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平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灌木层植物种间相关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李新荣 《生态学报》1999,19(1):55-60
灌木层植物种类丰富,成层明显,结构复杂是俄罗斯平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突出特点,应用X^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r公式研究了灌木层植物种间联结和相关性,对测定结果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分析,依据测定结果,将形成灌木层的植物划分为4个生态联结种组;俄罗斯金雀花+璎珞柏,欧洲白蜡+欧洲白榆,疣枝卫矛+欧洲荚迷+黄忍冬+欧榛子+黑茶镳子+欧洲赤杨。生态种组的划分为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研究及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针阔混交林的生态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周 《生命世界》1992,19(3):34-35
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工造林中,往往偏重营造针叶纯林,甚至把原来生长良好的杂木林(包括各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全部毁掉,统统种上杉木纯朴,或马尾松纯林。结果造成了森林生态平衡失调,一方面削弱了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节功能;另一方面也给林木本身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松毛虫危害严重。土层浅薄向阳山坡的人工杉木纯林,常  相似文献   

3.
广西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的群落学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是我国湿润亚热带山地一个独特的垂直带类型。本文对广西境内这类森林的群落学特点作了较详尽的分析,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它是处在一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相对稳定的类型,在涵养水源上起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群落中有许多珍贵、速生树种可选为发展山地林业之用。  相似文献   

4.
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的甘肃小陇山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之一。以甘肃小陇山建立的6 hm2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森林动态样地为基础,以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分析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探讨物种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41735株,除去分枝和萌生的独立个体有29251株,共计124种,包含33科65属,其中重要值≥1的树种有28个,占总多度的82.9%。样地中重要值最大的前4个种依次是锐齿槲栎、白桦、小叶乌药和榛,也是该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优势树种。样地内所有植株的径级分布整体表现为倒“J”型,群落自我更新良好。指示种分析发现,样地中有11个物种对不同生境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其中2个物种(铁木和四蕊枫)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冗余分析和偏分析表明,样地内的物种多度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永久样地在4a演变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群落乔、灌、草3层的物种个体数量有很大变化,但其物种组成结构变幅很小;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优势地位逐步丧失,而阔叶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和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等优势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中生性树种的罗伞(Ardisia quinquegona)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等地位也在加强,整个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变:群落乔木层的生物量增加而灌木层的生物量逐步减少,但群落总生物量仍在增加: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较为复杂,但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只表现微小的起伏,说明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缓慢的、较为稳定的过程。同时,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偶见种及珍稀植物的保护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李晓宇  曹静  谭凌照  赵秀海 《生态学报》2020,40(4):1195-1206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次生林类型之一,处于向地带性顶级植被阔叶红松林方向演替的重要阶段。全面分析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动态,能为东北地区森林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长白山地区5.2 hm2次生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以2005和2017年样地内所有胸径(DBH)≥5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2年间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胸径结构和密度结构等非空间结构,以及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树种混交和林木竞争等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群落个体数量由6614株降至5884株,2017年调查到木本植物13科25属42种,较2005年增加2属2种,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较小。平均胸径由14.4 cm增加至15.5 cm;径级结构在两次调查中均呈倒"J"型,虽然群落保持稳定的更新态势,但是各径级的个体数量显著下降。胸径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分别由0.77和0.37增至0.79和0.38,群落复杂程度提高。群落株数密度由1272株/hm2降至1132株/hm2,林分密度由33.12 m2  相似文献   

7.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 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25.03%,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a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该研究表明,2013—2018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  相似文献   

8.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初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更新层的样带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及Alatolo均匀度指数(E)来研究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更新层物种多样性逐渐升高,即非林隙<林隙边缘<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物种丰富度变化与其一致,而均匀度变化则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现象;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阶段的影响较大,随着林隙的发育,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  相似文献   

9.
张广才岭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越  夏富才  赵秀海  轩志龙  徐敏敏  李良 《生态学报》2017,37(10):3425-3436
为了研究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于2010年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建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固定样地。从物种组成、种-面积曲线、植物区系特征、径级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地共有DBH≥1.0 cm的木本植物活立木个体25,908株,隶属于18科27属45种,植株密度为1186株/hm2。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属为主体,共有37属,占总数的82.22%,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样地内稀有种18种,偶见种14种。通过对该样地物种多样性计算得出,该样地Margalef多样性指数R、ShannonWienner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Jsw分别为4.31、2.48、0.89和0.65。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2cm等级排列)呈偏倒"J"形,整体更新良好,表现出群落稳定与生长状况良好的趋势。群落中重要值3的9个物种的径级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胡桃楸、水曲柳呈近似正态分布,表现为中径木个体数量多,而小径木和大径木个体数量少的特点;春榆、大果榆、色木槭、白牛槭、裂叶榆等物种呈倒"J"型或偏倒"J"型,更新良好;而红松由于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天然更新不良,径级结构呈现不规律型。通过g(r)双变量函数分析9个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可知,9个优势树种均表现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r20 m的小尺度上物种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急剧降低,当尺度超过20 m后聚集强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燕  毕润成  许强 《广西植物》2017,37(7):901-911
为探究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空间分布特性、种间关系及演替规律,该研究通过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L函数对山西太岳山南部1 hm~2针阔混交林中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调查木本植物41科71属76种,以蔷薇科、毛茛科、唇形科、豆科、菊科、百合科为主,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世界广布为主,属的分区类型以北温带为主;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槲树(Quercus dentat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是该群落的主要树种,样地内的林木总径级结构与主要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相似,呈近似正态分布。辽东栎和槲树的空间分布相似,随尺度增大种群的聚集性减弱并逐渐表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特征;油松和山杨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呈现聚集分布;主要树种均在一定尺度上表现为两两正相关,且槲树与油松、山杨在整个尺度内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山西太岳山南部针阔混交林中各个乔木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华北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茎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华北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元素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树种是的差异。通过82次孤立降雨的测量,得到了辽东栋、棘皮桦、五角枫、大叶白腊和蒙椴5种主要树种及整个林分茎流量S与降雨P的关系,经多种方程拟合,仍以直线方程为最佳。降雨水质分析的结果给出了N、P、K、Ca、Mg、Al、S元素各次测量的美元浓度及其变异系数,以及年输入量的估测值,茎流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乔木中,以棘皮桦的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与自然水体中细菌VIVIFORM状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VIVIFORM状态是直接关系到自然水体水质评价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现象 ,其形成机理相当复杂 ,但环境胁迫是主要诱因。通过人为改变湖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MC LR)水平 ,对水体中蓝藻毒素与细菌VIVIFORM状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较高的毒素水平对水体中细菌种群总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能刺激VIVIFORM细菌转化成可培养状态 ,从而证实了自然水体中蓝藻毒素与水细菌VIVIFORM状态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岱海水质咸化过程中营养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1996年夏季对岱海的综合考察,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岱海进行了水质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并结合自往年关于岱海的理化因子和营养元素含量资料,对岱海水质咸化过程中水体营养状况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初步探讨了岱海水质咸化过程与营养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四川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年龄为20-40年的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群落中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林下(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上(各)层盖度(或郁闭度)的大小,(2)人工重建的群落所能容纳的物种数及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乔木物种郁工,海拔高度及经营强度。(3)群落中出现大量的耐荫植物,先锋灌丛植物已被抑制或淘汰,(4)乔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