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重点探讨人参皂苷Rg1拮抗D-半乳糖(D-gal)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障碍的机制。采用D-gal构建小鼠衰老模型,体内注射Rg1干预衰老过程,观察睾丸组织细胞衰老的病理学改变;体外构建D-gal致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株)衰老模型,在培养体系加入Rg1拮抗D-gal的致衰老作用。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和体外培养TM3细胞的衰老情况;ELISA法检测TM3细胞分泌睾酮水平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M3细胞合成睾酮的关键酶和Nrf2/ARE抗氧化通路相关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及睾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注射Rg1拮抗D-gal致小鼠衰老过程,衰老的睾丸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g1体外拮抗D-gal致TM3细胞衰老作用后,细胞分泌睾酮水平无显著降低;IL-1、IL-6、IL-8等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内GSH-Px和CAT表达活性提高同时细胞产生丙二醛(MDA)与活性氧(ROS)能力受到抑制;StAR、3β-HSD及P450scc等睾酮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Nrf2、HO-1等抗氧化蛋白表达上调,Keap1蛋白表达下调。研究提示,Rg1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拮抗D-gal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进而调控睾丸雄激素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体外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SCs)衰老模型,分析衰老BMSCs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衰老BMCs对造血细胞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BMSCs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48h;衰老模型组为常规培养基内加入D-半乳糖。CCK-8法测定BMS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DCFH-DA流式荧光检测BMSCs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MSCs衰老相关信号蛋白P16、P21、P53的水平;ELISA检测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1β、GM-CSF、SC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处于G1期的BMSCs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于G1期;BMSCs SA-β-Gal染色阳性率显著上升;胞内ROS、MDA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P16、P21、P53水平明显上调;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1β、GM-CSF、SC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D-半乳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衰老可能与氧化损伤激活衰老相关信号通路有关,衰老骨髓基质细胞分泌活性造血生长因子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衰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 qd×42;Rg1衰老模型组,注射D-半乳糖剂量与时间同衰老模型组,第15d起腹腔注射Rg1 20mg/kg qd×28;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qd×42;Rg1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qd×14,第15d起腹腔注射Rg1(同Rg1衰老模型组)。模型复制或药物注射完成后第2d,采外周血检测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计数,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BMNCs衰老百分率,多向造血祖细胞集落(CFU-Mix)培养检测BMMCs形成集落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BMMCs衰老相关蛋白P21和P53的变化;提取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培养,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与衰老模型组比较,Rg1衰老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粒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所占比例降低,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外周血AGEs水平降低,每根股骨的BMMCs细胞数增多,SA-β-Gal染色阳性的BMMCs明显降低,BMMCs形成CFU-Mix能力提高,P21和P53的表达下调,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指数上升。结论:D-半乳糖复制的衰老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明显,人参皂苷Rg1对其致衰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可能机理与调控p53/p2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GLT2i类药物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对高渗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空白组(Blank组)、高渗330组(M-330组)、高渗350组(M-350组)、达格列净+高渗组(DAPA+M-350组),高渗培养环境由甘露醇诱导。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GLT2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GLT2、细胞衰老标志物p21的表达变化,JC-1染色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lank组,M-330组及M-350组细胞上均存在SGLT2受体蛋白表达,且Blank组,M-330组及M-350组的SGLT2表达依次显著增加。与Blank组相比,M-350组SA-β-Gal胞质蓝染、染色阳性率、衰老蛋白p21及SGLT2表达显著增加,并伴有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下降(P0.05);DAPA+M-350组与M-350组相比,SA-β-Gal胞质蓝染、染色阳性率和p21表达显著下降,并伴有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上升(P0.05)。