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23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107)和实验组(n=129),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升高,而其他临床症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TNF-α、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7 d,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实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更好,可减轻炎性反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早期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的作用,并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术后康复支持疗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早期CRC根治术术后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肠道微生态复杂度及属水平相对丰度、肠道菌群OTU数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提高(P0.05),观察组CD8~+T治疗前后相近(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均升高(P0.05),对照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下降(P0.05),对照组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梭菌、类杆菌、链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升高(P0.05),对照组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DAO、I-FABP、内毒素水平分别为(6.94±1.23)mg/L、(3.45±0.65)U/L、(43.95±7.99)μg/L、(4.48±0.85)U/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5.59±2.79)mg/L、(7.74±1.35)U/L、(74.21±13.82)μg/L、(8.68±1.65)U/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DAO、I-FABP、内毒素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早期CRC患者根治术后的细胞免疫水平,有效纠正早期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早期CRC根治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肝功能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低于术前,术后6 h、12 h、24 h对照组MMSE评分低于术前和观察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与对照组的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2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RTF)、CD3~+、CD4~+、CD8~+细胞水平,并于术前、术后2周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 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以及对照组术后2周的RBP、PA、ALB、RTF、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CD8~+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 d、术后2周观察组RBP、PA、ALB、RTF、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EORTCQ LQ-C30功能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症状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3例,本次治疗前均接受保乳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及5周期的辅助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术后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53及CA724,及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A125、CA153及CA724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II度以上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可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胃癌肠道屏障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及护理对策。本研究选取106例自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下床活动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CRP、IL-6、IL-8及HO-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3 d,观察组患者CRP、IL-6、IL-8及HO-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时,观察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时RbP、PRE及AL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创伤小,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较轻,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宫颈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72 h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CD3~+、CD4~+/CD8~+、CD8~+、CD4~+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的血清TNF-α以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12 h的CD3~+、CD4~+/CD8~+、CD4~+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2 h的CD3~+、CD4~+/CD8~+、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的CD3~+、CD4~+/CD8~+、CD8~+、CD4~+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助于宫颈癌手术患者早期拔管和苏醒,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血乳酸值及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33例和非糖尿病组(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45例,于术前2h(T_1)、麻醉后(T_2)、CPB转机后5 min(T_3)、主动脉阻断后5 min(T_4)、停止CPB时(T_5)、手术结束时(T_6)、术后2h(T_7)、4h(T_8)、6h(T_9)、8h(T_(10))、12h(T_(11))、24h(T_(12))及48h(T_(13))监测两组血糖及血液乳酸水平,比较两组康复进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血糖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T_1时刻(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与糖尿病组的15.15%(5/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术前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波动更明显,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T细胞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每组5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术中1 h、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和心率(HR);两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后2 h、术后2 d和术后7 d的T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的认知功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诱导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AP、Sp O2和HR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插管时、术中1h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3~+、CD4~+、CD8~+、CD4~+/CD8~+值均较术前30 min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CD3~+、CD4~+、CD8~+、CD4~+/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术前30 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 h和术后1 d,两组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和7 d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和3 d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凭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T细胞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余琼  刘咏辉  张洁  朱伟强  梁伟民 《生物磁学》2014,(26):5068-5071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对接受乳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血糖、皮质醇、出血和感染的影响,明确其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0 例择期全麻下行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地塞米松组,n=80)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80)。检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 天和第3 天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水平,记录术后1~3天恶心呕吐次数和抗呕吐药物的使用量,比较两组术后1 周内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 天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2 天的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 天血清皮质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周内,两组患者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有效地预防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短暂抑制术后内源性皮质醇水平,不增加患者术后高血糖、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SP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介质、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10 min、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 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P阻滞可加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和B组63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生存质量、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插管前(T1)~拔管时(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麻醉前(T0)升高,但B组T1~T4时间点MAP、HR低于A组(P<0.05)。B组术后1 d肾上腺素、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B组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安静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运动时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PV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生存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与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对照组持续输注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清白介素-2(IL-2)、IL-10、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拔管时,观察组的DBP、S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5、10、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天时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IL-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良好,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合并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术围术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肝门阻断、开放后有创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肝段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3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于手术开始前、第一肝门阻断开放即时、阻断开放后15min,分别采取动脉血化验血乳酸浓度,记录采取动脉血时血压值及开放后血压最低值,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放即时与开放后15min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浓度与肝门阻断时间呈正相关,开放即时与开放后动脉血乳酸浓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后血压下降程度与乳酸浓度无明显相关,与阻断时间无明显相关。肝门阻断前后及开放后15min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段切除术围术期行第一肝门阻断后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肝脏再灌注期间乳酸未进一步升高,甚至有所降低。开放后血压下降程度与乳酸浓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围手术期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到2020年进行根治术手术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的维持,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2 h、8 h和24 h VAS和Ramsay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术中1 h和术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后2 h、8 h和24 h VAS和Ramsay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中1 h和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外周血CD8+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不会影响患者镇痛效果,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影响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Sequential 31P and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were measured for neonatal piglets (n = 7)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intracellular pH (pHi), lactate, and phosphorylated energy metabolites during partial ischemia.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s of arterial and cerebral venous blood gases, pH, O2 content,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and lactate were also made. Ischemia, induced by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plus hemorrhagic hypotension for 35 min, resulted in variable reductions in ATP, phosphocreatine, and increases in Pi, H+, and lactate relative to control levels. In four piglets, whose arterial blood glucose rose above control, brain lactate exceeded 20 mumol g-1 with corresponding decreases in pHi of greater than 0.7 units compared to control levels. The extents of brain acidosis and lactosis showed a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r = 0.94). Maximal changes in brain lactate, pHi, and ATP at the end of ischemia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s with the control levels of arterial blood glucose, bu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arterial glucose or arterial cerebral-venous glucose difference values during ischem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 and buffer base deficit was comparable to results reported for adult animals up to 20 mumol ml-1. However, in contrast to models proposed for adult brain, the continu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higher buffer base levels is most consistent with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assumes the presence of weak acid buffers with pKa values from 6.7 to 5.2.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骨桥蛋白(OPN)、趋化因子配体8(CXCL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84例按照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n=345)和复发转移组(n=39),对比复发转移组、未复发转移组CA125、OPN、CXCL8、NLR,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判断CA125、OPN、CXCL8、NLR检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的CA125、OPN、CXCL8、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术前新辅助化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术后放疗、术后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PN偏高、CXCL8偏高、NLR偏高、肿瘤最大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阳性、ER/PR双阴性、临床分期为III期、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A125、OPN、CXCL8、NLR联合检测评估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OPN、CXCL8、NLR、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ER/PR、临床分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均存在一定联系,临床需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以防范。且术前CA125、OPN、CXCL8、NLR联合检测辅助评估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凝血功能、失血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签的形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在缝合手术切口时,采用注射器抽取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关节腔处。研究组在缝合手术切口时,接受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处理。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失血量、血常规、疼痛情况和血清CRP、PCT,记录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术后3 d的PT、APTT、D-D、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后12 h下降,CRP、PCT较术前升高,研究组术后3 d VAS评分、CRP、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HA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控制全身炎性反应,同时减轻手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霞水母糖蛋白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霞水母糖蛋白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别以50、100、200mg/kg剂量的霞水母糖蛋白经口给予小鼠连续灌胃30d,然后分别进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血乳酸测定。结果显示,霞水母糖蛋白各剂量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的血乳酸含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从而表明,霞水母糖蛋白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