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报道,并结合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镜下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及预后和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FDCS,1例发生于颈部淋巴结,另1例发生于肠系膜,镜检肿瘤由梭形及卵圆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漩涡状、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和CD35阳性;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且容易误诊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例小肠多发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例小肠多发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体观可见10余枚肿块散在多灶性分布于肠段,切面灰白色,环绕肠壁扁平状生长,直径约0.7cm-4cm不等,伴坏死穿孔,浆膜面附脓苔.镜下观瘤细胞呈双向分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东  张哲  王伟  王福  方微  杨敏  肖磊  郑杰  屈正  王绿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924-1926,1873,F00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3例(2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41岁)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CT及核磁检查可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病理检查:巨检组织呈肉瘤样、黏液样或胶冻状肿物,紧贴肺动脉内壁生长,并沿血管腔延伸状似血管塑型。镜下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黏液样基质构成,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1例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肺动脉的罕见恶性肿瘤,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研究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法免疫组织化学对4例SNTCS进行多种标记物染色和分析,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确诊的4例该病患者中,有3例为男性患者,仅1例为女性患者,1例发生远处转移,1例转院后失访,2例术后暂未复发。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内的成分比较复杂,可见不同分化程度来源的组织,并且混有畸胎瘤及癌肉瘤成分,局部肿瘤间质中还可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3例患者的上皮均呈EMA及CK阳性,其中1例的神经组织成分NSE、S-100、CD99和Cg A均为阳性,另外2例NSE阴性;3例患者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呈Vimentin阳性,而SMA阴性。结论 SNTC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成分相当复杂的恶性肿瘤,因其复杂的病理形态而易被误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7例嫌色性肾细胞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及Hale’s胶样铁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嫌色性肾细胞癌17例,大体肿瘤直径3-10.5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EMA 100%阳性,CD10 52.9%阳性,Vimentin阴性,CK7 88.2%阳性,P504S29.4%阳性,CD11794.1%阳性。Hale’s胶样铁染色100%阳性。17例中12例随访6个月到3年,仅1例在术后1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其余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良好。掌握该肿瘤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对鉴别其他肾上皮性肿瘤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肉瘤样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其治疗方法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2例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染色特点、影像学特点,消化系统主要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瘤样癌由多形性梭形细胞组成,癌细胞排列分散,呈束状、螺旋状或席纹状,浸润性生长。12例患者中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83.3%(10/12)、波形纤维蛋白阳性率为91.7%(11/12)。12例中仅有1例行术后化疗,其余均未给予术后辅助治疗。结论消化系统肉瘤样癌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切除后结果并不乐观。放化疗对预后无明显差异,基因靶向治疗仍可期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大部分区域为温和的梭形细胞,仅于靠近导管区域细胞密集,并伴轻-中度异型,可见假血管瘤样、黏液样间质,并见胶原化,肿瘤周边可见乳腺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标记,梭形细胞既表达上皮标记CK(AE1/AE3)、CKH(34βE12)和CK7,,也表达肌上皮的相关标记CK5/6、p63、CD10,而ER、PR、HER-2、SMA、desmin、CD34、CD117和S-100均阴性。随访13个月,尚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是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亚型,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标记表达情况,注意与乳腺相关的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LCS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报道两例LCS,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及患者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检,两例瘤细胞均呈弥漫排列,瘤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沟易查见,可见核仁,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其中一例肿瘤间质内尚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例CD1α、S-100蛋白、CD68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40%-50%。