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高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不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培训,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合作,公众缺乏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知识等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迫在眉睫的任务。抗菌药物的管理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及住院天数,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良反应,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来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时机、使用的疗程、选择的种类、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及自主应用抗菌药物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抗菌药物认知和使用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抗菌药物认知较以前有提高,但仍存在误区。结论对抗菌药物应用认知水平的缺乏和不适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在低年级医学生中依然存在,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仍是当前之必需。  相似文献   

4.
??????? 目的 分析和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研究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抗菌药物用药信息,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降低至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至4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至42.48;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降低至32.1﹪。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断的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喹诺酮类药物药物所致占有比例最大,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呈正相关,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62例肝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调查。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5.81%;单用占75.00%;主要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用药途径以静脉以及口服 静脉为主;以治疗性用药为主,预防用药在住院患者中的总使用率为4.84%;细菌标本送检率仅为6.25%。结论减少预防性用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对于复数耐药菌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提高细菌标本的送检率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加强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知识更新和公众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8.
??????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持续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的2010—2012为研究时间,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金额及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率、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0%、64.4%和4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3.3、58.2和37.9,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费总额比例分别为21.9%、16.2%和11.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分别为95.5%、91.0%和50.3%,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分别为11.0%、27.2%和42.0%。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鉴于禽类细菌性疾病对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人们急需开发改善细菌耐药性的新型敏感性抗菌药物,使其达到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目的。环肽较线性肽因具有更多的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而成为抗菌药物的候选者。主要从天然抗菌环肽的发现、抗菌环肽的合成、环肽类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期望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抗菌环肽的研究概况,为开发新型抗菌环肽药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某医学院校从2011年5月起在7所直属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对药品品种、微生物送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指标的分析,评价工作的效果,并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和临床药师的作用等角度谈了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多部门联动实行抗菌药物精细化管控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而提出多部门联动精细化管控是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9-2011年门诊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HIS系统,得到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药物的消耗报表。采用用药频度分析(DDDs)及消耗金额排序比较的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消耗的抗菌药物分别占门诊用药金额为17.95%、13.94%和7.99%;用药频度和消耗金额较大的有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而且排序每年有所变化。从抗菌药物DDDs排序来看,排序在前面的都是口服药,医生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给轻症感染的患者首选口服药,而对于重症感染则采取序贯疗法。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经统计学检验,说明计算机网络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它能准确、高效、有效地协助管理部门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政干预对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6月对全院手术科室进行行政干预,具体做法: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一把手、医院与手术科室主任、科室主任与科室执业医生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医院配合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其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由医务科牵头与院感染科、药剂科、质控科联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实施目标奖罚,责任到科室主任和临床医生。然后抽取我院2010年7月~12月(行政干预前)和2011年7月~12月(行政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病历各210份,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9]38号通知对42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政干预前(2010年7月~12月)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3.81%(176/210),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2~7天者占69.52%,大于7天者占6.67%;行政干预后(2011年7月~12月)210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3/210),显著低于未使用行政干预的Ⅰ类切口术患者(P<0.05),围术期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2~7天者占16.67%,没有1例患者用药超过7天,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较未使用行政干预的Ⅰ类切口术患者显著缩短(P<0.05)。结论:有效的行政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计算各类抗菌药物的累积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以及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神经内科的抗菌药物总用量为47.83 DDD/100床日,神经外科为78.91 DDD/100床日.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神经内科为高.结论 在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的滥用和人口的大量流动使得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并与其他病原体产生共感染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丙氨酸消旋酶是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催化L-丙氨酸与D-丙氨酸旋光结构互换的一类异构酶,其消旋产物D-丙氨酸对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与细菌性疾病密切相关。抑制丙氨酸消旋酶的活性会影响细菌的生存,近年来成为设计抗菌药物的一个理想靶位,其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抗菌药物研发的热点。本文从丙氨酸消旋酶的来源、结构、功能、应用及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对丙氨酸消旋酶的研究提出新的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丙氨酸消旋酶与致病菌的关系及抗菌药物候选靶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患者90例患者,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回顾分析。结果内科住院90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4.0%,单用率为63.4%,二连应用率为27.5%,三联及以上的应用率为9.2%,感染率为3.2%。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最多的前几种抗菌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替硝唑、克林霉素。结论针对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分析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内科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讨我们所在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三种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2年6~11月出院的三种单病种255例Ⅰ类切口患者手术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结果:255例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6.27%,证实我院通过整治活动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合理性呈现持续改进的良好趋势.结论: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对金双歧预防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利用金双歧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崇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开展的"金双歧辅助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疗效研究"科研项目中试验组患儿85例,观察其在住院期间(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和出院后期间(口服抗菌药物期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两期间均口服金双歧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果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期间8例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9.41%;口服抗菌药物期间1例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1.18%。两期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16)。结论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比口服抗菌药物对金双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影响大,使金双歧预防继发性腹泻的能力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常用微生态制剂与一些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从3种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妈咪爱、培菲康)中培养并分离供试菌,用电子显微镜和药敏纸片做鉴别及药敏试验。结果3种微生态制剂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敏感。尤其是制剂中的杆菌类对所选的抗菌药物几乎都敏感,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除阿莫西林外,常用的抗菌药物不宜与美常安、妈咪爱、培菲康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