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致敏结合局部乙酸刺激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复合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药组(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给予SASP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和血清。生化法检测各组结肠中MDA、SOD、GSH-PX、NO、TNOS和iNOS值,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IL-4及TNF-α含量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IFN-γ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SOD、GSH-Px计数水平显著升高,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降低。模型组血清和结肠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TNF-α含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SASP组IL-4含量升高,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改进的复合造模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人类UC病变的慢性活动性特点,适合药效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冠脉结扎诱导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OMT组、心梗模型组,OMT预处理组(ig给予OMT 100 mg/kg)。给药12小时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8小时后,取大鼠心肌组织,通过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收集大鼠血清,检测LDH与CK水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活力,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分析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凋亡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血清CK、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血清CAT、SOD与GSH的活性明显降低(P0.001),MDA的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01)。OMT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凋亡,降低了其血清MDA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加了其CAT、SOD与GSH的活性。结论:氧化苦参碱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这可能与其抗炎、抗凋亡与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地榆可显著降低UC大鼠DAI疾病评分(P0.05),修复其结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P0.05);改善UC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菌群平衡。研究结果提示地榆可通过调节UC大鼠肠道菌群,修复结肠粘膜屏障,进而发挥治疗急性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马齿苋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C57BL/6复制UC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DSS模型组,SASP对照组,马齿苋低、中、高剂量组(100,200 mg/kg和400 mg/kg),每天ig给药1次,记录小鼠体重并统计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连续7天。于第8天,测定结肠长度,测定MDA、SOD以及NO含量,观察结肠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测定IL-6,IL-1β与TNF-αm 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小鼠体重,结肠长度及SOD有显著降低(P0.05),而DAI评分,MDA、NO含量以及TNF-α,IL-6与IL-1βm RNA的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而马齿苋水提物中、高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以及SOD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DAI评分MDA、NO含量以及TNF-α,IL-6与IL-1βm RNA的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水提物对UC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变SOD、NO与MDA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下调TNF-α,IL-6与IL-1β等细胞因子m RNA的表达而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莲心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莲心碱(2、4、8 mg/kg)组、地塞米松(5 mg/kg)组,鼻腔滴入法建立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12 h后,组织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Wright-Giemsa染色检测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BC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Evans blue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分光光度法检测肺匀浆上清中MPO的活性、MDA的含量、SOD的活性、GSH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ROS的含量。结果 LPS组可见肺组织具有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肺泡壁增厚和肺充血现象,而莲心碱组可以改善肺损伤情况;LPS组BALF中TNF-α、IL-6、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数和总蛋白量显著增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MPO活性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和GSH含量降低,ROS含量增加,而莲心碱组能够降低BALF中TNF-α、IL-6、IL-1β的含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和总蛋白量,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MPO活性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和GSH含量,降低ROS的含量。结论莲心碱可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保护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黄酸调节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屏障损伤的影响。

方法

SPF级雄性7周龄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注射牛磺胆酸钠构建AP大鼠模型,将A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酸组(100 mg/kg)、二甲双胍组(200 mg/kg)、大黄酸+二甲双胍组(100 mg/kg大黄酸+200 mg/kg二甲双胍),每组10只,每天1次,连续注射2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LISA法检测血清DAO活性、TNF-α和IL-6水平;H&;E染色检测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屏障相关蛋白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DAO活性、IL-6、TNF-α水平以及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AMPK水平、mTOR蛋白水平、埃希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以及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和ZO-1蛋白、Occludin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组大鼠血清DAO活性、IL-6、TNF-α水平以及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AMPK水平、mTOR蛋白水平、埃希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以及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和ZO-1蛋白、Occludin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而二甲双胍组以上指标结果与大黄酸组趋势相反;二甲双胍逆转了大黄酸对AP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屏障损伤的治疗效果。

结论

