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4,(4):I0003-I0004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陈雁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以及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分子内分泌学》。  相似文献   

2.
<正>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陈雁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糖原在酒精性肝脏损害方面的作用。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脂代谢研究领域期刊《脂质研究杂志》。酒精作为一种肝脏毒素,能导致脂肪肝及多种肝脏损害。酒精本身含有能量,乙醇的能量每克为7卡路里,超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4卡路里)。酒精被肝脏吸收后,可以转化为脂肪或糖原沉积到肝脏,但尚不清楚糖原是否参与了酒精导致脂肪肝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09,(21):I0002-I0003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and《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近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陈雁研究组博士生蒋玉辉等对于RKTG调控Gβγ功能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4,(8):I0003-I0003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所陈雁研究组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揭示了抑癌基因p53在肝癌细胞由上皮向间质转化(EMT)以及肝癌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07,42(10):11-11
肿瘤细胞是个“分裂狂”。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关于ERK信号通路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Raf-1调控蛋白,第1次揭示了Raf-1的空间调控方式,并提示了一种在高尔基体上遏制ERK信号通路的新机制,为未来研究肿瘤细胞过度增生的分子机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所陈雁研究组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揭示了抑癌基因p53在肝癌细胞由上皮向间质转化(EMT)以及肝癌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肝细胞癌是癌症致死率最高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度转移的特性成为临床治疗的最大障碍。肝癌病人的癌组织中常见p53基因的突变,尽管p53在肿瘤起始及发展中的生理功能已经得到详尽的阐述,但p53在肝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共有62位编委和333位专家参与本刊审稿工作。谨向上述所有参加审稿的编委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在《遗传》投稿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遗传》编辑部2015年1月1日2014年度审理稿件4篇以上的编委如下:方向东,陈德富,宋旭,卢大儒,高彩霞,吴为人,谢建平,黄原,杨永华,张飞雄,夏先春,陈雁,胡松年,李明洲,张红生,张博,吕红,赵彦艳,杨中州,岑山,赖江华,赖锦盛,李亦学,刘宝,任军,史庆华,吴强,谢小冬,张根发,周钢桥,何群,苗龙,刘钢。  相似文献   

8.
李玉席  李俊宏  周大旺 《遗传》2017,39(7):607-616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乙肝等病毒性与酒精等非病毒性因素诱发的肝损伤引起肝脏功能衰竭、再生重塑障碍、肝癌等疾病是我国重大社会健康问题,因此,研究肝脏稳态的调控机制对肝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至关重要。Hippo信号通路参与了哺乳动物多种细胞和器官的稳态调控。最近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在肝脏发育、肝细胞命运决定、肝脏再生和癌症发生发展等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Hippo信号通路可成为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Hippo信号通路与肝脏稳态调控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以期为研究肝脏发育和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肝脏类器官芯片是一种基于三维培养并搭配微流控系统的特殊芯片。肝脏类器官可依托芯片技术,在体外构建出具有三维结构的人体肝脏生理微系统。该文概述了肝脏类器官芯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包括三维肝细胞芯片、肝血窦芯片和肝小叶芯片在内的不同类型的肝脏类器官芯片特点,分析肝脏类器官芯片领域发展面临的诸多机遇和挑战,展望了肝脏类器官芯片未来的发展方向。肝脏类器官芯片技术将为人类疾病和健康领域开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中枢,系统性研究肝脏蛋白质组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我们理解肝脏的功能机理。随着高精度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小鼠肝脏生理病理研究产生了大量蛋白质组学数据。文中系统性整理了834例小鼠肝脏的蛋白质组学实验,建立了小鼠肝脏蛋白质组数据门户(Mouse Liver Portal,http://mouseliver.com),该门户中包含了肝脏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如不同性别、年龄、昼夜节律、细胞类型和不同时间阶段的部分肝切除、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状态。该门户能够提供肝脏在不同状态下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差异显著的蛋白质和它们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及潜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网络。作为目前最全面的小鼠肝脏蛋白质组数据门户,该数据库能够给肝脏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源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肝脏糖脂代谢的平衡与稳定对肝脏胰岛素抵抗有重要意义。微小RNAs可通过调节肝脏糖脂代谢,从而调控肝脏胰岛素抵抗。微小RNA-33a、微小RNA-33b、微小RNA-122、微小RNA-34a、微小RNA-148a-3p以及微小RNA-676可促进脂质合成,抑制脂质分解,导致肝脏脂质积累,诱发肝脏胰岛素抵抗。