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513R对大青叶蝉内共生菌的16S r 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克隆、测序、序列比对与分析,用贝叶斯法和极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大青叶蝉体内鉴定出Sulcia muelleri和Sodalis sp.2种内共生菌,Sulcia muelleri隶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该内共生菌获得13个新单倍型,14个变异位点,其序列间的一致率为和遗传距离分别为99.40%-99.80%和0.001-0.004;系统发育树显示,Sulcia muelleri与大叶蝉亚科中检测到的Sulcia muelleri聚在一起,其变异程度低,所有单倍型为同一个种。Sodalis sp.属于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伽马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本研究获得5个新单倍型,20个变异位点,其序列间的一致率为96.10%-99.70%,遗传距离范围为0.012-0.040;系统发育树显示,Sodalis sp.与采采蝇检测到的Sodalis glossinidius聚在一起,其变异程度相对较大,属于同一个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晰蝉类昆虫唾液腺中细菌的组成及其中是否存在内共生菌Candidatus Sulcia muelleri。【方法】以斑透翅蝉Hyalessa maculaticollis (Motschulsky)为材料,采用16S rR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其唾液腺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斑透翅蝉唾液腺中共存在7种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绿脓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sp.为优势细菌,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8.7%;另外5种细菌(反硝化细菌热单胞菌Thermomonas brevis、鞘胺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厌氧球菌Anaerococcus sp.和Methyloversatilis sp.)总共占克隆文库的2.05%。【结论】首次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明晰斑透翅蝉唾液腺的细菌群落;其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简单,且两种细菌占主导地位;此外,头喙亚目昆虫体内特有的内共生菌Candidatus Sulcia muelleri未在斑透翅蝉唾液腺中检测出,表明该共细菌可能仅在腹部的贮菌体中分布;斑透翅蝉唾液腺中的细菌是否普遍存在于蝉科昆虫唾液腺中以及在取食韧皮部汁液过程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体内细菌多样性和主要优势菌群结构, 用PCR-DGGE和16S rRNA文库对采自于海南省番石榴上螺旋粉虱雌、 雄成虫体内的细菌群落进行了分析。用PCR扩增体内细菌16S rRNA基因, 构建雌、 雄虫克隆文库; 再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方法从文库中筛选不同16S rRNA基因图谱, 根据图谱对克隆子进行分型。从螺旋粉虱雌、 雄两个样品中共获得10 种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s)。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螺旋粉虱雌、 雄成虫体内优势菌群主要为发酵菌属Zymobacter, 杀雄菌属Arsenophonus, 泛菌属Pantoe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和Arsenophonus sp.可能为其体内共生菌群, 在所有样品中均可稳定地检测到。这些微生物可能对螺旋粉虱生长发育、 繁殖和性比调控起到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内共生菌特异性引物,研究了内共生菌在B、Q型烟粉虱种群中的分布和感染率,同时评价了3种不同的抗生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分别在3种不同的浓度下(100.0、50.0及25.0μg/mL)对烟粉虱内共生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B、Q型烟粉虱原生内共生细菌Portiera的带菌率均为100.0%;B、Q型烟粉虱次生内共生菌Hamiltonella的带菌率分别为91.7%和100.0%;B型烟粉虱次生内共生菌Rickettsia的带菌率为87.5%,Q型为0;其它次生内共生菌在B、Q型烟粉虱中均未检测到。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在3种不同的浓度下均不能去除B、Q型烟粉虱Portiera;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在3种不同的浓度下均能完全去除B型烟粉虱Rickettsia,硫酸卡那霉素在不同浓度下去除Rickettsia的效果不同;3种抗生素去除Hamiltonella的能力受抗生素种类以及浓度的影响。同一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去除Hamiltonella的效果均是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去除Hamiltonella的效果均是利福平>氨苄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各浓度与各抗生素之间的去除Hamiltonella的效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几种农田土壤中古菌、泉古菌和细菌的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Shen JP  Zhang LM  He JP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996-3002
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三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三域系统.古菌作为第3种生命形式,不仅能在高温、强酸和高盐等极端环境下生存,而且在海洋、湖泊和土壤等生境中也广泛分布,预示其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2个农田剖面土壤和2个长期施肥试验站祁阳(QY)和封丘(FQ)的土壤为对象,以实时定量PCR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土壤中古菌(包括泉古菌)和细菌的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泉古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要低于古菌l~2个数量级,两者与细菌相比,16S rRNA基因拷贝数大小顺序为土壤泉古菌<古茵<细菌,而古菌和泉古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与细菌的比值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大.