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  龙正权 《昆虫知识》1998,35(6):340-343
本文首次报道了杨白织潜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affer在贵州的发生危害情况,详细记述了杨白纹潜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贵阳和铜仁地区,杨树受害株率达95%~100%,受害叶率达75%以上,受害叶每叶虫数3.6米以上,株虫口密度84.8头以上。该虫在铜仁地区1年发生5代,越冬代9月上旬化蛹,翌年4月上旬羽化。成虫寿命4~8天。卵块产于叶片正面贴近主脉或主侧脉处,卵历期2~5天,每卵块平均16卵粒。幼虫孵化时从卵壳底部咬孔潜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历期8~20天,幼虫老熟后咬破上表皮钻出,在被害叶片背面或吐丝下垂至下部叶片的叶背或下部主干与分技交界处的树皮裂缝中织“H”形茧化蛹。第一至第四代蛹历期为8~11天。本文还提出了该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藜中华绢蛾的发生及其治草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藜中华绢蛾Scythris sinensis Felder et Rogenhoter属鳞翅目、绢蛾科,取食农田藜草,可用作生物防治。 此虫在本地5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生3代,世代重叠。幼虫分别于5月、7月、8月出现,在22~25℃温度下,卵期7~8天,幼虫期25天,蛹期9~10天,成虫寿命6~10天。  相似文献   

3.
咖啡木蠢蛾在福建省1年发生2代,幼虫的孵化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与10月,掌握其幼虫孵化高峰期适时喷施20%三唑磷乳油1500倍稀释液,结果表明,对药前10d内孵化已蛀枝干的幼虫杀虫率为90oA~100%,对药后10d内已蛀枝干的幼虫杀虫率为85%~100%,2次施药就能有效防治咖啡木蠢蛾为害。由于此法简便,经济,易行,故建议在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勇  周福才  陆自强 《昆虫知识》2007,44(5):716-718,F0004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是一种多年生攀援性恶性杂草,对绿篱、草坪、观赏灌木危害较大。乌蔹莓鹿蛾Amatasp.是一种以乌蔹莓为食料的单食性昆虫,以老熟幼虫在残枝落叶上作茧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化蛹,中下旬羽化,每头雌蛾平均产卵块3个,每卵块有卵几十粒至100粒不等,平均每块含卵42粒,卵期7~9天,幼虫分5龄,历期14~18d,蛹期10~14d。在江苏扬州1年可发生不完全的4代。幼虫对乌蔹莓各器官的偏嗜性程度为:花蕾>叶>果。乌蔹莓鹿蛾对乌蔹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克让 《昆虫知识》1992,29(1):32-33
记述了梨斑叶甲各虫期的形态。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内越冬。3月下旬出蛰取食,产卵于寄生叶背面。卵期7~10天,幼虫期20天左右,蛹期11天左右,成虫期360天左右。在幼虫三龄以前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喷雾防治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东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寿民  侯正明 《昆虫知识》2004,41(5):461-464
米螟性诱剂试验、形态鉴定表明 ,陇东发生的玉米螟 ,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为优势种 ,也有少量的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alis (H櫣bner)。有效积温计算 ,年发生 1 2 4代 ,其中蛹期3 3d ,产卵前期 7d ,卵期 1 2d ,幼虫期 46d。观察表明陇东玉米螟年发生基本 1代 ,局部 2代。 7月上中旬为蛾量高峰期。阶段性人工饲养表明 ,蛹期 2 1 8d ,产卵前期 2 8d ,卵期 1 0 1d。雌蛾寿命 7 9d ,雄蛾寿命 6 4d。影响发生的重要因素是降水量和天敌。  相似文献   