患者临床预后差。结论朗格罕斯细胞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例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和50岁。肿瘤大小分别为12cm×11cm×6cm、3.5cm×2.5cm×2cm。一例切面为灰白胶冻样,局部区域呈鱼肉状,另一例质中及灰黄伴局灶坏死。混合性化生性癌的构成成分分别为梭形细胞癌+骨肉瘤、鳞状细胞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软骨肉瘤。免疫表型:2例中,癌的成分均表达CK、EMA,其中鳞状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成分均表达P63;肉瘤成分均表达vimentin、SMA、CK5/6,均不表达ER、PR、Her-2,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分别为40%、60%。结论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报道较少,预后较差,应广泛取材。当组成成分为3种及3种以上时,预后往往更差,应在报告中加以体现,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不同组成成份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MTSCC进行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3例MTSCC中,2例为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50、71、75岁(中位71岁),例2临床表现为腰痛,3例均无肉眼血尿。肿瘤长径分别为2.0cm、3.5cm、6.0cm(中位3.5cm),肿瘤切面灰白色,与周围肾实质界限清晰,例2局部伴出血、坏死。组织学上肿瘤由温和一致的立方细胞紧密排列成狭长的小管结构及梭形细胞两种成分构成,例1、例3部分肿瘤细胞胞质透明,例1黏液性间质稀少;例2、例3间质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AMCAR、CK7、CK19、EMA、NSE等,Ki-67低于5%。FISH结果:3例均无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染色体异常:3、7、17染色体扩增及Y染色体丢失。结论MTSCC为低级别肾细胞癌,形态学谱系广泛,免疫表型表达远曲小管上皮标记(AMCAR、CK7、CK19、EMA、NSE等),主要需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鉴别,一般预后较好,术后仍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滑膜肉瘤是一种伴有部分上皮分化的软组织肉瘤,是一种高级别肉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和多个部位,常见于年轻人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90%以上滑膜肉瘤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并形成SS18-SSX融合基因。滑膜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是在梭形细胞肉瘤的基础上,出现局灶上皮分化,可表现为组织形态上的腺管或实性上皮巢,或仅在免疫组织化学或超微结构上检测到。由于滑膜肉瘤的预后、对化疗的反应与其它软组织肉瘤不同以及未来潜在的靶向治疗可能,滑膜肉瘤的病理诊断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复习了滑膜肉瘤相关文献,着重从滑膜肉瘤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诊断、最新的免疫组织化学与分子遗传学发现、预后与治疗等方面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ALL4在肾母细胞瘤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收集2008-2011年间肾母细胞瘤及其他相关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腺瘤以及后肾腺瘤等病例,共45例;此外收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NET/EWIN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样瘤等病例共2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二步法),对上述各类疾病,进行SALL4的表达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1)SALL4在22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12例,阳性率为54.5%。SALL4在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后肾腺瘤等其他肾脏相关肿瘤中不表达。(2)SALL4在17例混合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为59%。SALL4在2例上皮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2例。SALL4在2例间叶型和1例胚基型肾母细胞瘤中不表达。在SALL4阳性的肾母细胞瘤中,SALL4的表达主要定位于幼稚的上皮成分,幼稚间叶成分和胚基成分不表达SALL4。(3)SALL4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NET/EWIN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样瘤等肿瘤中不表达。结论 SALL4在肾母细胞瘤中有一定程度的阳性表达,其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中的上皮成分,可以用于肾母细胞瘤亚型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培养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MMCS),取孕13d大鼠胚胎,分离胚胎肾脏,去除输尿管芽,消化后置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并行HE染色、电镜观察、生长曲线测定;ABC免疫酶染色法检测波形蛋白、角蛋白、nestin、CD133、CD34;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lorus,DB),并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MMCS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48~72h达生长高峰;波形蛋白、nestin、CD133表达阳性;角蛋白、CD34、DB表达阴性;MMCS以DB标记后流式细胞检测为单峰.结果表明:培养细胞为后肾间充质细胞,纯度较高并符合干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分化类型的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于腹腔及内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85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学特征,评价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显示,85例脂肪肉瘤病例中,高分化型18例、去分化型47例、黏液型13例,圆细胞型1例,多形性6例。采用影像学对7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分化类型进行诊断,其准确率为90.59%。