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古菌和泉古茵的数量有显著影响.QY试验站土壤古菌和细菌的数量与土壤pH值显著相关(分别为r=0.850,P<0.01和r=0.676,P<0.05).FQ古菌、泉古菌和细菌与土壤pH值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分别为r=0.783,P<0.05;r=0.827,P<0.05;r=0.767,P<0.05).了解古菌包括泉古菌在农田土壤中的分布,可为评价其在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Arsenophonus、Wolbachia、Spiroplasma和Cardinium是广泛分布于昆虫体内的次生共生菌,能对寄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理产生影响,明确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体内4种共生菌的感染和系统发育关系可为利用共生菌防治害虫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利用Arsenophonus特异性23S rRNA基因引物,Wolbachia、Spiroplasma和Cardinium各自的16S rRNA基因引物PCR检测广西10个地市、海南海口及上海、江苏南京、湖南长沙共14个地理种群褐飞虱雌、雄虫体内共生菌感染情况,并对扩增到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地区2014年和2015年褐飞虱体内Arsenophonus感染率最高的分别为河池种群(30%)和长沙种群(20%)、PWolbachia感染率最高为河池种群(20%)和南京种群(30%),而Spiroplasma和Cardinium在褐飞虱各种群内均未检测到。序列比对和发育分析表明,褐飞虱体内Arsenophonus与同翅目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体内感染的该菌关系最近;而感染Wolbachia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除海南种群有一个个体感染Wolbachia菌A群外,其余种群感染的全部为B群;同时在所有感染两类共生菌的个体中并未发现共感染现象。【结论】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感染Arsenophonus和Wolbachia两类共生菌的感染率并不一致;总体上褐飞虱雌虫Wolbachia感染率要高于雄虫,褐飞虱体内感染的两类共生菌与其它昆虫体内的共生菌序列高度一致或类似,且在所有检测的地理种群中均未发现有Spiroplasma和Cardinium感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饲喂昆虫,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昆虫共生菌功能研究中。为了探讨抗生素对烟粉虱功能基因的直接影响,研究了通过喂食含利福平棉花叶片后烟粉虱体内乙醇脱氢酶adh-class III,knottin抗菌肽,四次跨膜蛋白tetraspanin-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和TCP1-delta基因等5个防御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50.0μg/m L利福平处理,烟粉虱adh-class III、knottin、tetraspanin-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serpin和TCP1-delta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100.0μg/m L利福平处理,5个防御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抗生素利福平影响烟粉虱防御基因表达且与其浓度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利用抗生素揭示昆虫共生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温度是影响其暴发、迁飞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褐飞虱对高温胁迫适应性的热激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分别以不同的高温(30℃~40℃)处理褐飞虱雌、雄虫1 h和2 h,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体内的β-actin 1,β-actin2,β-actin3,28S rRNA,18S rRNA和α-2-tubulin 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量,用geN orm和BestK eeper软件分析确定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并检测热胁迫后hsp70和hsp90基因在处理褐飞虱成虫体内的表达模式。【结果】geN orm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热胁迫后褐飞虱内参基因稳定性在雌虫体内为:β-actin1=β-actin328S rRNAα-2-tubulin18S rRNAβ-actin2;在雄虫体内为:β-actin1=β-actin3α-2-tubulin28S rRNA18S rRNAβ-actin2。BestK eep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在热胁迫的雌、雄虫体内β-actin1均最稳定,18S rRNA次之,β-actin2最不稳定。两种软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以β-actin1为校正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hsp70和hsp90在不同热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各高温处理下hsp70表达量与对照26℃下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hsp90基因表达模式表现为被高温诱导上调表达,在雌、雄虫体内表达量达到最高的处理条件分别为40℃和38℃处理2 h。【结论】β-actin1基因可以作为热胁迫下褐飞虱雌雄虫体内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的校正内参基因使用。褐飞虱hsp90基因能被高温诱导表达,该基因可能在褐飞虱适应热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阳  杨洪  李志宇  傅强 《昆虫知识》2010,47(1):16-23
简要回顾昆虫交配系统的研究历史,并简述Bateman的性选择原理,讨论雌雄昆虫在交配过程中的角色和性选择压力的相对关系。一般而言,由于雌雄两性在交配过程中的角色和对后代投入的不同,往往是雄虫试图与尽可能多的雌虫交配,即雄虫使自己被尽可能多的雌虫接受,雌虫选择最好的雄虫进行交配,即雌虫选择交配对象。雄虫因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交配策略,以获取与更多雌虫的交配机会;而雌虫也通过交配选择权,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雄虫进行交配,雌虫在交配过程中除了可以获得基因利益,还可以获取物质利益。文章分别就昆虫的交配策略和利益展开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特定条件下稳定表达内参基因的筛选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基因表达的关键基础。