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醒箭毒化雄性大白鼠,在人工呼吸维持下,1.分析下丘脑弓状核(AR)兴奋中缝大核(NRM)的机制:观察到电刺激 AR 对 NRM 的兴奋效应,可因切断双侧 AR 至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β-内啡肽(β-End)能束、PAG 内双侧注射纳洛酮或抗β-End 血清而绝大部分消失,提示 AR 对 NRM 的兴奋效应,主要通过 AR 区β-End 能神经元轴突与 PAG-NRM 系统的直接联系而实现;2.检验 AR 至 PAG-NRM 的神经通路在电针效应中的作用:实验显示上丘水平去大脑后,电针兴奋 NRM 的效应完全消失,表明此效应主要依赖中脑以上结构实现;进一步分别用 Halász 氏刀游离 AR、切断 AR 至 PAG 的β-End 能束、PAG 内注射纳洛酮或抗β-End 血清后,也使电针效应基本上完全消失,说明电针使 NRM神经元兴奋的效应,主要通过 AR 与 PAG-NRM 间的β-End 能神经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观察到在清醒、麻痹大鼠,电刺激黑质致密部(SN_C)或网状部(SN_R)均明显抑制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的同时,电刺激SN_C或SN_R可完全翻转电针对NRM神经元的兴奋效应,NRM神经元放电受抑制。将谷氨酸钠微量注入黑质,对中缝大核神经元亦具有抑制作用,电解损毁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部或将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注入该处,均可阻断此抑制效应。提示黑质对抗电针镇痛机制之一是通过其DA能投射纤维作用于PAG内的DA受体,进而抑制PAG-NRM系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共记录277个细胞,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大都在每秒0.5—20次之间,平均为6.41 Hz。其中221个神经元被电刺激尾所激活,35个被抑制,21个无明显变化。NRM 神经元对躯体刺激的反应类型与自发放电的特征有关,兴奋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低((?)=4.96Hz),而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高((?)=15.03 Hz)。在24例兴奋型神经元中,刺激尾核头部能够激活大多数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抑制其伤害感受性反应。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纳洛酮(2.5ug/0.5μl,n=15)。能够明显阻断刺激尾核头部激活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抑制伤害感受性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兔隔核刺激及隔核阿片受体在镇内脏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测定清醒家兔的内脏痛阈。实验观察到,以弱电流刺激隔核对内脏痛阈有升高、降低和无明显变化三种效应;向家兔双侧隔核注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埃托啡(etorphine)2μg/2μl,注药后 5min,内脏痛阈即升高,维持 40min;静脉注射纳洛酮O.2mg/kg或 2μg/2μl纳洛酮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均能阻断隔核内注入埃托啡的镇痛作用;电针刺激能抑制内脏痛,静脉注射纳洛酮 0.4mg/kg 能阻断这一效应,但对电针后效应无明显影响,向隔核内注入纳洛酮 2μg/2μl亦能阻断针效,而且后效应消失。结果提示,镇内脏痛与内阿片肽活动有关,隔核的阿片受体被激活即有明显抑制内脏痛的作用,其作用的传出通路可能通过 PAG;隔核的阿片受体参与电针镇内脏痛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量资料表明,中缝背核(DR)在痛觉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DR在痛觉调制中的下行性抑制作用,主要观察刺激DR对清醒制动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其主要结果是:①刺激DR或电针可以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吗啡可加强这种抑制效应;②损毁中缝大核(NRM)、纳洛酮、麦角酰二乙胺(LSD)、赛庚啶及对氯苯丙氨酸(PCPA)均能部分阻断DR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刺激DR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部分是通过NRM间接控制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传入;还有一部分是不通过NRM,可能是DR直接对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的调制。在这种下行性抑制通路中有5-HT和阿片样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在清醒箭毒化大鼠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实验显示下丘脑弓状核(AR)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Glut)所兴奋的 AR 神经元可以显著抑制蓝斑(LC)神经元放电。这一效应可被 LC内注射纳洛酮(Nx)或抗β-内啡肽(β-End)血清,以及切断支配 LC 的β-End 能束取消。这些结果提示它主要是通过兴奋β-End 能神经元,使其在 LC 内的轴突末梢释放β-End 而实现的。由于 LC 内单纯注射 Nx 时 LC 神经元放电率无可见变化,似可认为 AR 对 LC 无明显紧张性抑制作用。实验还显示 LC 内注抗β-End 血清后,电针兴奋 LC 的后期效应增加;如在电针的同时向 AR 内注 Glut 则电针兴奋 LC 的后期效应被取消;表明电针过程中有弓状核β-End 能神经元对 LC 的抑制作用参与。但此抑制作用似弱于电针对 LC 的兴奋效应,故只能取消(较弱的)电针的后期效应。不能取消(较强的)电针的早期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运用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技术,观察到电刺激家兔尾核头部能影响视前区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电刺激尾核对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单位的抑制率比较高(P<0.02);微电泳纳洛酮能阻断电刺激尾核的抑制效应,但不能阻断兴奋效应,提示这种抑制效应与视前区内阿片肽的活动有关。