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幼虫的龄期而异。【方法】采用被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和未被侵染的乌桕叶片饲喂斜纹夜蛾幼虫,并测定不同龄期幼虫的生长(幼虫体重、发育历期、相对生长率)和营养利用(取食量、近似消化率、食物转化率)情况。【结果】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幼虫体重、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先下降后上升。与饲喂未侵染南方根结线虫的乌桕叶片相比,取食线虫侵染的乌桕叶片的斜纹夜蛾2龄幼虫近似消化率(0.78±0.07)%显著增加了约30%,但斜纹夜蛾的4龄幼虫体重(0.12±0.04)g、相对生长率(0.20±0.06)g·g(-1)·d(-1)·d(-1)和食物转化率(0.54±0.18)%分别降低了61%、36%和73%。线虫侵染处理与龄期互作对斜纹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取食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根结线虫侵染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及其营养利用的影响因龄期而异,线虫侵染处理虽显著增加了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近似消化率,但却抑制了其4龄幼虫的生长及其营养利用。  相似文献   

2.
朱敏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报》2015,35(2):333-339
"补偿取食"假说认为CO2浓度升高后植食性昆虫会增大取食量以弥补植物组织中氮素营养的不足。但实证研究并非都支持该假说。用人工智能气候箱设置CO2浓度(390μL/L和780μL/L)和固氮菌(有、无)等2因素4处理,种植菜豆饲喂刚蜕皮进入4龄的斜纹夜蛾幼虫,测定其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O2浓度与固氮菌互作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无固氮菌处理下,斜纹夜蛾幼虫对高CO2浓度处理的菜豆取食量明显高于当前CO2浓度处理的;而在有固氮菌处理下,斜纹夜蛾幼虫对高CO2浓度下菜豆的取食量又比当前CO2浓度处理下的低。固氮菌对斜夜蛾4龄幼虫最终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但高CO2浓度处理的4龄幼虫终体重大于当前CO2浓度处理的幼虫。CO2浓度、固氮菌及其互作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相对取食率(RCR)和相对生长率(RGR)具有显著影响,在当前CO2浓度处理下,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RCR和RGR在有、无固氮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升高CO2浓度下,无固氮菌处理下的RCR和RGR显著大于有固氮菌处理。CO2浓度及其与固氮菌互作显著影响近似消化率(AD),在无固氮菌处理下,CO2浓度升高使AD增大;但在有固氮菌、CO2浓度升高下,其AD略有降低。CO2浓度和固氮菌双因素处理对消化食物转化率(ECD)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补偿取食"假说。  相似文献   

3.
外来植物从原产地到入侵地通常会经历植食性天敌选择压力的变化,其生长防御性状的快速适应性进化是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植食性天敌按食性专一性分为专食性天敌与广食性天敌,并对植物生长防御性状产生不同的选择压力。然而,在自然群落中两类植食性天敌的相对比例可能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这些变化对入侵植物生长防御进化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条件下比较了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中国)种群在不同专食性-广食性天敌比例处理下生长防御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专食性-广食性天敌比例对喜旱莲子草生长防御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其与来源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生长性状中的贮藏根生物量与根冠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入侵地种群的贮藏根生物量与根冠比随着专食性天敌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原产地种群正好相反。通过对比原产地与入侵地种群生长防御相关性状发现,入侵地种群的总生物量(–21.4%, P=0.027)、地上生物量(–22.6%, P=0.026)、生长速率(–17.5%, P <0.001)和黄酮含量(–38.4%, P=0.0...  相似文献   

4.
