰所产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最高。不同生长月份的喜树嫩叶中喜树碱含量成一条单峰曲线,以7月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王玲丽  刘文哲 《植物学报》2005,22(5):584-589
通过HPLC测定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不同器官及不同种源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结果表明, 喜树碱含量在叶、种子和幼枝(幼叶和幼茎)中较高, 木质部中较少, 髓中最低。不同种源的幼枝中, 来自成都种源喜树的喜树碱含量最高。通过比较, 两年生喜树各器官中喜树碱含量普遍比一年生高, 幼枝中顶枝的喜树碱含量比侧枝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喜树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HPLC测定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不同器官及不同种源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喜树碱含量在叶、种子和幼枝(幼叶和幼茎)中较高,木质部中较少,髓中最低.不同种源的幼枝中,来自成都种源喜树的喜树碱含量最高.通过比较,两年生喜树各器官中喜树碱含量普遍比一年生高,幼枝中顶枝的喜树碱含量比侧枝高.  相似文献   

4.
喜树内生菌与喜树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分析,发现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喜树碱的含量不同,幼叶和根中喜树碱的含量较高。虽然喜树中含有对真核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喜树碱,但仍有12种内生菌从喜树的不同器官中分离出来。内生菌对喜树碱的敏感性实验表明,10μg/mL喜树碱对2种内生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即是100μg/mL浓度的喜树碱对它们的生长抑制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隶属于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为抗癌药物喜树碱的主要资源,提高喜树碱的积累以满足临床需求是喜树碱开发的重要途径。该研究运用UV-B辐射对2年生喜树进行每天8h辐射处理,对1年生喜树分别设置每天2h、4h、6h和8h的辐射处理,连续处理12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喜树叶的叶绿素、MDA、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和SOD活性,以及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分析UV-B辐射对喜树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以揭示喜树碱为喜树适应UV-B辐射逆境的防御产物。结果显示:(1)2年生喜树经UV-B每天8h辐射处理12d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而MDA、Fpro和喜树碱含量均增加,说明每天8hUV-B辐射对2年生喜树产生了较强的胁迫伤害。(2)1年生喜树经UV-B辐射处理12d后,随着每天UV-B辐射时间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Fpro含量显著增加;每天2~6h处理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总体随处理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每天8hUV-B辐射的MD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SOD活性随每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每天8h的UV-B辐射对一年生喜树也产生了胁迫伤害。(3)1年生喜树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随着每天UV-B辐射时间的延长均呈递增趋势,而且每天8h辐射处理的喜树碱含量均最高,其中幼叶和幼枝中喜树碱含量显著高于根中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喜树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喜树通过改变生理以及次生代谢机制,以进一步产生喜树碱来响应增强UV-B的胁迫。  相似文献   

6.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隶属于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为抗癌药物喜树碱的主要资源,提高喜树碱的积累以满足临床需求是喜树碱开发的重要途径。该研究运用UV B辐射对2年生喜树进行每天8 h辐射处理,对1年生喜树分别设置每天2 h、4 h、6 h和8 h的辐射处理,连续处理12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喜树叶的叶绿素、MDA、游离脯氨酸 (Fpro)含量和SOD活性,以及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分析UV B辐射对喜树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以揭示喜树碱为喜树适应UV B辐射逆境的防御产物。结果显示:(1)2年生喜树经UV B每天8 h辐射处理12 d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而MDA、Fpro和喜树碱含量均增加,说明每天8 h UV B辐射对2年生喜树产生了较强的胁迫伤害。(2)1年生喜树经UV B辐射处理12 d后,随着每天UV B辐射时间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Fpro含量显著增加;每天2~6 h处理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总体随处理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每天8 h UV B辐射的MD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SOD活性随每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每天8 h的UV B辐射对一年生喜树也产生了胁迫伤害。(3)1年生喜树幼叶、幼枝和根中喜树碱含量随着每天UV B辐射时间的延长均呈递增趋势,而且每天8 h辐射处理的喜树碱含量均最高,其中幼叶和幼枝中喜树碱含量显著高于根中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 B辐射对喜树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喜树通过改变生理以及次生代谢机制,以进一步产生喜树碱来响应增强UV B的胁迫。  相似文献   

