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后荔枝果实中氧化和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后的荔枝(Litchi chinensts)果实的果皮和果汁中的抗坏血酸及果汁的谷胱甘肽含量逐渐下降,果皮的谷胱甘肽甘肽含量先增多(采后3天)接着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采后时间加长而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高,采收7天后果皮中丙二醛含量增加2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6-7倍,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只为原来的44%,内源清除活性氧能力的减弱与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表明,荔枝果实的衰老与活性氧的伤害有关,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作为果实衰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荔枝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技术进展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采后热处理与果实贮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采后热处理与果实贮藏的生理关系、采后热处理方法、常见果品采后热处理的最佳温度和时间,以及采后热处理延缓果实衰老软化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荔枝采后生理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不同荔枝品种采后果实衰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5个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怀枝、糯米糍、桂味、红蜜荔和水晶球)果实采后在常温下的衰老表现.其中,糯米糍果实衰老褐变快,而桂味衰老最为缓慢.果实褐变过程伴随失水,但品种间脱水速度与果实衰老的速度无显著相关性.果皮的褐变潜力、果皮细胞壁糖醛酸含量、果胶甲酯化程度、果皮和果肉总钙含量、果皮水溶性钙含量与果实衰老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膜透性与坏果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果皮结构钙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钙与果实采后生理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本文简介钙在果实中的积累、分布、存在形式和生理功能,同时对其在果实采后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提高钙含量的可行措施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国内外对杨桃果实采后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呼吸、乙烯释放、主要生理病害,并介绍了不同贮藏条件或处理对杨桃果实采后贮藏性影响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采后荔枝果实冷害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桂味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冷害及外源亚精胺(Spd)处理对果实膜透性和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下贮藏时果实发生冷害过程中,荔枝果皮中腐胺(Put)、Spd、精胺(Spm)含量在14d后明显增加,膜透性快速增大,21d时果皮出现明显的冷害褐变,Put进一步积累,而Spm含量下降,Spd保持较高水平。非冷害温度(3℃)下贮藏时,果皮多胺含量变化相对较小。0℃下果肉的多胺含量和变化幅度低于3℃果实,并延迟7d衰老。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果实内源多胺含量的同时,延缓了果皮相对膜透性增加,减轻了冷害。这表明果皮中Put的积累可能是荔枝果实冷害的结果,冷藏初期Spm含量的上升可能是果实对冷害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桃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对杨桃果实采后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呼吸、乙烯释放、主要生理病害,并介绍了不同贮藏条件或处理对杨桃果实采后贮藏性影响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12.
水稻幼苗在光照和黑暗的低温胁迫下(5±1℃,48h),引起叶绿体中SOD活性明显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显著积累,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光照下低温处理比黑暗中低温处理变化更为显著;不同耐寒力的水稻品种之间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荔枝果皮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熟和未成熟荔枝(生理落果)皮提取物均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0.04%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优于0.02%BHT;磷酸具有抗氧化增效作用;初步推断抗氧化成分中有酚酸、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荔枝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水稻幼苗在低温处理过程中,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和伤害的发展,叶片组织电阻急剧下降、膜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用四种自由基清除剂对水稻幼苗进行预处理,降低了低温引起的 MDA 含量的增生。相反,用 SOD 抑制剂预处理水稻幼苗,则提高了低温下 MDA 的含量。由此可以认为: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原因之一是与 SOD 活性受抑,加剧了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使膜受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荔枝果实以10ppm的6-BA、NAA、GA_3 NAA或PVP(1%) NAA处理2min,1℃贮藏8天后再于室温放2天。EPR分析表明果皮的有机自由基(g因子2.0030)比对照低9%—22%,花色素苷含量高5%—46%。离体果皮小圆片经同法浸泡1h或16h,有机自由基反而比对照高。O_2~-的捕获剂Tiron和抗氧化剂PG CA处理果皮小圆片1h,有机自由基降低8%—11%,处理16h则自由基高于对照。邻苯二酚(pH 8.4)和H_2O_2加速果色变褐,有机自由基增高10%—370%。果皮离体后自由基的EPR波谱特征也发生变化,除了一个g因子2.0026—2.0027的主峰外,尚出现另一个小峰。结果表明荔枝果皮褐变的部分原因是有机自由基增高之故。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研究了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过程中,水稻植株顶部三片叶子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叶片的衰老伴随着 SOD 活性、RuBP 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分离了三个 SOD 的同工酶,证明为 Cu—Zn SOD。观察了 SOD 同工酶在叶片老化及酶液存放不同时间中的变化。讨论了叶片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对酶及质膜的损伤影响。  相似文献   

19.
跃变期的莱阳梨果肉切片保温12h期间,降低空气中O_2浓度使乙烯生成减少,ACC含量相应增加,解除处理后,除0%O_2处理外都能恢复相应的乙烯生成速率。CO_2对乙烯生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处理初期表现出促进,O_2浓度低时更显著,随保温时间延长CO_2表现出抑制作用并继续增强。CO_2浓度增高,乙烯生成的抑制增强,ACC含量变化与乙烯减少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应关系,解除CO_2处理后乙烯生成速率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