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普通粉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茯苓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一水蒸汽蒸馏提取茯苓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茯苓普通粉中分离出103个成分,鉴出6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9.223%,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壬醛Nonanal3.160%。樟脑Camphor2.952%,新异薄荷醇Neoisomenthol2.887%,2,3-二甲基萘烷2,3-dimethylDecalin2.490%,反橙花叔醇trans-Nero.1idol8.657%,α-柏木醇α-Cedrol6.330%。结论:首次报道利用简便的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茯苓普通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忍冬藤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忍冬藤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忍冬藤(Loruicera japonica Thunb)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89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芳樟醇(Linalool L)7.98%,丹皮酚(Paeonal)3.73%,苯甲醛(BenzaJ-dehyde)3.46%,壬醛(Nonanal(CAS))3.19%,3-乙烯基吡啶(Pyridine,3-Ethenyl)3.11%,正庚醛(N-Heptanal)2.56%,3-羟基-1-辛烯(1-Octen-3-ol(CAS))2.02%。结论:89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蛇苔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我国四川省峨嵋山地区蛇苔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1.157%,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顺异丁子香酚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14.4%,并且我们从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3,4-二甲氧基苯乙烯、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4.
巴戟天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巴戟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巴戟天(Radix morindae offtcinalis)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L-龙脑(Bomeol L)29.28%,α-姜烯(Alpha—Zingiberene)4.88%,2-甲基-6-对甲基苯基-2-庚烯(Ar-Cureumene)4.49%,1-己醇(1-Hexanol)3.40%,β-倍半水芹烯(beta—sesquiphellandrene)3.34%,2-戊基呋喃(2-Amylfuran)3.32%,正壬醛(n—nonanal)2.17%,樟脑(L—camphor)2.07%,β-没药烯(bete—Bisabolene)2.06%。结论:34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蒲桃种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蒲桃种肉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蒲桃种肉普通粉和超微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21种和15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1.994%和85.449%。蒲桃种肉的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共含有13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β-石竹烯(18.623%普通粉、20.304%超微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也门与中国产香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两者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也门及中国产香丝草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进行组分分析,将两者的成分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从也门产香丝草挥发油中鉴定了34个成分,相对含量最多的分别为醇类(47.77%)、烯类(29.15%)、酯类(9.64%),主要为雪松烯醇(18.54%)和环氧化香橙烯(18.75%);从中国产香丝草挥发油中鉴定了56个成分,以酯类(31.20%)、烯类(28.05%)、醇类(14-29%)等挥发性物质为主,包括异戊酸香叶酯(18.81%)、反式--佛手柑油烯(10.31%)。结论:也门与中国产香丝草挥发油的组成具有较大的差异,是两者香味迥异的物质基础,也是也门产香丝草制作香料、美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槲寄生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119个成分,确定了6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31%。结论:槲寄生挥发性成分大于2%的化学成分有12种。  相似文献   

8.
柔毛路边青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柔毛路边青(Herba gei)挥发油成分,为有效控制中成药蓝止安脑胶囊质量及中药二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柔毛路边青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59个成分,确定了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51%。结论:柔毛路边青挥发油成分大于5%的为α-蒎烯10.73%,松金娘烷醇13.63%,松金娘烯醛7.19%,松金娘烯醇5.03%,二环[3,1,1,]-6,6-二甲基-3-亚甲基庚烷6.83%,丁子香酚15.82%。其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为丁子香酚。  相似文献   

9.
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tayita Buch-Ha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经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用已知烃类进行标定,共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81.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9.54%)、4-(苯甲基)哌啶(11.72%)、油酸乙酯(7.82%)、丁基化羟基甲苯(6.70%)、亚油酸乙酯(5.80%)、丁二酸二乙酯(3.21%)、3a,6a-二氢-2(3H,4H)环戊二烯并[b]呋喃酮(2.13%)等。  相似文献   

