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肠道膜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各系统微生态的失衡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它的变化有助于揭示疾病的相关性质及其发生 ,发展的规律 ,如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与阴道内乳杆菌的明显减少密切相 关 [1] 。胃腔内菌群失调也参与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胃癌的发生与发展[2 ] 。目前对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少 ,本文分析了 32例大肠癌及 54例大肠息肉患者肠道膜菌群的变化 ,旨在探讨肠道膜菌群与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大肠癌 32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 1例 ,年龄介于 39~ 73岁 ,…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白花蛇舌草等对实验性大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在体内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和抑瘤机制。方法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免疫组化法及肠道菌群培养技术观察大肠癌裸鼠移植瘤PCNA表达及阳性细胞密度、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的表达以及肠道菌群的培养。结果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用药组肿瘤生长率小于对照组,达50.86%,微生态调节剂组低于用药组;在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能力上用药组优于对照组,微生态调节剂组优于用药组。结论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大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肠道需氧优势菌群分离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双平板( Mac Conkey 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 法进行肠道需氧优势菌群。通过对109 例慢性腹泻门诊患者和30 例健康成人进行需氧条件下肠道优势菌群分离鉴定,前者73 例分离到非大肠埃希菌优势菌群,占67.0 % ,共22 种76 株细菌、3 株真菌,其中G- 杆菌17 种55 株,G+ 球、杆菌5 种21 株,以两种以上非大肠埃希菌为混合优势菌群者6 例,占8.2 % (6/73) ;而后者无一例有非大肠埃希菌优势菌群生长。结果表明,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种类显著相关(P< 0.001) 。  相似文献   

4.
王臻琪  李耀平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2):5548-556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例如,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等已被证实与晚期的大肠癌和患者生存率降低相关。肠道微生物变化可以导致肠道稳态破坏,菌群数量以及类别的变化会导致宿主产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因此需要研究肠道微生物如何破坏肠道屏障、介导物质代谢、产生炎症因子及激活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如何造成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从而加速疾病进程。通过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大肠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所帮助。本文就目前肠道微生物与大肠癌相关机制和前沿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丽珠肠乐对肺癌患者肠菌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同步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同时观察了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应用抗肿瘤药物后,上述变化更加明显,而丽珠肠乐有明显的改善和恢复肺癌病人肠菌群紊乱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肠内容物菌群及膜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借助小肠镜及结肠镜于正常国人空肠及回肠中取材,共检测了30例的肠内容物菌群及膜菌群,对10种有代表性的需氧及厌氧菌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对各菌株均作了生化鉴定,其结果显示空肠梭菌、回肠梭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肠内容物菌群与膜菌群有显著差异。30例空肠内容及粘膜组织中均未培养出肠球菌。大肠杆菌在空肠的腔菌群及膜菌群有16/30,10/30例,类杆菌有12/30和10/30例生长,并讨论了上述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将生长一致的3龄褐飞虱若虫分别置于高抗水稻品种RHT、高感水稻品种TN1以及中等抗性水稻品种ZH11,取食1d和3d后,分别对褐飞虱肠道进行取样,提取总DNA并通过HiSeq 2500平台对肠道细菌16S rRNA-V4区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异麦芽低聚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付萍  冉陆  赵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4):198-199,210
对异麦芽低聚糖产品--纵横异麦芽聚糖进行的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每日服用5-30g异麦芽低聚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肠道菌群检测与电镜观察法,初步研究了中药91-4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干扰显著,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等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致小鼠腹泻或肠炎;中药91-4能够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生长繁殖,对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均具有调整作用,加速肠粘膜病变的愈合及修复,可有效地控制AAD模型小鼠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肠道菌检测与电镜观察法,初步研究了中药91-4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干扰显著、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等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致小鼠腹泻或肠炎;中药91-4能够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生长繁殖,对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均具有调整作用,加速肠粘膜病变的愈合及修复,可有效地控制AAD模型小鼠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中药合剂抗结核散在临床上具有抗结核作用,总疗效率达92%,但在试管内未发现有抗结核菌作用。为了探索抗结核散的作用机制,本文特检测该制剂对实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结果证明,抗结核散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抗结核散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肠菌群和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CR-DGGE方法研究抗癌剂替吉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10只,灌服替吉奥(441mg/kg)7d。应用PCR—DGGE方法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实验0d与实验7d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吉奥能够杀灭肠道中的有益菌,促使致病菌过度生长,导致肠道菌群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并易受外部环境及肠道内环境的调节。当外部环境或肠道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在种类、丰度、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即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代表的菌群失调腹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优势不断显现,表现在症状缓解显著、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这与中医药纠正肠道内、外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免疫力有关。本文论述了菌群失调腹泻的肠道菌群改变特征、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基因指纹图谱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探讨肠道菌群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胃癌患者和相同年龄段的3例健康者的粪便标本,提取粪便总DNA。通过PCR-DGGE技术获得菌群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肠道菌群构成发生显著性变化。其中,条件致病菌唾液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增加。益生菌直肠真杆菌、Dorea longicatena、柔嫩梭菌群数量均较少。结论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与健康对照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该特点对于胃癌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菌群结构特点,了解环境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65例中国健康儿童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RNA检测,同时从已发表文献中获取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国家的1 002例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数据,分析来自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特征。结果 3岁以下全球各地儿童肠道菌群的种类较为一致: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在儿童肠道菌群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它们在免疫调节上有重要作用。3岁以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则展示出了地域性特征:亚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考拉杆菌属和巨单胞菌属,非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粪杆菌属,欧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也是粪杆菌属,北美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拟杆菌属,南美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普氏菌属。另外,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及北美洲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经济较落后地区。结论本研究加深了对不同地域人群肠道菌群特点以及它们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肺部菌群及肠道菌群与肺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肺癌患者的肺部及肠道菌群发生失调,即菌群组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随着“肠-肺轴”概念的提出,肺部及肠道菌群在人体内的紧密联系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关于肺部及肠道菌群的研究对于阐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文中综述了肺癌患者肺部及肠道菌群的组成特点及可能的互作机制,强调了肠-肺轴中免疫系统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肺部及肠道菌群对肺癌临床治疗的影响,并对肺部及肠道菌群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新颖靶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年龄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方法选取9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0~1岁婴儿腹泻患者和8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1~3岁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同时于健康儿童中随机选取6例粪便样本作为对照,提取各组对象粪便总DNA,采用PCR-DGGE进行菌群多样性与差异性分析。结果 0~1岁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显著,条件致病菌巴黎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加。1~3岁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条件致病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屎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长双歧杆菌数量下降。结论婴幼儿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该特点可作为婴幼儿腹泻早期诊断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胃肠道菌群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动态变化,成年后菌群的结构达到动态平衡。胃肠道菌群具有参与物质代谢、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抑制病原菌定植等生理作用。菌群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症、1型糖尿病、肠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胃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并根据最新提出的Alpha-Bug学说和driver-passenger学说,论述了肠道菌群促进大肠癌发生的机制。为阐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新疆维吾尔族结肠癌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探讨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以求找到肠内与结肠癌有关系的菌群。方法:使用16Sr DNA-PCR-DGGE技术对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制作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从图谱中的条带进行切胶回收、进行克隆、测序,与Genebank数据库提供的序列进行比对做树状图分析,对新疆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DNA指纹图谱、基因序列及树状图。测序结果显示,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中主要分布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以及很多差异性细菌的分布情况。从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来看,优势菌乳酸杆菌量甚少,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数量较多。结论:肠道乳酸杆菌优势菌量的减少及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比例的改变可能与结肠癌患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