7.
光强对喜树幼苗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王洋  戴绍军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04,24(6):1118-1122
喜树碱是我国特有树种——喜树中所含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观察了光强对喜树幼苗叶片喜树碱含量的影响。喜树幼苗叶片的喜树碱含量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 (光照强度降低 )而增加 ,但严重遮荫的 (光强为全光照的 2 0 % )在处理后期 (75 d)喜树碱含量降低。叶片的喜树碱产量 (喜树碱含量与叶片生物量乘积 )在处理初期 (30 d)随光强减弱而缓慢地略有增加 ,处理后期 (45 d以后 )随光强的减弱而有明显增加 ,但光强低于全光照的 6 0 %以后喜树碱产量迅速下降。喜树碱的增加可能是喜树幼苗通过次生代谢过程对不良环境 (遮荫 )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滤光膜对喜树幼苗叶片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树种 ,因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抗癌作用而闻名。通过用黄色、红色、蓝色 3种滤光膜对温室栽培的喜树幼苗进行遮光处理 ,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喜树幼苗叶片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喜树碱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30 d的遮光过程中 ,红膜和蓝膜遮光明显导致幼苗叶片生物量降低 ,黄膜遮光下幼苗叶片生物量在处理后 2 5 d才表现明显降低。不同滤光膜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降低然后升高 ,遮光幼苗的叶绿素 a/ b明显低于日光幼苗。幼苗日最大净光合速率的顺序是 :日光 >黄膜 >红膜 >蓝膜。处理后第 2 0天 ,不同滤光膜下幼苗的光饱和光合速率 (Amax)、光饱和点 (Is)、光补偿点 (Ic)、最大表观量子效率 (AQYmax)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日光幼苗。处理后第 10天至第 30天 ,遮光幼苗叶片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以蓝膜下幼苗的喜树碱含量最高。蓝膜和黄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后期处理中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蓝膜下幼苗喜树碱产量在第 30天最高 ,是日光下幼苗的 2 .4 9倍。红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第 10天后与日光下幼苗差异不显著。通过滤光膜遮光促进喜树碱在幼苗叶片中的积累 ,提高了叶片喜树碱产量 ,对喜树碱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喜树生物碱在喜树植株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喜树植株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喜树碱、l0-羟基喜树碱)含量的结果表明,十年生喜树叶中的喜树碱含量最高(0.1102%),非木质化茎的(0.0588%)略高于木质化茎的(0.0491%),主干上部(0.0604%)和主干近根部(0.0641%)高于主干中部(0.0447%),根部一级侧根(0.0968%)中含量也较高.10-羟基喜树碱在二级侧根中含量最高(0.4950%),木质化茎(0.0473%)明显高于非木质化茎(0.0125%),主干中含量分布与喜树碱相似,叶中含量为0.09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生物量法,以四川种源的普通喜树为对照,对生长季内喜树新品系海喜1号不同冠层枝叶喜树碱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海喜1号枝叶喜树碱含量、生物量均高于普通喜树,其产量更加显著地高于普通喜树;虽然海喜1号幼嫩的上层枝叶喜树碱含量高于中层和下层,但由于生物量偏低,产量明显低于中下层枝叶;虽然基于喜树碱含量较高(即优质为目标时),采收期应确定为6月份,但为了达到持续产量,在6月份可采收上层枝叶,7~10月以适度透光为方法连续采收中下部枝叶,11月份,即生长季末采收冠层下部全部1/3枝叶。  相似文献   

