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导试验表明N_3质粒抑制λ溶源菌诱导处理时的裂解性发育途径,使λ噬菌体产率大大降低,仅为对照的10~(-5)—10~(-6)。感染实验表明N_3质粒主要抑制λ噬菌体的溶源性发育途径,其溶源菌形成率仅为对照的1.3—1.9%。从N_3质粒对λ噬菌体感染时与λ溶源菌诱导时的发育途径的不同作用的事实推测N_3质粒的某种产物(蛋白质)与λ噬菌体cI蛋白相作用,以障碍cI蛋白正常解离或聚合的方式而干扰其发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基因克隆载体及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分离的质粒pSMY1(10.8kb),将pIJ30的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tsr)克隆到psMY1上,获得了具有硫链丝菌素抗性选择标记质粒pSJ10。通过DNA体外缺失,片段播入、λ-COS片段的插入及与大肠杆菌质粒的重组等基因技术,获得了一系列psMY1衍生质粒,包括双标记质粒pSM3,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BMJ2和穿梭粘粒pNMJ1。通过对这些质粒的分析,确定了质粒psMY1的复制必需区为3.06kd的EcoRI—sphI片段。质粒pSJ10、pSM3、pNMJ1具有可选择标记,多个单一确切的可克降位点,有一定范围的宿主并能在链霉菌中稳定存在等特点,故可作为链霉菌基因克隆的载体。其中pNMJl(11.15kb)是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粘粒,能有效地运载28—38kb的外源DNA片段,并能在体外包装λ噬菌体外壳,转导大肠杆菌。利用载体pNMJl,通过λ-噬菌体蛋白体外包装,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螺旋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其基因覆盖率可达90%。重组DNA分子可通过转化转移到链霉菌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志贺菌毒力大质粒大片段缺失突变体库。方法:首先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弗氏2a志贺菌301株毒力大质粒特定位点缺失株,再在距离此位点20 kb处缺失另一突变位点,最后根据重组酶识别远端FRT位点的特性,将两个远端FRT位点之间的DNA序列全部缺失。结果:敲除了毒力大质粒24 kb的DNA序列。结论:利用λ-Red重组系统及FLP-FRT位点特异性识别重组系统可以对志贺菌毒力大质粒逐步进行大片段的敲除,构建大质粒大片段缺失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从新羽化的蜜蜂蜂王毒腺中提取了总mRNA,用逆转录的方法,合成了cDNA,并将其克隆到了噬菌体质粒λgtll的EcoRI位点,建立了melittin的cDNA文库。用PCR扩增技术从cDNA文库中产生了长度为87bp的melittin基因,并将其插入到高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和pstI位点构成重组质粒PBM95,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1的感受态细胞中。经过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对转化子进行筛选和对来自转化子中的重组质粒PBM95的酶切分析及melittin基因的测序,证明melit-tincDNA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5.
四、λDNA的基因与基因功能在作λ遗传学分析的时候,一种方法是利用突变体可查觉的异常来明确基因的功能和排列;另一种方法通过原噬菌体缺失,转导噬菌体及品系间杂交来排列遗传位点的次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介绍,一个是λ的突变体,另一个是染色体的畸变。 (一)突变体 1.噬斑类型突变体人们首先注意到的λ突变是引起噬斑形态  相似文献   