10.
青花椒产业近年来在南方地区发展迅速,而与品质相关的基础研究却较为滞后。本研究以市场上主要的八个青花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中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在八种青花椒中共鉴别出60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9.76%~99.66%,其中有29种共有成分,占挥发油含量的96.64%~98.95%。这些共有成分主要为醇类和烯类,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和柠檬烯。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多数非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少于1%,根据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将八个青花椒品种分为了两类。对不同青花椒品种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分析,可为青花椒的品质评价、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柠檬和莱檬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云南德宏栽培的小莱檬、塔西提2个莱檬品种和费米耐劳、尤力克、艾伦尤力克3个柠檬品种的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莱檬、塔西提、费米耐劳、尤力克、艾伦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17、24、23、20、27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莱檬和柠檬果皮精油挥发性的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塔西提莱檬特征香气成分物质种类和含量高于小莱檬,艾伦尤力克柠檬中烃类、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费米耐劳柠檬和尤力克柠檬,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百合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西伯利亚百合花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9个峰,共确认了其中47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9.89%。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化学成分主要为:( /-)-1-甲基-4-(1-甲基乙烯)-环己烯(66.00%);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9.37%);4-甲基-l-(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3.33%);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2.72%);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酯(1.76%)。以上5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3.18%。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银杏内生菌发酵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18个峰,被确认为17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苯乙醇(80.103%),4-乙基-2-甲氧基-酚(3.346%),十二烷(2.534%),邻苯二甲酸异辛酯(2.2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58%),4-乙基-酚(2.157%)。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醇类(80.341%),酚类(5.503%)和酯类化合物(4.844%)。该挥发油只存未加热的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活性,说明其具有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野生华中樱“YS01”花瓣挥发性物质种类、含量及香气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YS01”不同发育时期花瓣挥发性物质,并应用气味“ABC”分类法对挥发性物质的香气进行了量化和特征分析。结果:从“YS01”花瓣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苯丙素类/苯环型化合物32种,脂肪酸衍生物26种,萜烯类及其衍生物5种,杂环化合物3种,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总释放量随花朵开放而逐渐增加。“YS01”花瓣挥发性物质覆盖26种香型,其中水果香、麻醉性香、香荚兰香、青香、辛香和食品香占主导地位。结论:“YS01”花瓣的香韵丰富,香气较为独特,主要香气物质是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反式-2-己烯醛和己醛。  相似文献   

15.
分析凤尾蕨的挥发性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凤尾蕨(PterisCreticaL)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共分离出85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40%,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庚醛(5.480%),,壬醛(4.470%),甲基丁香酚(3.880%),柏木脑(3.797%),正己烷(3.607%),2-己烯醛(3.061%),3,5-二甲氧基甲苯(2.822%),(+).香橙烯(2.624%),芳樟醇(2.539%),异黄樟脑(2.312%),3-辛醇(2.243%),丹皮酚(2.165%),2-正戊基呋喃(2.119%)。本文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凤尾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沉水植物中挥发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鲜啟鸣  陈海东  邹惠仙  尹大强 《生态学报》2006,26(11):3549-3554
比较了两种淡水沉水植物金鱼藻和苦草中挥发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在100mg/L浓度下,新鲜植物挥发油的抑藻作用非常显著,两种植物抑藻活性相近,但是在干粉材料中金鱼藻挥发油的抑藻活性明显强于苦草,且挥发油浓度与抑藻活性呈正相关。不同植物之间以及新鲜植物和植物干粉之间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别较大,新鲜植物挥发油中含有40%的邻苯二甲酸酯,而在于粉挥发油中70%为脂肪族化合物和萜类物质。在新鲜植物挥发油中约占20%的是不稳定的未知物,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30和44种成分,各占挥发油的总量的85.13%和63.26%。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8.
花椒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花椒中提取花椒挥发油,用GC—MS方法测定各种提取方法得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水蒸气提取挥发得率为3.8%(W/W),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2.75%)、沉香醇(21.70%)、罗勒烯(3,7-二甲基-1,3,7-辛三烯)(14.27%)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5.9%(W/W),主要成分为柠檬烯(14.01%)、沉香醇(13.18%)、罗勒烯(3,7-二甲基-1,3,7-辛三烯)(26.23%)等。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挥发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分离法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出78个峰,其中含量和相似度高的成分有31种,占86.31%。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52个峰,含量和相似度高的成分有36种,占74.72%。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主要挥发油中有27种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酵母菌株对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酿酒酵母(黄酒活性干酵母、工业生产用黄酒酵母HJ-1,HJ-2、耐高温活性干酵母(NGW))菌株进行实验室黄酒酿造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发酵后四种黄酒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检测出与酵母相关的27种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酵母菌株酿制黄酒样品挥发性香气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HJ-2菌株β-苯乙醇,总酯含量较高,香气较为纯正;NGW活性干酵母挥发性酸含量较高;黄酒活性干酵母挥发性酯含量较低.本研究发现通过选用不同酵母菌株能够有效的调节黄酒生产风味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通过测定,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00余种化合物,共鉴定出52种,占挥发油总量的61.47%,其中绝大多数为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萜烯醇含量高达20.03%,桉油精为5.57%,胡椒酮为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