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4月~2008年4月应用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48例患者,其中股骨8例,胫骨40例.骨缺损长度为5~15cm,平均8cm.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48例患者肢体长度均得到恢复;骨缺损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6例骨折成角,均<10°;12例共25处针孔感染;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髋、膝、踝关节活动均未受影响.结论: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是治疗长骨复杂骨缺损、成功重建肢体长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光宏  吴翔  赵俊  陈力奇  唐欣  刘唐浩 《生物磁学》2011,(3):558-559,507
目的:探讨长骨骨不连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镶嵌式外固定架治疗17例长骨骨不连。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31岁。2例为血源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后,股骨、胫骨各1例;6例为创伤性骨髓炎后骨折不愈,肱骨1例,股骨1例,胫骨4例;9例为手术后无感染性骨不连,肱骨2例,股骨2例,胫骨5例;7例有不同程度畸形,6例有1.5-8cm骨短缩,其中2例同时行骨痂延长术。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以1975年天津全国骨科会议制定的骨折愈合标准为依据,本组17例病人均获得临床愈合,骨不连处平均愈合时间为4~9月(平均6.2月),1例延长8cm,另1例延长6cm。结论:利用镶嵌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不连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骨骨不连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镶嵌式外固定架治疗17例长骨骨不连。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31岁。2例为血源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后,股骨、胫骨各1例;6例为创伤性骨髓炎后骨折不愈,肱骨1例,股骨1例,胫骨4例;9例为手术后无感染性骨不连,肱骨2例,股骨2例,胫骨5例;7例有不同程度畸形,6例有1.5-8cm骨短缩,其中2例同时行骨痂延长术。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以1975年天津全国骨科会议制定的骨折愈合标准为依据,本组17例病人均获得临床愈合,骨不连处平均愈合时间为4~9月(平均6.2月),1例延长8cm,另1例延长6cm。结论:利用镶嵌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不连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股骨短缩截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2009 年1 月 至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 例(24 髋)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4 例(5 髋),女18 例(19 髋),年龄 17~27 岁,平均22 岁。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下肢长度差异。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 学资料。结果:22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 个月,平均38 个月。截骨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 6 个月,平均3.2 个月。 Harris 评分由术前(43.2 ± 2.7)分改善至(95.3 ± 2.8)分,效果显著(P<0.01),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 0 ± 1. 0)分改善至 (1.0 ± 0.5) 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55.5± 15.5)mm减少至(16.5± 5.5)mm,显著改善(P<0.01)。术后2 例合并坐骨神经麻痹,但6 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6 例遗留轻度跛行。随访期间均无假体翻修,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 应。结论: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满意,术中综合考虑软组织松解程度与短缩 截骨方式及长度可有效的解决患者肢体短缩、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及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运、自体腓骨瓣移植辅助皮瓣移植等技术治疗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3例男性、20例女性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分别应用骨搬运技术和自体腓骨瓣移植技术进行骨缺损的同期修复。其中,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28例,采用腓骨瓣移植技术治疗35例,包括单纯腓骨瓣14例、腓骨皮瓣移植9例、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2例。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6~26个月(平均17.2个月)的随访。除3例感染未能控制外,其余60例患者下肢畸形或残缺均得到矫正,负重力线、肢体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优28例,良23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1.0%。结论: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往往涉及骨、肌肉、皮肤软组织等诸多环节,应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综合的治疗方式,以保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下肢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原内固定取出、病灶清除、断端修整、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通过长期随访,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23例,感染治愈率92%;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性愈合24例,1例残留骨不连,愈合时间6-24月,骨性愈合率96%。结论: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下肢创伤性骨髓炎的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小儿局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填充修复小儿局部骨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CPC修复小儿骨缺损1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8岁,骨缺损部位:肱骨9例,胫骨6例,胫骨3例,病因,单纯性骨囊肿8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骨缺损大小,最大7cm,最小2cm,平均5cm,CPC填充方式:单纯粉末7例,粉末+松质骨粒6例,粉末+条形骨块5例。CPC初步固化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30分钟,平均20分钟,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全组18例应用CPC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手术前后血PH值钙磷代谢无异常改变。X线片显示: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无脱落,术后3个月出现降解,新生骨形成。