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hMLH1、hMSH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44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正常粘膜组织中hMSH2、hMLH1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hMSH2、hMLH1基因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食道粘膜相比相差显著(P<0.01),hMSH2、hMLH1表达缺失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提示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所致的蛋白表达异常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有关,可能为一种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 the 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salivary gland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重点研究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与目标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共计47例典型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37例SMEC、10例正常组织涎腺中hMSH2、hMLH1的表达水平,结合计算机辅助高清晰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做出综合评价。结果:hMLH1的表达与SMEC分化呈负相关(P0.05);hMLH1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低分化的SMEC中较普遍,在中分化和高分化中表达逐步增强;hMSH2的表达与SMEC分化不相关(P0.05)。结论:hMSH2、hMLH1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的发生、演进存在相关性,以hMLH1、hMSH2为切入点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hMLH1、hMSH2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及p53表达的检测.结果:(1)hMLH1、hMSH2及p53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2)hMLH1、hMSH2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3)hMLH1、hMSH2基因均与p5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检测hMLH1、hMSH2、p53将有助于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和相关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Li HC  Feng HY  Zhang XP  Liu R  Ma DW  Qin H  Zhou Y  Yu L 《遗传》2010,32(12):1241-1246
为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er,SCRC)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天津地区600例SCRC患者和600例健康对照个体hMLH1394G/C、hMSH2943-1G/A、hMSH21917T/G和hMSH22783C/A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显示:SCRC患者组hMSH22783C/A3种基因型C/C、C/A、A/A频率(90%、9%、1%)与对照组(95%、4.8%、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P0.01)。与hMSH22783C/C基因型相比,C/A和A/A基因型能增加SCRC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77和11.94,95%CI分别为1.03~3.03和1.38~103.2)。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显示,SCRC组与对照组单倍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8,P0.01);与394G/943-1G/2783C单倍型相比,394G/943-1G/2783A单倍型显著增加SCRC的发病风险(OR=2.18,95%CI:1.40~3.40)。结果提示hMSH22783C/A多态性可能成为预测SCRC发病风险的独立因素,394G/943-1G/2783A单倍型可能增加SCR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烷化剂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蛋白表达。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3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显示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Log-rank检验)。结论:MGMT及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预测烷化剂化疗耐药性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MSH2、PCNA和p53在OSCC中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OSCC组织中hMSH2、PCNA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中-低分化癌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2)hMSH2与PCNA、p53,p53与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3)5年生存率与hMSH2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hMSH2、PCNA和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渊智  盛剑秋  张宏  陈彪  李世荣 《生物磁学》2009,(15):2854-2857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种系突变携带者在不同年龄点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及两种基因种系突变累积患癌风险的差异。结果: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63.8%(60/94),非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0.8%(1/128),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突变携带者的317.6倍;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在60岁时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的平均累积风险度分别为92.4%、81.3%、29.6%,40岁以前发生胃癌的平均风险度较低(6.1%);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累积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gt;0.05)。结论: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为HNPCC家系中患癌高危人群,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最常发生恶性肿瘤的部位为胃和结直肠;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CRMP2)、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l(NUSAP1)、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h MSH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比较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CRMP2、NUSAP1、hMSH2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参数癌组织中CRMP2、NUSAP1、hMSH2阳性表达率差异,分析CRMP2、NUSAP1、hMSH2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中CRMP2、NUSAP1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hMSH2降低(P<0.05)。T2-T4、高级别肿瘤患者癌组织中CRMP2、NUSAP1阳性表达率高于Tis-T1、低级别肿瘤患者(P<0.05),多发癌组织中CRMP2阳性表达率高于单发(P<0.05),T2-T4癌组织中hMSH2阳性表达率低于Tis-T1(P<0.05)。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比较,CRMP2阳性表达者低于CRMP2阴性表达者(P<0.05),hMSH2阴性表达者低于hMSH2阳性表达者(P<0.05),NUSAP1阳性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低于NUSAP1阴性表达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进展、CRMP2阳性表达、NUSAP1阳性表达、hMSH2阴性表达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MP2、NUSAP1阳性表达,hMSH2阴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复发转移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检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快速筛检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的技术平台。方法:自行设计PCR扩增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的引物,应用DHPLC检测26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的先证者hMLH1和hMSH2种系微小突变,并与先前进行的DNA直接测序结果相比较。结果:hMLH1与hMSH2各外显子的PCR扩增引物,均能很好地扩增出相应的外显子及剪接区;DHPLC检出了所有已知突变,突变阳性筛检与阴性筛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hMLH1的扩增子12A和hMSH2的扩增子2、3、7、5中相应外显子的剪接区跨越2个温度,而且相差较大(2.2-8.5℃):与DNA直接测序相比较,DHPLC具有快速、高效、低劳动强度、费用低、人为误差小、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结论:基于DH- PLC的突变筛检平台,能够有效地筛检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并具有较高的费用效率比。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hMSH2(human muts homolog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结核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hMSH2、PCNA蛋白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癌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卡方(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MSH2、PCNA蛋白在PCa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PH(P<0.01)。