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腹角雉,又称角鸡、吐绶鸡。形似家鸡,重约1~1.5公斤。雄鸟上体大都栗色,杂以黄、黑圆斑,下体纯黄色。头顶羽冠前黑后红。头的两侧长“角”,是角雉属共有的特征。它的“角”是一种美丽的翠蓝色的肉质角。脸和喉部的裸露皮肤呈橙红色。喉下隐有肉裾,婉如婴儿吃东西时围在胸前的围巾。而黄腹角雉的肉裾,在发情时因充血而膨胀下垂,平展于胸前,在雌鸟面前充分地显现其红、蓝两色组成的复杂而绚丽的鲜艳花饰,借以求得雌鸟的欢心。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岗山)采用野外观察和笼养观察法,对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食物构成和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记录到黄腹角雉采食物种78种(类),其中,高等植物39科65属74种,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 、蜘蛛目(Araneae)园蛛科(Araneidae)和蜻蜓目(Odonata)各1种。显示黄腹角雉为植食性、食谱广泛的雉类,采食习性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岗山)采用野外观察和笼养观察法,对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食物构成和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记录到黄腹角雉采食物种78种(类),其中,高等植物39科65属74种,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蜘蛛目(Araneae)园蛛科(Araneidae)和蜻蜓目(Odonata)各1种.显示黄腹角雉为植食性、食谱广泛的雉类,采食习性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是中国特产的鸡形目珍禽,仅生活在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雄雉羽色艳丽,头顶有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喉下垂着一个橙黄色的肉裾;雌雉体色暗淡,远不及雄雉美丽。每年3月,处于发情期的雄雉头上肉角伸直,胸前肉裾极度膨胀,极具特色。目前,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等原因所导致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种群数量稀少,黄腹角雉已成为濒危鸟类而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macropodum)是交让木科常绿乔木,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和台湾省,也见于朝鲜…  相似文献   

5.
角雉属Tragopan两性羽色不同,雄性具有艳丽的装饰性羽毛,这与一般雉族Phasianini相似;而尾较翅为短,尾羽的换羽从中央到外侧,这些特征又与鹑族Perdicini各属相同,形态特征上角雉属被划为鹑族.通过PCR扩增鸡形目Galliforme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等10个属1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的部分基因,获取片段长度为828bp,以及从GenBank获取22种样本的相应序列,以角叫鸭Anhima cornuta和海龟Kachuga dhongoka为外群,分别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对鸡形目和将雉科的15个属分为5个属及雉族和鹑族构建分子系统树,NJ和ME系统树中,都是角雉与雉类相聚.角雉出现形态解剖与基因分析分类地位的不一致,说明雉和鹑可能不是单系群.同时我们认为雌雄的色泽区别比尾羽的长短和换羽方式在对雉和鹑形态特征分类时更为重要.从分子水平分析的结果都是角雉属与雉聚类.因此角雉归为雉族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红腹锦鸡     
正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隶属鸡形目锦鸡属鸟类,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体长60~100 mm,体重450~750 g,为中等体型雉类。嘴黄色。雄鸟头部具金黄色丝状羽冠;脸、喉锈红色;后颈为金棕色带蓝黑色斑的扇形羽毛围成。上背深绿色,羽缘黑色;下背到尾上覆羽为金黄色。下体深红色。肩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英文名为Silver Pheasant,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 idae)。全长约500-100 cm,头顶黑,背部、肩和翼白色,密布“V”字形黑纹,长羽冠黑色,脸部裸皮红色。尾长,中央尾羽纯白,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雌鸟头顶至羽冠黑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胸以下沾灰色。脸部裸皮红色。中央尾羽棕  相似文献   

8.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隶属于鸡形目雉科(Phasianidae)角雉属(Tragopan),是我国特有鸟类,被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CITES附录Ⅰ、IUCN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黄腹角雉是角雉属5种鸟类中分布最东部的物种,分布于我国浙江西南部、江西...  相似文献   

9.
韩雨潇  吴强  丁平 《动物学杂志》2023,58(3):340,356-347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0至2021年通过视频监测技术、红外相机监测与人工观察,对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腹角雉巢卵被天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42个黄腹角雉人工巢监测数据(36巢视频远程监控,2巢红外相机监测,4巢人工观察),野生黄腹角雉巢被天敌破坏的比率为54.8%,其中91.3%被破坏巢中的卵为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所捕食,表明王锦蛇是黄腹角雉巢卵最主要的天敌。捕食黄腹角雉卵的天敌还包括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与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可能的天敌有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及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等。本研究基于视频资料揭示了野生黄腹角雉种群的天敌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我们推测黄腹角雉较长的孵卵期与离巢时间可能是造成其巢卵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繁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腹角雉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了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典型栖地、种群密度、配偶、求偶炫耀、巢与卵的特征、觅食区及雌鸟孵卵行为。为在原产地对野生种群繁殖习性的首次系统记述。  相似文献   

