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目前的主要防治方法为化学防治,了解红火蚁防治常用的药剂在绿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将有助于我们合理使用药剂。【方法】应用气相色谱建立了红火蚁常用药剂残留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了不同施用类型药剂防治草坪上的红火蚁种群后,药剂在土壤和草样中的残留动态。【结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是1.903 mg/kg,草坪草上的沉积量为7.806 mg/kg。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31 d,在草样中的半衰期为4.86 d。0.096%氟虫腈粉剂30 g/巢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是0.073 mg/kg,草坪草上的沉积量为0.135 mg/kg;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57 d,在草样中的半衰期为2.96 d。0.015%多杀菌素35 g/巢施用后,未检测出土壤中有多杀菌素的残留。【结论】残留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0.096%氟虫腈粉剂在施用后,一段时间内会在草坪上有残留,从而导致对草坪上的非靶标节肢动物造成伤害,而施用0.015%多杀菌素饵剂则不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饵剂点播、饵剂撒播、药剂灌巢3种不同处理方法防治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对绿地蚂蚁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绿地红火蚁的防治与本地蚂蚁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南沙区绿化地,采用掉落式陷阱法调查研究绿地的蚂蚁群落结构,并对比分析饵剂点播、饵剂撒播、药剂灌巢对蚂蚁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在饵剂点播、饵剂撒播、药剂灌巢和对照4个处理区中共采集到44 361头蚂蚁,分属于8个亚科,33个种;(2)防治前后各处理区之间的蚂蚁种类数变化不大,但其蚂蚁数量却存在明显差异;(3)防治前不同处理类型之间的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防治后仅有药剂灌巢区的蚂蚁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结论】化学防治可以改变蚂蚁的群落结构,药剂灌巢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蚂蚁的种群数量,并显著提高其处理区的蚂蚁多样性,适用于城市绿地的红火蚁防控。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茚虫威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防治红火蚁的茚虫威浓度,利用丙酮溶解茚虫威原药,使用雾化手段与载体和配方其他试剂充分混合,干燥后保存,进行野外试验测定其防治红火蚁的药效。结果表明,研制的0.025%茚虫威饵剂综合防治效果达85.30%,0.05%茚虫威饵剂达100%,0.1%茚虫威饵剂达100%。3个浓度的茚虫威饵剂拥有良好的防治红火蚁药效,0.05%浓度最适合研制红火蚁饵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不同品级的个体在群体生存中担负不同的功能。然而,红火蚁群体中不同品级个体的药剂敏感性还不清楚。【方法】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和茚虫威三类不同药剂对红火蚁各品级个体的触杀毒力,以了解其药剂敏感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红火蚁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氟虫腈最为敏感,高效氯氰菊酯次之,而对茚虫威的敏感性最低,但不同品级个体的药剂敏感性规律却基本一致。有翅雌蚁、有翅雄蚁和蚁后的药剂敏感性最高,3个品级个体的药剂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除高效氯氰菊酯外,兵蚁的敏感性显著低于有翅蚁和蚁后,而工蚁又显著低于兵蚁。4龄幼蚁对供试的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非常低,致死中量分别为428.77 mg/kg、699.77 mg/kg和1 159.95 mg/kg,比对有翅雌蚁的致死中量高数百至数千倍。对毒力线斜率值的分析发现,同一品级内个体间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氟虫腈的敏感性表现出品级内个体较大差异,特别是兵蚁和工蚁的敏感性差异最大,其斜率值分别为1.1和1.8,而对茚虫威的个体敏感性差异极小,其斜率值均≥4.7,且工蚁个体间表现出最高的同质性,其斜率值达7.8。【结论】同一品级的个体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没有一致规律,但基本上表现出个体差异较小的特点,特别是4龄幼蚁、有翅雄蚁和蚁后3个品级内个体的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小,其斜率值均≥4.0。本研究的结果为田间防治红火蚁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背景】红火蚁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利用其相互清洁和交哺行为等社会性昆虫特有的生活习性,使杀虫剂在巢群内传导,可以达到全巢药剂控制的目的。然而,有关茚虫威在红火蚁巢群内的传导效应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方法】采用供药蚁/受药蚁模型,研究了药剂剂量、供药蚁—受药蚁比例、处理时间对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横向传毒的影响。【结果】剂量越高,受药蚁的死亡率越高,25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为14.1%~70.0%,而50 ng·头-1处理组的受药蚁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显著影响茚虫威的传毒,比例为1∶1时,50、100、250、500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时间延长,受药蚁的死亡率升高,但在12 h后,供药蚁死亡率最高仅为8.0%,表明茚虫威具缓效特性。【结论与意义】本研究明确了在红火蚁工蚁间茚虫威横向传毒的剂量、时间和供药蚁—受药蚁比例的效应,为应用该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用于云南热带雨林生态区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防治药剂,通过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蚁巢田间灭除效果试验测定。结果表明,20%多杀霉素悬浮剂(SC)、30%螺虫·噻虫嗪悬浮剂(SC)、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和1%联苯·噻虫嗪颗粒剂(GR)对红火蚁蚁巢处理效果较好,药后1 d和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在95%和90%以上。其中10%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1%联苯·噻虫嗪GR可作为红火蚁巢点处置的首选药剂;0.05%茚虫威饵剂(EB)速效性差,但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上升到86.8%。