结论:HUVECs上存在SGLT2受体蛋白,且在300-350 m Osm/L范围内随着渗透压的升高而增加,达格列净可改善高渗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达格列净改善高渗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AFAP1在博来霉素诱导的A549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50μg/m L的博来霉素处理A549细胞5天建立细胞衰老模型。用相同浓度的博来霉素处理细胞1-5天观察细胞从周期阻滞到衰老的过程,SA-β-Gal染色检测衰老细胞数目,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FAP1、p21、c-Src等蛋白表达。过表达AFAP1后,观察细胞衰老状态及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50μg/m L的博来霉素处理A549细胞5天后可以建立细胞衰老模型,表现为BLM组SA-β-Gal阳性细胞数升高(P0.01)且细胞体积显著增大(P0.01),p21表达水平升高。在衰老的A549细胞中,AFAP1和激活型(Src p Y416)表达水平变化一致,从BLM处理后出现升高第4天开始明显下降在第5天最低,c-Src和Src p Y527表达水平不变。过表达AFAP1后再用博来霉素诱导,SA-β-Gal阳性细胞数及细胞体积、Src p Y416和p21表达与空载对照比较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衰老的A549细胞中AFAP1表达下调,c-Src活性降低;过表达AFAP1不能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A549细胞衰老,也不能抑制衰老细胞中的c-Src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能否介导雌激素抗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氧化应激性衰老效应。方法取体外培养第3~4代VSMCs,以150μmol/L H_2O_2处理2h建立细胞衰老模型。用10~(-8)mol/L17β-雌二醇(E_2)、10~(-6)mol/LGPER激动剂G1和抑制剂G15分别处理VSMCs。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ER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_2O_2使VSMCs SA-β-Gal染色阳性率明显增加,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GPER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E2和G1对H_2O_2的这些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而G15可阻断E2和G1对H_2O_2上述效应的抑制作用。结论雌激素依赖GPER发挥抗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效应。  相似文献   

7.
谭潮航  肖凡  弓慧  张平 《蛇志》2017,(3):267-269
目的探讨高糖(High glucose,HG)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分析其是否通过HG诱导细胞衰老以及凋亡而实现。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acidic-β-galactosidas,SA-β-Gal)染色法检测衰老的HT22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HT22细胞凋亡形态。结果(1)HG(13.5、27、40.5mg/ml,48h)能显著抑制HT22细胞生长(P0.05,P0.01);(2)HG(13.5、27、40.5mg/ml)处理48h可明显诱导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01);(3)HG(13.5、27、40.5mg/ml,48h)能诱导HT22细胞发生凋亡(P0.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G可通过诱导HT22细胞衰老和凋亡而抑制HT22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原花青素B2(PCB2)对内皮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棕榈酸(PA)50μmol/L处理胰岛内皮细胞MS-1建立细胞衰老模型,根据细胞活力、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评估内皮细胞衰老;同时加入PCB2干预,检测衰老相关指标及Akt/FoxO4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MS-1细胞经PA处理后SA-β-Gal阳性细胞增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3和p21上调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表明PA处理后能诱导内皮细胞衰老发生;经PCB2(50μg/mL)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PA诱导的细胞衰老。相比于正常组,经PA处理后抑制Akt活化,其表达由胞核转至胞浆,在胞核中表达明显减少;导致Akt下游信号FoxO4的磷酸化降低,使其在细胞核中明显增加;而应用PCB2(50μg/mL)处理后能有效逆转这一现象;PCB2对棕榈酸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Akt/FoxO4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Rg1调控神经干细胞衰老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构建神经干细胞(NSC)体外衰老模型,探讨人参皂苷Rgl延缓NSC衰老的作用及机制,为寻找延缓NSC衰老新途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将从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中分离纯化的第三代NSC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在NSC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 h;衰老模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t-BHP培养2 h;Rg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Rg1培养2 h;Rg1抗衰老组:在衰老造模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Rg1培养2h;Rg1治疗衰老组:终浓度为100μmol/L的t-BHP培养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Rg1继续培养2 h。