但未能看到电刺激尾核的效应与微电泳去甲肾上腺素的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 进一步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表明,电针及电刺激尾核对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单位的共同抑制率明显高于羟戊甲吗啡不敏感单位(P<0.05),提示视前区的一部分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可能是这两种刺激的共同作用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五管玻璃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技术,观察电针对兔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敏感神经元的效应,以探讨视前区的内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与针刺作用的关系。观察到电针能影响视前区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对电针的反应率较高;电针对视前区单位放电的抑制效应,与视前区羟戊甲吗啡敏感神经元有关;微电泳纳洛酮能阻断电针对视前区单位放电的抑制效应,但不能阻断其兴奋效应,提示这种抑制效应与视前区内阿片肽的活动有关。但未能看到电针的效应与微电泳去甲肾上腺素的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75只家兔上进行。以玻璃微电极记录丘脑束旁核痛放电,以电脉冲(5次/s、0.2ms、8—10V)通过双极同心电极刺激尾核头部,结果表明刺激尾核对束旁核痛放电既产生抑制效应(34/38),也产生易化效应(4/38)。抑制有两种表现方式:1.改变诱发放电的型式,2.跟随着单个刺激脉冲出现对痛放电的短暂压抑。静脉注射纳洛酮或阿托品可以阻断尾核刺激所引起的第一种抑制效应,提示尾核内阿片肽能系统和胆碱能系统活动参与对束旁核痛觉信号活动的调制。本文也观察到尾核刺激可诱发束旁核神经元出现每分钟约6次的周期性锋形电位串。  相似文献   

10.
孙祥莺  姚泰 《生理学报》1985,37(1):15-23
在清醒家兔中电刺激下丘脑背内侧区可引起血压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心率减慢等一系列防御反应的表现。用低频电脉冲刺激一侧“足三里”穴20min,可明显抑制刺激下丘脑引起的防御反应。这种抑制效应在停止电针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可被静脉内注射纳洛酮(0.4mg/kg)翻转。预先注射纳洛酮也能防止电针的抑制效应。损毁下丘脑基底部包括弓状核在内的局部区域后,电针对防御反应的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在弓状核区微量注射 L-谷氨酸钠(50mM,1μl)也可抑制刺激下丘脑引起的防御反应。这种抑制效应同样可被静脉内注射纳洛酮翻转。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可抑制刺激下丘脑引起的防御反应,弓状核区的内啡肽神经元可能在电针对防御反应的抑制效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抑制效应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在清醒犬上进行,介绍了两种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观察到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动物的血压、心率、呼吸并无显著影响。当静脉内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造成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时,电针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对心率和呼吸则无明显影响。电针产生降压效应时,内脏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而心输出量并不减少,且降压效应不被阿托品阻断。在实验性高血压时静脉注射吗啡可产生与电针相类似的降压效果,静脉注射纳洛酮可阻断电针的降压作用。结果表明:电针对实验性高血压的降压效应主要是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受抑制使外周血管舒张而产生的,此种抑制效应与电针时中枢内产生的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1.在氯醛糖麻醉的猫上,观察了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对脊髓腰段背角神经元传入活动的影响。2.按照对刺激的反应型式,在背角记录到非伤害性低阈值传入、广动力范围、伤害性热敏以及高阈值传入诱发的自发放电抑制等四类神经元。3.刺激 PAG和 NRM对记录到的多数背角神经元皮肤传入反应有明显抑制效应,而对自发放电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去抑制。4.比较刺激两脑区的抑制效应:NRM 作用较PAG 强;PAG 活动对背角伤害性反应抑制的选择性较 NRM强;阿片肽拮抗剂-纳洛酮拮抗NRM刺激的抑制。5.这些结果提示PAG和NRM对脊髓的下行抑制,可能有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神经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乌拉坦麻醉大鼠采用电刺激伏核和脑内微量注射等方法,观察伏核对血压、心率的影响:(1)电刺激伏核具有明显的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作用。(2)红藻氨酸微量注入伏核可消除上述反应。(3)伏核内注射纳洛酮可阻断电刺激伏核的心血管抑制反应(简称电刺激效应);μ受体激动剂DAGO微量注入伏核也能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减少幅度与电刺激效应相似,而κ受体激动剂U-50无此作用。(4)电刺激伏核时于蓝斑内记录到抑制性自发电活动,频率减慢,波幅交大、变宽。(5)切除颈部双侧迷走神经消除了电刺激伏核的心率变化,但降压反应依然存在。以上结果提示:伏核内某些神经元与心血管活动有关,并且至少涉及阿片肽能神经元及μ阿片受体。