6.
利用噬菌体破细胞壁分离胞内产物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噬菌体破细胞壁的两类方法;构建可诱导裂解的溶源菌和克隆可诱导裂解的噬菌体裂解基因。对λ噬菌体裂解细胞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产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重组大肠杆菌为例,提出将带有琥珀突变的λ噬菌体的裂解基因S^-RRz和目标产物的基因克隆到同一质粒上,以用来破细胞壁生产目的产物的方法,可望解决细胞中产物积累量最大和细胞破碎率最高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以E. coli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完整的recA基因.将PCR产物和pUC18在体外进行连接后,并分别转入E. coli DH5α和E.coli k12(λ+),筛选出含重组质粒(pUR4)的转化子.在诱导条件和非诱导条件下,分别测定recA基因在不同转化子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recA基因在溶原菌中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功能,能使λ原噬菌体从溶原状态进入裂解循环.这种重组质粒将在进一步研究λ原噬菌体的诱导机理以及受紫外辐射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等方面成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利用Red重组系统对大肠杆菌ClpP基因的敲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含有质粒pKD4 6的菌株BW2 5 113,在阿拉伯糖诱导后 ,表达λ噬菌体的 3个重组蛋白 ,宿主菌就具有了同源重组的能力 .设计的引物 5′端有 5 0bp的拟敲除基因的同源臂 ,3′端为扩增引物 ,以pKD3为模板 ,扩增两侧含FRT位点的氯霉素抗性基因 ,将此线性片段电转入具重组功能的感受态细胞 ,利用氯霉素平板就可以筛选到阳性转化体 .再利用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CP2 0 ,可将FRT位点之间的氯霉素抗性基因删除 .利用该重组系统 ,构建了ClpP蛋白酶缺失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 ,可望在减少外源蛋白的降解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T7溶菌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Pbr322及含有噬菌体T7 RNA聚合酶强启动子φ10的Pbr322衍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经限制内切酶AvaⅡ+HaeⅢ切割的一段噬菌体T7 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br322及其衍生质粒的BamHⅠ位点上。插入的DNA片段为632碱基对。该片段包括噬菌体T7基因3.5和T7 RNA聚合酶弱启动子φ3.8的全部编码序列。已知噬菌体T7基因3.5的功能为产生噬菌体T7溶菌酶,利用氯仿处理检测带有重组质粒的转化子胞内溶菌酶活力。证明两种克隆株整体细胞中,均有溶菌酶存在。用10一20%SDS-聚丙烯酰胺凝肢电泳检查噬菌体T7基因3.5蛋白带,结果表明T7基因3.5在Pbr322衍生质粒中的表达优于Pbr32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大肠杆菌λ噬菌体表达调控元件在链霉菌中的应用,构建了一个链霉菌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HZ1080,并将来自链霉菌FR-008的聚酮合酶(PKS)基因置于其中的λ噬菌体启动子PR下游,得到表达PKS的穿梭质粒pHZ1067。与在大肠杆菌中一样,该质粒在变铅青链霉菌中也受热诱导表达100kD的PKS蛋白;表达的PKS蛋白可由SDSPAGE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到。PKS在链霉菌中的热诱导表达表明,构建的载体也能用于链霉菌诱导表达外源基因。    相似文献   

11.
体外DNA重组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报道了包括原核和真核基因组中DNA片段无性繁殖的许多有意义的实验。1976年Bernardi等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及粘着末端连接法,将λ噬菌体DNA片段与pSC101质粒在体外建成了含有所有λ-EcoRI片段的重组DNA,并在  相似文献   

12.
朱天慧ZHU  Tian-Hui 《遗传》1994,16(3):45-48
通常用于DNA克隆的载体,如质粒、λ噬菌体载体cos质粒(cosmid)等,其容量50kb,对于多数基因或某些小的基因簇,这个容量是足够的。但对于人类基因组研究和某些大基因的克隆,这些载体就有相当的局限性。例如人类第Ⅷ因子基因编码凝血因子,它的缺陷可...  相似文献   

13.
重组工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周建光  洪鑫  黄翠芬 《遗传学报》2003,30(10):983-988
随着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需要 ,新近建立起一项新型高效的基于体内同源重组的遗传工程技术———重组工程技术。重组工程可定义为 :基于噬菌体短同源序列重组功能的遗传工程 ,或者基于同源重组的遗传工程。λ噬菌体Red系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依赖RecA的大肠杆菌重组系统 ,特点是使用长度仅为 <5 0个碱基的同源臂高效率地催化体内同源重组反应。体内重组过程不再需要预先构建含有同源序列的质粒或噬菌体的中间产物 ,只需要简单在体外合成寡核苷酸同源序列 ,或者用PCR方法合成线性打靶序列。重组反应不依赖大肠杆菌RecA系统 ,不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连接酶 ,不需要复杂的体外重组操作 ,可在大肠杆菌体内对染色体DNA、对BAC和PAC质粒或普通质粒载体进行精确的修饰 ,包括真核或原核细胞基因组DNA的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克隆和各种突变体的引入。由于该技术具有高效率、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独特优点 ,将来完全有可能取代传统的遗传工程技术。主要介绍了λ噬菌体Red重组酶系统及重组工程在功能基因组研究方面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从表达型噬菌体载体——λgt11构建的基因文库中筛选重组DNA噬菌体噬斑的改良蛋白质-蛋白质原位杂交枝术。此法可使噬菌体在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增殖至原噬斑大小,经适当处理后,即可用特异性抗体探针进行原位筛选,以 获得含目的基因编码的特异抗原蛋白的阳性克隆株。与己报道的筛选方法相比,此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的特点;也可试用于由表达型质粒载体构建的基因文库之菌落原位筛选。  相似文献   