MTT法、神经球计数、分化细胞计数以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神经球计数分析Rg1调控NSC衰老的生物学作用,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1NK4a)、p21~(Cipl/Wafl)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衰老组比较,Rg1抗衰老组和治疗衰老组NSC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显著增强;衰老特异性SA-β-Gal染色阳性神经球百分比显著降低,p16~(INK4a)、p21~(Ci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热敏蛋白TRPV1在生后发育小鼠睾丸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采用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RPV1在生后发育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生精上皮不同周期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各类生精上皮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TRPV1在小鼠出生后7 d的睾丸中已有表达,在21 d时其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在28 d达到顶峰,之后随小鼠发育至成年阶段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生精上皮的各个周期均有表达,并且从IV期开始表达量增加。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SOX9阳性的支持细胞、PLZF阳性的精原细胞和SYCP3阳性的精母细胞均有表达,并在初级精母细胞表达量较高。结论 TRPV1在小鼠睾丸生后发育的早期即开始表达,并且在生精上皮各类细胞中有广泛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蒙花苷(Linarin,LR)是否可以消除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衰老表型发挥抗衰老作用。方法:取4周龄80 g-100 g的雄性SD大鼠大腿骨髓腔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至三代,使用D-gal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使用SA-β-gal染色、活性氧检测、蛋白免疫印迹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衰老状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衰老BMSC与正常BMSC中细胞保护性蛋白sirt1、sirt6及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的表达水平。之后,我们通过不同浓度LR处理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后,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检测未处理组与LR处理组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观察蒙花苷能否可以消除衰老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表型。结果:衰老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保护性蛋白sirt1、sirt6降低及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明显增高,衰老细胞中与DNA损伤相关的细胞核内蛋白γ-H2AX表达明显增加。而蒙花苷处理后,衰老细胞组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明显降低,γ-H2AX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蒙花苷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消除衰老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表型发挥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微观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不同代次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相关的指标值,筛选出能够系统性评价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Walvax-2细胞分成16个代次,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和衰老情况;通过检测SA-β-gal染色阳性率,分析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可传58代。倒置显微镜下:随细胞代次的增加,可见颜色逐渐加深,色素积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20到P43细胞正常且骨架结构明显,细胞核完整,具有较高的核质比,P44和P45开始出现衰老现象,细胞质色素积聚加深,核膜不同程度内折,P50和P55细胞衰老更加明显;β-半乳糖苷酶的阳性染色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细胞形态学变化,β-半乳糖苷酶阳性率变化与Walvax-2细胞代龄增长显著相关,可选择作为Walvax-2细胞衰老程度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睾丸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基因的影响。将24只公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试验组饲粮分别按照Ⅰ组15%、Ⅱ组30%、Ⅲ组45%的比例添加小花棘豆,对照组仅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70 d。分别于攻毒后第14天、第35天、第7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睾丸,通过Real-time q PCR检测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试验Ⅱ组和Ⅲ组家兔睾丸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家兔睾丸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家兔生精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p53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其差异性随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表达异常,且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19ARF对人二倍体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影响, 构建了重组p19ARF真核表达载体, 并通过脂质体的介导将p19ARF基因转染到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中过表达, 观察其对WI-38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 在p19ARF基因导入后, 细胞中p53和p2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细胞传代数减少10~12代, 生长速率降低, 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衰老标志物SA-β-gal染色阳性率上升, 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细胞形态呈衰老细胞样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p19ARF高表达可促进人二倍体细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利用MTT和结晶紫的方法证明sIFNα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同样剂量的普通干扰素IFNα2b抑制作用要小很多。