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菌荧光染色法与传统KOH湿片法在临床甲真菌镜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600例皮肤科门诊就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指(趾)甲镜检标本,分别运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为418例,阳性率为70%,其中指甲阳性130例,趾甲阳性288例。KOH湿片法检测阳性为354例,阳性率为59%,其中指甲97例,趾甲257例。指甲(χ2=8.816,P=0.003)、趾甲(χ2=7.884,P=0.005)及总阳性率(χ2=14.876,P<0.001)在两种方法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指(趾)甲真菌感染的诊断中,荧光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镜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皮肤科门诊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分别运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共检出56例真菌阳性,而KOH湿片法只有39例阳性。荧光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χ2=5.79,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真菌检测方法,值得在皮肤科对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CFW(Calcofluor white)荧光染色法诊断甲真菌病的阳性率、准确性和效率。方法临床怀疑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同时进行10%KOH溶液湿片法镜检、真菌培养和CFW荧光染色法镜检,计算各自真菌检出阳性率,并统计CFW法与KOH镜检法或真菌培养的差异,比较KOH与CFW镜下特点。结果共入组100例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CFW法镜检阳性率64%,KOH法镜检阳性率63%,真菌培养阳性率31%。CFW法与KOH法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W法镜检与真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FW制片比KOH更加简单、快速,镜下显示的真菌更清晰易辨。结论 CFW荧光染色法是一种方便、快速、准确性较高的诊断方法,可以提高甲真菌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甲真病患者病情顽固,易交叉感染和复发,需要长期治疗,因此明确诊断尤其重要。直接镜检法及培养法为临床常用的真菌检查方法,培养法费时费力。镜检法主要有KOH湿片镜检和荧光镜检,KOH湿片镜检法因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廉,为实验室普遍采用,但该法阳性率不高[1-2]。荧光染色法检出率较高但需要荧光显微镜[3-4]。芝加哥天蓝染色法检测文献报道不多[5],本试验通过改良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即芝加哥天蓝甘油染色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的敏感性。方法收集皮肤科门诊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同时用KOH湿片法和真菌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 209例患者中真菌荧光染色法阳性的阳性率为42.76%,KOH湿片法的阳性率为24.8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94,P<0.05)。荧光染色法和KOH法在患者不同部位的阳性率:头面部为55.59%、7.90%,体股部为46.93%、30.06%,手足部为27.37%、26.25%,外阴部为31.85%、14.07%,指甲(趾甲)部为51.64%、48.36%;在不同疾病中的阳性率:马拉色毛囊炎为77.00%、8.50%,手足癣为48.04%、46.08%,体癣为50.31%、33.44%,甲癣为51.64%、48.36%,花斑癣为66.67%、48.00%,湿疹为10.24%、5.42%,皮炎为48.11%、9.43%。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其总体的阳性率比KOH湿片法高,毛囊虫、疥疮等真菌荧光染色法在镜下更容易辨认。头面部、外阴等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以及马拉色毛囊炎、湿疹和皮炎等疾病推荐使用荧光染色法来排除是否有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甲真菌病由真菌感染甲板和甲床引起,以趾甲受累居多,约占皮肤科门诊足病患者的15.7%~([1])。目前皮肤科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为氢氧化钾(KOH)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法,但阳性率均不高。荧光染料通过与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等多糖结合,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蓝绿色荧光。诸多研究表明荧光染色法的阳性率高于KOH湿片法~([2-5])。本研究用两种真菌荧光染色法(双重荧光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分别与20%KOH湿片法比较在甲真菌病检测中的阳性率、工作效率及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对甲真菌病患者标本检测效果。方法收集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甲真菌感染患者标本160例,同时用KOH湿片法、荧光染色法和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对真菌进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比较真菌检出率。结果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对真菌的形态结构清晰易辨。芝加哥天蓝染色法、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0.6%、68.5%、47.5%;荧光染色法与芝加哥天蓝染色法的检出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 2,P=0.674 0),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12 9,P0.000 1;χ~2=57.010 3,P0.000 1)。结论如实验室没有荧光显微镜,芝加哥天蓝染色法检测甲真菌病患者标本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浅部真菌病包括手足癣、体股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和头癣等,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技术是KOH湿片法,其具有经济简便等特点,但易受标本中的杂质如油脂、纤维、气泡等干扰,依赖检查人员的主观判断,易造成误差[1-2]。近年来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各大医院推广,从最初需加A、B液两步法到一步法的改进,荧光染色液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我院皮肤科真菌实验室使用莱芙特敏荧光染色法、Baso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同时对200份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探讨两种荧光染液染色法镜  相似文献   

9.
正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验方法尤为重要。常用的真菌检验方法有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等。由于直接镜检方法简便,可快速得出检验结果,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真菌直接镜检有多种浮载液可供选择,其中KOH使用最为广泛,其缺点是角质溶解慢,一般需要加热,加热不当易致气泡产生,且成片背景杂乱,真菌结构不易分辨和判断,易出现假阴性或漏诊;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利  相似文献   