结论:CPC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形,生物相容性好,能在体内降解,可以替代自体骨材料在小儿局部骨缺损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症。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9年6月采用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11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2岁,骨折部位在股骨上1/3者2例;中1/3者6例;下1/3者3例,原始骨折Winquist-Hansen分型:I型2例,II型3例,III型4例,IV型2例。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患肢短缩1 cm。另4例未获得骨性愈合,3例再次采用附加钢板合并自体髂骨植骨,1例远端锁钉动力化,再次干预后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平均8.3个月。结论:扩髓更换髓内钉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传统方法,基于力学稳定和临床观察,更适用于股骨中段骨不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对17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1]:其中Ⅱ型6例,Ⅲ型10例,IV型1例。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股骨短缩截骨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24髋)青年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4例(5髋),女18例(19髋),年龄17~27岁,平均22岁。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下肢长度差异。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8个月。截骨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3.2±2.7)分改善至(95.3±2.8)分,效果显著(P0.01),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0±1.0)分改善至(1.0±0.5)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55.5±15.5)mm减少至(16.5±5.5)mm,显著改善(P0.01)。术后2例合并坐骨神经麻痹,但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6例遗留轻度跛行。随访期间均无假体翻修,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青年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满意,术中综合考虑软组织松解程度与短缩截骨方式及长度可有效的解决患者肢体短缩、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及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 ,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骨肿瘤微波治疗仪 ,以 1 5kHz频率、70W功率加热至 5 0~ 5 5℃ ,维持 2 0min ,造成犬股骨中段不同大小的骨缺损。结果 在保持犬股骨连续性的前提下 ,长度 1 5cm的骨缺损 9个月时有 1 2被新生骨填充 ,长度2 5cm和 3 5cm的骨缺损 9个月时无愈合倾向 ,但后者骨折的发生率高。结论 成年犬股骨微波高温造成的骨缺损 ,长 2 5cm、宽 1 0cm 9个月不能自愈 ,适宜于各种骨修复材料的填充 ,是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EXA对骨髓炎骨缺损治疗中骨痂密度的评价及意义。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1例骨髓炎清创后伴大段皮质骨缺损一期植骨的病人。术后4,6,8,10个月后对骨折端骨痂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并进行X摄片以及Enneking评分,从而明确植骨区愈合骨痂的密度变化趋势,骨愈合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X线摄片结果显示:4个月后:骨缺损区依然清晰可见,内有少量稀疏骨痂通过,少量外骨痂形成。6个月后:植骨区内骨痂含量明显增多,且外骨痂膨大。8个月:缺损区模糊,有较致密骨痂生成,且外骨痂逐渐减少。10个月:植骨区骨痂更加致密,且部份髓腔再通。(2)Enneking评分:患者术后第10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正常功能20例,20分以下的患者1例。(3)BMD测定:骨折端的骨密度及骨密度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植骨10个月后患侧的骨密度已可基本上达到正常对照侧的骨密度水平。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骨痂的力学强度特性。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可以作为检测植骨区的恢复情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笔者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病例共1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予X线、CT、MRI检查,并按Schatzker分型:IV型IO例,V型12例,VI型6例。结果平均随访8个半月,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根据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在良好复位,有效稳固的支撑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骨折愈合,还对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8~58个月,平均36个月。按照采用Thompson-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3例;良:3例;可:2例。结论: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可获得充分的显露,并为股骨头的复位、固定提供极大方便,损伤相对较小,对股骨头血运影响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治疗近关节骨折、复杂骨折、骨缺损及骨不连等的一种新型可透x线骨外固定器。方法由固定部件、连接杆、万向头、连接杆锁紧螺帽、骨折固定螺钉、固定螺钉锁紧螺帽构成,通过x线能够全方位地观察骨折情况,调整骨外固定器使骨折对位对线。结果可避免因传统金属骨外固定器对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固定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战时、紧急情况下对骨折的固定,固定不超关节,故可以术后即刻关节功能锻炼。结论固定器设计合理,构思新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奚如  卢微  李捷 《生物磁学》2006,6(1):52-5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一例51岁男性患者四肢肿胀、变黑,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糖尿病性缺血性血管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等.外科治疗的方法正在探讨阶段,研究方法不断进展.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及关节面恢复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桡偏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明显比外固定器治疗有效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腕关节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安全性较高、治愈效果理想的骨折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伟光  朱丹  王来藏  王超  李晨光  王智 《生物磁学》2011,(22):4322-4324,4343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4E(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L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