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主要蝗虫及蝗灾的生态学治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永林教授编著,于2007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介绍我国重要蝗虫及蝗灾生态学治理的古今主要成就。全书分十章:第一章介绍蝗虫种类、区系、分布特点,重要蝗种危害特点。第二章介绍我国古代的蝗虫名称、蝗虫  相似文献   

2.
由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蒋国芳博士和陕西师范大学博士郑哲民教授合著的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专著《广西蝗虫》最近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广酉蝗虫研究成果的专著,对广西蝗虫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及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首次进行了广西蝗虫的地理区划,并且对广西蝗总科6科、蚌总科7科及蜢总科的蜢科共107属236种的形态、鉴别特征及地理分布作了详细描述。该书所记载的种类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有关广西蝗虫研究的记载,而且描述了25个新种,附图1000余幅,对广…  相似文献   

3.
1970年当英国治蝗研究中心成立25周年之际,于7月6—16日在伦敦召开了关于近代和将来蝗虫学问题的国际研究会议。这是继1938年于比利时召开首次国际蝗虫会议之后的一次非政府性的国际蝗虫学学术会议,有39个国家近200人参加。会上宣读论文63篇,进行了21次讨论,并于1972年出版了会议论文专集。在64篇论文中,关于蝗虫分类学与蝗虫危害问题方面的各5篇,蝗虫种群研究方面的24篇,生理学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蝗虫防治对策与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5年和2006年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应用生物制剂防治蝗虫的试验,并提出其控制策略。草地试验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3×1010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5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60%-80%,2005年微孢子虫所引起宽须蚁蝗感染率第10天为14.4%,第45天为59.6%;2006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最高为16.7%。应用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var.acridum)3×1012个孢子.hm-2剂量防治蝗虫,20 d后虫口校正死亡率为40%-60%;将微孢子虫1.5×1010个孢子.hm-2剂量和绿僵菌3×1012个孢子.hm-2剂量协调应用治蝗,10 d后可使防效达到80%以上。在农田周遍草地应用卡死克150 mL.hm-2剂量作为保护带来防治蝗虫,其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以阻止蝗虫侵入农田危害。由此提出在农田周围草地建立化学农药保护带,防止蝗虫入侵农田危害;草地蝗虫密度不高时单独使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或协调应用二者长期控制虫口密度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son),第28d 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 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 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 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 /I>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的混合蝗虫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在1994年显著低于1993年。混合蝗虫种群的种类组成也有所变化,与1993年相比,1994年宽须蚁蝗及白边痂蝗的比例上升较大,而亚洲小车蝗的比例下降。经过5—7年的扩散,蝗虫微孢子虫病至少可扩散距防治区1 000m,其扩散方向可能与风及地势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赵成章  周伟  王科明  石福习  高福元 《生态学报》2011,31(12):3384-3390
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能够反映蝗虫对生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以及种群内部的协同关系。2009年6-8月在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采用DCA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CCA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方法,研究了草地蝗虫种类组成、蝗虫群落分类、优势植物与蝗虫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13种蝗虫分为6个类群,不同群组间蝗虫的种类数、食性和栖境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组内的蝗虫在发生时间、生活型和营养生态位上不重叠;蝗虫的多度与优势植物盖度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显著相关和不相关的复杂关系,植物对蝗虫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为蝗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而不完全是食物资源,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蝗虫分布格局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蝗虫与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蝗虫灾害发生与