大黄酸可能通过下调AMPK/mTOR信号通路对AP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屏障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香草乙酮(apocynin)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分子机制。以饮用水配制5%DSS诱发UC动物模型,2%香草乙酮治疗UC小鼠,采样并应用HE染色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结肠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及DPI抑制后的NADPH消耗率分析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s,NOX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Griess方法分析NO,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i NOS、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IL-1β的水平。体外实验采用分离的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检测其ROS生成、NOXs活性、NO、PGE2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其NOX1、p-p38MAPK的表达。结果显示,香草乙酮治疗后UC小鼠结肠组织NOXs活性及ROS生成被抑制(P0.01),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NO、PGE2及相关细胞因子生成减少(P0.01),UC炎症反应得到缓解。在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中,香草乙酮抑制ROS生成及NOX活性(P0.01),并降低NOX1的表达、p38MAPK的磷酸化及NO、PGE2的生成(P0.01)。因此,香草乙酮可能通过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缓解DSS诱发UC小鼠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是参与其保护机制的主要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酸菌抗氧化活性与缓解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的关系。方法评价5株乳酸菌体外抑制大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活性,用DSS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研究抗氧化性不同的菌株体内抗氧化活性;小鼠分成7组,分别是Control组、DSS组、L.plantarum Fn008+DSS组、L.casei Fn012+DSS组、L.acidophilus Fn022+DSS组、L.sakei Fn034+DSS组和L.acidophilus Fn037+DSS组。结果体外实验表明,Fn022和Fn034的丙二醛(MDA)抑制率高于LG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008和Fn037的MDA抑制率显著低于LGG,Fn012的MDA抑制率最低。体内实验表明,DSS可导致小鼠氧化应激,升高结肠内容物的自由基水平,降低结肠抗氧化能力;Fn008和Fn037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SS诱导结肠内容物的自由基水平,Fn008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提高结肠抗氧化能力,Fn022和Fn034的干预能力居中,Fn012的干预能力最弱。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菌体外MDA清除率与体内MPO有负相关趋势(r=-0.862,P=0.06)。结论乳酸菌抗氧化活性与其在肠道抑制炎性细胞激活的作用有关,本实验中Fn008和Fn037具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黄芩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疗效,并从TLRs/MyD88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C57BL/6小鼠24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用3.5%DSS诱导结肠炎模型,黄芩苷(30 mg/kg)干预7天,记录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TLR2、TLR4和MyD88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芩苷能有效抑制结肠炎小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PO活性,降低IL-6和TNF-α表达,降低TLR2、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表明黄芩苷能有效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TLRs/MyD8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M_(2.5)对大鼠子宫组织生理及相关生化应激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雌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PM_(2.5)暴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 mg/kg PM_(2.5)低剂量组和37.5 mg/kg PM_(2.5)高剂量组)。PM_(2.5)暴露10 d后,将雌鼠处死,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子宫组织中SOD、GSH、MDA和LD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暴露组雌鼠子宫组织结构异常,内膜上皮细胞变薄,排列混乱;固有层基质细胞和血管减少。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MDA和LDH含量分别为(6.53±1.24)nmol/mg prot和(265.62±24.65)U/g 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OD和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M_(2.5)可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造成破坏,并诱发子宫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OPs)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WOPs剂量组(220、440、880 mg/kg BW),每组10只。小鼠饮用5%DSS构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7 d,每日观察测量DAI。7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外观形态及长度变化、CMDI,血清DAO、D-LA含量,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IL-10、MPO含量,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WOPs能显著减少血清DAO和D-LA含量,降低DAI评分、结肠组织MPO、IL-1β、IL-6、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明显增加结肠长度,降低CMDI。此外,WOPs还可以恢复DSS所致的结肠黏膜炎症损伤。结论:WOPs对经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机体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e colitis,UC)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蛋白C(protein C,PC)系统在UC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1)体内实验:采用饮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复制小鼠UC模型,造模后1周观察体重、结肠长度、脾重变化,并进行大体积分、组织学积分,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平滑肌组织巨噬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微血管循环,免疫比浊法观察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2)体外实验: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分离、培养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TNF-α、IL-6刺激后,检测其PC、PS、激活的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活性及EPCR、TM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结肠缩短(P0.05),伴脾重增加(P0.05),结肠组织学积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活体显微镜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大大升高(P0.01),同时,血浆PC、PS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肠组织EPCR表达下调(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结肠炎症程度与PC活性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SS小鼠结肠组织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APC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表达EPCR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UC时PC系统被抑制,其可能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PC系统。提高PC系统水平可能是治疗UC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作用以及Akkermansia muciniphila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延缓结肠炎癌变的机制。方法 C57BL/C小鼠共30只,分为对照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每组10只,在建模结束后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HE染色检测结肠病理结构,计算成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小鼠结肠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3组小鼠ZO-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1、 N-cadherin、GPCR41、GPCR43、Bcl-2、 Bax等蛋白的水平,GC-MS法检测3组小鼠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结果 HE发现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小鼠的结肠组织炎症浸润,肠腺水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小鼠的结肠水肿和出血减轻,肠腺结构清晰。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中小鼠IL-1β、IL-6、TNF-α水平(pg/mL)(9.12±0.36、 6.36±0.42、 45.20±3.63)较对照组(3.80±0.38、 0.06±0.89、 2.10±0.14)升高(Tamhane’s T2分别为0.001、2.549、12.831,均P<0.05),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灌胃后,IL-1β、IL-6、TNF-α水平(3.92±0.19、3.54±1.28、18.20±8.47)下降(Tamhane’s T2分别为6.553、2.414、5.743,均P<0.05)。