10.
直接镜检法是浅部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简单、快速、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传统的方法是用10% KOH做浮载液直接镜检,本实验用乳酸酚棉蓝染液和KOH溶液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标本同时进行镜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镜检阳性率.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取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者.其中男245例,女182例,共427例.取材部位:甲部52例,头部28例,手足部163例,躯干、四肢及股部184例.  相似文献   

11.
正湿片法镜检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出结果快速及成本低廉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很多主观因素影响而使其检出率和准确率都不够理想,使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和改进技术方法试图解决问题。本研究收集216例感染性皮肤病病例标本,应用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镜检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标本来源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216例,其中真菌感染203例、寄生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di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送检至本所的142例BALF标本进行G/GM试验及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142例BALF中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阳性为52例(占36.62%),G试验同时阳性者为49例,GM试验同时阳性者为11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阳性例数与KOH湿片镜检阳性27例(占19.01%)比较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作为一种快速方便高效直观的真菌常规检测方法,是BALF标本中真菌检测的1个重要补充,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了1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9~2007年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发病及镜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999~2007年间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的种类和构成比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者,取皮屑行10%KOH涂片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2002年后就诊人数及构成明显增加,近9a发病种类和构成没有明显变化。各种浅部真菌病中发病检出率占前3位的依次为体癣(34.3%)、手足癣(32.6%)、股癣(12.4%)。镜检阳性率排前3位的为马拉色菌毛囊炎74.9%、花斑糠疹55.5%、甲癣45.5%,总阳性率为34.3%。镜检阳性率受病种、性别、年龄、取材部位、疑似鉴别病例数量等因素影响。结论就诊人数与检出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9~2007年间广州地区浅部真菌发病的种类和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目前直接镜检法在临床上仍不失为经济、简便易行的真菌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部真菌病1948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浅部真菌病患者临床送检标本的病原真菌菌种进行系统分析,了解感染及病原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镜检、培养及真菌鉴定等方法对临床送验标本进行检验和鉴定,大部分标本鉴定到种。结果 1948份临床送验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53.41%,培养阳性率40.28%,而镜检+培养的阳性率为66.98%。对上述3种方法的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均〈0.005)。在培养的1944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8个属,36种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2%、须癣毛癣菌16.48%、白念珠菌12.64%。结论 ①镜检结合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的镜检或培养的阳性率。②在患者即时的真菌镜检阴性时,应选择培养方法进一步检测,不轻易排除浅部真菌病感染可能。③皮肤癣菌居患者浅部真菌病致病菌首位,而白念珠菌及酵母类菌也是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正直接镜检是浅部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简单、快速、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尤其是甲真菌感染患者病情顽固,易传播和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很大心里压力,临床需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本实验用乳酸酚棉蓝染液法和荧光染色法~([1])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标本同时进行镜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镜检阳性率。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取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拟诊为甲真菌感染者。其中男145例,女135例,共280例。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16.
念珠菌性阴道炎实验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念珠菌引起。由于临床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等的广泛应用,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30%~40%,且易复发。临床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外观呈白色稠状、白膜状或豆渣状^[1]。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涂片的直接镜检法、革兰氏染色法、快速凝集法、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2]。为了适合门诊常规检验的快速和准确报告的要求,对现在常用的直接涂片镜检法和快速乳胶凝集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结果对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疾病,具有传染性,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病,整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与肺部其他疾病相混淆[2]。检验科主要依靠革兰染色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检测,但革兰染色存在缺陷,其检出率不高,容易漏检,而真菌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3]。对于组织标本,病理科诊断该病一直以来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石蜡组织切片PAS染色法技术[4],近年来真菌荧光染色法也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染色方法被临床科室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分析其致病菌,为鼻窦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及鼻内镜下所诊断的1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时直接吸取病变的鼻窦黏膜及窦腔内容物,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传统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检查。结果 10例病例中,直接镜检阳性者8例;病理学检查可见真菌菌丝或者孢子者8例;接种培养及基因鉴定阳性者5例(感染菌株包括2例烟曲霉复合体、1例杂色曲霉、1例枝孢样枝孢霉、1例帚霉)。不同方法检测出的阳性病例并非完全重叠。结论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真菌感染时可以互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发现新菌株。  相似文献   

19.
阴道分泌物标本真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分泌物中各种真菌的检出率以及镜检法与培养法2种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每位在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采集2支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做涂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进~步鉴定到种,并将2种检查结果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和阳性率相等检验。结果阴道分泌物涂片真菌阳性率为26.29%(306/1164),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9.04%(338/1164),2种检验方法有相关关系(χ^2=870.50,P〈0.005),但2种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又存在非常显著性(χ^2=16.00,P〈0.005);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居首(87.8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7.69%)。结论念珠菌是妇女阴道常见病原菌之一,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占大多数,涂片镜检和培养2种方法既相关又有所差异,各具优缺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需要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笔者采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618株,其中皮肤癣菌417株,占67.5%,酵母菌149株,占23.8%,霉菌54株,占8.7%.结论广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的致病菌除皮肤癣菌外,酵母菌,霉菌也占一定的比例,近几年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