与对照组相比,sIFNα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体积变大,形态呈扁平状;Hoechst33258染色发现,细胞核形态无变化并且未检测到凋亡;SA-β-gal染色发现大多数细胞呈现阳性,同时,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21表达量明显上调。而IFNα2b处理组细胞形态基本没有变化,SA-β-gal染色也只有少部分的细胞呈现弱阳性。由此说明,sIFNα比IFNα2b能更好地抑制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为诱导癌细胞发生衰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小鼠衰老与p53之间的调控关系,我们选取3对年轻(4个月)与老年(20个月)的C57小鼠进行实验。首先发现老年小鼠相对年轻小鼠出现失明的衰老现象,HE染色表明衰老小鼠的视网膜结构出现了弥散现象;进一步发现老年小鼠出现脊椎弯曲以及脾脏中白髓数量减少的衰老现象。据报道,p53与小鼠衰老具有紧密的关系,因此我们检测了p53在老年小鼠眼球、睾丸、肝脏、皮肤、肺和肾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实验发现老年小鼠组织中,p53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为了进一步明确p53基因在小鼠衰老中的作用,我们购买了p53+/-小鼠,首先表明p53在p53+/-小鼠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接下来观察年老的正常和p53+/-小鼠的衰老表型变化,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较,p53+/-老年小鼠衰老症状明显减轻(失明,毛色变黄和驼背),这说明p53在衰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衰老以及进一步开展衰老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是指随细胞衰老而出现的分泌功能亢进,其分泌的因子参与细胞衰老、免疫调节、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等过程。与人类细胞相比,目前小鼠细胞的体外SASP模型尚十分缺乏,而建立该模型将为研究SASP的发生机制及生物学作用提供便利。为此,本文以INK4a基因座缺失(编码p16INK4a蛋白)的小鼠NIH-3T3细胞系及野生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为研究对象,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诱导细胞DNA损伤,并通过细胞形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染色、Ed U整合率、Western blot、定量RT-PCR及ELISA等检测方法,观察细胞的衰老情况及SASP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结果显示,MMC(1μg/m L)处理12 h或24 h,并继续培养到第8天后,NIH-3T3细胞体积变大,β-gal染色阳性(蓝染)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77.4%和90.4%,并伴有P21蛋白表达上调及Ed U整合率下降(P0.01)。同时,IL-6、TNF-α、IL-1α和IL-1β等常见SASP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ELISA检测证明IL-6的分泌量亦显著升高(P0.01)。相反,尽管MMC处理12 h或24 h也能诱导野生型MEF出现细胞体积增大、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分别达71.7%和80.2%)及P21表达上调,但其IL-6的分泌量无显著上升。本研究表明,MMC能诱导NIH-3T3和野生型MEF出现细胞衰老,但只有NIH-3T3细胞出现了典型的SASP现象。衰老NIH-3T3细胞可能是研究小鼠SASP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IL-6是否通过Sirt1/p53/caspase-3通路介导胰岛β细胞凋亡.方法 Western 印迹检测Sirt1在小鼠各组织器官和胰岛β细胞系NIT-1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Sirt1在细胞中的定位.IL-6(10 ng/ml)处理NIT-1细胞48 h,Hoechst3334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Sirt1、P53、乙酰化P53(acety-P53)、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变化.结果 Sirt1在小鼠各组织器官和胰岛β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IL-6处理NIT-1细胞后,伴随Sirt1表达的显著减少,acety-P53明显上调,p53/caspase-3通路活化,NIT-1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IL-6通过下调Sirt1进而激活p53/caspase-3信号通路引起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缺乏致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取7周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维生素D缺乏(1α(OH)ase-/-)小鼠置于肺功能检测仪器中,对其吸气时间,最大吸气流速、呼出50%气量时对应的呼气流速、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培养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按基因型分为对照组、活性维生素D缺乏组,之后分组检测细胞SA-β-gal阳性率。另外取小鼠肺组织样本多聚甲醛固定后脱水浸蜡以制作石蜡组织切片, 对各组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以观察肺的组织学形态的变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中的衰老相关蛋白(p16、p53)的表达量差异。结果:相较于同窝WT小鼠,1α(OH)ase-/-小鼠通气功能显著减弱,肺成纤维细胞衰老程度和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组织中与衰老相关的p53及p16阳性的细胞也显著增加。结论:活性维生素D的缺乏能够诱发与衰老相关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激活p53/p16信号引发肺成纤维细胞提前衰老,继而引起肺组织异常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