选择4种可规模化饲养的昆虫——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家蝇Musca domestic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幼虫来饲养穴蚁蛉Myrmeleon sagax(Walker)幼虫(俗称蚁狮),研究这4种饵料对蚁狮生长发育及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其体重增长、相对生长率、化蛹率、蛹重均显著高于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蚁狮,而幼虫历期则比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短;用米蛾幼虫饲养,虽然蚁狮体重增长、化蛹率和蛹重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差异不显著,但其相对生长率却显著低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幼虫历期也比用家蝇幼虫饲养的明显延长。同时食物消化利用的结果显示,用4种饵料饲养蚁狮,它们的近似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以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最高。经分析比较,在4种饵料昆虫中,以用家蝇幼虫每4d喂蚁狮1次的饲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夏玉米Zea mays苗期的一种新发害虫。本研究旨在测定不同品种玉米苗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生物学和营养效应,揭示其发生与玉米品种的关系。【方法】二点委夜蛾3,4和5龄幼虫分别饲喂3种普通玉米(鲁单9032、先玉335、郑单958)和1种甜玉米(超甜6)苗,测定幼虫鲜重、干重、存活率、相对取食速率(RCR)、相对生长速率(RGR)、近似消化率(AD)、食物转化率(ECD)和食物利用率(ECI),分析这些指标与玉米苗中营养物质、蜡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龄期的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玉米苗的生物学和营养指标有较大差异。4种玉米苗的营养物质、蜡质和次生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3龄幼虫取食鲁单9032和超甜6时相对取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和近似消化率均较高,其存活率、鲜重、干重、相对取食速率、食物转化率与玉米苗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存活率和相对取食速率与玉米苗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食物转化率与玉米苗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龄幼虫取食先玉335时鲜重和干重最低,取食超甜6时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郑单958时食物利用率最高,其鲜重、干重、相对取食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5龄幼虫取食鲁单9032和先玉335时鲜重、干重和食物转化率较高,取食郑单958和超甜6时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率最高,取食先玉335的食物利用率最高,其相对生长速率与玉米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适应性提高;二点委夜蛾幼虫对玉米的适应性与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增温对莲子草属入侵植物与本地同属植物化学物质组成和天敌昆虫的影响 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理活动,然而气候变暖如何改变入侵植物化学物质组成并间接影响其与植食性昆虫互作还少有报道。本研究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其本地同属 植物莲子草(A. sessilis)为对象,探究增温对其叶片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两 种植食性昆虫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 piperat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生长发育。通过模拟增温实验,探究增温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13个叶片化学物质的影响,并用其饲养两种植食性昆虫,测量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增温显著改变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叶化学物质组成;增温降低了空心莲子草叶片氮浓度,增加了莲子草叶片总黄酮和总酚浓度;增温对其它营养物质(果糖、蔗糖、总可溶性糖和淀粉)随物种和具体物质发生改变;采用增温处理的莲子草饲养的虾钳菜披龟甲蛹重和斜纹夜蛾幼虫重量,以及增温处理的空心莲子草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重量,显著低于对照不增温处理;此外,采用增温处理的莲子草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发育时间显著延长。这些结果表明,增温对植物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随物种发生变化,增温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间接改变了其与植食性昆虫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外来种与本地种的种间竞争能力会影响其能否成功入侵。本研究选用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和其本地同属种莲子草为对象,探究其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与南方根结线虫对空心莲子草与莲子草的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无天敌胁迫相比,线虫处理显著降低了莲子草的株高(28.1%),但显著增加了空心莲子草的株高(52.8%)和莲子草的地上生物量(63.7%);跳甲处理显著降低了莲子草的株高(40.7%),对空心莲子草无显著影响;而跳甲与线虫的共同胁迫显著降低了莲子草的株高(35.3%)和空心莲子草的地下生物量(62.2%),显著增加了莲子草的地上生物量(69.1%);天敌胁迫对两种植物的茎粗、分枝数和根长均无显著影响。无天敌作用下,两种植物的相对邻体效应指数(RNE)均为正值,且空心莲子草的RNE比莲子草高21.3%;天敌胁迫下,空心莲子草的RNE均为负值,而莲子草的RNE在线虫或跳甲单独胁迫下为正值,在线虫和跳甲共同胁迫下为负值。表明地上-地下天敌互作可以使两种植物的种间关系发生改变,并可能促进空心莲子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侵染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天然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借助倒置显微镜观察和鉴定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类型,并对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不同时间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血细胞总数目进行统计;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侵入的小卷蛾斯氏线虫的包囊反应;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吞噬活性;检测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体内抗菌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血浆的抗菌活性。