7.
用马铃薯人工饲养马铃薯块茎蛾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桂富荣  李正跃 《昆虫知识》2003,40(2):187-189
介绍一种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operculella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在人工养虫室内用 1 0 %的蜂蜜水喂养成虫 ,用滤纸收集卵块 ,幼虫在薯块上饲养 ,化蛹于牛皮纸卷成的纸筒中 ,饲养结果发现马铃薯块茎蛾完成 1代大约需要 35~ 4 6d ,室内连续饲养块茎蛾 3代 ,卵的孵化率、幼虫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8.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突肩瓢虫5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在云南开远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蔗茎老叶鞘内越冬.日均温26.6~27.8℃下,卵期3~4天,幼虫期9~12天,预蛹期1天,蛹期4~5天,成虫产卵前期20~25天,1个世代历期37~46天;日均温24.5~25.5℃下,卵期5~9天,幼虫期14~21天,预蛹期1~2天,蛹期5~8天,成虫产卵前期25~30天,1个世代历期45~55天.(第4代)(越冬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全代历期长达250余天.成虫、幼虫均捕食甘蔗绵蚜.大突肩瓢虫田间种群动态:6月初开始在蔗田出现,8~10月种群数量明显增长,11月间形成高峰,12月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0.
北京郊区苹果小卷蛾成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 slerstamm为北京郊区大桃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试验采用黑光灯诱杀、糖醋盆诱集 2种方法在不同生态环境果园对其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5月底至 6月初 ,第 1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6月1 0~ 1 5日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旬 ,第 2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葱斑潜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秀美  姜官恒 《昆虫知识》2001,38(5):366-371
葱斑潜蝇在山东1年发生6-7代,以蛹于10月在地表5cm左右土中越冬。4月下旬越冬代蛹开始羽化,羽化高峰在5-6月,4月下旬始幼虫,5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世代重叠发生,盛发期在6-9月,完成1代需17-31天,其中卵期2-5天,幼虫期3-9天,蛹期11-18天,成虫活动高度多在1m以下,取食,产卵喜在大葱心部第2,3叶,平均单雌产率109.3粒。幼虫潜食主植物的叶片而形成潜道。温度20-32℃、湿度60%-90%利于其生长发育,危害和繁殖。恒温下测得全世代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有效积温为361.1日度,土壤含水量5%-15%适宜蛹羽化。寄生性天敌有幼虫幼虫期寄生的姬小蜂6种,寄生率达40%;幼虫一蛹期寄生的金小蜂1种、茧蜂2种,寄生率为28.4%-79.4%。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于1991—1993年6月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第1代棉铃虫雄蛾,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991年在河北饶阳示范3000亩,每亩棉田设诱捕器3个。一代成虫期雄蛾量减少了39~55%,雌蛾交配率下降13~31%,交配2次以上的仅占总支配雌蛾的6~26%。二代卵的孵化率为25~27%。  相似文献   

13.
忍冬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危害金银花的中国新记录种——忍冬细蛾Phyllonorycter lonicerae(Kumata)。对该虫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虫在河南封丘县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金银花老叶内越冬。幼虫潜入叶内取食叶肉,致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严重影响金银花树势和产量。在越冬代、第1代成虫发生盛期,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3000倍液喷雾;在各代卵孵盛期,用1.8%阿维菌素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可。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转Bt抗虫棉苏抗103与GK—22对玉米螟抗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用苏抗103嫩叶、簧,花、蕾饲曩第三代玉米螟幼虫,最终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100%、95.83%、83.33%与100%。校正化蛹下降率分别达100%、92.31%、50.07%与100%,校正幼虫成蛾减退率分别达100%、90.92%、0%与100%。(2)人工饲料中加入5个不同浓度苏抗103嫩叶饲喂第二代幼虫,除0.4%浓度,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成蛹下降率均为100%,0.4%浓度的幼虫期延长20.68%,蛹重下降18.24%,蛹期延长19.79%。(3)人工饲料中加入5个浓度的苏抗103或GK22嫩叶分别饲喂第三代幼虫,苏抗103上幼虫校正死亡率较第二代有所下降,分别为3.04%、-16.68%、28.2%、33.33和75%。GK22上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3%、26.89%、45.69%、70.816%和68.09%。其幼虫校正死亡率及幼虫期、蛹期、成虫校正减退率均有随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较亲本棚,对蛹重、雌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苏抗103与GK22影响棉田玉米螟幼虫与蛹的存活与生命力,进而影响其成虫繁殖力而表现出良好抗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vicarius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虾钳菜披龟甲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耀光 《昆虫知识》1994,31(3):158-160
虾钳菜披龟甲是湘南危害空心莲子草的重要害虫,1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产卵期长达25~45天,平均每雌产卵64粒。各虫态历期,因代别而异,卵期在3~9天,幼虫期在16~26天,蛹期3~8天。成虫寿命长达60天或200余天(越冬代)。发生为害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高温、干旱对其不利。  相似文献   