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因蝗虫种群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导致新疆是我国蝗虫灾害发生最突出、最典型的地区,也是遭受邻国蝗虫跨境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本文概述了几十年来新疆蝗虫基础理论研究及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进展,同时总结了中哈边境蝗虫跨境迁飞过程及雷达监测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就中亚迁飞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区域迁飞害虫监测网络平台建立和生物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监测和治理新疆本地蝗虫及西北边境迁飞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关于甘肃的蝗虫,1927—1930年由张舒平等领导的中国-瑞典科学考察团曾有过调查。那时,他们曾经过甘肃南部、中部(包括兰州)及河西地区。调查结果由1932年起陆续发表。其中涉及甘肃省蝗虫共20属26种,主要是一些产于甘肃南部的种类。至于兰州及其邻近地区的蝗虫,则未见报道。以后,胡经甫(1935)、夏凯龄(1958)都对甘肃省的蝗虫作了比较系统的记述。此外,在鉴定我国北方蝗虫时,于1959年发表了三个新种,其中有两种产于甘肃。所有这些蝗虫记录,其中注明产于兰州的,查考中外文献,只有7种。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图与遥感研究所所长倪绍祥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 ,率领他的研究集体对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的发生与生态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其遥感监测与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多年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中 ,借助于陆地卫星遥感图象与地理信息系统 ,划分了草地蝗虫的生境类型、评估了潜在的发生与成灾的可能性并初步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 ,提出了草地蝗虫样区研究方案和蝗虫密度与植被生境的定量指标。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撰写了《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遥感监测与预测》专著。全书分上、下篇 ,上篇 :环青海湖地区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可以用蝗虫的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来检测蝗虫种群的动态变化情况,这有利于研究蝗灾的发生于成为灾害的原理,有利于对蝗灾进行预报,进而有利于蝗灾的防治。对东亚飞蝗、大垫尖翅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这六种蝗虫利用凝胶电泳的技术分析对其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在所研究的12个基因座位中有有3个基因座在蝗虫的六大种群中均成呈单态分布,6个基因在在蝗虫的六大种群中呈多态分布,其余蝗虫的基因座位在这几个种群中至少有一个基因座位存在等位基因。研究表明六种蝗虫的遗传多样化水平均不高,我们可以通过蝗虫基因型和蝗虫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来对蝗虫种群进行检测,从而为防止蝗灾的发生提供指导和参考,进而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蝗虫区系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恒  谢嗣光 《四川动物》2003,22(3):133-136
1998~2000年对重庆市蝗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有蝗虫60种,隶属于5科36属。其蝗虫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体,占重庆市蝗虫种数的51.7%;广布种次之,占21.7%;特有种再次,占16.7%;古北种最少。占10.0%。重庆市蝗虫可分为3个分布区:渝东北部中山区(24种)、渝南缘及东南部山地区(40种)和渝中西部低山丘陵区(34种)。  相似文献   

12.
杨洪升  季荣  王婷 《生态学杂志》2008,27(2):218-222
对1952-2005年新疆蝗虫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蝗虫发生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筛选确定了北非副热带高压、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冷空气、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印缅槽等与蝗虫发生面积相关的关键指标.其中,北非副热带高压对新疆蝗虫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4-6月的降雨量,从而影响蝗卵孵化、蝗蝻的发育及蝗虫的发生.将筛选出的39个大气环流特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得出拟合较好的4个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为蝗灾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蝗虫地理分布格局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593个经纬网格单元(0.2°×0.2°)统计陕西蝗虫分布数据,根据陕西蝗虫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全布种(593个网格单元中有分布)、多布种(9个以上网格单元有分布)和独布种(9个以下网格单元有分布)3类.