微小RNA-223与微小RNA-30c可促进脂质分解,抑制脂质合成,减少肝脏脂质积累,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致死因子-7、微小RNA-29、微小RNA-423-5p、微小RNA-802以及微小RNA-155可抑制胰岛素信号途径,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摄取,促进肝脏糖异生,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微小RNA-26a与微小RNA-451可抑制肝脏糖异生,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该文通过研究微小RNAs调控肝脏糖脂代谢的机制,阐明了微小RNAs调节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加深了人们对微小RNAs的认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肝脏外科已经进入了精准外科时代,术前准确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安全的肝切除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综述了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及其临床,以期促进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的开展,提高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12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小组关于转化型肝脏细胞的研究成果,证明肝脏以外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直接转化为肝脏细胞,为将来从患者自身体细胞诱导获得肝脏细胞进行移植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缺失mir122抑制斑马鱼肝脏前体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冉冉  张从伟  曹羽  王强 《遗传》2013,35(4):488-494
作为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 肝脏对于机体的新陈代谢、解毒作用以及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FGF、BMP以及WNT信号通路及众多转录因子形成的基因调节网络精密调控着肝脏的发育, 然而小分子RNA在肝脏形成中的功能却所知甚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mir122在肝细胞中高表达, 对于维持肝脏的代谢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在肝脏发育中的功能还不清楚。为了深入探讨mir122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文章首先检测了mir122在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发现mir122特异表达在肝脏, 并且在肝脏前体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文章还通过用反义核苷酸Morpholino (MO)敲降mir122的表达, 发现敲降mir122对肝脏前体细胞的起源、肝原基的形成以及肝脏前体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 mir122的缺失导致肝脏前体细胞不能分化为肝细胞。因此, mir122不仅参与了成体肝脏代谢功能的调节, 还在肝脏前体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调控和药物解毒器官,执行体内多种生理功能。肝脏疾病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考虑到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迫切需求,人们必须深入研究肝脏内各种细胞特别是肝实质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及分子调控机制。该文概述了肝脏内起源于内胚层的肝实质细胞和胆管分化成熟的发育过程,总结了调控此过程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并简要介绍了最新技术对于肝脏发育研究的推动作用。这些结果对于人们在体外高效地诱导得到或建立更成熟、结构功能更完善的肝脏样细胞或肝脏类器官以及肝脏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脏疾病的危害较大,采用化学药品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大,若采用益生菌进行治疗将大大减少不良反应。本文介绍了益生菌治疗肝脏疾病的机制以及国内外利用益生菌在肝脏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过程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近年来,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然而使用目前体外培养的细胞系和体内动物模型均无法深入揭示人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出有效潜在治疗靶点。人源肝脏类器官(human liver organoids, HLOs)是从人源细胞经体外3D分化培养得到的细胞团,能在体外模拟人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人们理解肝脏生理结构、体外模拟肝脏疾病和开发治疗肝脏疾病药物提供了新模型。总结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HLOs模型的建立策略及应用,探讨目前HLOs模型存在的缺陷,以期为推动HLOs向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肝脏疾病易感性差异大且个体间的肝脏细胞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开发体外能够长期存活并具有代谢功能的人体类肝组织细胞模型,对治疗终末期肝病、开展肝脏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十年中,体外三维类器官模型发展迅猛,为疾病模拟、精准化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显示出巨大潜力。肝脏类器官具有患者的基因表达与突变特征,在体外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肝脏细胞功能,已被应用于疾病模拟及药物有效性研究,并具有进行原位或异位移植发挥治疗作用的应用潜能。就干细胞、肝脏原代细胞等不同来源的肝脏类器官的发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以期为肝脏类器官在疾病建模、药物发现和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发育过程中肝脏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Wang L  Tang CW  Wang CH  Li X 《生理学报》2005,57(3):379-383
已有的研究观察到,胚胎肝脏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及其受体(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receptor,VIPR)与造血干细胞生长和肝脏发育有关。本研究旨在了解发育过程中肝VIP及VIPR量的动态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和RT-PCR等技术检测了各发育阶段大鼠肝组织VIP浓度、VIP受体结合量及VIP受体表达亚型,实验观察到胎鼠和新生鼠肝脏VIP浓度显著低于未成年鼠及成年鼠肝脏VIP浓度(P<0.05)。发育尚未成熟时(胎鼠、新生鼠、未成年鼠),肝VIPR表达均明显高于成年鼠(P<0.05),表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肝脏VIP与VIP受体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大鼠发育各时期,肝脏均表达VIPR-1。这些结果部分解释了肝脏发育、肝脏造血转移等重要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肝脏手术中普遍发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导致肝脏功能损害,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肝脏IRI的机制复杂,炎症反应失衡主导的损伤继发于肝脏理化损害之后,并具有全身性的特点。间充质干细胞(MSC)所具备的免疫调节功能与肝脏IRI中免疫失衡这一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相契合,凭借其易获取、低免疫源性的特点,故可尝试用于IRI的治疗。目前多项试验初步验证了其有效性,但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可见,MSC用于肝脏IRI的治疗拓展了细胞治疗的应用范围,并为肝脏IRI提供了可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