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病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的贫困偏远地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仅次于疟疾,该病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残疾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1984年统计,全球感染血吸虫人口已达2亿。血吸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体的有6类,其中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主要的致病种类。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寄生于宿主组织中的虫卵使宿主发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埃及血吸虫)炎症和梗阻性疾病、肠道疾病、肝脾炎症和肝纤维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发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早期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埃及血吸虫)和不孕不育症在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并发症、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血吸虫病曾在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血吸虫病。目前,世界上采取了一些人畜同步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成本高、再感染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疫苗候选分子以及开发高度特异且敏感的标准化免疫诊断试剂是当前日本血吸虫病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对WHO提出的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血吸虫GST蛋白以及参与血吸虫许多生物学功能的14-3-3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急需对血吸虫作全面、深入地了解,以便对血吸虫病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的今天,应用组织化学(简称组化)方法研究血吸虫,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阐明血吸虫的代谢状态和生理功能,而且有助于了解抗血吸虫药物作用的机制;有助于对有关血吸虫病免疫学机理的探讨。同时,组化研究资料将对血吸虫生活史各期的体外培养起指导作用,亦可为寻找抗血吸虫新药与血吸虫疫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一例日本血吸虫患者在离开疫区43年后仍见活卵的报告武苏平(天津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300070)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存活时间,患者,COPT,CHR血吸虫在人体能存活多久?既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也是一个血吸虫病诊治工作中的实际参加此项工作的还有本室朱静和...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卵胚胎发育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的病变和发病机理是由于虫卵在人体组织中引起肉芽肿所致。目前认为发育成熟含毛蚴的血吸虫卵分泌可溶性抗原物质,它致敏寄主后,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集聚在虫卵周围形成了肉芽肿,并证明血吸虫卵肉芽肿是属于迟发型超敏免疫反应(Warren,1972)。Warren等(1975)还认为日本血吸虫卵和曼氏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有关免疫因素及发病机理可能有所不同。通过组织化学的途径对组织内日本血吸虫卵胚胎发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血吸虫卵发育的生理及寄主组织和虫卵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对血吸虫病的病原诊断方面亦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此,作者对沉积于组织内的虫卵从受精卵细胞至形成毛蚴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一般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许家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血吸虫疫苗血吸虫病的防治在当今世界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迄今已发现19种血吸虫能侵犯人体,其中对人类健康有威胁的有曼氏、日本、埃及、湄公与间插5种血吸虫。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裂体科血吸虫和稻田皮肤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解放后的新中国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危害人民的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在考察我国血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和家畜疫源的同时,有关动物血吸虫的问题也得到了注意。这些血吸虫虽然不是人类正常的寄生虫,但其尾蚴却能侵入人体肌肤及内脏,产生称为稻田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实验药物证明可抗击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遍及热带地区的一种瘟疫,可感染几百万人.小鼠试验提示,该药物很可能作为当前所用的抗击血吸虫病的单一疗法的补充.血吸虫是血的吸虫或扁虫,在血吸虫水传播幼虫时期通过皮肤感染人.幼虫穿过循环系统而最后定居于肝脏,在肝脏它们以血为食,并发育成为成虫.雌虫然后产卵,受感染的人将部分卵从粪中排出,这可能造成血吸虫的播散,其余的卵则寄居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它激发免疫反应,引起腹痛、发烧和以血吸虫为特征的不适.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几年前曾发现一种药物,称为K11777,其杀死引起恰加斯病…  相似文献   

9.