1.8%阿维菌素乳油(EC)药后1 d和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3%和81%。这2种药剂可与前5种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和河北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主要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5年,采用浸叶法监测了小菜蛾对9种药剂的抗药性。【结果】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均为敏感水平,对Bt制剂、虫螨腈和茚虫威个别年份出现中等抗性水平,但总体上为敏感状态,对阿维菌素和氟啶脲保持中等抗性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结论】在北京和河北地区高效氯氰菊酯不适用于小菜蛾的防治,少用或暂停使用阿维菌素,其它药剂可交替或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3个类型生境中使用同一剂量茚虫威饵剂处理3个密度红火蚁区域,评价了该饵剂对红火蚁活蚁巢、工蚁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茚虫威饵剂对低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红火蚁的防效总体变化动态趋势相近,均为由低到高,并趋于稳定;生境植被越茂盛,该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越低,由低到高以依次为浅草草坪、深草草坪、荒草地;蚁巢密度越大,同一剂量饵剂对蚁巢防效越低,由高到低依次为1-3个/100 m~2、4-7个/100 m~2、8个/100 m~2。研究结果表明,生境植被、红火蚁密度会对毒饵剂的防效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与二阶段法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药后击倒红火蚁迅速,14 d后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蚁巢级别降低率、综合防治效果均达到100%。使用0.045%茚虫威饵剂搭配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二阶段法,5 d后红火蚁的活动蚁巢和工蚁数量均显著下降,14 d后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蚁巢级别降低率、综合防治效果均达到100%。结果表明,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红火蚁具有高效的控制作用,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防治面积的大小选择单独灌巢还是配合饵剂的二阶段法。  相似文献   

10.
【目标】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饵最佳使用剂量有助于有效控制红火蚁、降低防治成本和保护生态安全。【方法】采用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与蚁群级别降低率综合评价了单蚁巢点施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地表有效体积大小一致的蚁巢实施25、20、15、10、5 g饵剂处理25 d后,对应的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80%、90%、100%、90%、90%,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100%、98.1%、99.2%,蚁群级别降低率为86.7%、90%、100%、80%、76.7%。同时,在最适投饵量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的蚁巢投施相应饵剂量,综合防治效果达94%以上。【结论】上述结果可见,对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0.066 m~3的蚁巢施用15 g灭蚁威饵剂能起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而且每0.03 m~3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相对应的饵剂量为5 g。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Geminiviruses (family Geminiviridae) are small single-stranded (ss) DNA viruses infecting plants. Their virion morphology is unique in the known viral world – two incomplete T = 1 icosahedra are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twinned particles. Geminiviruses utilize a rolling-circle mode to replicate their genomes. A limited sequenc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hree conserved motifs of the 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 initiation proteins (RCR Reps) of geminiviruses and plasmid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llowed Koonin and Ilyina to propose that geminiviruses descend from bacterial replicon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The psychrotrophic bacteriumBacillus psychrophilus was transformed with the broadhost-range plasmid pC194. The ability of the transformant to express chloramphenicol (CAM) resistance 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uch expression on the physiology of the psychrotroph were examined. The transformant exhibited growth rates, filament form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synthesis of cold shock proteins and cold acclimation proteins, similar to the parentalB. psychrophilu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Plasma Physics Reports - Localized plasma formations called space leaders are observed in streamer coronas of negative leaders of long laboratory sparks. The main leader completes a step when th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