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SM)对庆大霉素(GM)耳中毒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异构体表达的影响,探讨SM对GM耳毒性的防护机制。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M组、SM组和GM+SM组,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NOS三型异构体在豚鼠耳蜗的表达;同时结合听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豚鼠听阈的变化。结果:GM+SM组豚鼠耳蜗诱导型NOS(iNOS/NOSⅡ)表达和ABR阈值均明显低于GM组(P〈0.01);且iNOS表达变化与ABR阈值改变高度相关(|r|〉0.7,P〈0.01);而各组豚鼠耳蜗神经元型NOS(nNOS/NOSⅠ)和内皮型NOS(eNOS/NOSⅢ)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M对GM耳中毒后豚鼠耳蜗nNOS和eNOS表达无影响,但可通过抑制GM所致iNOS高表达,以减少NO的过量生成,从而对GM的耳毒性损伤发挥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SM)对庆大霉素(GM)耳中毒豚鼠耳蜗血管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听阈的关系,探讨SM对GM耳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图象分析技术,并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SM-GM组耳蜗血管纹NOS活性和ABR阈值均明显低于GM组(P<0.01);且各组NOS活性变化与ABR阈移高庆相关(rcontrol=-0.9464;rGM=-0.9117;rSM GM=-0.8958,P<0.01)。结论:SM可通过降低耳蜗血管纹NOS活性以减轻GM的耳毒性损伤,从而改善听功能。  相似文献   

3.
丹参注射液对链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链霉素(SM)耳中毒过程中豚鼠耳蜗iNOS表达,以及丹参注射液(DS)的拮抗作用.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 用药10d后,SM组ABR阈值明显升高,DS SM组ABR阈值明显低于SM组,差异显著(P<0.01).光镜及电镜下可见SM组柯蒂氏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损伤严重,DS SM组损伤较轻.SM组iNOS在柯蒂氏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血管纹的表达明显高于DS SM组.结论: SM耳中毒时ABR阈值升高,iNOS表达增强.DS能有效的降低SM所致的ABR阈值升高,并抑制iNOS的过量表达,从而减轻SM的耳毒性损伤,提示DS对SM耳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豚鼠庆大霉素耳中毒后诱发的耳蜗热休克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在庆大霉素(GM)耳中毒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并结合听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庆大霉素耳中毒后热休克蛋白70在豚鼠耳蜗中表达及其与听阈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耳蜗Corti‘s器、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缘、螺旋神经节细胞HSP70表达呈强阳性。且ABP阈值变化与HSP70表达的变化高度相关(|γ|>0.8,P<0.01)。结论:庆大霉素耳中毒后能够诱发耳蜗热休克反应,增加HSP70在豚鼠耳蜗的表达,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5.
庆大霉素对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GM) 致聋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分布及其变化,探讨一氧化氮(NO) 与GM 耳毒机制的关系。方法:NADPHd 酶组化方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结果:GM 致聋后,NOS 阳性反应物密度在血管纹、内毛细胞、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听神经纤维的分布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01);上述部位的NOS平均灰度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01);ABR 听阈变化与NOS平均密度及灰度值变化高度相关( 上述各部位r 值范围,r密度听阈:0 .9140~0.8698;r灰度听阈:-0 .7892 ~- 0.9347;P< 0.01)。结论:①NO 可能与GM的耳毒作用机制有关,是耳毒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②GM 耳毒作用部位不仅发生在血管纹和外毛细胞,而且还涉及到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及听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注射液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ASS)对庆大霉素(GM)耳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M组、ASS4-GM组和ASS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透射电镜技术(TEM)、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用药前后豚鼠的ABR阈值、形态学变化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GM组ABR阈值明显升高;ASS组ABR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GM组和ASS4-GM组相比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后GM组毛细胞损伤严重,出现了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而ASS4-GM组损伤较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用药后GM组豚鼠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ASS4-GM组caspase-3的表达稍有升高。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庆大霉素耳毒性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码针对豚鼠庆大霉素(GE)耳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耳蝇毛细胞及血管纹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结果:电针能降低CE引起的BAEP反应阈的上升幅度,缩小BAEP波峰潜伏期及波峰间期的延长;能保护毛细胞及耳蜗血管纹细胞线粒体呼吸酶的活性。结论:电针能降低GE5的耳毒性,保护毛细胞及耳蜗血管纹细胞线粒体酶的活性。保证这些细胞能量代谢,维持细胞所需要能量的各种功能的活动。减少细胞的损伤,可能有是电针防治GE耳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对豚鼠耳蜗毛细胞中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连续14d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00mg/(kg.d),对照组连续14d等量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停药14d处死动物后制作耳蜗标本,处死前检测其ABR的变化,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测定Bcl-2的表达。结果:豚鼠卡那霉素耳慢性中毒后,ABR阈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Bcl-2阳性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那霉素耳慢性损害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Ni YQ  Tang H  Fu WS 《生理学报》2005,57(3):328-332
为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70mRNA在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耳中毒中的意义,本实验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白色红目豚鼠(200~250g)2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动物每日腹腔注射GM100mg/kg;对照组动物每日腹腔注射与GM等量的生理盐水2.5ml/kg。两组动物混合饲养,均连续用药10d。在用药前1天和停药后第1天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测试。各组豚鼠在行第二次ABR检测后,应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GM耳中毒后HSP70mRNA在豚鼠耳蜗中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耳蜗ABR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豚鼠耳蜗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细胞HSP70mRNA表达呈强阳性,其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P<0.001),即GM能显著增强耳蜗HSP70mRNA的表达。结果提示,GM中毒后,动物可能通过增加HSP70mRNA在耳蜗的表达,起保护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朝  董维嘉 《生理学报》1996,48(3):298-302