本研究以不同温度胁迫后后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2龄幼虫、雌虫和雄虫为试验材料,对其9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进行了RT-qPCR分析,并利用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Ref Finder 4款软件分析各候选内参基因在3种虫态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18S rRNA基因Ct值(≤5)较小,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使用,其它8个内参基因在瓜实蝇2龄幼虫中的稳定性排序为Rp L32 RPS13 TBPβ-tubulin TUBE Actin2 G6PDH Actin3。雌虫表达稳定性由高到低为:RPS13 Rp L32β-tubulin TBP TUBE Actin2 Actin3 G6PDH。雄虫表达稳定性为Rp L32 RPS13β-tubulin TBP TUBE Actin2 G6PDH Actin3。ge Norm软件分析各个虫态内参基因最佳组合均为2个。RPS13和Rp L32组合可作为瓜实蝇不同虫态下温度胁迫后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汉中市中心医院细菌性痢疾患者分离的70株志贺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毒力基因与耐药检测。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进行16S rRNA遗传进化分析;PCR法检测其6种毒力基因;K-B法检测其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福氏志贺菌感染率为57.14%(40/70),宋内志贺菌感染率为42.86%(30/70)。16S rRNA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0株福氏志贺菌与参考菌株(NR_026331.1)同源性为95.2%~99.0%,30株宋内志贺菌与参考菌株(NR_104826.1)同源性为96.3%~9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70株志贺菌均可以检测出6个相关毒力基因set1A、set1B、sen、Ial、ipaH、virA,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的为ipaH,达到100.00%,其次为Ial、virA,均达到90.00%;其中福氏志贺菌set1A、set1B、Ial基因的检出率高于宋内志贺菌,sen和virA基因的检出率低于宋内志贺菌,二者ipaH基因的检出率都为100.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70株志贺菌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80.00%,其次为强力霉素,耐药率达到75.71%,耐药率最低的为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0.00%;其中40株福氏志贺菌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其次为氨苄西林,最低的为头孢吡肟;30株宋内志贺菌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哌拉西林,最低的为氧氟沙星。结论 2018年下半年汉中市中心医院从细菌性痢疾患者身上分离得到的志贺菌主要为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有较强致病性,提示对细菌性痢疾的监测、防控与治疗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薇甘菊颈盲蝽是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天敌昆虫。CYP4家族基因在专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薇甘菊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薇甘菊颈盲蝽CY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PmCYP4C1基因全长1713 bp,其中ORF长1500 bp,共编码50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57.44 ku,无信号肽;与其他昆虫CYP4家族基因的同源性大于40%,与温带臭虫CYP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雌、雄虫各部位均有表达,且都是足部的表达量明显地高于其他部位;雌、雄虫的表达差异在于雄虫翅膀中的表达量明显地高于触角和残体,但在雌虫中这3个部位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且雄虫翅膀中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雌虫,是其2.37倍。【结论】薇甘菊颈盲蝽PmCYP4基因除参与代谢有毒物质外,其主要功能可能是编码与薇甘菊颈盲蝽运动相关的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入侵我国的2个主要烟粉虱隐种Bemisia tabaci MEAM1和MED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丽蚜小蜂E.formosa、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体内感染内共生菌的种类丰度,并进一步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昆虫体内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hood,ML)分别构建优势内共生菌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烟粉虱2个隐种内共生菌的种类丰度大于其3种优势寄生蜂,3种优势寄生蜂中丽蚜小蜂内共生菌的种类丰度最高;同源性分析发现烟粉虱和寄生蜂所携带的Rickettsia基因同源性达到99%,属于Rickettsia bellii种,进一步的进化树分析也发现所研究物种的Rickettsia和Hamiltonella均可各自聚为同一进化分支。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体内含有种类丰富的内共生菌,其中优势内共生菌Rickettsia和Hamiltonella各自亲缘关系很近,说明内共生菌在烟粉虱和寄生蜂间可能进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4.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能够与性信息素分子结合,从而启动昆虫的寻偶及交配行为。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斜纹夜蛾3种性信息素结合蛋白SlitPBP1、SlitPBP2和SlitPBP3基因在雌、雄虫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itPBP1基因只在雌、雄虫触角和雌虫前足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SlitPBP2基因在雌虫的触角、喙、前足、中足、后足、翅膀和雄虫的触角、喙、前足、翅膀中均有表达,且在同一部位,SlitPBP2基因在雌虫的表达量均高于雄虫相应部位的表达量;除雌、雄虫的胸部外,SlitPBP3在雌、雄虫的触角、喙、前足、中足、后足、腹部和翅膀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可见,SlitPBP1、SlitPBP2和SlitPBP3基因在斜纹夜蛾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不同SlitPBPs蛋白在斜纹夜蛾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生理功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昆虫嗅觉识别中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方法, 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雄虫触角中克隆获得了1个GST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89223)。