非编码小RNA是一类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的小分子,主要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RNA及竞争性内源RNA。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后,宿主和虫体的非编码小RNA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改变。宿主源的非编码小RNA主要为微小RNA,其中miR-454和miR-203与日本血吸虫病发生发展有关,miR-223和miR-451与日本血吸虫自身生长发育有关;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这些非编码小RNA在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及产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sjalet-7、sja-bantam,而且像sja-miR-3479和sja-miR-0001还可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就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粪便孵化诊断注(简称粪孵法)是检验耕牛血吸虫病和考核疗效的依据。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原有的粪孵法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操作程序比较烦琐,因此,有必要进行试验研究,以求改进和提高。本文对几年来有关单位的试验研究资料,分日本血吸虫与粪孵诊断有关的生物学特性,操作方法的改进和工具的改革两方面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很久的历史。据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和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男尸查到的血吸虫卵来看,血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有2100多年的历史。但用现代医学方法证实血吸虫病的存在是1905年由罗根(Logan)在湖南常德的一例患者粪便中查到虫卵。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1988,12(3):286-288,i005
吡喹酮(Praziquantel,PZ)是目前最优良的非锑类抗血吸虫药,实验证明,PZ对埃及、曼氏及日本血吸虫病疗效均佳,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曼氏血吸虫成虫及自由生活期幼虫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有关PZ对血吸虫作用的文献很多,但迄今尚未见有关PZ在体外培养中对日本血吸虫童虫超微结构影响的文献报道。本文报道利用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PZ对日本血吸虫肝门型童虫形态学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德昌县居民对血吸虫病的预防意识及行为,为当地血吸虫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方向及宣传力度提供参考。方法:对德昌县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通过问卷展开,共计完成问卷1470份,有效问卷1324份,有效率为90.07%。结果:(1)不认识钉螺的总人数占29.23%,了解正确预防措施的人数有83.01%(2)关于家禽(牛、羊、猪)的饲养情况放养4.83%,圈养放养均有占11.86%(3)对于粪便的处理,灌溉农田有33.46%,排入水中有8.38%(4)居民用水情况,自己打井水有26.74%,直接使用湖泊、河水有7.55%(5)不愿主动获取血吸虫相关知识占10.88%,不意主动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占14.05%。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抗血吸虫病的新候选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合成了染料木素的磺酸酯衍生物。结果表明:小鼠感染血吸虫病,经过衍生物治疗后,由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面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低剂量组降低到23.2%,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于原药的27.1%及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的27.0%。说明该化合物对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8年,唐仲璋在光学显微镜的水平上已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形态构造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由于近年来扫描电镜技术的发展,寄生虫学家应用它观察血吸虫生活史各期虫体的构造,使得一般平面图象分辨不清的细微结构呈现清晰的三维图象,因而又补充和丰富了有关血吸虫形态和生理方面的若干新知识。关于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曾有LoVerde(1975)对埃及血吸虫毛蚴、K(?)ie和Frandden(1976)及Miegeville等(1979)对曼氏血吸虫毛蚴以及坂本启二和石井洋一(1978)对日本品系的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其致病机制是由于血吸虫卵沉积于宿主肝内,形成虫卵肉芽肿,导致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免疫过程中,肝星状细胞、T细胞、B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现就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关系,凡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钉螺分布。世界上钉螺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以我国为主,此外,尚分布于日本及菲律宾;但在1959年也曾在巴西发现钉螺(巴西钉螺 Oncomelania brasiliensis Rey)。我国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除贵州省以外的13个省、市、自治区内。  相似文献   

18.
有关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寄主体内的发育生理,知道的很少。唐仲璋等(1973)对其在终末寄主体内的迁移途径作了精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童虫的肺—肝移行的正常途径。了解和掌握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寄主体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活动规律特点,不仅对开展血吸虫病的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作为评价血吸虫离体培养的发育程度也是所必需的。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寄主皮肤后的移行、定居、生长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结脑血吸虫病与脑肺吸虫病MRI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0例脑血吸虫及9例脑肺吸虫的MRI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影像征象及价值。结果:脑血吸虫和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均以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主要变现。MRI扫描脑血吸虫病呈多发结节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肺吸虫呈斑片样及囊样信号,周围大片水肿,增强扫描环状及斑絮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与脑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类似,但MRI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血吸虫体内酶的存在情况、定位分布及影响酶作用的各种因素,对于揭示酶——这类特殊蛋白质在血吸虫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与规律以及对于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