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羧酶体(Carboxysome)是高效的固碳微体,在CO2浓缩机制(CO2-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蓝藻及某些化能自养菌中,羧酶体作为类细胞器包裹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它与无机碳转运蛋白共同在胞质中积累HCO3–,通过增加RubisCO周围的CO2浓度来提高固碳效率。随着羧酶体结构和功能的阐明,异源表达羧酶体已成功实现,并且已鉴定出编码羧酶体壳蛋白及内部组分的基因。首先简要介绍羧酶体的发现和种类,然后系统分析其结构及在CCM机制中的作用,并对其在代谢工程上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2,(7):I0002-I0003
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Campus Kidl Schleswig—Holstein大学医学中心、伯恩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牛皮癣的炎症机理,并详细地解析了维生素D对抗这种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布在5月11日《科学》杂志旗下的子刊《科学一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1,(18):I0002-I0003
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Campus Kid Schleswig—Holstein大学医学中心、伯恩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牛皮癣的炎症机理,并详细地解析了维生素D对抗这种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布在5月11日《科学》杂志旗下的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1,(5):I0001-I0001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能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蛋白。从而为治疗这种自身免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5):1001-1008
《科学》:新蛋白可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能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蛋白,从而为治疗这种自身免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2,(19):I0002-I0003
3月22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幼鼠暴露在细菌中能够减少体内不变的自然杀伤T(iNKT)细胞的”库存”,这种细胞有助于抵抗感染,但也能够攻击人体,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例如哮喘和炎症性肠病。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2012,(2):I0004-I0004
来自美国伊利诺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种在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s 作用的蛋白,并证实抑制这种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1月8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科研快讯     
《生物磁学》2011,(Z1):4801-4804
《科学》:两基因变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肿瘤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0,(19):I0003-I0004
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来自珊瑚虫的荧光蛋白。这种荧光蛋白可以用于高分辨率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据1990年9月《科学》杂志报道,把免疫系统改建为可接收移植体,并消除移植体在人体中的排异反应已成为一门相当简便的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地把产胰岛素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中,且  相似文献   

11.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3):2601-2604
《科学-转化医学》: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眼病效果显著美国研究人员2月8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3名遗传性眼病患者接受基因疗法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且无排异反应等不良情况发生。这为利用基因疗法治疗其他视网膜病变带来了希望。这3名患者患有罕见眼疾--莱贝尔先天黑内障。这种病通常在患者年幼时发作,患者视网膜细胞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植物杂志》2009,(1):5-5
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的评选结果,其中对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的研究名列第一。有关人员解释,这是因为细胞系以及产生它们的有关技术可帮助人们理解并可能治愈一些很难研究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I型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地层中,微生物岩发育,其中所发现的蓝细菌以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的微球状蓝细菌为主。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下三叠统夜郎组底部产有一套厚约20m的凝块岩,通过对凝块岩薄片的显微镜照片观察,发现其中产有丰富的、保存精美的疑似的蓝细菌化石,它们清楚地展现了比此前所报道的蓝细菌更为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根据其特点,可以分辨出四种主要类型:疑似的花冠状蓝细菌,疑似的蛛网状蓝细菌,疑似的嫩芽状蓝细菌和疑似的似管状蓝细菌,文中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描述。另外,在研究的凝块岩薄片中,还发现了有些黑色的条带,这些条带并没有覆盖整个凝块岩,只是覆盖一部分,其中蓝细菌的结构、构造与条带外的微生物岩中的蓝细菌有着很大区别,条带中的黑色物质远比条带外的多,围绕这些黑色物质的丝状体呈网孔状,而条带外的丝状体则呈长条形或椭球状。这些黑色的条带很可能是原始的蓝细菌生物膜,文中称之为疑似的蓝细菌生物膜,这也是早三叠世蓝细菌生物膜的首次报道。对蓝细菌生物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蓝细菌的生长过程以及生物膜在微生物岩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2009,(6):925-925
当同伴采蜜归来后,蜜蜂似乎对此有所察觉,这大概是因为这个幸运的采集者在回家时加热了自己的体温。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为了搞清蜜蜂(Apis mellifera)是否真的能够从温度中获取信息,研究人员训练这些昆虫将吮吸糖水与用它们的触角触碰一个微型的加热碟或冷却碟联系起来。结果显示,高温的效果更为明显。当研究人员稍后用一个热碟子触碰蜜蜂后,这些昆虫伸长它们的喙(好像在寻找糖水)的几率比用冷碟子提高了2倍。研究人员在11月13日的《实验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巨鲕灰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超微化石,包括疑似超微细菌、疑似颗粒状浮游蓝细菌。它们的大量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巨鲕灰岩的成因与细菌的活动有关。同时,文章阐述了与这些超微化石共生在一起的非生物成因的方解石的成因机制。以疑似底栖蓝细菌和疑似颗粒状浮游蓝细菌为主的微体生物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营养网,共同构筑了这一地区早三叠世早期海洋的古生态系统,它们的爆发性增长,与这一地区曾经发生过的海洋环境恶化及动物灭绝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11,(23):I0001-I0001
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肿瘤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0,(6):I0002-I0002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对于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大鼠,如果在青春期阶段采用生长激素补充疗法,可以防止它们长大后出现记忆缺陷。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内分泌学杂志》(Journal of Endocrinology)1月刊。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1,(3):I0004-I0004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穷人员发现,从大豆中提取的名为染料木黄酮的物质,可帮助治疗粘多糖贮积症,这种疾病会导致儿童痴呆和夭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一综合》(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科学-转化医学》:研究证实中草药可降低化疗毒性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一种名为PHY906的混合草药在降低伊立替康所造成的胃肠毒性方面的效果。这项研究强调了传统草药的治疗价值、阐释了可能的治疗机制,即通过草药的多配方成分来调节多种生物学活性,也  相似文献   

20.
张奇亚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0):3277-3286
噬藻体是感染蓝细菌(蓝藻)的病毒,能调控蓝细菌种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在许多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动态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噬藻体与宿主细胞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包括吸附、入侵和复制,参与感染过程,从而完成噬藻体的生命周期。本文在综述噬藻体生命周期与基因组结构相互关联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噬藻体与宿主蓝细菌相互作用的蛋白,如噬藻体吸附蛋白、内肽酶、穿孔素、DNA聚合酶、藻胆体降解蛋白A(NblA)、毒力因子、抗CRISPR蛋白(Acr)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等,分析它们的分子特性,阐述它们在噬藻体感染蓝细菌以及噬藻体-蓝细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了更好地认识驱动不同噬藻体与宿主及水生环境相互作用的策略、感染效率及生态学影响,本文不仅对这些与噬藻体感染相关的重要基因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与讨论,还在了解噬藻体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新技术对噬藻体感染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广泛研究,以期扩展全球水生病毒数据库,进一步认识噬藻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