将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STs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发现该蛋白属于昆虫特异性Epsilon家族成员, 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HaGSTe1。同时从烟夜蛾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序列, 发现序列中含有5个内含子, 长度分别为415,513,296,333和269 bp。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aGSTe1在雌、 雄虫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该基因在雌、 雄虫的头部(去掉触角和喙)、触角、喙、胸、足、翅以及雌虫的腹部均有表达, 并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 且显著高于雌虫触角, 这种表达情况提示其可能与触角中性信息素及其他外源物质的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昆虫中,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称为雄虫先熟现象,而雌虫先于雄虫羽化,称为雌虫先熟现象。前者最为普遍,后者报道较少。本试验在20、22和25℃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ilbner)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雄间发育历期有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温度下雌虫均比雄虫先羽化,表明棉铃虫属于雌性先熟种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雌虫的蛹期较短所致。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昆虫中,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称为雄虫先熟现象,而雌虫先于雄虫羽化,称为雌虫先熟现象.前者最为普遍,后者报道较少.本试验在20、22和25℃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雄间发育历期有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温度下雌虫均比雄虫先羽化,表明棉铃虫属于雌性先熟种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雌虫的蛹期较短所致.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核糖体小亚基RNA(16S rRNA)分子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中,在细胞中执行恒定的功能,其分子序列既有高度保守性片段,又有相对可变性部分,因而成为研究原核生物系统发育的理想分子,其基因已成为原核生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的核心标识基因。但是,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原核生物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是多拷贝的。16SrRNA基因拷贝数在种属水平上基本是稳定的,但在更高分类阶元上则是不确定的。在拷贝数多的菌株中各拷贝间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大于不同菌株间甚至不同种间的差异。原核生物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拷贝数和异化与其利用环境资源的生态策略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拷贝数及其异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原核生物的环境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摇蚊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昆虫种类之一,其肠道微生物与个体生长发育、环境适应等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抗生素处理对摇蚊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利福平处理的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幼虫肠道内容物中的菌群进行分析和比较,应用Tax4Fun法对其肠道菌群功能进行预测。【结果】利福平处理能够改变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宿主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P<0.05)以及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ota)(P<0.001)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有所下降。在属水平上,利福平处理使耶尔森菌属(Yersi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有所降低,其中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共线性网络分析表明利福平处理后细菌群落稳定性大幅下降,菌种之间关联性显著减弱。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注释预测出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菌群基因与基因信息处理、新陈代谢、人类疾病等功能相关,利福平处理可以使肠道菌群基因的抗药性功能显著上升,而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功能显著下降。【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抗生素利福平对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潜在影响,为进一步探索摇蚊肠道菌群发挥的必要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气味对石斛篓象Nassophasis sp.成虫嗅觉选择行为的影响,对于发展新型石斛篓象成虫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陷阱式嗅觉测定仪测试了石斛篓象成虫对同种个体气味、蛹壳气味、成虫粪便、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受害植株气味的嗅觉反应。【结果】雌成虫气味对雄成虫有引诱作用,对雌成虫没有引诱作用;雄虫气味对雌、雄成虫均无引诱效果。雌、雄蛹壳气味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引诱效果。两性成虫聚集时产生的粪便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引诱作用,雌虫或者雄虫单独放置时产生的粪便对雌、雄成虫均无引诱效果。被雌虫为害的球花石斛植株茎干释放的气味仅对雌虫有引诱作用, 而受雄虫为害后的茎干产生的气味仅对雄成虫有引诱作用。【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 鉴定对该虫有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