17.
<正> 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Warren)在河北省安国县1年发生3代,专为害卫茅,以蛹在树冠下土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第二年4月底至5月初羽化。成虫不善飞翔,常在树冠下低矮作物或地表杂草上匍伏,晚间羽化后3~4天开始产卵在树干的裂缝、叶面,也有少数产在树枝、叶柄处。每块卵由十几粒至几十粒不等,每头雌蛾可产卵150粒以上,卵期7~9大。幼虫具假死性,能吐丝结网,受  相似文献   

18.
麻疯树柄细蛾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是在我国新发现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潜叶蛾类重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该虫形态、发育习性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本文对麻疯树柄细蛾成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大小进行了详细描述。95.54%(n=426)的老熟幼虫在10点至18点结茧。89.19%(n=111)在夜间20点至次日凌晨6点羽化。交配在清晨进行, 持续30~210 min不等。87.53%(n=441)的卵在夜间20点以后至次日6点以前产出。卵多产于叶脉边缘与叶片形成的凹陷处。66.77%(n=8 266)的卵产于叶片背面, 其余产于叶片正面。每雌产卵平均60.03粒(n=32)。麻疯树柄细蛾在攀枝花全年均可发育。以成虫在每年2月至5月越冬。一年发生10代以上, 世代重叠明显。以6月室外平均气温25.15℃条件下, 全世代发育需18~20 d。卵期3~4 d, 1龄幼虫期1 d, 2龄幼虫期1~2 d, 3龄幼虫期1~2 d, 4龄幼虫期1~2 d, 5龄幼虫期2~3 d, 预蛹期1 d, 蛹期4~6 d, 成虫产卵前期1 d。  相似文献   

19.
1.据1954年考查,东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它是限制或抑制松毛虫大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2.卵期的寄生天敌有: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平腹小蜂,白角小蜂,名和小蜂及金小蜂等六种,其中以前三种较为重要。 3.第一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12.76%,其中黑卵峰的寄生率达5.83%,第二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40.61%,其中黑卵蜂的寄生率达33.45%。 4.松毛虫各种卵蜂羽化时期及数量的观察,使我们初步了解卵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对于今后饲放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5.幼虫期的寄生天敌有:两色瘦姬蜂,黑胸姬蜂,红头小茧蜂,黄甲腹小茧蜂,毒蛾绒茧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白僵病菌及寄生蝇类较为重要。 6.三次幼虫期寄生天敌的考查可以看出:越冬代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56.62%,第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82.83%,第二代幼龄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40.83%,幼虫期的死亡率(主要是寄生率)相当高。 7.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日本黑点姬蜂,大腿蜂,花胸姬蜂,黑瘤姬蜂,松毛虫瘤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日本黑点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较为重要,但需指出,可能是因为病菌寄生的原因,未羽化蛹的比例很大,如在越冬代占36.68%,第一代占40.11%,这是值得今后深  相似文献   

20.
河南伏牛山区地理和气候环境独特,核桃Juglans regia L.栽植面积较大,但是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的危害严重制约着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为了绿色防控核桃举肢蛾,本研究利用生态学手段调查了伏牛山区核桃举肢蛾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对包括苏云金杆菌在内的11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检测了该地区核桃的农药残留,以期为伏牛山区核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河南伏牛山区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下旬,其中6月中旬为核桃举肢蛾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第1代卵孵化盛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第1代幼虫盛发期在7月中旬;第2代卵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核桃举肢蛾的成虫羽化盛期至初孵幼虫期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筛选试验表明:8 000 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5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为93.62%,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1.49%)相当。农药残留检测表明:核桃果仁注干吡虫啉残留较高,但灌根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