免疫荧光双染法显示ZO-1和E-cadherin主要定位在结肠柱状上皮和肠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ZO-1和Ecadherin的表达(ng/mL)(0.04±0.01、0.34±0.55)比对照组(0.10±0.18、0.48±0.13)降低(Tamhane’s T2分别为0.681、4.379,均P<0.05),而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处理后显著上调小鼠结肠的ZO-1和E-cadherin的表达(0.08±0.05、1.08±0.28)(Tamhane’s T2分别为7.059、5.873,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Occludin-1、 GPCR41、 GPCR43、 Bcl-2表达(ng/mL)(0.36±0.06、 0.48±0.13、 0.38±0.13、 0.34±0.55)较对照组(1.08±0.08、 0.74±0.06、 0.48±0.13、 1.64±0.11)减低(LSD-t分别为2.369、 0.304、 8.119、 2.298,均P<0.05),Bax表达(ng/mL)(1.34±0.27)较对照组(0.48±0.13)增加(LSD-t为7.727,P<0.05),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相比,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小鼠的Occludin-1、GPCR41、GPCR43、Bcl-2表达(0.84±0.06、0.60±0.19、 1.08±0.08、 1.08±0.28)上调(LSD-t分别为1.153、 4.111、 9.472、 5.873,均P<0.05), Bax表达(0.34±0.58)下调(LSD-t为8.785,P<0.05)。短链脂肪酸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丙酸丙酯水平(μg/mg)(0.000 066±0.000 025)较对照组(0.000 244±0.000 035)下降(LSD-t为7.448, P<0.05),而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干预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的丙酸丙酯水平(0.000 276±0.000 049)上升(LSD-t为8.779, P<0.05), 3组中戊酸丙酯、异己酸丙酯、己酸丙酯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可降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IL-1β、IL-6、TNF-α水平,可能通过短链脂肪酸介导GPCR调控ZO-1、E-cadherin、Occludin-1等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肠的黏膜屏障,从而降低结肠炎相关癌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用于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8周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溃疡组和罗格列酮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灌肠和灌胃,模型组为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和生理盐水灌胃,罗格列酮组则从灌肠造模成功后的第二天起,每天采用罗格列酮灌胃给药1次(5 mg/kg)。观察大鼠的一般活动状态,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灌肠后第60天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DMI),苏木色精-伊红法(HE)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组织学评分(HS)。生化法用于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IHC)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_(-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组的DAI、CDMI和H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和MP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FκB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溃疡组相比,罗格列酮组的大鼠DAI、CDMI和H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和MP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NFκB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SOD和PPARγ表达,降低MDA、MPO、NFκB和TNF-α表达来缓解炎症反应,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药效学,探讨其治疗冠心痛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肌酸激酶(CK)、乳酸盐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为观测指标,以地尔硫卓为平行对照,观察清热解毒中药干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清热解毒中药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MDA含量、TNF-α与IL-6水平及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SOD活力、NO与NOS水平(P〈0.05,P〈0.01)。结论:清热解毒中药能够保护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过氧化氢酶( CAT)及内皮素( ET-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成地面对照组和急性低压缺氧组,急性低压缺氧组又分成缺氧1组和缺氧2组,每组8只。急性低压缺氧后10 min和24 h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肾脏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内皮素( ET-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低压缺氧后,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 <0.01),缺氧1组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缺氧2组GSH活性显著降低(P <0.05),但MDA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T-1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强,24 h 后表达减弱。结论SOD、CAT和GSH活性明显下降及ET-1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参与了缺氧性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光二极管(1ight-emittingdiode,Um)直肠内照射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抗过氧化损伤以及促进结肠粘膜组织的修复作用。3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组12只与病理模型+LED照射治疗组12只.研究中采用乙酸局部刺激复制大鼠UC模型,其中LED治疗组应用LED结肠内照射,1日1次,共10d。其后观察各组的病理变化,血清过氧化损伤水平。结果显示,LED结肠内照射能够促使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修复;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MDA水平、升高SOD活性。实验表明LED结肠内照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具有抗过氧化损伤作用以及促进结肠粘膜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田基黄提取物(HJT)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 12 mg/kg)组和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的CCl_4橄榄油溶液(1 mL/kg),2次/周,建立HF模型;同时各给药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PC-Ⅲ、Ⅳ-C活性或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减少肝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抑制肝组织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JT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和HF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HJT对CCl_4诱导的HF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和抑制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酰胺对力竭性游泳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对力竭性游泳大鼠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灌服Gin大鼠力竭游泳2h后,检测血清、肾、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力竭性游泳大鼠血清、肝SOD显著升高,肾SOD显著下降;肾MDA含量显著增高,血清和肾GSH显著下降。补充Gin能抑制血清、肝组织SOD升高和肾组织MDA的增多。结论:Gin对力竭性游泳所致的氧化应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研讨壳寡糖(COS)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壳寡糖提供依据。本实验通过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水7天造模,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SASP,50 mg/kg)和壳寡糖低、高剂量组(70和140 mg/kg)。通过体重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病理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评估壳寡糖的作用。通过ELISA检测结肠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显示,壳寡糖干预后能降低DSS诱导小鼠的体重损失、DAI和MPO活性(P0.05),显著降低结肠组织的IL-6和TNF-α水平(P0.05),其中壳寡糖低剂量组能极显著改善结肠缩短症状、保护结肠结构(P0.01),效果优于高剂量组。表明人体推荐剂量的壳寡糖(70 mg/kg)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