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麻雀食性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鸟类食性及其季节性改变的研究,是鸟类生态学中重要的一环。作者在研究上海麻雀生态习性的同时(钱国桢,1964),也注意到了麻雀对食物的偏嗜及季节变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寿振黄早在1944年就已注意到(按郑作新等,1957),近来更有较详细的工作(郑作新等,1957;潘炯华等,1960;周世锷,1960;梁启燊等,1958)。本文拟仅就上海近郊地区的麻雀食性,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贵州鈩山志留纪泥盆纪一些层孔虫和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6年夏,王日伦、张庚赓和其他同志于黔东鈩山至翁项一带检查西南地质局548石油普查队工作时,在具有含油标志的地层中采集了许多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同年,该队亦从该区的同一地层中采集了各类化石。作者受托研究从该区获得的珊瑚化石。由于该区的地质过去未曾有过群细的研究报导,加以这些地层具有含油特征,因此将其中的化石作群细的研究,是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的。黔东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早在1936年为熊永先、王日伦、吴希曾等作过初次调查。解放后于1954、1956年,西南地质局先后派遣两个石油普查队在那里工作。乐森璕详细研究了113队所给的地质资料(包括化石),对前人的地层划分做了修正。1957年在“黔  相似文献   

3.
前言 谈色库蚊(Culex pipiens var.pallens Coq.)分布甚广,据刘维德(1957)报告,分布于我国北纬30°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胡梅基等(1933)解剖淡色库蚊,对班氏丝虫的自然感染率达12%。李辉汉等(1954,1956)、吴青藜等(1957)、马贤成等(1958)及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957—1958),调查证明淡色库蚊是山东地区班氏丝虫的主要媒介。又是  相似文献   

4.
麻雀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麻雀(即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的繁殖习性,国外Witherby(1938)、Bannerman(1953)、清栖幸保(1954)等,国内寿振黄(1936)、潘炯华(1960),均有零星记载或报导。近几年来,我们在河北省昌黎县凤凰山(1955—1956)、北京南郊和义农场(1957)及河北省大兴县李营(1960)等地,曾经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以补以往工作的不足,令将所得结果,加以分析整理,供有关方面参考。 参加这项工作的,除执笔者外,还有尹达云、刘炳谦、常庆顺等同志。在总结过程中,夏武平先生和钱燕文同志给予很大帮助,王林瑶同志特地供给了麻雀雏鸟食性的材料,这里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贵州、湖南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所述的珊瑚化石和地层资料,是1957年林英铴同志与作者在贵州南部独山县及湖南中部湘乡、邵东等地早石炭世地层内搜集的。在进行整理和鉴定过程中,蒙导师俞建章教授热情指导和帮助,并详细审阅和修改文稿;外文节要由导师和孙云铸教授代为修改;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地质部博物馆、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和长春地质学院代制薄片和照相,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本文所描述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是李璞教授等1952年在西藏采集的。标本采自珠穆朗玛峯以北西藏曲背和尊布一带,其地质时代为晚二迭世(图1)。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所采集的大批标本中,有硬齿鱼化石一块,是代表这一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代表西藏地区脊椎动物化石的第一次发现,化石本身又是代表可以与欧洲侏罗纪地层相此较的一种海相鱼类,所以是很有兴趣而重要的发现。承该队队长李璞同志交给我们研究,敬表谢意。可惜的是这个标本的产出地点兴确实层位,未能确定。据李璞同志面告,这块标本是1952年1月在昌都工作时,由一位藏族同胞送来的。据那位藏族同胞说是在昌都喇嘛寺下面检到的。以后工作队同志曾在那地区寻找过,但没有进一步的发现。可是依据标本的岩石性质,它与喇嘛寺下的岩石性质有些相同。照李  相似文献   

8.
南海峪的旧石器时代的八类遗址是1957年王择义在山西垣曲发现的。1958年8月,我所对这个地点的一件石器和若干种哺乳动物化石作了初步观察,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看法。同年9月,我所又派出了工作队,会同山西省垣曲县文教局吕辑书同志前往复查,并进行了为时约一个月的发掘,现将发掘结果和遗址的地质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双版纳兽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1957—1958年参加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行兽类调查,两年间共在9个版纳(当地县以下的原行政区划)24个点进行了调查。1957年2—4月在版纳:勐海(曼卖、勐海)、景洪(橄榄坝、景洪)、勐养(小勐养、曼章、攀枝花桥)、勐旺(普文)等地调查。1958年4—8月的工作地点为版纳:  相似文献   