【结果】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共发现5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别为原血细胞、粒细胞、类绛色细胞、珠血细胞和浆血细胞。注射1 μL侵染期(infective juveniles, IJs)小卷蛾斯氏线虫(3 IJs/μL)后9和12 h,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总数目显著增多。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血细胞不能包囊活的以及冷处死的小卷蛾斯氏线虫,但可以包囊热处死的线虫。活的小卷蛾斯氏线虫会显著抑制草地贪夜蛾幼虫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活性,但冷处死和热处死的线虫不能。注射1 μL(3 IJs/μL)小卷蛾斯氏线虫后,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PO活性总体呈“下降 升高 下降”变化趋势;体内抗菌肽基因Attacin-A2, Attacin-B1, Cecropin-B3, Cecropin-D, Gallerimycin, Gloverin-3以及Lebocin-2的表达水平在线虫侵染后12 h时显著上调,24 h时恢复到对照水平或低于对照水平;血淋巴抗菌活性水平在小卷蛾斯氏线虫侵染后12 h时显著升高,24 h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卷蛾斯氏线虫在侵入早期会抑制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天然免疫反应来建立感染;随后草地贪夜蛾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试图抵御小卷蛾斯氏线虫的侵染;后期随着线虫的成功定殖,草地贪夜蛾的免疫系统最终被抑制或破坏。本研究所得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线虫 草地贪夜蛾的免疫互作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善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组合的ClO4-与As5+,研究ClO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 d时,对照A0B0的相对生长率RGR为2.23%,最高A1B3的RGR为3.7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低A3B5的RGR为1.01%;第3 d时,A3B4的食物消化率ECI和消化转化率ECD在所有处理组合中最低:分别为28.61%和36.29%。而第5 d时A3B1-A3B5仍然具有较高的近似消化率AD。由此可知,在低浓度As5+作用的ClO4-与As5+复合污染会促进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但是当As5+过高时的复合污染,便会抑制其生长。究其原因在于低浓度复合污染胁迫下,斜纹夜蛾幼虫提高了对食物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以获取更多营养供幼虫生长需要。而高浓度ClO4-与As5+复合污染胁迫可能扰乱昆虫取食行为,阻碍其生长发育。这对进一步揭示ClO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的毒理效应和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浓度毒死蜱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多以低浓度形式长期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通过在标准人工饲料中添加低浓度毒死蜱,研究其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能刺激昆虫生长,显著增加幼虫和蛹的体重,10 μg/kg处理第3 d幼虫体重和化蛹后重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6.4%和20%;低浓度毒死蜱也能加快昆虫的生长速度,缩短幼虫发育历期,10μg/kg处理幼虫发育历期低于对照1.1±0.02 d.低浓度毒死蜱对5龄幼虫的食物利用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加6龄幼虫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10μg/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56%,29%和16%.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宝藿苷I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非用药组(B)、模型+宝藿苷I组(C)、模型+淫羊藿苷组(D),每组18只。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模型成功6h后给予C组宝藿苷I,D组淫羊藿苷干预,A、B组给与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在24、72、168h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1)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气管切开后B组大鼠肺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肺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B组,且D组在24、168h均明显轻于C组(P<0.05)。D组在168h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与24h比较P<0.01)。(2)肺泡灌洗液IL-6、TNF-α含量: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在三个时段均明显高于A组(P<0.05)。用宝藿苷I和淫羊藿苷干预后,C、D组IL-6、TNF-α含量在72、168h明显低于B组(P<0.05);且C、D组组内IL-6和TNF-α含量在72、168h明显低于24h(P<0.05);D组与C组相比,IL-6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TNF-α在72h、168h均明显低于C(P<0.05)。结论宝藿苷I和淫羊藿苷对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肺部炎症有一定疗效,其机制与抑制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有关,且淫羊藿苷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尼罗罗非鱼ZAP-70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其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尼罗罗非鱼ZAP-70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21中诱导表达,将表达的ZAP-70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得到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B2m-ZAP-70,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9 k D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获得效价为1∶512 000的多克隆抗血清,WB检测显示该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所表达的ZAP-70重组蛋白。