11.
黄腹角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Gould于1857年根据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标本订名的,它是我国特产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从1882年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引入到欧洲饲养,以后  相似文献   

12.
通过雉科虹雉属(Lophophorus)、角雉属(Tragopan)、勺鸡属(Pucrasia)和血雉属(Ithaginis)7种鸟类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比较,构建的虹雉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子系统树表明:①3种虹雉构成一个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虹雉属与角雉属、勺鸡属构成一个单系群;②虹雉属内分为白尾梢虹雉,以及棕尾虹雉和绿尾虹雉两个演化枝。综合分子系统学、地理分布格局和形态学的证据,推测虹雉属鸟类起源于中国的横断山脉,其中繁衍生活在原地的一枝演化为白尾梢虹雉;另一枝则分别进入喜马拉雅山区(西)和中国西南部(东),向西的演化为棕尾虹雉,向东的则为绿尾虹雉。  相似文献   

13.
神气的对称蓝角,艳丽的朱红肉裙——即使你没有听过这种鸟的名字,对它的形象也不会陌生,这就是黄腹角雉,一种珍稀而美丽的稚类,也是我国邮票画面上的明星。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寿鸡、吐绶鸟,是我国特  相似文献   

14.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又称贝母鸡、鹰鸡、火炭鸡,隶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的鸟类,是珍稀濒危种类,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四川省境内见于岷山、邛崃山、相岭、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等山系的林带以上,海拔3,400—4,300米的多岩石高山、亚高山的杜鹃灌丛,草甸带。其主要特征,雄鸟羽冠覆颈项,上体大都呈金属蓝绿色,下背纯白,尾蓝绿,下体黑色。体型大,重达3—4公斤。绿尾虹雉常发出委婉悦耳的多音节鸣声,迥然不同于雉科的其它种类。在大雾或阴雨天,几乎整天发出叫声,而在晴天的白昼则消声匿迹。这现象可能与它的天敌(猛禽)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我国特产珍禽,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在国内发现于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及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据推测湖南东南部可能有分布,但一直未见报道。莽山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宜章县境内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物种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物种的分布、数量和存活率。基于优化后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过去、当前、未来时期的潜在栖息地格局。结果表明,降水量、温度、海拔是栖息地的主要影响因子。当前时期适宜栖息地面积较过去时期下降24.69%;未来2041—2060年间,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3-7.0与SSP5-8.5情景下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当前时期分别下降55.19%、58.10%。浙江、江西和福建是当前以及未来黄腹角雉核心适宜栖息地,适宜栖息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往高纬度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17.
神气的对称蓝角,艳丽的朱红肉裙——即使你没有听过这种鸟的名字,对它的形象也不会陌生,这就是黄腹角雉,一种珍稀而美丽的稚类,也是我国邮票画面上的明星。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寿鸡、吐绶鸟,是我国特产珍禽,仅见于我国的罗宵山脉(江西省西南部、湖南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18.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主要的致危因素。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乌岩岭保护区不同林分(阔叶林、针改阔林、针叶林)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独立照片497张,雌雄比为1∶1.78。结果表明:2015年阔叶林和针改阔林、针叶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针叶林和针改阔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016年阔叶林与针叶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7年针改阔林和阔叶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针叶林与阔叶林及针改阔林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随着年份增长,种植壳斗科和交让木科等树种的针改阔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数量接近阔叶林;在拍摄的497张照片中,春季(203张)和冬季(190张)占79.07%,春冬两季与夏秋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与冬,夏与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黄腹角雉冬季食物少在外觅食时间多,春季(3—5月)是黄腹角雉的繁殖季节,在外活动时间增加;黄腹角雉属于昼行性鸟类,存在7:00—8:00与15:00—17:00两个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黄腹角雉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逍了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全年食谱以及繁殖期嗉囊内容物分析。以地面觅食为主,取食植物叶、芽、果实和种子,偶食小型动物。繁殖期食物的干重百分比是:植物性食物占97.89%,其中果实、种子及嫩叶含量分别为48.20%,37.13%和12.56%;动物性食物占2.11%,主要为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20.
蔡明章 《生物学通报》1997,32(11):20-21
(续1997年第9期第23页)武夷山的珍稀鸟类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知有195种(包括亚种),约占全省鸟类种数(495)的40%。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2种;模式标本产于武夷山的有35种;武夷山特产的(国内其他地方和国外均无分布)有6种。下面介绍几种珍稀鸟类:(1)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特产。别名角鸡。隶于鸡形目、雉科、角雉属。黄腹角雉是古尔德(G。Uld)于1857年根据采自福建省武夷山挂墩的标本计名的。全长460~615mm,体形似家鸡,雌雄异色。雄马体重可达Zkg,上体粟红色夹杂黄色卵圆斑,腹部羽毛黄色,头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