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淀淀  王自秀  刘剑梅  柯斓  张林波 《蛇志》2013,25(2):124-12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呼吸内科"品管圈"组织,运用PDCA循环,针对第三方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不满意因子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88%上升至9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促进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倡感动服务,有效地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病区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增加护士自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品管圈的方法,降低中心药房片剂盘点的金额误差率,以提高帐物相符率。方法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通过搜集2015年1月到2015年2月中心药房片剂盘点的数据,分析造成片剂盘点误差的原因,拟定相关对策,并进行对策的实施与检讨,最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中心药房片剂盘点的误差率由改善前的0.70%降低到改善后的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陈雪 《蛇志》2014,(1):68-69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4~9月QCC活动开展后住院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QCC活动开展前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相关知识、危害性认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康复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1.67%、97.92%、83.33%、85.42%、87.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有利于增强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提高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在理论知识达标率方面由培训前22.2%提高到100%,临床操作合格率由33.3%提高到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雪云  吴娓星 《蛇志》2014,(4):427-42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率明显提高,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5,(1)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降低肛肠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肛肠病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00例)和电话随访组(100例)。常规组按护理常规护理,并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正确用药及伤口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内并发症引起的再次就诊率。结果电话随访组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电话随访组半年内因并发症再次就诊率为1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7%。结论电话随访可显著降低肛肠病术后出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就诊率。  相似文献   

7.
廖明珍  罗丹  蒋丽萍  黄珺 《蛇志》2013,(4):397-398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康复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相关指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发生率较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显著降低,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周明芳 《蛇志》2017,(3):359-36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予任何关于母乳喂养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活动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当天及术后1、2、3天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和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呼吸内科病房的应用与成效。方法我科于2013年4月起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由医生护士形成协同小组共同管理病人,包括共同查房、健康教育、出院随访,并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程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与医护的合作率及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结果与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前比较,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患者防治疾病知识水平、患者与医护合作率和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可以促进医护配合和谐,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提高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制定计划、分析数据,探讨品管圈管理提升肿瘤患者疼痛护理质量。(1)有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肿瘤病人疼痛评估的准确性从70.48%提高到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活动前、后的QCC使用方法的掌握、护理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业务知识的学习、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6项进行自我评价的打分,得出结果呈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医院开展品冠圈活动,对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干预,探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5年1月我院参考其他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入住我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开展品冠圈活动,确定本次品冠圈的主题为"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分析跌倒存在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及具体措施,最终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0.020%(4/19876)低于0.070%(13/18567)。结论通过在院开展品冠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率,此做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静 《蛇志》2014,(1):118-119
目的探讨QCC手法在门急诊患者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门急诊患者输血安全缺失率"作为活动主题,按QCC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评价QCC手法在门急诊患者安全输血管理中的效果。结果门急诊患者输血安全缺失率由活动前的34.84%降至活动后的7.98%,改善幅度77.10%。结论通过运用QCC手法,能有效降低门急诊患者输血安全缺失率,同时提高圈员的团队协助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黄钊燕 《蛇志》2016,(3):356-35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法在静脉血标本缺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调查我科2015年3月16~29日静脉血标本1408例,其中缺陷标本20例;2015年7月8~21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血标本1463例,缺陷标本3例。运用品管圈方法对缺陷原因进行分析,明确重点,拟定对策,进行改进。结果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缺陷率由1.42%下降至改善后的0.21%,进步率为85.2%。结论护士在静脉血标本质量控制中起关键作用,运用品管圈管理法可大大提高静脉血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促进疾病早日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减轻痛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信誉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骨科择期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次数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分析骨科择期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次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次数由原来平均每台手术7.6次降至改善后的平均每台手术的3.1次,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骨科择期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手术间的次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玫瑰圈在人工造瘘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按品管圈实施原则组建科室玫瑰圈,并对接受肠造瘘口术的50例患者通过对人工造瘘口周围皮肤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制定对策及实施,观察患者出院时人工造瘘口周围皮肤状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经实施玫瑰圈护理后,本组中26例患者出院时造瘘口周围皮肤均无红肿、破溃以及粪便排泄不畅等,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7.5%。结论玫瑰圈有利于提高人工造口周围皮肤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 在住院药房进行品管圈活动推进工作,通过系统培训,按照品管圈活动的主要步骤实施,即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作业标准化等。病区对住院药房投诉频次由改善前的平均8.4次/天降到3.9次/天,病区药学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病区对住院药房工作的满意度,工作人员的软环境也得到了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9,(4)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医院住院的肺癌化疗患者184例,化疗次数938例次,按治疗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肺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服务流程及出院1周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及出院1周电话随访,同时对血常规复查结果有异常的患者进行第2、3周连续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复检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血常规复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7,P0.001)。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及连续随访干预,提高了患者血常规复检率,有效避免感染、骨髓抑制等重症毒副反应发生,减少患者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9,(3)
目的了解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后随访需求情况,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的肺癌化疗患者院外随访需求情况调查表便利抽取84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随访选择意愿、随访需求等。结果电话随访是患者院外首选的主要随访方式(86.9%),且希望由医生(48.8%)进行随访;每次10 min的随访通话时长占比例最高(47.6%),下午(33.3%)是患者希望进行随访的最佳时间段;患者希望医务人员开始随访的时间为出院1周(47.6%),患者更愿意接受2周1次(44.0%)的随访频率。定期复查(58.3%)是患者最想获得的院外指导。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的院外随访意愿强烈,需开展多渠道的随访服务,以满足患者对随访方式、随访时段、随访内容的需求,提高疾病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赵月香 《蛇志》2014,(2):191-19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2月1日~2014年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212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如何降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降低ICU置入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雷秋妹 《蛇志》2014,(1):120-12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我科于2013年7~11月由8名护士自愿自发组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对活动前后进行评分,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 8名圈员护士对无形成果自我评分中,活动后成长分最低是1,最高是1.62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综合水平,对个人成长大有益处,值得在手术室护士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