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蛇志》2017,(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运动疗法进行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7,(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上加用康复训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病历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6名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分两组,每组53例。治疗过程中,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的患者记为对照组(53例);给予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患者记为观察组(53例)。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总疗效、UPDRS评分、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UPDRS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UPDRS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康复锻炼在老年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性锻炼,观察组康复锻炼,1个月后进行两组患者肌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实施帕金森病临床路径及护理管理对提高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变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实施帕金森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结合的临床路径,并经1个月完成临床路径后,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对帕金森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观察指标以及出院时的疗效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干预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进一步改变帕金森病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林龙仔  陈鸿宾 《蛇志》2017,(3):311-312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度螺酮治疗,并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量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UPDRS、HAMD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UPDRS和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坦度螺酮的受体选择性高,能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状态)和明显改善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且用药安全,是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有效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7.
王志坚  张林艳  陈杰  许多 《蛇志》2017,(3):283-284
目的观察脑电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帕金森病伴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为量化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干预组的评分下降较为显著,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治疗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症状,而且能显著缓解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90例,根据双盲实验原则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ADL、HAMD、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命质量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老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患者抑郁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凤 《蛇志》2023,(1):101-103+119
目的 观察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步态功能[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及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情况。结果 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TUGT均低于干预前,BB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PDQ-39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和步态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实施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例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的康复护理。通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发现,干预8周,两组轻度依赖、中度依赖所占比例上升,重度依赖、完全依赖所占比例下降,观察组轻度依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完全依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两组FMA表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平衡等维度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证实,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纠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训练及护理方法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3%(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mss评分为5.63±3.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1±4.75,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ADL评分为50.62±1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85±12.16,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以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髋关节功能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4.793, p<0.001);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 p=0.025);两组患者肺炎、髋关节脱位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χ~2=7.671, p=0.006)。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卢颖  刘浈  倪文娟 《蛇志》2017,(2):206-207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伴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帕金森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情况。结果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系统性心理预防及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12~16岁自闭症患者按着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行为预防及干预,包括:治疗前的基础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治疗后康复方案及辅助治疗等。而对于实验组,除了实施常规的行为预防及干预外,还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预防及干预,包括:语言疏导、健康教育、辅助矫正、生命体征监测、肢体语言演示等。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孩子们能够完成正畸治疗,自闭症儿童治疗配合的的程度,听话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蛀牙数和牙龈指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行为预防及干预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配合合作的程度及医嘱依从性,值得在口腔正畸科门诊自闭症儿童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SOP)患者的影响,以期为SOP患者的康复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前瞻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S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情况、机体功能、骨密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骨骼肌质量(ASM)、外周骨骼肌指数(SMI)以及握力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衡测试、4 m步速测试、5次椅上坐-站测试评分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与管理筛查工具量表(DMS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可促进老年SOP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提升机体功能,改善骨密度及心理状况,是老年SOP患者的理想康复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卢颖  刘浈  倪文娟 《蛇志》2016,(4):461-462
目的探讨面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面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4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以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post prandial plasma, P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细胞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脂联素(adiponec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aradhension molecule-1, ICAM-1)、胱抑素C (cystatin C, Cys-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O、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ICAM-1、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对饮食、运动、用药、心理方面的依从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的依从性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状况、心理状况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我们的研究初步得出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控制患者血压、血糖、MMP-9、ICAM-1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程度、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方法与用药情况基本一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整体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急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