[结论]尼罗罗非鱼ZAP-70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21中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9 k Da,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探索ZAP-70在尼罗罗非鱼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方法,其胞外段抗体以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方式与相应的肿瘤相关抗原结合识别后,使T细胞活化而发挥抗肿瘤效应。CAR-T在血液疾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就CAR的结构、CAR-T治疗的靶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相应策略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岩溶植被修复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揭示封育年限对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修复的影响,该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不同封育年限的草丛(封育5 a)、灌丛(15 a)、灌乔林(25 a)、次顶极乔林(35 a)和顶极乔林(55 a)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不同封育年限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的特征及其修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18 000 m ^2)共有维管植物175种,隶属74科139属,不同封育年限群落科属种组成明显不同,以封育5 a的最低(6科19属20种),封育35 a的最高(48科74属88种)。随着封育期延长,乔木生活型比例显著增加,灌木为先增后减,草本急剧减少,藤本先增后减。随着进展演替,群落不同层次的优势种替代规律不同,草本层为阳性杂草→阳性禾草→中生性或阴生性蕨类植物的有序性替代;灌木层为灌木种类被乔木幼苗幼树所替代;而乔木层却表现为常绿种类占优势到常绿与落叶树种共优势的结构性替代。封育初期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低,进入中期(25 a),多样性升高,土壤养分含量也增高,进入后期(55 a),多样性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也相应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修复效应。冗余分析(RDA)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在封育初期受土壤容重(SBD)、毛管孔隙度(CP)、全钾(TK)、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显著影响,而在中后期则受土壤有机质(SOM)、水分含量(MC)、非毛管孔隙度(NCP)、全氮(TN)、有效氮(AN)以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横县1950—2014年疟疾疫情监测数据,探讨该时期疟疾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横县1950—2014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应用Excel2007、SPSS18.0和Matlab2016a统计软件分析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用Markov模型对横县2012—2014年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并验证预测效果。结果横县1950—2014年共报告疟疾发病数65 259例,年均发病率为119.74/10万。发病率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 257.034、P<0.05)。其中,1953年疟疾为发病率最高(4 490.14/10万),1996—2014年疟疾发病率则保持在0.77/10万以下,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2—2014年无本地疟疾发生,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比逐步增大(1984—2014年间输入性疟疾病例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3.75%)。同时,Markov模型预测模型用于发病率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横县经过60多年疟疾防治,原发性疟疾流行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出现的输入性疟疾不可忽视,可能造成疟疾死灰复燃,应该把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17年免疫规划疫苗分配状况,探讨免疫规划疫苗管理策略。方法 整理2017年广西各级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进度报表数据,对免疫规划疫苗分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共分配免疫规划疫苗2292.59万剂次,使用2187.26万剂次,各类疫苗损耗系数以市为单位达到国家要求;部分疫苗分配显示,广西各级分配疫苗基本平衡(SD<20),疫苗供应短缺和疫苗分配平衡呈负相关(Pearson=-0.984,P=0.016),单人份疫苗比多人份疫苗分配平衡性好;疫苗供应不足和多人份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苗分配平衡性。结论 2017年广西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规范,广西各级分配疫苗基本平衡,但有个别地级市向下级分配疫苗不平衡。需从补充完善冷链设备、建设疫苗管理信息化系统、强化业务督导考核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免疫规划疫苗的分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两种砧木对樱桃番茄青枯病抗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华南地区番茄生产最严重的土传性病害之一。为探讨在人工接种青枯菌条件下,两种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该研究分别用砧木“番砧1号”和“茄砧21号”与樱桃番茄“粉贝贝”进行嫁接,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嫁接组合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结果表明:(1)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显著提高了番茄的抗病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2)青枯菌在侵染植株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其数量从根系到地上茎部逐渐减少;砧穗嫁接植株、砧木自根嫁接植株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青枯菌数量降低,且地上茎部中的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接穗自根嫁接植株;接种青枯菌后,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发病期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总体上提高了植株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改善了嫁接植株根际微环境,对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