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自成  王林  肖汉乾  黎妍妍 《生态学报》2007,27(6):2309-2317
分析湖南烟区烤烟硼含量与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湖南烟叶硼含量偏低,平均为(21.72±12.98)mg/kg,变幅为9.22-89.04mg/kg,有88.89%的烟叶样本硼含量落在10.00-40.00mg/kg范围内;(2)湖南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为(0.25±0.23)mg/kg,变幅较大(0.07-1.28mg/kg);有93.40%的土壤样本在不同程度上缺硼(≤0.40mg/kg),另有4.51%的土样有效硼含量充足(〉1.0mg/kg),满足优质烟叶生长发育正常的土样仅占2.09%;(3)烟叶硼含量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5),288个样品的烟叶硼含量(y^)与土壤有效硼含量(x)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1.47+41.71x;(4)在土壤有效硼含量分组后,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化学成分的组间差异,表明烟碱、氮/碱、糖/碱的组间差异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而总氮、总糖含量的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砷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砷对烤烟全生育期碳代谢及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降低了烤烟整个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和现蕾以后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提高了全生育期的SS(分解方向)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因而抑制了碳的同化和蔗糖的合成,促进了蔗糖的分解,不利于碳向积累方向转化。砷提高了全生育期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增加了团棵期和现蕾期淀粉的积累,降低了团棵期和采收期的可溶性淀粉酶(SSS)活性和采收期的淀粉含量,从而导致了碳积累代谢的紊乱,最终造成碳积累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湖南烟区烤烟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野外调查、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烟区烤烟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烟叶硫含量较高,平均为(0.81±0.26)%,变幅为0.34%~1.49%,有39.29%的烟叶硫含量小于0.70%;不同等级烟叶硫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上橘二(B2F)>中橘三(C3F)>下橘二(X2F).湖南种植烤烟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且变异范围大,平均为(37.16±27.59)mg·kg-1,变幅为2.20~217.60 mg·kg-1;有22.58%的土壤在不同程度上缺硫(≤16.0 mg·kg-1),有26.08%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偏高(>50.0 mg·kg-1),满足优质烟叶生长发育的正常土壤占51.34%;不同土壤类型有效硫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鸭屎泥>黄泥田>红黄泥>青泥田>沙泥田>黄灰土>黄壤土.相关分析表明,烟叶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9, P<0.01).  相似文献   

4.
湖南烤烟化学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许自成  王林  王金平  肖汉乾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86-1190
以湖南烟区烤烟样品和对应的土壤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化学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平均为39.06g.kg-1±11.90g.kg-1;烤烟化学成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烟叶总氮和总钾含量较高,烟碱、总糖、氯和还原糖含量适宜;烤烟烟碱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土壤有机质出现平台的转折点为36.25g.kg-1,与之对应的平台阶段的烟碱含量为3.0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则有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组后,多重比较分析表明烟碱、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醚提取物、钾、氯离子、总氮/烟碱、还原糖/烟碱、钾/氯在组间差异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湖南不同烟区烤烟烟碱含量差异的生态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2007年在湖南省3个典型植烟生态区代表地(湘西北桑植县、湘中浏阳市、湘南永州市)分别同时进行大田本土栽培、客土与本土单独盆栽试验,检测烤烟K326收获期各处理中部烟叶杀青样品的烟碱含量,研究湖南不同烟区烤烟烟碱含量差异的主要生态原因.结果表明:湖南不同烟区大田本土正常栽培烤烟的平均烟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桑植烟区所产烟叶烟碱含量最高,其次是浏阳烟区,永州烟区最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气候对湖南烟区烤烟烟碱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及其与气候的互作对湖南烟区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土壤及两者互作对湖南烟区烤烟烟碱含量变异的贡献率依次为60.0%、12.8%和27.2%.与湖南烟区烤烟烟碱含量关联度较大的主要亚生态因子依次为:成熟期的云量和伸根期的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昼夜温差、降雨量以及旺长期的平均气温.综合分析表明,气候是导致湖南烟区烤烟烟碱含量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6.
许自成  郭燕  肖汉乾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190-2194
分析了湖南烟区1341个土壤样品的水溶性氯含量与209个烤烟样品氯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湖南烟区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变幅为1.20~72.10 mg·kg-1,平均为(13.55±7.75) mg·kg-1,有40.6%的土样氯含量较低,尤以湘西地区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最低,为(8.88±8.04) mg·kg-1;湖南烟区烤烟氯含量变幅为0.15%~0.49%,平均为0.31%±0.09%,不同等级烤烟氯含量呈现出X2F>C3F>B2F的趋势,但等级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把样品分组后,对应的烤烟样品氯含量在组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烤烟氯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106,P<0.01)。  相似文献   

7.
湖南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湖南烟区主要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元素含量状况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8.87cmol/kg,以红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16cmol/kg,以黄棕壤含量最高;交换性钙镁比值大小依次为:红壤(11.74)>水稻土(10.25)>黄壤(6.84)>黄棕壤(6.14),在烟叶实际生产中,应重视镁肥在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施用;(2)烟叶钙含量偏高(21.93g/kg±4.37g/kg),烟叶镁含量偏低(2.52g/kg±1.26g/kg),两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3)整体来看,烟叶钙含量随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的升高和镁含量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烟叶镁含量随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的降低可能引起烟叶钾含量的提高,从而使得烟叶钾素和镁素含量达到较好的平衡;(5)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烟叶其它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有利于烟株对硼和氯素的吸收,对氮、锌和锰素的吸收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土壤交换性镁有利于烟叶总糖、硼素和锰素的积累,对氮、磷、铁和锌素的吸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烤烟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自成  陈伟  肖汉乾  吴军  黄平俊 《生态学报》2006,26(6):1889-1895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叶片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典型相关分析证实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主要含氮养分(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及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密切,与土壤其他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小,反映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含氮养分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烟叶(亚)硝酸盐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土壤含氮养分及有机质含量与烟叶硝酸盐含量关系的密切程度高于与亚硝酸盐含量的相关;(2)根据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其相应的植烟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的大小,通过聚类分析把同一等级的烟叶样品分为高、中、低3类,不同类别相比较,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相应的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也越高,说明土壤有机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土壤氮素的供应状况,进而影响了烟叶硝态氮含量的积累;(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等级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高低的判别函数,可作为烟叶硝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判别归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32个品种和1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属植物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种内水平上,幼果与成熟果实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中成熟叶片和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利用早期相关性状开展猕猴桃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15个常见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为人工杂交时的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中国境内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的氮(N)、磷(P)、钾(K)含量、有机质和叶片含水量,以及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析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元素含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不同土壤层含水量的增加,红砂叶片N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显著增加,而叶片K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可溶性盐分含量与红砂叶片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含水量显著负相关.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红砂叶片N含量显著下降,叶片含水量显著增加.说明不同自然种群中红砂叶片养分含量受土壤状况的影响显著,不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对红砂叶片元素含量的贡献显著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是生境中影响红砂叶片特征的最关键因子,而红砂叶片含水量则最易受各种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生境中土壤含水量对红砂各种元素含量的影响和红砂叶片含水量对不同土壤条件的这种响应模式支持了红砂是一种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适应于极端干旱生境的典型超旱生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