腺苷作为一种神经调质,能抑制多种递质的释放,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用外淋巴灌流给药方法,观察了腺苷及其摄取抑制剂双嘧啶氨醇、受体拮抗剂茶 对豚鼠复合听神经动作电位、微音器电位、蜗内直流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黑暗和光照对丹参培养细胞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在Ms 2,4-D0.5mg/L 6BA1.5mg/L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探讨丹参细胞培养过程中蛋白质、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生长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黑暗和光照下,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27天;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出现两个明显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较复杂。丹参细胞生长呈“S”形周期性变化,其可溶性蛋白、酶活性也呈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丹参离体微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离体幼茎、叶、叶柄为外植体,对其丛生芽、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生根、移栽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了有关丹参的离体快速微繁技术。试验表明:MS 6-BA1.0mg/L是诱导初代培养的芽产生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其诱导生芽率为100%,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01mg/L;以叶为外植体,用MS 6-BA 0.5~2.0mg/L诱导不定芽可取得较好效果,其诱导生芽率为100%,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1.0mg/L,其增殖倍数达24倍;诱导生根较好的培养基为1/2MS 0.1mg/L IBA,移栽先水培再土培,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3.
镉胁迫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镉(Cd2+)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丹参的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体内Cd2+残留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镉胁迫下丹参叶片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原儿茶酸含量增加,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也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而根系中这6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均降低,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镉胁迫下丹参根系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显著降低,而丹参酮lIA含量变化不显著。丹参叶片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的活性显著降低,而肉桂酸4一羟化酶(C4H)和4一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均说明镉胁迫可以降低丹参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腐殖酸对丹参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研究腐殖酸对丹参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以提高丹以的产量和品质。水培试验研究表明:20ppm-80ppm腐殖酸促进了丹参根干物质的积累,80ppm时达到了最大,丹参根重比对照增加了49%,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根系吸收能力,促进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提高氮同化的效率,促进丹参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酯酶以及改变体内酸性和中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以充分利用内的磷而适应低磷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丹参快速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快速繁殖过程中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影响.实验表明:MS 6-BA 2.0mg/L NAA 0.05 mg/L是诱导初代培养的芽产生大量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其诱导生芽率为100%;最佳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01 mg/L,其增殖倍数为15倍;MS 6-BA 0.5~2.0 mg/L是诱导大量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其诱导生芽率为100%,最佳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其增殖倍数为24倍;诱导生根较好的培养基为1/2MS IBA 0.1 mg/L,生根率为98%,移栽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实验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镉(Cd)胁迫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理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d胁迫下丹参根中的Cd、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显著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变化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显著下降,但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显著增加。同时也发现丹参代谢物含量发生了变化,共筛选出51个差异标志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和氨基酸);L-脯氨酸和L-组氨酸的差异倍数(Fold change, FC)均大于2.5,是上调较多的氨基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FC值均大于5,是上调较多的有机酸;Cd与差异标志代谢物(尤其是氨基酸和有机酸)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丹参可积累一定量的Cd,高浓度的Cd胁迫可引起丹参膜脂过氧化,限制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其代谢过程。丹参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上...  相似文献   

17.
Ex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MJ) or salicylic acid (SA) when applied alone failed to induce cryptotanshinone (a phytoalexin) formation in Ti-transformed Salvia miltiorrhiz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However, when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yeast elicitor, SA at 50–500 M enhanced the yeast elicitor-induced cryptotanshinone formation while MJ reduced the yeast elicitor-induced cryptotanshinone formation. Ibuprofen at 100 M did not inhibit the yeast elicitor-induced cryptotanshinone formation. DMSO was superior to ethanol as a solvent for introducing MJ to the cell cultures.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山东产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不同生育阶段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对活性成分积累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积累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和10月底,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在7月底;白花丹参和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期均出现在6—7月份。两年生白花丹参活性成分高于丹参;两种丹参的迷迭香酸含量均以地上部为高,其他活性成分均以地下部为高;白花丹参与丹参根中丹酚酸B的含量积累方程分别为y=-8.105X+81.047和y=-13.777X+117.917,即随着植株的不断发育,丹参根部丹酚酸B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丹参栽培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