以分布区域为性状作聚类分析,在相关性系数为0.153处,将多布种分布划分为12组,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各组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秦岭山脉对陕西蝗虫的阻限作用较明显,秦岭以南蝗虫物种以东洋型种为主,秦岭以北以古北型种为主;2)陕西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全国基本一致;3)太白山地区蝗虫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7—9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进行蝗虫调查,发现有蝗虫4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不同生境内蝗虫区系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经过多年的调查,并参考其他研究成果,在所设的8个样点中统计出蝗虫7科,39属,107种。分析了东北地区蝗虫的群落结构、各蝗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种属分配,并讨论了该区蝗虫的地理分布关系等。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蝗虫古北种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种类数的87.85%,在所调查的8种类型的生境中,长白山地区的蝗虫种类最为丰富,向海自然保护区的蝗虫种类最少,并且和其他各生境蝗虫组成的相似性指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横断山脉地区的蝗虫四新属七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山脉呈南北走向,山高水急,河谷切割很深,交通不便,蝗虫类的材料贫乏,张广朔先生1937年报导本地区蝗虫有2种。本所动物考察队于1973年和1977年去西藏考察的归途中曾二次横越横断山脉,采集了一批蝗虫标本。西北农学院周尧教授提供了一些云南蝗虫标本。经鉴定发现短翅类蝗虫四新属七新种,现记述于下。作者对标本采集者周尧教授,袁锋同志和李继钧同志深表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北麓四种天然草地蝗虫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涛  龙瑞军  刘志云 《昆虫学报》2010,53(6):702-707
为了研究不同草地类型间草地蝗虫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性,于2008和2009年6-10月在祁连山北麓4种天然草地设置采样点,用网捕法调查草地蝗虫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共捕获到蝗虫28种(亚种),隶属于7科15属。结果显示:4种不同草地类型平均蝗虫丰富度变化幅度为7~23种,较低的蝗虫丰富度出现在高山灌丛,2008和2009年其丰富度分别为7和8种;而高山草地蝗虫丰富度值最高,两年分别为16和23种;荒漠草地和高山草甸蝗虫丰富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两年间丰富度值分别为15和15及9和12种。结果提示,水热资源状况、草地植被和地貌地势等特性决定的空间异质性对草地蝗虫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生境间草地蝗虫时空分布呈现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内蒙古草原蝗虫群落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草原蝗虫群落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动态变化。植物和蝗虫的取样涉及3种植物群落类型。每一种群落类型又根据放牧强度的不同,划分为5个放牧梯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蝗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贴近度分析及择近原则的方法,阐明了蝗虫种的优势度变化及替代种的替代次序。通过灰色关联及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的结合,分析了11个蝗虫种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反应。对应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说明,蝗虫群落的变化是与某些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植物种类数、生物量、高度以及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等。某些蝗虫种的生态指示意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昌吉州是新疆重点蝗区之一。蝗虫主要发生于天山北坡草原带和农牧交错的旱地。我们在草原蝗虫防治工作中,观察到紫翅椋鸟有群集捕食蝗虫的习性。1980年6月5日,在阜康县天池公路西梁的泉泉沟地段发现蝗虫,当时的虫口平均密度20—30头/米~2,曾发现有几群紫翅椋鸟在那里捕食,3天后查蝗虫,虫口平均下降为2.8头/米~2;6月15日,在昌吉县阿魏滩的红山沟查蝗虫,见到5群紫翅椋鸟在草场捕食蝗虫和螽蟖;1981年6月18日,在玛纳斯县南山,又见到约7群正在捕食蝗虫。 紫翅棕鸟的习性,对降低草原虫害有一定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草地蝗虫产卵期、越冬期和孵化期的关键气象影响因子作为草地蝗虫气象适宜度指数构建的主要因子,对内蒙古镶黄旗2010年草地蝗虫潜在发生的气象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当年7月上中旬在镶黄旗的实地调查资料,选取海拔、坡向、土壤类型、土壤含砂量、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土地覆被类型7个相对稳定的生境因子,用模糊评判方法和3S(GIS、RS、GPS)技术对该旗草地蝗虫潜在发生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构建气象-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该旗2010年草地蝗虫潜在发生可能性(POG)等级,并用2010年实测数据和2001-2010年历史数据对模型模拟的蝗虫发生位置和蝗灾发生面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本文所建气象-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镶黄旗POG等级的评价结果是可靠的.该旗草地蝗虫潜在发生的气象适宜性等级非常一致,绝大多数为适宜等级;蝗虫潜在发生源地的空间异质性主要与生境因子有关,在海拔1300~1400 m的平地/东坡/南坡、植被盖度30%~50%的温带丛生禾草草原、土壤含砂量60%~80%的典型栗钙土的生境条件下,草地蝗虫潜在发生的可能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