蓝斑和迷走神经可能参与上述心血管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青霉素所致大脑皮层痫样放电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霉素置于大鼠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所诱发的皮层痫样放电,可被一些“穴位”电针所抑制,表现为放电频率、振幅及时程之减少。青霉素使逆向刺激锥体束所产生的感觉运动皮层表面负波减小,而电针则促进其恢复。因此电针制痫与它促进回返抑制的恢复有关。将微量纳洛酮注入腹腔、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伏隔核均能翻转电针的作用。将纳洛酮直接注入放置青霉素处的皮层感觉运动区,针效亦被阻断。这表明电针制痛中有内啡肽参与。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伏隔核有显著制痫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N )的镇痛与脑刺激镇痛间的关系及作用途径。方法 :用 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 ,在PVN埋藏双极刺激电极或不锈钢管 ,在中缝大核 (NRM )埋藏损毁电极 ,并暴露脊髓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坐骨神经的反应 ,信号由计算机采集处理。结果 :电解中缝大核 (NRM )后 ,刺激PVN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反应 ,其作用时间持续 15~18min ,其中 3~ 6min抑制作用最强 ;向PVN微量注射吗啡 10 μg ,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单位放电明显减少 ,纳洛酮可反转吗啡的抑制作用。结论 :PVN除通过已知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NRM中继外 ,也可能通过PVN 脊髓背角间的直接神经投射等途径参与脑刺激镇痛 ,此作用过程中在PVN可能有吗啡参与。本工作对痛觉生理及镇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鼠扣带回前部对外侧缰核单位放电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刺激扣带回前部,对75%的外侧缰核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ve neuron of 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LHPE)和75%的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ive neuron of 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LHPI)的自发放电均产生抑制作用,并取消躯体和内脏伤害性刺激对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LHN)单位放电的影响。扣带回内微量注射吗啡可以抑制LHPE的自发放电,并取消伤害性刺激对LHPE的增频效应。注射纳洛酮则使LHPE的自发放电增多,加强伤害性刺激对LHPE的增频作用,并可拮抗电针对LHPE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解损毁中缝背核(DR)、DR 区微量注射纳洛酮或 β-内啡肽抗血清都能明显翻转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对丘脑束旁核(PF)单位痛诱发放电的抑制;而电解损毁中缝大核(NRM)、NRM 区微量注射纳洛酮、β-内啡肽抗血清,或 DR 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兔血清对刺激 ARC 的这种抑制效应均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合以往实验结果提示;从 ARC 到PF 可能存在着这样一条痛觉调制通路,即通过 ARC 的β-内啡肽能纤维影响 DR 单位的活动,继而又通过 DR 的5-羟色胺能纤维影响 PF 单位的活动,从而影响痛觉的感知。  相似文献   

18.
实验在麻醉或制动的大鼠上进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中缝背核单位活动及其对刺激弓状核的反应,并观察注射纳洛酮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电刺激弓状核能明显影响中缝背核单位的放电活动,主要表现为抑制;(2)注射纳洛酮能翻转刺激弓状核对中缝背核单位放电的影响;(3)注射纳洛酮使中缝背核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刺激弓状核对中缝背核单位放电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β-内啡肽)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刺激蓝斑及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工作表明,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刺激LC和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LC或电针有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作用。2、损毁中缝大核和腹腔注射纳洛酮并不明显影响刺激LC的抑制效应。3、α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能加强刺激LC或电针的抑制效应,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这种抑制效应,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刺激LC和电针可激活LC神经元,通过其下行纤维,在脊髓水平释放NE,通过α2受体,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在清醒、肌肉麻痹状态下的大鼠,观察到重复电刺激伏核对外侧缰核痛兴奋单位(LHPE)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纳洛酮(6mg/kg体重)可阻断这种抑制作用。而电刺激伏核对外侧缰核痛抑制单位放电有兴奋作用。双侧伏核内微量注射纳洛酮(1.8ug,4min注完)使 LHPE 放电增加,注射吗啡(15ug,4min注完)可抑制 LHPE 放电。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针刺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