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Mc Nemar配对χ~2=2.33,p=0.51),Kappa指数为0.83(p0.05)。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主要由脂肪样成分组成,脂肪瘤样成分的CT扫描密度、MRI信号与正常的脂肪成分接近,但是有异常的纤维间隔混杂信号。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影像表现为分界清晰、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结构和明显的强化软组织病灶成份。黏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密度及MRI信号与水相似,CT增强扫描表现为网状延迟强化。圆细胞型和多形型脂肪肉瘤多以实性软组织成分为主。本研究表明不同分化类型的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不同,CT、MRI对高分化型、去分化型和黏液型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圆细胞型和多形型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肾细胞癌病理切片,筛选CCPRCC 4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研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患者年龄在46岁至69岁之间(平均55.3岁),男性1例,女性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平均直径为3.85 cm(1.6~7.0cm),所有肿瘤均为右肾单发肿物。4例均呈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单结节,CT显示为低密度,MRI显示为低信号。大体观察肿瘤局限于肾组织内呈单结节状生长,境界清楚,局部似带包膜,切面呈灰红至灰褐色,实性,质地中等,部分区稍韧,局灶伴有出血或囊性变。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囊状、乳头状、管状/腺泡状和实性巢状结构,细胞核形态温和,远离基底膜并朝向腔面,本组病例均为WHO/ISUP分级Ⅰ-Ⅱ级,间质内可见散在数量不等的平滑肌组织。CA-9及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TFE3、vimentin、CD10与AMACR阴性或局灶弱阳性。1例行FISH检测TFE3未见检测出基因相关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ctopic hamartomatous thymoma,E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EHT,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文献复习,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两例分别发生于30岁和49岁的男性,各因发现左颈部肿块1年和5年余就诊。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脂肪细胞3种成分组成,可见多量薄壁中、小血管,梭形细胞在两例中所占比例最大(50%),成熟的脂肪细胞多呈灶状分布。免疫表型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均弥漫表达CK、CK5/6、p63,此外梭形细胞还可部分表达CD10、CD34、calponin、vimentin、SMA,上皮细胞部分表达EMA,TTF-1、S-100两者均未见表达,Ki-67增殖指数均3%。结论 EHT为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男性,认识其独特的发病部位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一例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男性,54岁,因咳嗽1月余,发现肺占位一周入院。病理学检测示:瘤细胞形态单一,梭形或卵圆形,片状弥漫排列;富于细胞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排列,有血管外皮瘤样区域及致密的胶原样瘢痕沉积;灶性间质粘液变,局部区域富于血管并伴脉管扩张,细胞无明显异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肿瘤细胞vimetin、CD34、CD99和BCL2阳性,p53、SMA、Des、HMB45、MC、calretinin和D2-40阴性。结论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发生率较低,应该加深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理解,结合临床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确诊,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二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手术切除的5例CRCC和2例Oncocytoma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 CRCC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核皱缩且核周有空晕;Oncocytoma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核仁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者均呈E-cadherin、EMA、CK20、vimentin阳性;CRCC瘤细胞CD10和CK7强阳性而S-100蛋白阴性,5名患者随访8~32个月,其中1例手术12个月后由于转移死亡;Oncocytoma瘤细胞S-100蛋白强阳性、CD10和CK7阴性,2名患者随访41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CRCC和oncocytoma二者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二者鉴别诊断主要在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综上所述:CRCC为惰性肿瘤,Oncocytoma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合理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及正确评价免疫组化结果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组织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增加相关抗体标记予以鉴别诊断。结果例l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梭形细胞变异型,误诊为未分化肉瘤与形态学观察遗漏中心和中心母细胞特征的淋巴样细胞,没考虑到淋巴瘤的梭形细胞形态变异以及免疫标记的选择失误有关。例2为急性淋巴结T区增生误诊为T细胞淋巴瘤与忽略患者临床信息及对免疫组化阳性细胞量变及强弱评价有误相关。例3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对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形态认识不足及淋巴瘤标记抗体的配伍不当有关。结论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化、临床资料和遗传学基础上,免疫组化标记的选择与结果的正确分析对淋巴瘤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