10.
鱼类不同亚科间的细胞核移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细胞核移植是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和关系的一种好方法。尤其是不同种间的细胞核移植,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可以得到更明确的结果。在脊椎动物细胞核的移植工作,一般以两栖类为材料。King和Brings(1953),Moore(1958a,1958b,1960),Sam-buichi(1957),Fischberg,Gurdon和 Elsdale(1958),Gurdon(1961,1962)和 Hennen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中国南部奥陶纪头足类鹦鹉螺类化石,首先经俞建章教授系统地描述,并且奠定了该区动物羣研究的基础,1957年张日东又描述了长阳扬子贝层中的不少种属。本文材料是由全国地质博物馆采自湖北宜昌及陕西汉中一带扬子贝层中。作者研究结果,共得下列8属16种(其中5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另有Bathmoceras 一属详细研究后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2.
1957年7-9月,作者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兽类调查小组,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集二线和锡林格勒盟的西联旗(阿巴庙)一带进行兽类调查。因工作上的需要,曾与当地蒙族猎民学习了不少关于猎取旱獭的方法。现在将这些经验,结合个人的体会一并介绍出来,供给有关同志作为参考。限于自己的业务水平,文章中的缺点和错误一定不少,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本文写作时得到罗泽珣、廖崇惠两位同志的帮助,作者在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3.
蚊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其夜间活动规律的研究,对蚊虫生态习性可以作进一步了解。同时,研究蚊虫夜间活动,对蚊虫的防制,以及对蚊虫传播疾病的预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蚊虫夜间活动规律,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以往及近年来国内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 Wiedemann,1828)、微小按蚊(A.minimusTheobald,1901)及其他按蚊夜间活动的规律,作过较多的研究(Hu,1935,1939;Chow,1949;Omori,1942;王振相、张军,1957;王世闻等,1957;陆宝麟等,1958;盛伯梁等,  相似文献   

14.
黔南三都寒武纪及奥陶纪笔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59年本所钱义元、李蔚秾和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树森等同志与笔者之一(李积金)在贵州南部三都一带测制寒武系及奥陶系剖面时,采得了一些笔石化石。这些笔石经笔者等鉴定,共有10个属,2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及1个新变种。这些笔石产自下面几个层位:(插图1)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常见有瓣蝇类调查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余 《昆虫学报》1959,(3):264-268
与人类杂处的蝇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尚少系统调查。作者于1956年5月、8月曾赴内蒙东北部(伊图里河、图里河),6月、7月赴营口、盘山(田庄台),借这些机会,顺便采集了蝇类标本;同年9月组内同志去绥中也采回部分标本;1957年5月至10月作者又赴吉林、辽宁两省各地进行了蝇类调查。其中有瓣蝇类已经定名的共计5科26属68种,有6种为国内新记录。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赤霉素对于許多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明显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許多报导和綜述(Stowe和Yamaki 1957,Wittwer和Bukovac 1958,Brian 1959,Stuart和Cathey 1961,罗士葦1962,周荣仁1962)。赤霉素对于水稻和小麦营养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也是肯定的,而且由于水稻幼苗生长促进的程度和一定浓度范围內赤霉素浓度的升高成正相关,故Murakami(1957),Aytoun等(1959),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60),关穎謙和王义彰(1962)均以水稻幼苗法作为赤霉素的生物测定。Wittwer和Bukovac(1958)报导将赤霉素处理小麦可增加总干物重和光合作用产物。Morgan和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兽头类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秋间新疆地质翻查所李逢源同志来京参加1951年召集的地质会议,带来一包化石,让我鉴定。这化石是李同志未参加新疆地质调查所工作之前收集的,他同意把这些化石送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作为研究材料。经过初步鉴定工作,作者觉得这些化石十分重要。因为大部分材料属于一个头骨,并且无疑地可归于兽孔类的兽头类一亚目。这一类的化石,一向仅在南非洲的喀鲁系发现过,从未见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因之,我们的发现,无论从地层方面看或是古生物方面看,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这个头骨除了后部损坏外,保存得十分完好,使得我  相似文献   

18.
麻天牛(Thyestilla geberi Fald.)是为害麻类的主要害虫之一,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在东北还缺乏详细记载。我们于1957—1958年,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观察,今介绍于后。 分布和为害情况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东北、西北、华北、江浙各省均有发生。以东北、西北为害较重,在东北主要为害大麻和青麻,个别地区也为害苧麻和棉花。1957年,仅沈  相似文献   

19.
Polydsmia的层位及其与Ordosoceras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所讨论的材料,主要是1954年卢衍豪、穆恩之两同志和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旂棹子山一带采集的,其中也有地质部西北地质局633队、205队及内蒙地质局鄂尔多斯地质队等在该区工作时采到的几块标本。这些标本均产于三道坎层及棹子山石灰岩层中,该地层名称为1953年关士聪等在该区调查地质时所命名的。三道坎层主要为浅黄色石英砂岩与深灰色石灰岩互层,厚约80米,石灰岩中产头足类等化石。棹子  相似文献   

20.
纤毛虫口器形态及其发生的研究在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细胞学中都占有重要位置。草履虫是研究得较早的纤毛虫之一,但至Wichterman(1953)的总结性工作为止,关于草履虫口器的构造及其发生过程还不算十分清楚。以后,张作人、唐崇惕(1957),Yusa(1957),Ehret(1957),Porter(1960),Roque(1961),Ehret(1963)的相继研究,对此属纤毛虫口器的构造和发生有了更为深入的揭示。至Hufnagel(1969)特別是Allen(1974)的电镜工作,对草履虫口器结构的揭示算是相当清楚了。但是关于口器的发生,由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