前列腺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hMSH2、PCNA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 )。结核菌L型阳性患者中hMSH2表达率[97.2%(35/36)]明显高于结核菌L型阴性患者中hMSH2阳性表达率[31.0%(9/29)];结核菌L型阳性患者中PCNA表达率[94.4%(35/36)]明显高于结核菌L型阴性患者中PCNA阳性表达率[55.2%(16/29)]。结论 hMSH2、PCNA基因在前列腺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结核菌L型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突变或过表达,因此L型感染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它们相互协同在前列腺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在胞浆,PCNA的阳性表达主要在胞核。VEGF、PCNA表达与MVD存在显著关联(P<0.05),与骨肉瘤转移和5年生存率有显著关联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指标可作为判断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hMSH2蛋白、CD4和CD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25例,无淋巴结转移24例)患者癌细胞hMSH2蛋白、CD4和CD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hMSH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细胞核内表达,CD4和CD8在乳腺癌细胞细胞浆和细胞膜表达.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hMSH2蛋白、CD4和CD8的表达率分别为29%和68%(P<0.05)、58%和44%(P>0.05)、29%和68%(P<0.05).结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细胞hMSH2蛋白、CD4、CD8表达的改变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的区别,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用SPSS 11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IGF-1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含量,且与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甾体激素可能通过调节生长因子IGF-1受体含量,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来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9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及32例预处理的脑胶质瘤血清样本中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脑胶质瘤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肿瘤组织中至少有一种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64.1%(25/39);在脑胶质瘤患者外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了相关基因甲基化系列,并且与组织中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血清中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为脑胶质瘤诊断和个体化化疗提供一种稳定的无创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喉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喉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4例喉鳞癌及33例正常喉粘膜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关系,并分析其与喉癌临床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喉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较高,其阳性率分别为76.56%、96.77%,与正常喉粘膜中9.09%、3.03%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OX-2和VEGF-C在声门上型、分化程度低以及晚期喉癌中表达阳性率高(分别为57.58%、96.77%、83.67%和79.07%、90.32%、100%),而在其他类型中表达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OX-2和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X-2、VEGF-C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临床密切相关,其对于喉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ox2在临床骨肉瘤标本中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检测Sox2蛋白在54例人骨肉瘤标本的表达,12例骨化性肌炎作为正常对照。结果骨肉瘤标本中Sox2阳性表达率为20.69%(12/58),而在骨化性肌炎中Sox2阳性表达率为0%(0/12),Sox2在骨肉瘤标本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化性肌炎(P0.01)。Sox2的表达与骨肉瘤临床Enneking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Sox2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Sox2的表达可考虑作为骨肉瘤临床评价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宫颈癌中hMLH1、P27、P53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2例子宫颈鳞癌和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MLH1、P27、P53蛋白表达.结果 (1)hMLH1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3%和58.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在宫颈癌各期中表达率分别为Ⅰ期60.0%,Ⅱ期52.6%,Ⅲ期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无关(P>0.05);(2)P27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4.2%%和76.4%,差异无显著性(P>0.05);P27的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和分期无关(P>0.05);(3)P53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2.3%和65.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在宫颈癌各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36.4%,Ⅱ级73.0%,Ⅲ级67.9%,Ⅰ级与Ⅱ、Ⅲ级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率与宫颈癌分期无关(P<0.05);(4)hMLH1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宫颈癌中P27的表达率为94.6%和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率为62.8%和62.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hMLH1与P27表达缺失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尚不确切.hMLH1可能使宫颈癌中P27表达上调,而对p53基因突变累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甘油-3-磷酸脱氢酶2(GPD2)、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MTERF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5例肺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DCLK1、GPD2、hMTERF3表达。分析DCLK1、GPD2、hMTERF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DCLK1、GPD2、hMTERF3表达肺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癌组织DCLK1、GPD2、h MTERF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A期,淋巴结转移肺腺癌组织DCLK1、GPD2、hMTERF3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肺腺癌组织(P<0.05)。DCLK1、GPD2、hMTERF3阳性表达肺腺癌患者3年OS率、3年PFS率低于DCLK1、GPD2、hMT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MSH2(human mut shomolog 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金葡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hMSH2、PCNA蛋白以及金葡菌L型抗原的表达,用革兰染色法检测这些组织中有无L型细菌的存在,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MSH2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P<0.01),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Ⅰ、Ⅱ期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腹腔淋巴结无转移者、无腹水者比有转移、有腹水者明显增高(P <0.01 ~0.05).而PCNA蛋白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P<0.01),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比无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有无腹水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表达和L型菌的检出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有腹水者均高于无转移和无腹水者(P<0.01).结论 hMSH2、PCNA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金葡菌L型的感染极有可能导致基因的突变或过表达,因此L型感染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它们相互协同在卵巢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