11.
接种时期对丛枝菌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亚热带落叶阔叶树种, 因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 观察了喜树幼苗不同生长时期接种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对喜树幼苗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均促进了喜树幼苗喜树碱的积累, 表现为喜树碱产量(单株幼苗所含的喜树碱量, 喜树碱含量与幼苗生物量的乘积)的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导致幼喜树苗喜树碱产量的提高, 早期(幼苗出土20天)接种主要是源于喜树碱含量的提高, 特别是叶片喜树碱含量的提高, 而晚期(幼苗出土60天)接种则主要是源于幼苗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于洋  于涛  王洋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12,32(5):1370-1377
在前期工作中利用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从接种时期角度分析了喜树碱含量与菌根形成过程对应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继续观察了这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后与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幼苗的共培养时间对喜树幼苗喜树碱积累的影响。分别用两种菌根真菌每隔7d接种一批喜树幼苗,第5批接种7 d后采样,获得菌根真菌与喜树幼苗共培养时间分别为35、28、21、14、7 d的喜树幼苗样品,测定了菌根浸染状况和喜树碱含量。结果表明:(1)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均促进了喜树幼苗喜树碱的积累,表现为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单株幼苗所含的喜树碱量,喜树碱含量与幼苗生物量的乘积)的显著提高。(2)从接种后共培养时间的效果看,两种菌根幼苗各器官(根、茎、叶)及全株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均呈现随着丛枝菌根真菌与喜树幼苗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两种菌根幼苗的根和茎、根内球囊霉菌根幼苗的叶片和全株的的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在共培养时间增加至21 d时趋于稳定,而蜜色无梗囊霉菌根幼苗的叶片和全株的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在共培养时间增加至28 d时达到最高,其后略有降低。(3)两种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同样随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至共培养28 d后无显著变化。在一定共培养时间范围内,喜树碱含量和产量的变化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及菌根形成之间具有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植物在长期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了包括生物碱在内的大量次生代谢物.本文以我国特有树种--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器官中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和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在不同热激温度和时间情况下的含量变化.CPT和HCPT变化呈现出较好的相互消长关系,并且分别在38℃和40℃达到各自的峰值,比以丙二醛和叶绿素为指标的致死温度低了2~4℃;HCPT在热激过程中的变化较CPT活跃;极易受到攻击和伤害的嫩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变化最大.由此推断,CPT和HCPT遵循"幼嫩和生殖器官优先保护"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缓解了高温胁迫,并且HCPT和CPT代表了不同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长期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了包括生物碱在内的大量次生代谢物。本文以我国特有树种——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器官中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和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在不同热激温度和时间情况下的含量变化。CPT和HCPT变化呈现出较好的相互消长关系,并且分别在38℃和40℃达到各自的峰值,比以丙二醛和叶绿素为指标的致死温度低了2-4℃:HCPT在热激过程中的变化较CPT活跃;极易受到攻击和伤害的嫩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变化最大。由此推断,CPT和HCPT遵循“幼嫩和生殖器官优先保护”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缓解了高温胁迫,并且HCPT和CPT代表了不同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增强UV-B辐射对喜树幼苗生物量和两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人工增强UV-B辐射下(5.0 μW/cm2)喜树幼苗生物量和各器官中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 )UV-B辐射处理前20d,处理组幼苗的全株以及各器官的鲜重与对照相差很少.至辐射处理的40d,处理组幼苗的全株以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均高于正常条件的幼苗.试验后期,处理组单株生物量降低,长时间的UV-B辐射使喜树植株矮化、基茎加粗,同时还改变了喜树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的分配,较多的干物质分配到喜树的茎和根中,而较少进入叶中;(2)UV-B辐射增强能明显增加喜树地上器官中喜树碱的含量,而对10-羟基喜树碱含量影响不明显.(3)各器官中生物碱含量与生物量的积累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生物量增长过快时单位质量植物体中的生物碱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抗癌药物喜树碱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抗癌药物喜树碱是含在我国南方的一种特产值物——珙桐科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 Decne.)中的一种生物碱,其结构为:在喜树的木、根皮和种子中都含有,以种子中台量为最高,主要成伪一为喜树碱 (c amPtothecine),其他还有10一径基喜树碱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昕  王博文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06,26(4):1057-1062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亚热带落叶阔叶树种,因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2属6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的6种丛枝菌根真菌与喜树幼苗均形成了共生体系并且发育良好.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和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侵染形成丛枝菌根有利于提高喜树幼苗的喜树碱含量,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则影响不大,而木薯球囊霉(G.manihot)却降低了喜树幼苗的喜树碱含量.丛枝菌根形成对喜树幼苗喜树碱代谢的影响还表现在喜树碱的器官分配上,菌根幼苗根中的喜树碱比例均高于无菌根幼苗.  相似文献   

18.
运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喜树各器官的结构,对喜树不同器官中喜树碱含量进行了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1)喜树根尖纵切面的结构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4个部分组成。根和茎的初生结构都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在根和茎初生结构的皮层和髓部具有被锇酸染成黑色的嗜锇细胞;在次生生长中,根的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茎的木栓形成层起源于皮层细胞;随着次生维管组织的增加,茎的中央形成髓腔。(2)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分布有嗜锇细胞;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喜树叶的上表皮没有气孔器分布;下表皮气孔器的保卫细胞呈肾形,没有副卫细胞,被几个表皮细胞不规则的围绕,属于无规则型;在上下表皮均分布着单细胞非腺毛和2种类型的腺毛,其中下表皮的分布相对稠密;上表皮腺毛呈球形,下表皮腺毛大部分为长卵形,其中间杂着一些球形腺毛;观察发现,越幼嫩的叶中,分布的腺毛和非腺毛越多。(3)喜树不同器官中喜树碱含量以幼叶和种子中较高,木质部中较低,髓中含量最少;随着叶的发育成熟,叶中喜树碱的含量逐渐降低,且同一叶的不同部位,喜树碱含量也有差异;喜树幼苗发育过程中喜树碱含量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9.
喜树的分泌结构及其与喜树碱积累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中的积累部位及积累规律,运用组织化学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喜树茎、叶中喜树碱的积累部位和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两类分泌结构与喜树碱积累密切相关:一类是分布于幼茎和幼叶表面的单细胞腺毛;另一类是分布于喜树幼茎和幼叶中的由1~2层细胞包围而成的分泌道。由此推断,喜树中的分泌结构为喜树碱的主要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20.
喜树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喜树碱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陆杨  李礼  王敬  开国银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416-2422
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包括真叶、茎段、子叶及胚轴)、胚轴年龄和不同发根农杆菌菌株(包括A4、15834、R1601、C58C1)等因素对喜树毛状根诱导频率的影响,并用PCR对诱导出的毛状根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最佳外植体为胚轴,5~10 d是胚轴最佳诱导年龄段,最佳诱导菌株为15834.(2)PCR鉴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的rolB基因已整合到喜树毛状根基因组中.(3)对不同菌株诱导的毛状根进行HPLC检测表明,C58C1菌株诱导的毛状根的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219 mg/g和0.305 mg/g.研究结果为喜树碱的药源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喜树碱的代谢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