15.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技术是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良好手段,获得基因Ⅲ缺陷的辅助噬菌体是构成SIP体系的关键.为制备基因Ⅲ缺失的辅助噬菌体,利用λRed重组系统将完整的噬菌体基因Ⅲ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整合到大肠埃希菌DH5α的染色体上组氨酸操纵元位点构建包装菌株,经氯霉素抗性筛选并用PCR及组氨酸表型鉴定,获得包装菌株DH-gⅢ;将缺失功能基因Ⅲ的缺陷型噬菌体基因组转化到包装菌株中培养制备辅助噬菌体,以集落形成试验来检测缺陷型噬菌体的感染能力,结果滴度可达到4.3×108,只具备一次感染力,表明包装菌株构建成功,能用来制备辅助噬菌体,有望用于SIP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了在平板上获得高效价λ噬菌体的方法,并将平板增殖的高效价λ噬菌体用于λDNA的简易制备。材料与方法1.菌株:λ噬菌体用E.Coli w1485(cI85757)经热诱导获得;指示菌为E.Coli 266 YMC Lac~-。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2.培养基:(1)BPY培养基:用于斜面  相似文献   

17.
<正> 以λ噬菌体DNA作载体构建基因文库时,λ噬菌体包装蛋白抽提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市场上虽有此商品出售,但由于价格昂贵加上运输和保藏方面的问题,使用时往往不够理想。所以,不少实验室自己制备噬菌体包装蛋白抽提物。任兆韵等报导:快速诱导可以提高包装效价,在这里我们报导包装反应时间等其他因素对λ噬菌体包装蛋白抽提物效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λ噬菌体穿孔素(holin) 蛋白触发裂菌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穿孔素-裂解酶二元裂解系统是双链DNA噬菌体普遍采用的裂菌模式,以λ噬菌体为例,系统地揭示了噬菌体穿孔素的结构与功能。λ噬菌体的S基因的特征是呈双起始基序(dual-start motif),编码穿孔素(holin)S105和抗穿孔素(antiholin)S107,通过二者不同水平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触发裂菌过程。作者综述了λ噬菌体穿孔素的膜拓扑结构和成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穿孔素的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来源于λ噬菌体的Red系统,将Flag标签及两侧带有FRT位点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插入原HCMV TowneBAC中UL23基因3 '末端区域,通过卡那抗性筛选带有抗性标记的重组菌株,并通过表达重组酶FLP的质粒pCP20去除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得到带有Flag标签标记UL23基因和单一FRT位点的突变BAC.重组后的BAC分子同质粒pcDNA3.1(+)-pUL82共转染HFF细胞后重建重组HCMV.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所构建重组病毒能够表达含Flag标签标记的pUL23蛋白.此含有Flag标签标记UL23基因的重组HCMV的成功构建为了进一步研究人巨细胞病毒UL23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并表达衣壳蛋白表面展示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MS2噬菌体样颗粒,以期获得肿瘤细胞靶向性RNA递送载体。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将RGD4C编码序列插入MS2衣壳蛋白编码基因,然后构建到p ETDuet-1质粒多克隆位点MCS1上;将含有MS2噬菌体包装位点的pre-let-7编码基因构建到p ETDuet-1质粒多克隆位点MCS2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纯化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鉴定。结果和结论: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和原核细胞单质粒双表达系统获得表面展示有RGD序列,内部包装有pre-let-7 RNA的MS2噬菌体样颗粒,为体内和体外研究其肿瘤细胞靶向递送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